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先生:「空」究竟是什麼?

南懷瑾先生:「空」究竟是什麼?

提 示


點擊上方南師如是說即可關注


過去的思想已經成為過去,不復存在了;未來的思想還沒有來,當然也不存在;現在呢?也沒有一個現在,剛說現在,現在立刻變成過去了。宇宙間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只有現在,永遠都是現在,但是,現在也無法把握,它不斷流逝,這種現象,我們暫且稱之為「空」。

——《圓覺經略說》


現在坐在這裡,都可以體會到,只要是清醒的,一定有思想。但迴轉來反省、體會一下,沒有一個念頭,沒有一個思想是永恆存在的。一個個很快的過去了。我們腦子裡的意識形態,只要一想到「我現在」,便又立即過去了,現在是不存在的。未來的還沒有來,我們說一聲「未來」,就已經變成現在了,這個「現在」又立即過去了。像流水的浪頭一樣,一個個過去了。不過連接得非常密切。這是人類本性的功能所引起的現象。


佛學對於本性,比方作大海。我們現在的思想——包括了感覺、知覺,是海面上的浪頭。一個浪頭、一個浪頭過去了,不會永恆存在的。我們從這裡看人類的思想、感情,無論如何會變去的。譬如說張三發了脾氣,就讓他去發,發過了他就不發了。就是這個浪頭打過去了。佛學在這一方面就告訴人們,這是「空」的。宇宙間一切現象,包括了人類心理上生命的現象,一切都會過去的,沒有一個停留著。這在佛學上有個名詞叫「無常」。


——《論語別裁》

南懷瑾先生:「空」究竟是什麼?



如何把煩惱降伏下去,佛答覆得那麼輕鬆:「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這樣住,就是這樣降伏你的心。換言之,你問問題的時侯,你的心已經沒有煩惱了,就在這個時侯,就是禪宗所謂當下即是,當念即是,不要另外去想一個方法。……這個心無所謂降,不需要降。煩惱的自性本來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樂,憂悲苦惱,當我們在這個位置上坐下來的時侯,一切都沒有了,永遠拉不回來了。……


任何事情一做便休,無所住。應該無所住行於布施,這個叫修行。你心理的行為隨時做到無所住,一切都布施,都丟開了,這是我們普通的話,都丟掉了。禪宗經常用一句話,放下,就是丟掉了。做了好事馬上須要丟掉,這是菩薩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丟掉。有些人說,好事我可以丟得,就是痛苦丟不掉啊!


實際上,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面而已,一個是手背,一個是手心。假使說,好事他能夠真丟掉開的話,痛苦來一樣可以丟開,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如果一個人碰到煩惱,痛苦,逆境的時侯丟不開,說他碰到好事能丟得開,那是不可能的。

儒家經常告誡人,不要得意忘形,這是很難做到的。一個人發了財,有了地位,有了年齡,或者有了學問,自然氣勢就很高,得意就忘形了;所以,人做到得意不忘形很難。但是以我的經驗還發現另一面,有許多人是失意忘形;這種人可以在功名富貴的時侯,修養蠻好,一到了沒得功名富貴玩的時侯,就都完了,都變了;自己覺得自己都矮了,都小了,變成失意忘形。


所以得意忘形與失意忘形,同樣都是沒有修養,都是不夠的;換句話說,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個東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學佛了。真正學佛法,並不是叫你崇拜偶像,並不是叫你迷信,應無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脫,是大解脫,一切事情,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教我們修行的方法來了,注意啊!《金剛經》講到這裡,就告訴我們一個修行的方法,是第二等的方法,因為第一等的大家不懂,是沒有字的;第二等是有字的,應無所住。什麼叫無所住呢?應隨時生清凈心。譬如有人講,老師啊,這兩天修行很好呢!有清凈心。現在大家聽過《金剛經》,很內行了,他只要有一個清凈心,已經是所知量,範圍很有限了。


現在佛解釋什麼叫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禪宗六祖初步悟道,就是這一句話,聽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此心本來無所住的啊!因為你不明白此心無所住,無所住是畢竟空;有個空的境界,就不對了,就有所住了,就住在空上了,那是住法而生心,住在空法上。

所以真正的清凈心,不是有個光,有個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他說真正的修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坦坦然,物來則應,過去不留。用我們常談的這兩句話,勉強來描寫,就是此心無事,像個鏡子,心如明鏡台,有境界來就照,用過了就沒有。當年我有個朋友,學佛有點心得,那個時候剛剛有打火機,人家問他,佛是什麼?他說就像個打火機一樣,卡達!用它就有,不用就沒有。


——《金剛經說什麼》


本微信號專事摘錄 南懷瑾先生著述。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微信號: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


騰訊微博:南師如是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如是說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先生:佛最後睹明星而悟,悟了什麼?
南懷瑾先生:時間用在何處最好?修行!
南懷瑾先生:「打坐」的好處
南懷瑾先生:盡量擴大心量,心量大福才大
南懷瑾先生的「文字般若」——《佛門楹聯廿一幅》

TAG:南師如是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先生講述:人為什麼短命?
南懷瑾先生:《詩經》說什麼?
南懷瑾先生:所謂正信,究竟要信什麼?
南懷瑾先生側記:朋友是什麼
南懷瑾先生:為何煩惱就是菩提?
南懷瑾老師:佛最後究竟悟了什麼?
南懷瑾先生:中國人為什麼一定要讀詩?
南懷瑾老師: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南懷瑾老師:人生的價值是什麼?
南懷瑾老師:真正的灌頂是什麼?
南懷瑾先生:告訴你們中國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南懷瑾老師:真正的智慧是什麼?得了智慧幹什麼?
南懷瑾先生:因果報應您真的信嗎?
南懷瑾先生:佛最後睹明星而悟,悟了什麼?
南懷瑾先生:你也在開「運動會」嗎?
南懷瑾老師:為什麼不要殺生
南懷瑾老師講述: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南懷瑾:夫妻兒女究竟是什麼緣分?
南懷瑾先生:為何始終無法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