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先生:敬香供養佛,最好是「心香」

南懷瑾先生:敬香供養佛,最好是「心香」

提 示


點擊上方南師如是說即可關注


佛經上所說的香有多種,有燒香、塗香、末香、薰香等等。我們這個禪堂,平常很少燒香,用一種噴的檀香代替。燒香會染污空氣,燒得太多鄰居還會出面去告你,其實真正供養佛菩薩,用心香最好。得定的人,戒律自然清凈,這就已經供了香了,這就是心香。所謂心香一瓣,你在佛前一站,兩手合掌禮拜,心中一念清凈,就是禮拜,是真正的香供養。若你禮拜下去,心中還有一點煩惱,就是不幹凈的禮拜。真正禮拜,心中無所求,無所念,無我相,也無禮拜之相,就是心香供養。所以為什麼上香供佛要上三枝呢?三枝就代表了戒香、定香、慧香。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南懷瑾先生:敬香供養佛,最好是「心香」



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

這一段的重點就是八個字:「至心受持,不生疑惑」。任何一種佛法,只要有人做到這八個字,沒有不成功的。所以說,只念一個佛的名號,只要至心受持就有如此大的功德。


什麼叫至心?至心等於四書《孟子》的《盡心篇》的題目一樣,什麼叫盡心?就是說,最誠懇的心達到了極點。這麼解釋,大家了不了解?如果講經說法,講教理,就要這樣解釋,最誠懇的心達到最高點,就叫至心


怎麼叫最盡心呢?你形容形容看,你說我了解,你當然了解,我講的中國話,你也是中國人,那還聽不懂啊?什麼叫最盡心?譬如我們講最誠懇,什麼叫最誠懇?了解不了解?說我對你非常誠懇,是啊!不誠懇不是至心,至心就是誠懇,就是中庸所講的誠。


儒家的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現在青年沒看過四書,總聽過吧!


怎麼樣叫作誠懇的誠呢?《中庸》上四個字:「至誠無息」,不休息的息。怎麼叫至誠無息?學者註解來註解去,正如一些佛經也是注過來注過去。你懂了?我斷定你們不懂。問題在哪裡?什麼是至心,講一件壞事,人到最傷心處,沒有眼淚,哭不出來了,也沒有妄想、雜念,傻了。那個時候,人等於無念,沒有念頭,空白了,那是傷心透頂的至心。

又如我們拜佛,有如真佛、活佛在這裡,乃至我們合掌或不合掌,在佛像面前一站,這一站就如佛在目前,再也沒有第二個心思,也沒有雜念妄想,都空了,這叫至心,你怎麼會懂呢?你沒有經驗過,你傷心也沒有到不掉淚的程度。


高興到了極點,七情六慾達到極點,人就無念了,懂了吧!這叫至心,也叫真誠。


你說我拿一支香拜下去,菩薩啊!佛啊!我求懺悔啊!痛哭流涕啊!痛哭流涕也是心,心在動念。這一念真懺悔下去,連我都沒有了,都忘記了。


譬如我們做了一件犯罪的事,要拖出去槍斃,到了法場,連路都走不動了,兩隻腳是不是踩在地上也不知道,因為曉得下一秒鐘,「兵」這麼一下,就沒了,就不在這個世間了。那個時候不是至心,是嚇昏了。反過來看正面,至心真誠,一念真誠懺悔,不管你信哪一種宗教,尤其在佛前面一站,什麼雜念都沒有,非常誠懇,誠懇到連自己有沒有拜下去都不知道了,那已經是大拜了,這樣叫至心。特別注意啊!大家天天禮佛、拜佛、念佛,有沒有至心呢?至心就是盡心,就是誠懇到極點的誠,所以中庸叫「至誠無息」。


那麼,中國文化常常有一句話:「心香一瓣」,這是真正心的香了。你說燒一炷香,那是燒香,還是物質的。這個時候是心香一瓣,我們甚至看到古人誠懇到極點,手邊沒有香,看到佛,地上抓一把泥巴、沙子,在菩薩面前一放、在祖宗面前一放,就代表了這個香,那是真的,那比你花一萬塊錢買來的香還要珍貴,因為他至心誠懇。而你卻不一定是誠心,而且心裡還在想,你看我,買這麼貴的香來供佛!好像佛欠了你似的,還要加上利息,好像佛欠你一萬二,非得好好保佑你不可,那已經糟糕透了。

所以說,一個人至心接受,並且「持」,什麼叫持?修持修持,持就是保持這個心境,也就是《中庸》所講「至誠無息」,不息就是持,行住坐卧永遠保持清凈的心境,這才是正信。


如果來拜佛,燒了一炷香,供養了兩根香蕉,保佑太太好、先生好、全家都好,買彩券要中獎,買股票也要發財,樣樣都好,反正好的都是我的,那是功利心,兩根香蕉最後還吃到肚子里去。這是不對的!至心是至誠無息,心香一瓣。


——《藥師經的濟世觀》

南懷瑾先生:敬香供養佛,最好是「心香」


本微信號專事摘錄 南懷瑾先生著述。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微信號: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


騰訊微博:南師如是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如是說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先生:思想的癌症,才是致命傷
南懷瑾先生:「空」究竟是什麼?
南懷瑾先生:佛最後睹明星而悟,悟了什麼?
南懷瑾先生:時間用在何處最好?修行!
南懷瑾先生:「打坐」的好處

TAG:南師如是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先生:醫心的葯
南懷瑾先生:拜佛時,如何用心?
南懷瑾先生:拜佛就是拜你自己,拜你的心、你的誠敬
南懷瑾先生:禪宗為佛法畫龍點睛之心髓
南懷瑾先生:「空」究竟是什麼?
南懷瑾先生:「打坐」的好處
南懷瑾先生:學習靜坐如何用心?
南懷瑾先生:嫉妒的心理很可怕
南懷瑾先生:認清自心,才好修行
南懷瑾先生:直心是凈土,直心是道場
南懷瑾先生說玉液還丹
南懷瑾先生:修心養性的簡捷方法
南懷瑾先生側記:朋友是什麼
南懷瑾先生:為何煩惱就是菩提?
南懷瑾先生:溺愛是害,要讓孩子知道人生的艱苦
南懷瑾先生:平常心才是道,平凡才是真涵養
南懷瑾先生:佛經留傳之大因緣
南懷瑾先生:船子和尚留給我們的法寶
《父親與伊藤先生》:溫暖的,很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