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汪曾祺:日常生活的雅潔與情致

汪曾祺:日常生活的雅潔與情致


汪曾祺:日常生活的雅潔與情致


汪曾祺(圖源於網路)


汪曾祺先生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上世紀80年代初,汪曾祺「重返」文壇,以老練精緻素簡的文風,開文壇之新風。在天地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的散文集《榆樹村雜記》中,汪曾祺以細膩敏銳的筆觸,解析日常生活的雅潔與情致,以此安撫疲憊的心靈。


這本書,收錄了汪曾祺創作「黃金時代」的經典作品。榆樹村是一個村莊的名字,就在汪曾祺住的高樓對面。那時,他隔一兩天就從樓上下來,到村裡的菜畦邊走走,感受一下「欣欣然的生活氣息」。汪曾祺說:「現在菜地、菜農和房子都沒有了,成了方庄小區,高樓林立。我的這些文章都是在榆樹村對面的高樓里寫的,故將此集名為『榆樹村雜記』。」全書共33篇文章,寫他的舊事今況、旅行見聞、鄉土民俗、花鳥蟲魚以及四方食事的方方面面的事。同時精選多幅彩圖:有手稿,有書法,還有罕見書房作畫原照等,讀後讓人久久難忘。


汪曾祺的散文少雕琢,無賣弄,不做作,平白如話。如他在《隨遇而安》中寫道:「我當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了解反右歷史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場能把人「嚇傻」的運動,而汪曾祺的回憶文字竟是這樣的平和乃至天真。在他表面上並無情緒化的表達下,飽含著對那個特殊年代的無聲控訴,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他以這種「我手寫我心」的「平淡」風格,開闢了一條和楊朔、劉白羽等人不一樣的寫作之路。


汪曾祺的散文皆從日常生活瑣事入手,透露著最自然恬淡的靈氣。從自況「七十書懷」到「天山行色」,再到「故鄉的食物」,字裡行間流露出他對人間至情至性的熱愛以及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和深深眷戀之情。如在《歲朝清供》中汪曾祺寫道,在北京,「窮家過年,也要有一點顏色。很多人家養一盆青蒜。這也算代替水仙了吧。或用大蘿蔔一個,削去尾,挖去肉,空殼內種蒜,鐵絲為箍,以線掛在朝陽的窗下,蒜葉碧綠,蘿蔔皮通紅,蘿蔔纓翻卷上來,也頗悅目。」


汪曾祺:日常生活的雅潔與情致



汪曾祺對生活細緻入微的體察、脈脈溫情的打量,是特別打動人的地方。書中專門談吃的就有7篇,從獅子頭、東坡肉到家鄉高郵的鴨蛋,從名目繁多的各種魚的滋味及吃法到薺菜、蔞蒿、馬齒莧的做法,不厭其詳。他在家做飯招待美籍華人女作家聶華苓夫婦,其中有一大碗煮乾絲。只見「華苓吃得淋漓盡致,最後端起碗來把剩餘的湯汁都喝了」。


汪曾祺散文真正的魅力在於「不裝」,在於真實,在於有趣。在讀者眼中,汪曾祺是個「可愛的妙人」,沈從文先生稱其認真而有深度,有思想又有文才,最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讀者圈中流行一名言:「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他的人都愛他。」他以個人化的細小瑣屑的題材,使日常生活審美化,糾偏了那種空洞的宏大敘事;以平淡、含蓄節制的敘述,讓人重溫曾經消逝的古典主義的名士散文的魅力,讓真與美、讓日常生活、讓恬淡與雍容回歸散文,讓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汪曾祺的文字,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讓讀者從中找到面對生活的雅趣,在嘈雜而迷茫的時代,給人一份特別的安靜與平和。(文/高中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海外版 的精彩文章:

世界讀者眼中的麥家:揭開中國懸疑小說真面目
周恩來為何把胞弟送監獄關押7年?
九一八事變後,瀋陽九君子冒死向國聯遞交日軍罪證
美攪局南海連外媒都看不下去:沒資格在南海玩火
新材料重塑服裝業未來

TAG:人民日報海外版 |

您可能感興趣

精讀:汪曾祺對生活的執著與熱愛
汪曾祺:貼秋膘
黃裳:也說汪曾祺
周末悅讀‖汪曾祺:尋常茶話
汪曾祺:故鄉的元宵
汪曾祺:宋朝人的吃喝
孫郁:汪曾祺的「雜」學
汪曾祺:夏天的早晨真是舒服!
汪曾祺的「雞教」與楊絳家的貓
汪曾祺:恬淡平和的人,也難免有心裡長草的時候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
汪曾祺:老舍先生
汪曾祺:南方的冬天怎麼過
釣魚的醫生 |汪曾祺
汪曾祺:心守一事去生活
汪曾祺: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汪曾祺: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
汪曾祺:人生豈能不吃肉
汪曾祺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