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靜堪讀碑》

篆刻藝術在明代中葉有了新的突破,文彭、何震可算是明清流派篆刻輝煌業績的開拓者。元代趙孟頫的圓朱文篆刻,是其本人書後由匠人刻制。王冕用花乳石、青田石治印,但記載不詳又沒有在當時形成以石刻印的風氣。文彭、何震在印壇上一反淺陋怪誕的九疊文,力追秦漢,開闢了明清篆刻藝術的昌盛局面。自此之後,掀起了一股篆刻藝術的熱潮,其主要表現有三方面:一是作家林立,出現了文彭、何震、歸昌世、汪關、朱簡、梁袠等幾十家;二是印學理論的確立,編製印譜成為風尚,如《集古印譜》,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時人(包括篆刻家本人)更重視制印譜,使得印譜如詩集、文集一樣,成為個人的一種藝術成就的記載;三是書畫已經離不開篆刻,且要比宋、元考究得多。篆刻作為文人藝事的一種,已為人們所接受,求名家篆刻也蔚然成風,故書畫家、詩人、文學家以至收藏家,無不存印章。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趙之謙:《趙孺卿》

清代篆刻在明代文、何之後,在理論與實踐上得到更大發展,風格各異派支繁衍,成為專門之學。特別是清代碑學盛行,碑學書家無不兼擅篆刻,除為我們熟知者外,金農、桂馥、何紹基等均精篆刻。清代篆刻與其碑學是相輔相成的,早中期主要的篆刻大家都是安徽與浙江籍的,當然也有僑居揚州的,所以一直有浙派與徽派之說。浙派指「西泠八家」,徽派又有歙派、皖派之說。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趙之謙:《仁和魏錫曾稼孫之印》

在浙派、皖派風靡印壇百年之後,作為篆刻藝術發展的必然結果,清末篆刻走上了一條"印從書出"、"印從刀出"、"印外求印"的複合型創作道路。至此,篆刻藝術的形式與審美體系得以最終形成。自此,篆刻家在創作中所考慮的,是如何實現以及在什麼程度上實現各自的審美理想。晚清篆刻,可謂是名家輩出,而就風格而言呈現出更多樣化的色彩,但這些又幾乎都是以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三家篆刻為源頭的,而且其中成就卓著者,又無不是以上三家的結合求之的!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趙之謙:《朱氏子澤》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趙之謙:《為五斗米折腰》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趙之謙:《趙之謙印》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趙之謙:《以分為隸》

以下為吳昌碩篆刻: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戒翁小品》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春暉堂藏》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正修堂藏》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安持精舍》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幽意閑情》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數石亭》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我書意味本無法》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俊卿》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安吉吳俊章》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淡如菊》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趙之謙篆書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趙之謙篆書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趙之謙行草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趙之謙:《長陵舊學》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趙之謙:《寶董堂》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趙之謙:《沈樹鏞同治紀元後所湮》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趙之謙:《鑒古堂》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趙之謙:《會稽趙之謙字撝叔印》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隸體異寫字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書法篆刻欣賞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的紫藤
氣勢駘蕩的吳昌碩篆刻
吳昌碩與石鼓文
齊白石與吳昌碩之間的恩與怨
吳昌碩的幽默
吳昌碩 畫松樹
國畫藝術欣賞:吳昌碩、徐渭、趙之謙、陶冷月花卉作品
吳昌碩、蒲華的藝術特色
吳昌碩、齊白石、陳半丁、乍啟典眼中的蜀葵
吳昌碩生氣蓬勃:牡丹圖欣賞
吳昌碩、沈鵬、謝雲生、袁伯秋、謝向英書法作品
中國嘉德春拍集謝稚柳 吳昌碩 陸儼少等佳制
吳昌碩的成功學——「杜權」
當劉自櫝邂逅吳昌碩
與吳昌碩、蒲華、虛谷稱為清末海派四傑,筆下的鐘馗宛然若生!
大師——吳昌碩
張大千老師曾熙致吳昌碩王一亭書
師從任頤,和吳昌碩亦師亦友,蔣介石贊:清標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