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樓夢》的真正作者是冒辟疆嗎?

《紅樓夢》的真正作者是冒辟疆嗎?

《紅樓夢》的真正作者是冒辟疆嗎?



冒辟疆(1611-1693)

《紅樓夢》的真正作者是冒辟疆(初探)


作者:冒廉泉


許多人認為曹雪芹不是《紅樓夢》的作者,我就是其中一個。我認為《紅樓夢》的真正作者是冒辟疆!


1754年發現《紅樓夢》手抄本。《紅樓夢》第一回說:「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但關於曹雪芹的身世、經歷,人們一無所知。何時何地寫出這部巨著?有無手稿存在?曹雪芹還有哪些著作留世?他的後人今何在?這些都引起學界廣泛關注和探索,也引起不少爭議。

胡適先生在上世紀20年代考證出,曹雪芹是曹寅的孫子,曹寅是清康雍朝的江南織造世襲巨富。學界對胡適考證的曹雪芹的生卒年月有爭議、對曹雪芹的人生閱歷有懷疑,從而對曹雪芹是否有時間,是否有能力寫下這部宏偉巨著,提出許多無法回答的質疑。


胡適先生是這樣考證的:


他在《紅樓夢考證》第一部分,批評了《紅樓夢索隱》派和《石頭記索隱》派「牽強附會」。提出「我們若想真正了解《紅樓夢》,必須打破這種「牽強附會」的《紅樓夢》謎學!」「考定這書的著者究竟是誰,著者的事迹家世,著書的時代」。


在《紅樓夢考證》第二部分,胡適引證「楊鍾羲(1865—1940年) 在「敦誠著的《四松堂集》發現有『雪芹為楝亭通政孫的記載」 ,曹楝亭就是曹寅,那麼曹雪芹是曹寅的孫子了,曹寅和父親曹璽,兒子曹顒(擁),曹頫(夫),祖孫三代四人做了五十八年的江寧織造。當年康熙南巡,曹家辦過四次接駕,是江寧極富極勢之家。


曹寅兩個兒子,曹顒和曹頫,哪一位是曹雪芹的父親?沒有記載。據近人考證《曹氏宗譜》和清宮檔案曹寅孫子輩記載都沒有曹雪芹的名字。令人懷疑楊鍾羲在20世紀發現「雪芹為楝亭通政孫」,是否就是18世紀發現的《紅樓夢》第一回所說的,「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的那個曹雪芹。

二百年來考證《紅樓夢》有兩個誤區,


1,對曹雪芹這名太較真,《紅樓夢》作者反覆稱《紅樓夢》是 「太虛幻境」 、是「真事隱」 、是「假雨村言」對人對事不可較真。


「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 那句話中,那個「悼紅軒」明明是假的,不存在的「悼紅軒」中,怎能坐著一位真實的曹雪芹在披閱《紅樓夢》呢?,那應該認定,作者杜撰的「悼紅軒」中坐著一位杜撰的「曹雪芹」 在披閱《紅樓夢》。


曹雪芹是假名,現代叫筆名。魯迅姓周,巴金姓李,曹雪芹難道不可能姓冒嗎?


2,對號入座:認定曹雪芹著作了《紅樓夢》,那麼作者必須姓曹,其他姓氏一概免談。作者家庭必須富貴人家,小家子人,沒見過大世面,寫不出賈府,寫不出大觀園。

於是對號入座,在清檔案中找到一個曹寅,上下三代做過五十八年年江南織造,接駕康熙皇帝四次,是個極富極貴人家,曹寅又善作詩文,家中藏書甚豐,曹雪芹必須生在這樣的曹家。


但是從曹家宗譜里,清代官庭檔案中,找不到曹寅後代有叫曹雪芹的人,從1754年發現《紅樓夢》手抄本以來,曹雪芹的身世眾說紛紜,先說是曹寅的兒子的,但沒有證據,成了一個謎,無法對號入座,直到上世紀初楊鍾羲發現北京詩人敦誠著的,1796年刊印的,《四松堂集》有「雪芹為楝亭通政孫」,這才給曹雪芹找到身世。


但那句「雪芹為楝亭通政孫」是寫在一箋條上的夾注,是刊印《四松堂集》時才增添上去的,夾注不是敦誠的原文,夾注的可信度無從證明。眾多學者關心曹雪芹的身世,這句夾注也許是一個謊言,一個滿足學界好奇心的謊言,一個能為曹雪芹找到出身富家的美麗謊言。這個夾注胡適也承認的,但不管怎樣,對於胡適來說,總算找到一個文人叫曹雪芹的,謝天謝地,如獲至寶!而且曹雪芹的朋友敦誠和敦敏兄弟有「揚州舊夢久己覺」「秦淮舊夢人猶在」寄懷曹雪芹的詩句,證明曹雪芹有在揚州和秦淮的「舊夢」,就是那個被雍正皇帝下令抄家,舉家遷回北京的曹寅的孫子,於是就確認曹雪芹是《紅樓夢》作者,於是就讓這位北京曹雪芹給曹寅當了孫子,給他辦理了滿清貴族的身分證,《紅樓夢》就是他的自述,致於他有沒有經歷賈府那樣的生活,因為給他辦理了貴族的身分,當然熟知貴族生活了,是貴族當然熟悉女性,當然……。這是否也是牽強附會?是否也是「假語村言」?筆者提出如下看法:


筆者只是一個《紅樓夢》的普通讀者,研究冒襄生平和閱歷,綜合各方面的資料,認為冒襄著作《紅樓夢》有十幾個理由。

古代寫小說,那時沒有出版社,沒有稿費,作者要自己掏錢刻印出版,既無名又無利,那時小說是「閑書」,士大夫們是不屑一顧的,寫小說是被人瞧不起的,士大夫們忙於詩詞歌賦,李白、杜甫、蘇東坡、李清照、韓愈、柳宗元、陶淵明……等數不清的大文人都以詩文留世,哪一位留下小說作品?《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市井文學流傳在下層社會說書場,靠一代一代說書人口頭創作、傳遞,最後由文人整理、修飾、分回成書。


但《紅樓夢》不是口頭的「話說」文學,它是文學家的著作。但在當時它不但是「閑書」,而且是「淫書」。 六七十年前筆者少年時就聽說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青年不讀《紅樓》」的教導。《紅樓夢》這本「淫書」,在清初康熙、雍正盛行文字獄時代,作者要冒抄家、充軍、殺頭的危險,搞不好就是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禍及子孫,作者哪敢書寫自己的真實姓名?那時的著作刊印大都是在著書人去世以後,禍福與作者無關。因此,此「淫書」只能以手抄本民間稍稍流行,作者為了保護自身、保護家族,對作者姓名故意設下陷阱,擺出迷魂陣,《紅樓夢》開門見山說,「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書上明寫參與撰書的有空空道人、吳玉峰、孔梅溪、曹雪芹、棠村五人,這五個人,是隱去真實姓名的虛構人名,都是假名,所謂「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是真正作者有意或無意的留下一些線索。這就「誤導」學者們對曹雪芹身世爭論了近二百年。現在還想從這五人中找出《紅樓夢》的真正作者,不過是鏡中看花!水中撈月!不過是「原應嘆息的假語村言」罷了!(元、迎、探、惜,賈雨村),


對於《紅樓夢》的作者,我們應跳出假語村言的匡匡,另闢蹊徑。我們應從明清之際的文人、才子中去找。於是我們找到風華曠代的詩人、書法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戲曲導演、園林藝術家、文物鑒賞家冒襄。


一,冒襄的身世就是賈寶玉的身世


冒襄(1611-1693),字辟疆,號巢民,又號朴巢,江蘇如皋人。生於明神宗萬曆三十九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三十二年,年八十三歲。冒襄出生在一個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隨祖父在任所讀書,14歲就刊刻詩集《香儷園偶存》,明代後期著名畫家、書法家董其昌為其詩集作序,並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


冒襄是貴介公子,錦衣玉食,奴僕成群。他靑壯年時在生活上一直無憂無慮,不知貧賤為何物。他出手闊綽,揮金如土,急公好義,同情弱者,他非官非宦,一介布衣,竟不惜千金,代行官府職責,屢屢救濟災民。他第三次赴南京鄉試,大會東林遺孤,曾出資百餘兩白銀,租賃桃葉渡河房前後廳堂樓閣九所,招待同仁、食客百餘人,盤桓數日方散。明末,冒襄,參加復社,同陳貞慧、方以智、侯朝宗,品嚴執政,裁量公卿,人稱「四公子」。


但冒襄仕途不順,憑他的才學早該中舉,可在應試作文中,他拋棄八股規矩,議論朝政,針砭時局,違背了當局要求,所以六次鄉試未中,只上了兩次副榜。


揮之不去的痛苦而難堪的遭遇,使他寫賈寶玉才華橫溢,厭惡八股文,厭惡仕途經濟,不追求上進,鄙視和抵觸所謂的功名利祿,卻喜歡作詩作詞,與這些痛苦而難堪的遭遇是完全一致的。


他寫賈寶說,「女兒都是水做的骨肉」, 「我見了女兒便清爽」, 他讓寶玉從小在女兒堆里長大,尊重女性,喜歡親近女孩兒,與林黛玉的愛情是世間少有的純真之愛。這和他在秦淮「歌舞庁」以詩情畫意廣交美女的風流韻事是一致的,這和他對董小宛的愛情用「天荒地老歌長恨,好懺應為再世因」 「九年一日千秋怨,腸斷衰殘抱痛來」的深沉寄託是一致的。


冒襄雖生富貴之家,但他終身未仕清廷,又不善經營祖宗遺產,經濟上有出無進,又屢遭天災人禍,家境逐漸衰敗,終於變賣祖產,冒襄晚年生活貧困潦倒,無以為生,靠賣字度日。這和《紅樓夢》中的公子哥賈寶玉命運幾乎一模一樣。賈府的興衰就按冒府的興衰描繪的。冒襄就是賈寶玉的原形。


胡適也說《紅樓夢》是作者的自傳,只能大體推測曹雪芹生於1715年,卒於1764年,壽49年。其他生平無考,拿不出寶玉原形是曹雪芹的任何資料,因此我們找不到曹雪芹與賈寶玉進行對比的片紙隻字。


二,「兩府一園」遙相呼應


《紅樓夢》主要活動空間是,寧國府、榮國府和大觀園。《紅樓夢》的作者對寧、榮二府和大觀園的描述令人如身臨其境。我們定名為賈府的「兩府一園」 。


冒襄從小就生長在如皋的「兩府一園」之中,生活在冒家巷東府、西府和水繪園之中。


冒襄的族人,近代作家冒舒諲(1914-1999),在上世紀80年代《關於冒辟疆的故宅》一文中,回憶他童年時代曾在冒襄西府故宅居住。他寫道:「至今還有印象,大門朝東,縱橫均達一百公尺左右,範圍約一萬平方公尺,有屋百餘間。」「入大門後,白色四扇屏門,入屏門有南北甬道長約三十公尺,屏門後有垂花門(二門),進垂花門見一大院,正中大廳廣六楹,即名著一時「得全堂」,枋間高懸董其昌手題的堂名額,(此匾後為日寇掠去運往日本),廳四周散置紫檀大理石桌,太師椅和蘭花磁墩,以備客座。冒襄在家業全盛時期曾蓄有崑曲家班,常在「得全堂」演劇以娛賓客,他的家班在當時極負盛名。「得全堂」後有火巷,分隔前廳和內院,入三門又有庭院,正廳為「拙存堂」,其左右耳房連同廂房都是內宅,「拙存堂」後為「凝禧堂」自成院落,南出是一組庭院住宅,正廳名「五美堂」,堂南首入一小院,有樓名「艷月樓」,即小宛夫人所居。「五美堂」後是「別有園」,園有「泛雪齋」,「西堂」,「瓷香齋」,「對山亭」和「廻廊」諸勝,最西有五間建築名為「妙香居」。「香儷園」地處「得全堂」之南,「香儷園」廊東北行為「贈雲軒」,冒襄有《贈雲記》一文。「贈雲軒」的東首有「天鏡舫」舫前有「洗缽」池,一泓潭水,金魚數十尾游泳其間。「天鏡舫」正南是「芝蘭軒」。冒舒堙還寫道,在這些堂、院、居、園、軒、舫、齋有迴廊、曲徑、兔道相連。其間有海棠、紫薇、古檜、丹桂、臘梅,廊前安放盆景,林間飛鳥嚶嚶,水面群魚爭食,平添無限盎然生氣」。


明代冒襄先高曾祖,冒承詳富甲一邑,如皋冒家巷兩側,悉為冒家府第。當年冒襄居西府是冒襄祖父冒夢齡所建,冒襄父親與兩個庶出弟弟居東府.


東西兩府規模相當,東府內的「留耕堂」「愛日堂」上世紀八十年代仍保留舊時規模。少年的冒舒諲還見巷內立有牌樓,上書「恩榮坊」。


冒襄故去223年以後,冒氏早己衰敗,多數府第易姓。1916年冒舒諲父親,冒廣生先生以銀幣7800元從張姓手中購得西府。作家冒舒諲童年,約1924年前後,住在冒家巷西大院故宅,所見情景,尚存如此規模。可見200多年前的冒襄,當年所見東西兩府朱門華堂,冠蓋如雲,極盛一時的顯赫氣勢,遠盛當今。


「水繪園」,從東西兩府間的冒家巷向北不遠就到了聞名海內的「水繪園」,因園內四面環水,中間河池縱橫,所有景色,都落水倒影如繪畫,所以取名為「水繪園」。這個著名園林是冒襄淡出士途之後,主持改建和擴建的,小橋流水,亭閣、假山,水面倒影如畫的設計,別具匠心,達到園林藝術的新的境界。 水繪園園中有「逸園」、「梅塘」、「湘中閣」、「洗缽池」、「玉帶橋」、「寒碧堂」、「小三吾」、「小浯溪」、「壹默齋」、「枕煙亭」、「懸霤山房」、「鏡閣」、「碧落廬」等三步一亭,五步一閣,又有奇石名花,錯落三徑,佳樹成蔭,芙蓉夾岸。2001年6月25日,水繪園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水繪園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


明末清初鼎革之初,1642年,名列秦淮八艷的董小宛歸嫁冒襄。水繪園中上演了一部:才子佳人,相依九年,相親相愛,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令人心馳神往的愛情故事;同一時期,水繪園還是中國東南的一個文化活動中心。冒襄不仕清廷,他和董小宛隱居如皋,以他倆的才華和氣節,吸引了一大批覆明志士、騷人墨客、詞人、詩人形成一個水繪園群體。時人說,「士之度江而北,度河而南者,無不以如皋為歸」,與文會者先後達300餘人。冒襄所撰同《同仁集》收錄470多名家詩文,由此可見一般。冒襄為清初詩文、詞章的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冒府的「兩府一園」,有眾多的庭、園、齋、堂,亭、居、軒、閣,奇花異草,曲徑怪石。


賈府的「兩府一園」,也有眾多的庭、園、齋、堂,亭、居、軒、閣,奇花異草,曲徑怪石。


冒府有「凝禧堂」,賈府有「榮禧堂」 ,冒氏兩府間還有「恩榮坊」牌樓,這些極像《紅樓夢》中的寧榮二府。


這些庭、園、齋、堂都是中國園林的「通用件」 ,只要是園林都少不了這些,相同、相近不足為奇。「凝禧堂」「榮禧堂」 只是名稱接近,「恩榮坊」牌樓極像寧榮二府也許是巧合。


但是,「兩府一園」 模式,兩府中間一條巷道,似連似分的模式,兩府中間還立有「恩榮坊」牌樓的模式,這是中國園林布局的「唯一件」。


「唯一件」的理念是這樣的:王公貴族,富商大戶,可以同時擁有城裡、城外、東街、西郊幾所豪宅府阺,可以同時修建幾處園林。但同時擁有兩座相鄰的,中間一條巷道的豪宅府阺,和一所超大園林組合的「兩府一園」模式是唯一的。


冒襄擁有「兩府一園」:緊相鄰的,中間連著冒家巷的東府、西府和一個水繪園。在大江南北是唯一的「兩府一園」模式。這個「兩府一園」就在如皋!是真實存在的「兩府一園」! 是南京、北京、蘇州、揚州沒有的,也無法複製的!


賈府也擁有「兩府一園」 :緊相鄰的,中間一條巷道的寧國府、榮國府和大覌園,這個「兩府一園」就在小說《紅樓夢》中,它是虛構的「兩府一園」!


冒襄擁有「兩府一園」 是獨特的,唯一的,不可複製的,其他地方不可能出現的。但是在小說《紅樓夢》中出現了同一模式的「兩府一園」! 這是怎麼回事?這是現實與虛構的獨特型的一致。這個獨特的一致只能一個人去完成,這個人就是冒襄。冒襄在《紅樓夢》中複製了「兩府一園」模式,這說明只有冒襄是小說《紅樓夢》真正作者!冒襄就是曹雪芹!


三,小宛,黛玉,同病相憐


冒襄生命中的愛姬董小宛就是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原形。


一是,她們二人都生得美貌異常,我們只要到如皋水繪園去看董小宛的畫像就聯想到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的形象。


二是,二人都是才藝出眾,能詩善畫,水明樓內的古琴,是小宛的心系之物,無錫市博物館收藏著小宛的繪畫作品《彩蝶圖》。小說中黛玉也善繪畫,在眾多才女中名列前茅,「創作」了許多詩詞,還在群芳詠菊中奪魁。


三是,二人都多愁善感,悲嘆身世,又孤芳自賞,自憐自愛,都是薄命女子,小宛不幸早逝,年僅27歲,黛玉歸命太虛幻境,只是20出頭。


四是,二人皆體弱多病,得的同一種病,肺結核不治而亡。


五是,半塘董小宛和姑蘇林黛玉,兩位美女來自同一城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


六是,小宛由錢謙益雇船送到如皋冒府,黛玉隨了奶娘登舟而去,賈雨村另有一船依附而行,來到賈府。相同點兩位美女都是乘船,都有外姓人陪送。


七是,兩位美女見到花謝都生悲戚之感,小宛在南北湖畔雞籠山上面對暮春凄涼景緻,感嘆江河破碎,一家流離,淚葬殘花。而黛玉葬花更寫得有聲有色,「儂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儂知是誰?」的詩句,摧人淚下。


我們把蘇州、乘船、肺結核、短命、葬花、水繪園、大觀園等元素加在一起,一併考慮,水繪園中的董小宛不就是大觀園中的林黛玉嗎!最董得董小宛的人才能寫出林黛玉,此人是誰?當數冒襄莫屬也。


四,熟悉女性的作者才能寫出《紅樓夢》


《紅樓夢》的作者精心描述女性世界,塑造了一百多個,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我們看到:才華橫溢,性格孤傲的林黛玉。氣質超凡,雍容華貴的賈元春。聰明能幹,尖酸刻薄的王熙鳳。智慧過人,眼光遠大的賈探春。舉止端莊,落落大方的薛寶釵。心直口快,充滿活力的史湘雲。說話鋒利,心靈手巧的晴雯。性情剛烈,頭腦冷靜的鴛鴦。性情善良,委曲求全的平兒。勤於管理,心地細緻的襲人。還有寬厚慈祥的賈母,善良風趣的劉姥姥,才貌雙全,冷漠孤僻的妙玉。還有薛姨媽,王夫人……等等一個個性格鮮明,命運殊同的女性。


能寫出如此眾多的女性,一定有出入女性世界的經歷,一定積累了豐富的女性故事素材。這裡我們把冒襄和曹雪芹作一比較:明代南京每年秋天鄉試,兩萬餘考生雲集於此,秦淮河畔娛樂生活異常繁榮,那裡存在著現代意義上的「歌廳」「舞廳」「卡拉OK」,青年人那有不貪玩樂的?


隸屬朝廷禮部教坊司歌姬們,大多有一定文化藝術修養,許多美女精通詩文、音樂、繪畫、書法、戲劇,她們與才子名士交往,建立在文化與感情的基礎上,保持著人格和尊嚴。


出身名門又富感情的冒襄一生六次赴南京鄉試,自然少不得出入秦淮,在這裡他認識了著名歌姬李湘君,1639年他28歲,鄉試前考官擬出三十道時文題目,要考生們試前交稿,冒襄就在李湘君身邊,一天一文,一個月全部作完,得到考生們交口稱讚,李湘君也很讚賞。冒襄和朋友們向李湘君、顧媚學唱崑劇,經常陶醉在優美崑劇音樂中,冒襄不但愛聽、愛唱,還善於創作詞曲。


明末第一美女、艷麗無雙、後來使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的陳圓圓,就曾愛上冒襄,大膽向他表白託付終身的願望。冒襄約定等待其父調離險境,再談婚論嫁。1642年31歲的冒襄興沖沖趕往蘇州相接圓圓,誰知十天前,已被人搶去,冒襄惘然若失,鬱悶無比。


再後來冒襄又遇到紅顏知己董小宛,上演了一場分分合合,曲折磨難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他倆在水繪園中相愛九年,或花前月下,賦詩論畫,或靜坐香閣,細品茗香。冒襄三次重病,小宛熬藥煎湯,緊伴枕邊,數百個晝夜嘔心瀝血的護理,終使冒襄一次次轉危為安,這是小宛愛情升華的一面,也是他倆傳奇色彩愛情故事最動人心弦的場景。自古紅顏薄命,1651年,小宛終於積勞成疾,年僅27歲就香消玉殞,魂歸太虛。冒襄悲痛欲絕,恍惚終日,含淚寫下了《亡妾董小宛哀辭》和《影梅庵憶語》,對小宛寄語無限深情。


據有關文獻可考冒襄一生就有十多位女性有過愛情關係,有名有姓的除夫人蘇元芳外,尚有王節、李湘貞、顧媚、陳圓圓、董小宛、麻姑、吳琪、吳扣扣、蔡女蘿、金曉珠、張氏女、范珏、沙九畹、楊漪炤,這些女性都能畫、善唱、會舞、擅詩,其中六人正式獲得小妾名份。從他好友在《冒姬董小宛傳》中,說冒襄「所居凡女子見之,有不樂為貴人婦,願為夫子妾者無數」,更可證實冒襄交遊女性廣泛,更證實風流才子冒襄,英俊美貌,天生對女性有親和力、吸引力,是無與倫比的!


《紅樓夢》中許多女子的形象、性格、命運都可在冒襄結交的女性中找到。但是冒襄絕不是輕薄的紈絝子弟,更不是眠花宿柳的荒淫公子,而是「護花使者」。他對美,對女性充滿著聖潔的愛和讚譽。他用高雅的清麗的語言懷念著陳園園、董小宛、吳蕊仙一個個美麗女姓……。


現在我們看看胡適考證的曹雪芹的情況吧,據《人民文學出版社》82版的《紅樓夢》前言所述:「雍正六年曹家抄沒後才全家遷回北京,當時曹雪芹尚年幼,按出生於乙未說是虛歲十四歲,按出生於甲辰說是虛歲五歲。曹家回北京後的情況,文獻絕少記載」,這裡有兩個曹雪芹,我們拋開幼兒園的4歲曹雪芹,因為他極少經歷在抄家前的富貴生活,更不可能與女性交遊,說到這裡我腦中《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己打了個對摺。


再說13歲少年曹雪芹吧,我們只能推測他在金陵「江南織造」的府中,有過從0歲到13歲的記載,13年的類似賈寶玉的公子哥的生活,見識過園林中的,亭台樓閣,奇花異草。接受過丫環、使女的侍候。但畢竟是個孩子,這點經歷寫不出大觀園場景,更想像不出「兩府一園」布局。如果說一個孩子經歷能寫出大觀園眾多女性,那是天方夜譚!


「曹家回北京後的情況,文獻絕少記載」,就是說,沒法獲得他青年、壯年一切活動資料,不知他在北京與誰交往,有無與女性交往、交遊的經歷,有無琴棋書畫的女友,有無小妾?有無「艷史」?有無婚外情?


胡適考證的曹雪芹與女性交往的記載是零,只憑一個孩子經歷,絕對寫不出大觀園眾多女性!。因此胡適考證的曹雪芹不可能著作《紅樓夢》,只有廣泛結交女性的冒襄,才能創作《紅樓夢》。


五,「輝中」和「妙玉」


吳蕊仙貌美能詩,也是一位性情中女子。她丈夫反清遇難,從蘇州渡江投靠丈夫的故友冒襄。適逢小宛過世不久,吳冒相處生情,但冒襄己納妾吳扣扣,吳女看破紅塵,強壓情感,給冒襄作詩道:「綺羅自謝花前影,笠缽聊為雲中人」,表示願意遁入空門,帶髮修行。於是冒襄在城南楊花橋旁蓋小廟一座,取名「別離廟」,蕊仙自號「輝中」,從此青燈孤影,不久離世。冒襄又見到一個苦命才女,為他斷了凡心,憂鬱而亡,十分傷心。只身前往憑弔,刻詩廟中:「別離廟,春禽叫,不見當年如花人,但見今日話含笑。春花有時落復開,只今荒煙蔓草最深處,愁雲猶望姑蘇台」。


大觀園中賈府也有「櫳翠庵」一處,裡面住著帶髮修行,美麗孤傲的妙玉,妙玉本是蘇州姑娘,出身書香仕宦之家。妙玉是個極怪僻、極潔凈之人。《紅樓夢》前八十回沒有寫到她的去向,但從妙玉判詞,「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可推測她的命運,「雲空未必空」是說雖入空門,對寶玉有意,後兩句予示她將是悲劇下場。


自古王公貴族、豪門富戶,沒聽說哪家私有尼姑廟的。但現實世界的如皋冒襄,就在城南楊花橋旁修造一座取名「別離廟」的尼庵,令我驚奇不己。


天下有這樣的事,私家花銭蓋所尼姑廟!可謂奇特現象,也可說是個「唯一件」。而小說《紅樓夢》中同樣出現這種奇特現象,賈府大觀園內同樣有一所私家尼姑廟「櫳翠庵」!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情節,「別離廟」里養著一位對冒襄有意,凡根未斷的,原籍蘇州帶髮修行的不久將離世的女尼輝中。「櫳翠庵」裡面同樣養著一位對寶玉有意,凡根未斷的,原籍蘇州帶髮修行的註定悲劇下場的女尼妙玉。


兩位女尼,都在私人家尼庵里,都帶髮修行,都是美女,都會寫詩,都來自蘇州,都對男主角有意,都是悲劇下場。


冒府發生的吳蕊仙的故事是不可複製的,但他在小說《紅樓夢》出現了。


又是一個「獨特型的一致」,再次證明冒襄就是曹雪芹!,冒襄把他對吳蕊仙的全部情意和思念在《紅樓夢》妙玉身世里作了傾訴。


六,冒府和賈府都畜有崑曲戲班


精通音律,酷愛戲曲,從事戲曲活動,是冒襄的又一特長。冒襄的家班創始於祖父冒夢齡和父親冒起宗之手,祖宅「得全堂」即為演唱的主要場所。上世紀二十年代冒舒諲還看到:廳四周散置紫檀大理石桌、太師椅和蘭花磁墩以備客座。至崇禎末年,冒襄又擴建了名聞全國的水繪園,歌童女樂即寓居園中。


明亡以後,冒襄誓不仕清,以度曲自娛,並以家樂招待四方賓客。其家班中吸收了一批著名的演奏家,如蘇崑生、陳九、朱音仙等,培養出許多名演員有徐紫雲(雲郎)、楊枝、陳靈雛、秦簫、金菊、徐雛等。據陳瑚《得全堂夜宴記》敘述,阮大鋮家班的名角在明亡後也流散到冒家,仍能演出《燕子箋》待客。家班全盛時期,常演的劇目有《浣紗記》、《牡丹亭》、《西廂記》、《邯鄲夢》、《黨人碑》、《清忠譜》《秣陵春》、尤侗的《黑白衛》和余懷的《鴛鴦湖》等作品。


冒襄晚年生活困窘,他寫道:「每夜燈下寫蠅頭數千,朝易米酒,家生十餘童子,親教歌曲成班,供人劇飲,歲可得一二百金,謀食款客。今歲儉,少宴會,終年坐食,主僕俱入枯魚之肆矣」,八十老翁寧願賣字也要維持家班,冒襄對崑劇熱愛之深,令我等後輩難以置信!據說冒襄臨終還要家班演出。冒襄的靈魂在優美的崑劇樂曲中升天。去世後,家班由其子孫繼續維持,直到乾隆年間才散歇。


冒襄青年時期學唱崑劇,中年時期水繪園中家庭演出,盛況空前,老年貧困賣字賣唱也要維持家班。


冒襄的「崑劇情結」,在《紅樓夢》中有淋漓盡致的表達,讓崑劇貫穿在《紅樓夢》中。他讓賈府也和冒府一樣有「家班」;崑劇源自蘇州,他讓賈府從蘇州買來12個女孩子;他在南京交遊了眾多梨園昆角,他就讓這十二個女孩住進賈府的「梨香園」學唱崑劇。這十二個女孩稱「梨香十二官」,她們像冒府家班一樣娛樂賓客。象冒府一樣大增顏面。當然,這12名美女在賈府中,也上演了不少男恨女愛的故事,描寫這些是冒襄的強項。


冒府常演《牡丹亭》、《西廂記》、《邯鄲夢》。 他讓《西廂記》和《牡丹亭》頻頻出現在《紅樓夢》中,在現實與虛幻中都寄託著董小宛的哀思。


《紅樓夢》中寫寶玉、黛玉、寶釵和探春、邢岫煙、晴雯、麝月等人說的《西廂記》曲文,也反映了冒襄對水繪園中家班演出時,眾多文人雅士的空前盛況的思念。


冒、賈二府都有家班,《紅樓夢》中家班,諸多情節再現了水繪園演出,再次證明冒襄就是曹雪芹!


七,《紅樓夢》作者應是清初人


1, 據浙江土黙然教授研究,《紅樓夢》前八十回中所出現的《豪宴》、《乞巧》、《仙緣》、《離魂》、《遊園》、《驚夢》、《相約》、《相罵》、《劉二當衣》、《寄生草》、《妝瘋》、《西廂記》、《牡丹亭》、《白蛇記》、《滿床笏》、《南柯夢》、《負荊請罪》、《琵琶記》、《吃糠》、《荊釵記》、《琴挑》、《上壽》、《長生殿》等劇目,都是元代雜劇、明代和清初的傳奇或雜劇,其中最晚出的《長生殿》創作完成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這就是說,《紅樓夢》中涉及的戲劇,都是康熙中葉以前流行的戲劇,書中絕無1688年以後中晚期以及雍正、乾隆時期的任何戲劇披露。


《紅樓夢》作者應是一極其熟悉清初流行傳奇、雜劇的文人,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清中葉的曹雪芹(1715-1764)能做到這一點。


2,《紅樓夢》書中的服飾、髮型全部是明代的。我們看王熙鳳「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纓絡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玖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褃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撤花洋縐裙」。如此過細的描寫非親目所見是寫不出的的。其他如寶玉、黛玉、寶釵、丫環、婆子、老爺、管家各式人等的服飾均有過細的敘述。《紅樓夢》作者應生活在明末清初,才親眼看到如此服飾,才能作出如此過細的描寫。所以《紅樓夢》作者應是明末清初的冒襄,而不是胡適考證生於清朝中葉的曹雪芹。


八, 小宛奇巧美食 寶釵神丹妙藥


美女食神董小宛是一位技能高超家廚藝師,她所烹制的菜肴和製作方法是異於常人的。


據冒襄《影梅庵憶語》記載:


如皋冒府董小宛「釀飴為露,和以鹽梅,凡有香色花蕊,皆於初開放時采漬之,經年香味顏色不變,紅鮮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噴香,奇香異艷,非復恆有。最嬌者,為秋海棠露,海棠無香,此獨露凝香發。」


「取五月桃汁、西瓜汁,一穰一絲漉盡,以文火煎至七八分,始攪糖細鍊,桃膏大如琥珀,瓜膏可比金絲內糖。」


「制豉取色取氣,先於取味,黃豆要九曬九洗為度,顆瓣皆剝去衣膜。」


「蒲、藕、筍、蕨、鮮花、野菜、枸、蒿、蓉、菊之類,無不採入食品,芳旨盈席。」


「火腿久煮無油,風魚如火腿,醉哈如桃花,醉鱘骨如白玉,蝦松如龍鬚,烘兔酥雉如餅餌,菌脯如鳮棕,腐湯如牛乳。慧巧變化,莫不異妙」。 小宛發明的「跑油肉」,已跑遍全中國甚至世界各地,小宛製做的「董糖」是如皋的特產。純正的「董糖」只有如皋才能吃到。


再看看《紅樓夢》賈府寶釵的「冷香丸」是這樣製造的:


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12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12兩,秋天開的白芙蓉花蕊12兩,冬天開的白梅花蕊12兩。將這四樣花蕊於次年春分這一天晒乾,一齊研好;又要用雨水這日的雨水12錢,白露這日的露水12錢,霜降這日的霜12錢,小雪這日的雪12錢,把這四樣水調勻,和了葯,再加12錢蜂蜜,12錢白糖,製成龍眼大的丸子,盛在舊磁壇內,埋在梨花樹根底下。若發了病時,拿出來吃1丸,用12分黃柏煎湯送下。


還有,《紅樓夢》第四十一回,鳳姐奉賈母之命,挾了些茄鯗給劉姥姥吃,劉姥姥吃了說:「別哄我,茄子跑出這味兒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了,只種茄子了。鳳姐向劉姥姥講解說:「「把才摘下來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凈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冒府異想天開的食譜,奇巧方法是常人難以做到的。冒府的食譜,有其「獨特性」和「唯一性」。


賈府使冒府的異想天開的,奇巧方法的思想,得到升華和神化,更具「獨特性」和「唯一性」。


「獨特性」和「唯一性」是冒府和賈府的「共性」,也就是獨特的一致,


獨特的一致只有冒襄能掌握,只有寫小宛奇巧美食的冒襄,才能編出寶釵的「冷香丸」 和鳳姐介紹的茄鮝。


九,愛奇石者才能寫《石頭記》


天下愛石者無數,不是每個愛石者都能寫《石頭記》的。


但是天下只有一部《石頭記》,寫《石頭記》的人必然熱愛石頭,這是不用費解的道理。


不愛石頭的人,會編出女媧鍊石補天,多一塊石頭未用,給這塊石頭靈性,於大荒山無稽崖自怨嘆嗎?


不愛石頭的人,會編出一僧一道把這石頭攜到「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去享一享榮華富貴」嗎?


不愛石頭的人,會編出億萬年後這塊石頭又回到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被空空道人發現,「石頭身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原來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師,渺眇上真人攜入紅尖,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嗎?


不愛石頭的人,會編出空空道人抄錄這部《石頭記》問世傳奇嗎?


不愛石頭的人,會編出《石頭記》里主人翁叫「寶玉」嗎?


不愛石頭的人,會編出寶玉銜「通靈寶玉」而降生嗎?


不愛石頭的人,會編出「通靈寶玉」成為寶玉的命根子嗎?


不愛石頭的人,會編出失掉「通靈寶玉」寶玉就呆若木雞,失掉「通靈寶玉」它賈府大廈傾倒。


自古文人雅士,愛賞奇石,賞石品種繁多其中以靈璧石為最,石不論大小,以不假雕琢,渾然天者為貴。坐落於杭州西湖,具有百年歷史的,我國著名研究、保存金石、篆刻書畫的學術團體西冷印社。就藏有一塊視為「社寶」的靈壁奇石,此石縱橫50×70厘米,石峭古拙,嵌空玲瓏,峰巒洞穴全具,胡桃核皮、水道皆有,質地細膩瑩潤,色極青柔,扣之清越如金玉。此靈壁奇石為吳昌碩後人捐贈西冷社的,西冷社視為至寶。


吳昌碩(1844-1927)是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被譽為近代中國藝壇承前啟後的一代巨匠。這塊靈璧奇石是昌碩先生1897年所得,這塊奇石原來是冒襄的寶藏!昌碩先生喜而作銘,「山嶽精,千年結,前歸巢民後苦鉄」。下鎸「巢民長物」 「缶廬」二印 。冒襄1693年去世後,這塊石頭隱去200年,才被吳昌碩收藏。300年後的2005年我們終於從《新民晚報》讀到,這塊靈璧寶石為西冷收藏。


冒襄在天之靈當感欣慰!冒襄就是那位熱愛石的人,冒襄就是使靈璧玉石搖身一變為「通靈寶玉」的人,冒襄就是賦予石頭以靈性的人,冒襄就是那位讓石頭從大荒山無稽崖跟著茫茫大師,渺渺真帶到人間,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人,冒襄就是讓賈寶玉口銜通靈寶玉出世的人,


冒襄當年欣賞這塊峰巒洞穴,扣之如金玉的靈璧奇石時,突發發現: 靈石會說話了:「巢民先生,把你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的坎坷一生刻到「通靈寶玉」上吧」,於是,這世上才有了一部《石頭記》。


十,真實證據,兩個桃葉渡


南京秦淮有個桃葉渡,用當今的話說是個畫院、書院、舞廳、歌廳消閑場所。冒襄在第三次鄉試後,出巨資在桃葉渡,租賃九所院廳,大會東林遺孤和青年學子百人置酒高會,招歌征舞,三日方休。晚年冒襄在寫作《石頭記》時,對此不能忘懷。五十一回中,美麗的薛寶琴用青年學子的口氣,寫了一首「桃葉渡懷古」的詩:「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這首詩很明顯的影射他青年時代,在桃葉渡的壯舉,懷念朋友們紛紛揚揚各奔東西。地點都是桃葉渡,《石頭記》里出現了南京、蘇州、揚州大城市,冒襄也到過這些城市,僅是一般巧合不足為道。但是「桃葉渡」這個小地方有冒襄的足跡,有冒襄評詩論畫,唱昆演弋的院廳,這個小小的「桃葉渡」以「實名制」出現在《紅樓夢》中使我驚奇,令我欣慰。我終於找到冒襄寫作《紅樓夢》的真實證據,不是考證、不是推論,而是真憑實據!


退一步說《紅樓夢》確是北京那位曹雪芹所著,他知道南京、蘇州、揚州,但他不一定知道有個叫桃葉渡的小地方,在《紅樓夢》著作里不會出現這個實名的小地方。再退一步,就算他知道,晉代王獻之(334-388)曾與其妾桃葉在此作別,作《桃葉歌》相贈,故後人稱此渡為桃葉渡的故事。那末他更應知道王獻之後一千多年的明代那個桃葉渡,己成為青樓夢館,書生舉子尋花問柳,出入之境。他怎麼能寫薛家一位千金小姐薛寶琴,跑到這花花世界裡來呢?他要寫薛寶琴懷舊可以換一個地方,沒有必要冒險寫桃花渡懷古。但是《紅樓夢》里第五十一回,確有其事的出現了「桃葉渡」。唯一的、合理的解釋:作者不是北京那位曹雪芹。


如果說《紅樓夢》作者是冒襄呢,就非常合理了,冒襄一生與桃葉渡有不解之緣,他在那裡有風流韻事、廣交女友、大晏學子、成立復社、批駁奸佞。老了,往事如煙,回憶過去的《石頭記》,要遵守他立下的假雨村言,要將真事隱去的約定。他無意之間留下一詩,33個字中有與他情節甚濃的「桃葉渡」,那是他的疏忽,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是也。也許,他有意在這幾十萬字的巨著中,故意留下一個破綻,讓後人考證出他才是《紅樓夢》的真正作者,那是他打的擦邊球,那是他的高明之處。


「桃葉渡」是把解碼器,解開了《紅樓夢》作者兩百年之謎,「桃葉渡」渡口有座燈塔,指引航道讓我們看到冒巢民、曹雪芹、賈寶玉原來是一個人!


十一,太多的巧合,


我們在前面分析了冒府許多獨特的唯一的不可複製的事物,太多的巧合。在賈府出現了,我們還可舉出許多「巧合」:


1,1776年冒襄庶出弟弟冒裔變賣了祖業逸園,冒襄被迫另建草房「匿廬峰」。幼弟在別人唆使下揚言冒襄有「通海」行為,擬以此告官,牢獄之災將臨,幸虧親友調停,冒裔也只是謀取錢財,案情方得緩解。


賈府中寶玉也有庶出弟弟,其母趙姨娘惡毒自私,平時教不了賈壞點子,賈環故意撥翻燭台燙傷寶玉。


巧合點:冒襄和寶玉都有一個庶出弟弟,都是在別人教唆下向哥哥發難。


2,1677年冒府開始中衰,冒襄建築三間草屋「匿廬峰」,他寫道「把茅為蓋,掛席為門,繩樞瓦牘,僅敝風雨。」


《紅樓夢》開篇的「茅椽蓬牘,瓦灶繩床,其晨夕風露,階柳花,


亦未有妨我之襟懷筆墨者」,


巧合點:摘描寫矛草陋屋,幾乎完全一致的口氣,是一個作者的


筆法。


這裡還透露一重要信息:「亦未有妨我之襟懷筆墨者」,說明冒襄


住進「匿廬峰」 前己開始寫《紅樓夢》了。才有般進茅草房「亦未有妨我之襟懷筆墨者」 之說 。以推斷冒襄寫《石頭記》約20多年,這比北京那位曹雪芹要明晰得多了。


3,冒襄一生三次大病,寶玉也三次大病。


還有許多巧合我就不必一一道來,太多的巧合就是吻合,象偵


察案情一樣(恕我舉例欠妥):多個案件同樣的手法頻頻出現,就是一人所為,冒襄肯定就是曹雪芹。


十二,《紅樓夢》中的如皋方言


1,「猴」


舉例:


十四回「鳳姐笑道,『便是他們作,也得要東西,擱不住我不給對牌是難的』,寶玉聽說,便猴向鳳姐身上立刻要牌,……」


二十四回,「寶玉便把臉湊在他(鴛鴦)脖項上,聞那香油氣,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膩不在襲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賞我吃了罷』」


解:


「猴」本來是個名詞,《紅樓夢》這兩段里把「猴」作動詞用,形容寶玉「快跑」「竄」到鳳姐和鴛鴦身上去。「猴」在如皋話中也和《紅樓夢》一樣當動詞使用,在如皋話中「猴」是「快跑」的意思,過去如皋人很少說「跑步」,體育老師帶領同學們跑步,老鄉們會說:「先生和學生一塊兒在『猴』呢!」,又如「這孩子一放學就「『猴』到東、『猴』到西」這些話中的「猴」都是動詞,自古以來如皋人一直是這樣說的。


外省有些地方也說「這孩子又『猴』 在樹上了或這個孩子『猴』 在牆上」,但,這裡的「猴」是個副詞,是「停歇」、「棲息」。「候」的意思,沒有《紅樓夢》中和如皋話中「快跑」、「竄」動的意態,我認為不能把它和《紅樓夢》的方言相聯繫。


有趣的是把「猴」當動詞用,只局限在如皋附近一兩個縣,一馬平川往南幾十里本市的林梓鎮以南地區「猴」的意思全變了,變化之大,令人嘡目,那裡人管「快跑」叫「溜」與「猴」南轅北轍,不沾一點邊。林梓鎮以南地區人歷來把「猴」當成男孩子專用名詞,如:


「你老婆生的是丫頭還是猴?」


「生了個猴。」


「恭喜啦!」,


林梓鎮以南地區男孩取名,字尾都拖個「猴」字,如「豬猴」、「狗猴」,即使取名「來福」、「來喜」也被叫成「來福猴」、「來喜猴」。 當然不能排除林梓鎮以南地區的猴字應寫成候(古代官銜)。但老百姓認為是那隻跑得快的猴子。那非本文討論之事。《紅樓夢》中的「猴」字用法與如皋怎會一樣呢?


2,「能過」


舉例:


十三回,「秦氏道:『嬸嬸,你是個脂粉隊里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你,……』」。


解:


「能過」一詞在如皋話中是能幹、趕上、超過、超越、和聰明伶俐的意思,是婦女們讚揚、玄耀、疼愛子女慣用的詞語。


例如:一位少婦打手機說:「嫂子,你女兒『能過』呢!今兒我去你家,只有小丫頭一人,她又搬凳又倒茶,我說,『你媽呢?』,她說,『早起騎摩托進城,才剛來電話說遇到老同學,兩人去超市,中午還要去吃喜酒,下晚才能到家呢。』你家小丫頭今年才八歲,能說會道,真『能過』,教人好喜歡!」,當今如皋婦女口頭上讚揚小姑娘『能過』竟和二百多年前秦氏誇讚鳳姐『能過』是一樣的口氣。


3,「落後」


舉例


四十四回,「不想落後鬧出這件事來,竟得在平兒前稍盡片心,亦今生意中不想之樂也。」


解:


「落後」在這裡是後來之意,當今講「落後」是相對思想進步用詞,或者是行進中位置前後而言。但在《紅樓夢》中把「落後」視為事情發生的時間前後的次序,是與如皋方言一致的。


例如,兩個如皋人對話:


「那年你們家蓋樓房和我兒子娶媳婦哪個『落後』些?」


「你家辦喜事『落前』,我家蓋樓房『落後』呢。」


4,「惡」


舉例


四十六回,「鳳姐兒暗想『鴛鴦素習是個可惡的,雖如此說,保不嚴他就願意。」


解:


鴛鴦是賈母的貼身丫環,人品端莊,穩重細心,深得賈母信任,賈母的一切金銀細軟交她收藏,生活起居靠她安排,賈府上下都敬重她、稱讚她。鳳姐兒說她「可惡的」,決不是說她是惡人、惡毒、奸詐的小人,而是說她精細認真,頭腦分明,「可惡的」是好的品德。這與如皋話中說的「惡人」是精於治家,處事在理,內外一分一厘都算得清清楚楚,甚至錙銖必計是一致的。如皋人在說某某人,很「惡」時,是帶著一種羨慕、欣賞心情的。「惡」字在如皋土話中失去本意。如皋方言中的「惡」與鳳姐兒說鴛鴦「可惡的」都是對人的稱道,可說是異曲同工。


5,「越性」


舉例


四十三回「賈母道『這件事我交給珍哥媳婦了,越性叫鳳丫頭別操一點心受用一日才算。』」。


四十六回,「鴛鴦喜之不盡,拉了他嫂子,到賈母跟前跪下,一行哭,一行說,把刑夫人怎麼來說,園子里他嫂子又如何說,今兒他哥哥又如何說,『因為不依,方才大老爺越性說我戀寶玉,不然要等著往外聘,我到天上,這一輩子也跳不出他的手心去,終久要報仇的。……』」


解:


「越性」,在這裡是「更加」、「越發」 「乾脆」的意思,如皋農村日常用語很少說「更加」、「越發」 「乾脆」等詞,大都用「越性」兩個字,如:我買短裙他反對,換個手機他不同意,我越性抱了台電腦回來他也不則聲了。


6,「小照」


舉例


五十一回,「桃葉渡懷古,『衰草閑花映淺池,桃花桃葉總分離。六朝粱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解:


「小照」是古代肖像畫的一種,如今稱肖像畫為「小照」的很少了,但如皋人稱照片為「小照」,過去常聽人說「上街拍個小照」,原來如皋人的「小照」自古有之,在《紅樓夢》中我們發現了它的「原生態」。


7,「提琴」


舉例


五十四回,「叫芳官唱一出《尋夢》,只提琴至管簫合,笙笛一概不用」


解:


這裡的「提琴」是指「胡琴」,過去如皋人「拉二胡」也叫「拉提琴」,如皋人與《紅樓夢》中人一樣稱「胡琴」為「提琴」。


8,「聽說」


舉例


五十七回,「寶玉忙笑道:『你也太聽說了,這是他好意送你,你不佩著,他豈不疑心。』」


解:


「聽說」就是「聽話」。「聽說」有主動和被動兩種,通常是主動的,如聽「新聞、趣聞、醜聞」,人們聽到後會進行交流和傳播。被動的「聽說」是聽「說禮、說教、說理」人們處在被動受「教」的地位,如皋言語中的「聽說」也是被動的,如《紅樓夢》中這樣運用的,例如教育孩子說「你到學校要『聽說』」,「到外婆家要是不『聽說』就讓小舅把你送回來!」


9,「 嗓」 參見(如皋土話「 」字研究)一文


舉例


七十九回,「你不說收了心安分守己,一心一計和和氣氣的過日子,還是這樣胡鬧, 嗓了黃湯,折磨人家。」


解:


「 」是「吃」, 是如皋特有的土話,帶有侮蔑和訓斥的意味,過去私塾先生寫過「 」, 但沒見過文章上使用此字,電腦字型檔沒有此字,大詞海也未收集此字,如今竟在《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中發現此字!而且使用的場合,和說話的口氣與如皋如出一轍,真給如皋話賞臉。例如:夫妻失和,男的一臉怒氣坐在桌旁,女的悪狠狠的端一碗飯向他門前一頓,吼道「你 啊!」,也有兒子兒媳不孝順老人,粗聲粗氣喊;「來 哦!」


《紅樓夢》中近百個南方方言,如:作,拐子,混說,寒毛,先不先,嚼蛆,不則一聲,嚈氣,樣子,虼蚤,文風不動,作怪,客邊,臉上滾熱,不承望,色色,過了病氣,拘禮,拉勸,孤拐,下處,狼犺,吊子,銚子,事體,作興,挺屍,硬正……等等,這些方言,如皋人現在通用,南京、揚州也流行。因為如皋與南京、揚州同屬長江下流官話地區,大家都講,對此不足為奇。


而我們收集這九個方言卻有五個特點:


(1) 這九個方言南京、揚州沒有的。


(2)《「紅樓夢」的語言藝術》(盧興基、高鳴鸞著)中,以及互聯網上也沒有收集的。


(3) 外地人不會講,只有如皋人能聽懂能理解。


(4) 過去有音無字的土話,如今在偉大巨著《紅樓夢》中找到了它們,


(5) 令人稱奇的是這些方言、土話在《紅樓夢》前八十回才有,後四十回競未出現。


胡適考證的曹雪芹兒時生長在南京,終老在北京,他沒到過如皋,絕對不會說如皋土話,只有生活在如皋的會說如皋話的冒襄才能寫出《紅樓夢》中的如皋方言。


十三,「不仕清廷」 是假,埋頭創作《石頭記》是真


冒襄1677年66歲時興建三間草房,這時水繪園已失去當年風光,與朋友們飲酒賦詩很難舉辦了,秦淮那些詩畫歌舞己成遙遠過去,寵愛的女人們一個個離他而去,陳園園走了,董小宛走了,吳蕊仙走了,吳扣扣走了……他惘然若失,但,一種創作衝動突襲了他。


冒襄「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衩哉?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之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則自欲將己往所賴天恩祖之德,以至今日一枝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併使其泯滅也。雖今日之茅椽蓬牘,瓦灶繩床,其晨夕風露,階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懷筆墨者。雖我未學,下筆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悅世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賈語村」云云。


這就是當年水繪園敗落之時冒襄思想狀況,這時他己構思、動筆了。他要把夫人蘇元芳,和其他能畫、善唱、會舞、擅詩的女性王節、李湘貞、顧媚、陳圓圓、董小宛、麻姑、吳琪、吳扣扣、蔡女蘿、金曉珠、張氏女、范珏、沙九畹、楊漪炤……。「一一細考,編述一集」「用假語村言,使閨閣昭傳」。 冒襄把三間草房取名匿廬峰,埋頭創作《石頭記》。


1683年康熙12年,冒襄72歲,朝廷詔征天下賢士,禮部尚書龔鼎孳來函相邀。1689年冒襄78歲,左都御史徐元文頻頻來信,冒襄都己「親老」「足疾」不赴。人們都以「冒襄在利誘面前毫不動搖,保持了氣節」對此加以讚揚。


但我認為這是誤解,清初順治年間,冒襄曾接應鄭成功反清復明,但時代前進,人也變化,清康熙即位後,採取一系列發展經濟,富足百姓,化解民族矛盾政策。大用天下文士,對前清遺老遺少,封官許願。「復明」己無望,許多朋友入仕清庭,歷史已進入「康熙盛世」。


其時冒府已進入無炊之日了,冒襄嘆道:「豈之我年逼八十,四世百口絕生產……」,面對百口斷炊,冒襄還堅持「氣節」毫無意義。他完全可以接受禮部尚書龔鼎、左都御史徐元文等等朋友人的邀請,出仕朝廷,當了官,家中一切困難皆可迎刃而解。


但是這時冒襄正處於創作《紅樓夢》高潮之中,如果出仕就要中斷寫作,「閨閣昭傳」將毀於一旦,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他決定「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併使其泯滅也」,這就是他借口「親老」、「足疾」不赴的真正理由,一個不可為外人道也的理由。


「氣節」是虛的,是後人抹上去的粉彩,要寫《紅樓夢》才是實的,寫作《紅樓夢》這個實事,他必須放棄去謀仕,這也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知其中味」的真實寫照。


我們再從冒襄一生六次鄉試未中去研究,冒襄非常要出仕朝廷的。入清以來特別是康熙英明徵詔前明文士,他真的還忠誠前明嗎?還想往那個閹黨弄權,奸佞當道的朝廷嗎?還想往那個科場黑暗,屢試不中,不通關節就難以進仕的前明嗎?還要組織復社與之鬥爭嗎?


如皋民間傳說冒姓出自蒙古八二目部落,冒襄留下許多書法簽字都 清晰豎寫八二目連成一個冒字, 自古「蒙滿一家」作為成吉思汗的子孫他有堅定的蒙古情節,他的後人們在20世紀,還有許多恢復蒙古族籍,清兵入關他有必要堅持幾十年不仕嗎?甚至家中都揭不開鍋了還「不赴」嗎?不,他不會再痴心去忠於前明了,真正的原因是他要完成《石頭記》啊!家中揭不開鍋也不能放棄寫作,誰能理解冒襄的苦衷?我們從這裡出發,設身處地為冒襄去想一想:「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知其中味」 的真實含意就不難理解了。


我們都誤解冒襄,其實他早就放棄「不仕清廷」的意識了,在冒舒諲「冒辟疆其人其事及其書法」一文說他早就為孫兒冒渾謀官了,「日夕為幼孫「功名」為念,並以獲官「都督」為喜」。一個不仕清廷的冒襄,為啥極喜孫兒當了都督?為啥兩個標準?。對此,冒舒諲說「這種種矛盾正表現士大夫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我們不必厚非古人」, 其實,冒襄正在閉門著書,在嘔心瀝血的創作《石頭記》!無暇出仕,孫子為官當然高興。這樣解釋冒襄就一點不矛盾了。


冒襄寫完《紅樓夢》,就虛構了一個「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篡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知其中味」的情節。這是冒襄高明之處,這個曹雪芹只是「披閱」,就是「點評」。「增刪」就是「增加」和「刪除」,沒有「創著」之意,到底是誰寫作了《紅樓夢》?是那個「一把辛酸淚」的人-冒襄。


在冒襄去逝61年後的1754年,《紅樓夢》手抄本在社會上出現了,人們爭相傳閱,對曹雪芹其人議論紛紛。碰巧1715北京也出生一個叫曹雪芹的人,那時還健在,住北京西郊,碰巧他的兩位年青朋友敦誠和敦敏也讀到《紅樓夢》,當時為啥沒有確定是這位北京曹雪芹著作了《石頭記》呢?唯一解釋是他本人否定,他不是那位披閱十載的曹雪芹,他沒有寫過《紅樓夢》,只是同名同姓而已。也許他們三人經常議論披閱十載的曹雪芹呢!在北京曹雪芹不作認可的情況之下,在其去逝後敦敏兄弟的懷念詩中寫了「揚州舊夢久己覺」「秦淮舊夢人猶在」,這兩句是揶揄還是謊言?不過,這兩句也沒有一點與《紅樓夢》有聯繫。又過了幾十年到1796年敦誠《四松堂集》付刻時才有人寫了,一個美麗的不負責的謊言:「雪芹為楝亭通政孫」 的箋條夾注。又經過一百多年,到上世紀20年代,胡適先生以此箋條夾注為據,以訛傳訛考證出:「北京那位曹雪芹寫作了《紅樓夢》」,從此把真正作者冒襄冷落一邊。


我們要恢復歷史的真實面貌:是明末清初的冒襄用筆名曹雪芹寫作了《紅樓夢!》


關注《書法密碼》 shufamima 微信公眾號,您會有新的發現。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密碼 的精彩文章:

清代鐵保《書自序詩稿冊》
薛稷和他的信行禪師碑
沈度《心經》欣賞
沈度隸書《歸去來辭軸》,尤為高古,渾然漢意
沈度《隸書七律詩》

TAG:書法密碼 |

您可能感興趣

石破天驚!《紅樓夢》的作者是冒辟疆?
石破天驚——《紅樓夢》的作者是冒辟疆?
石破天驚——原來《紅樓夢》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冒辟疆?!
誰是《紅樓夢》中真正的「狐媚子」?
為什麼紅樓夢的作者不會是冒辟疆
《紅樓夢》真是「反清復明」的小說嗎?
《紅樓夢》的真正作者是崇禎帝的四皇子,證據確鑿
《紅樓夢》真的反封建嗎?
《紅樓夢》的原作者不是曹雪芹
解碼《紅樓夢》,曹雪芹真正要寫的是什麼?
誰才是《紅樓夢》中真正的大徹大悟者?
《紅樓夢》說的是「明珠家事」嗎?
《紅樓夢》作者之謎:曹雪芹非原作者,應該是朝廷帶罪命官
《紅樓夢》中,賈迎春為什麼偏偏被選了「中山狼」做丈夫?真的是命運嗎?
《紅樓夢》中誰才是大觀園裡真正的修行人?
《紅樓夢》的作者?根本不是曹雪芹 震驚
《紅樓夢》里脾氣最好的主子是誰?
清代「雲門十子之一」,他被認為是《紅樓夢》的真正作者,而非曹雪芹
史湘雲就是《紅樓夢》早期抄本的批語作者脂硯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