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居然還有後人沒有被殺,跑到國外躲過一劫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帶著尉遲恭前去李淵處持刀請罪。李淵一看這架勢,再不識相就是被弒的節奏,趕緊跟李世民說,兒子有話好商量,先把刀放下。李世民哭著爬到李淵懷裡,吸吮李淵的乳頭。李淵天生異相,有並排三個乳頭,李世民吸的是中間那一個。
李淵說孩子不哭,你哥你弟死有餘辜,我也老了,該歇歇了,這就立你為皇太子,以後咱家就看你的了。
李世民止住哭聲,傳令,趕緊派人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都給我殺了,不得延誤。跑一個你們吃不了兜著走。
李建成有六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太原王李承宗,次子安陸王李承道,三子河東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訓,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鉅鹿王李承義。
李元吉有五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梁郡王李承業,次子漁陽王李承鸞,三子普安王李承獎,四子江夏王李承裕,五子義陽王李承度。
李世民為何要下此毒手,俗話說得好,除惡務盡。如果有一個兒子還活著,那麼李建成李元吉他們都是有自己的嫡系勢力的,這幫人就會以這些兒子們的名義興風作浪。現在都殺了,他們也就沒指望了。只能乖乖跟著李世民幹了。
那麼李建成和李元吉真的沒有後人留下來嗎?有專家考證,還真有漏網之魚,那就是李建成的長子李承宗。
史書記載,李承宗在玄武門之變前就死了,避免了被李世民殺死的命運。可是李承宗是李建成的長子,李建成死的時候是三十八歲,按照李建成二十歲娶第一個老婆,那麼李承宗死的時候也有十六七了,他應該會有自己喜歡的女人為自己留下後嗣。
這位女子懷有身孕,可是並不明顯,也不敢跟人說,怕死,於是混亂中在李建成一幫死士的保護下跑出長安城,一直往西走,到了西域的碎葉城安頓了下來,碎葉當時是突厥人的地盤。這位女子生了一個孩子,名叫李客,李客在武則天時期也生了一個孩子,名叫李白。
對於這個問題,專家有嚴密考證。
李白家世正史是這麼寫的:「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昭武王暠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
首先,李白「世為顯著」之家,因「中葉非罪」而「謫居條支」已「五世為庶」,為什麼到「神龍之始」還「逃歸」呢?「神龍」是唐中宗的年號(705年),五世前到神龍初時隔百年,天下歸李已久,何故使李姓之家懸五世不結之案呢?李白的祖先即使在五世前犯了罪,也決無世襲後人之理,難道時隔百年的謫居會與百年後的「逃歸」有某種聯繫嗎?
其次是「易姓與名」與「復指李樹而生伯陽」前後矛盾。太白出自李姓,是李暠後裔。只是因為某種原因才改名換姓,現在恢復李姓就行了。為什麼要象李耳那樣指李樹為姓呢?多此一「指」,豈不否定了原來的姓氏?
在李陽冰看來,李白「蟬聯珪組,世為顯著」之家突然遭難且謫居於西域絕遠之地,這從天而降的滅頂之災,是「非罪」,即並不是因為犯了什麼罪而謫居地僻人稀的西域條支。然後又用古帝王之家作比,說「五世為庶」。莫非李白的祖先在五世前曾與帝王之家生過某種聯繫嗎?推五世,當在隋末唐初之際,而這時正是李唐王朝興起,李淵父子東征西討,初成霸業,興旺發達的時候。
這五世不能了結的舊案,在特定的唐王朝,特定的帝王之家,又發生在隋末唐初這一特定的時間,這就不難使人想到唐初秦王李世民與皇太子李建成爭奪王位而發生的「玄武門事變」誅李建成及其五子、李元吉與其六子,併除其屬籍於宗室。
李白只有是李建成的後裔,「中葉非罪」、「滴居條支」、「易姓與名」、「逃歸」等等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當「玄武門事變」時,李建成滿門被誅,唯長子太原王李承宗在此之前病故。若承宗有子則遠離長安,免遭誅殺,其親信聞訊將其藏匿或逃往他方。在這一前提條件下,「五世為庶」只能是李建成的後代。五世為:一世李建成,二世李承宗,三世李承宗之子,四世李客,五世李白。以此論推之,范《碑》中關於李白家世的隱秘,也可迎刃而解。
其一,「絕嗣之家,難求譜牒」,「絕嗣」二字不知所指,若指其祖先「絕嗣」,李客有子太白;若指太白「絕嗣」,則太白有子有孫。關於太白兒孫的記載,范《碑》中太白孫女曰:「父伯禽,以貞元八年不祿而卒,有兄一人出遊一十二年,不知所在。」筆者認為:范傳正在《碑》文中寫太白「絕嗣」者,五子皆誅,屬籍被除也。
其二,在李白祖先遭難時間上,范《碑》中:「隋末多難」,「隋末」是曲筆。不難想像,當時范傳正得伯禽手疏,必為太白家世震驚,嘆息。驚嘆之餘,託言伯禽手疏「紙壞字缺,不能詳備」。把遭難的時間改在「隋末」,以掩世人耳目,實是唐初。又用「一房」道出若許真情,豈不點明是一家之一支嗎?
其三,「指天枝以複姓」一語明顯在說太白乃宗室之後。「天枝」者,帝室之支派也。王僧儒《禮佛唱導發願文》曰:「天枝峻密,帝葉英芳。」「天枝」二字道出太白乃帝室之支派。用心之苦,文人中少見。膽量之大,官吏中稀有。
也有野史記載,李元吉大兒子李承業也沒死,因為他的母親楊氏與李世民有私情,李世民喜歡這個主動投懷送抱的弟媳,而且楊氏還充當了李世民在齊王府的耳目,玄武門之變之所以能夠發生據說就是因為楊氏通風報信,所以才能一舉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最後李世民才能登上皇位。
李世民還把楊氏接到後宮,納為側妃,後來這個楊氏還為李世民生下了他最小的兒子。而李承業因為母親的求情活了下來,被秘密養於民間。長大後他一心想復仇,找機會潛入宮中,還與太宗的才人武媚娘有過一段情史。
當然這都是胡扯,李世民是不會留下這種禍根的。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隋唐這位好漢,劍術天下第一,跑到日本殺得日本人屁滾尿流
TAG:唐風宋月 |
※如果沒有這兩人,李世民早在玄武門之變前就被他爹給殺了!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到底有怎樣反應?機智如我,逃過一劫
※沒有這兩個人,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就被李淵殺了
※若是沒有這兩人,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就會被李淵殺害
※李世民贏了玄武門之變,之後說了一段話,卻成了唯一污點被罵千年
※玄武門之變,不是李淵沒有人,而是支持他的戰神均沒出手
※玄武門之變前不久李世民還在算卦,說明他沒有把握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成了太上皇,他的日子過得怎麼樣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幹了一件事,讓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十一人參加玄武門之變,只有一人被殺
※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前除去李世民的機會更多為何沒有先下手為強?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被迫發動的?其實不是李建成下狠手,是他逼得
※玄武門之變是他一手造成的,並非李世民,更不是李建成
※玄武門之變是怎樣發生的?是李世民蓄謀已久,還是迫不得已的反擊
※玄武門之變時,李元吉為什麼連續幾次都沒有把箭射出去?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手下一大將竟沒有參與,理由很簡單!
※玄武門之變,不只是兩兄弟的相愛相殺,更是一個父親的一手導演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權勢有多可怕?難怪不惜殺掉兄弟也要當皇帝
※玄武門之變後,眾將本想大開殺戒,但此人一番話讓李世民大徹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