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凈慧長老:前後際斷的開悟機緣

凈慧長老:前後際斷的開悟機緣

凈慧長老:前後際斷的開悟機緣



時間如流水一般逝而不返,人的生命也像流水一般。人的生命一年一歲,是由時間決定的。時間在流逝,意味著我們的生命也在流逝。生命流逝一天,人生學佛、修道、行善的機會就少掉一天,想起來很可怕。年輕人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覺得過了一天,自己會更成熟;過了一年,又長大了一歲。從另外一面看,過了一天就少一天,過了一年就少一年,所以說無情歲月增中減。每個人都要有這種生命無常的意識,這樣才能夠發起求道的心,發起了生脫死、成就眾生、修行菩提的決心。

大家集中時間用功辦道,時時刻刻在覺照自己,看得到自己生命的活動,感覺到眼前有一線光明,這就是我們在淡化煩惱的過程中,在心態安定的過程中所得到的一種覺受。有這種覺受,會堅定我們修行的信心;有這種覺受,會使我們的煩惱逐步減少,信心逐步加強。所謂損之又損,就是要使煩惱損之又損,使清凈心、菩提心益之又益。損就是減少,益就是增加。如果在用功的時候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就是在損益之間用心。並不是有兩個心,它是因果關係,妄念損之又損,凈念就一定會益之又益,它是同時的。一因一果,因果同時。只有在自己靜下心來用功的時候,才能夠體會到心地上這種微細的變化。通過心地的微細變化,逐步地改變自己,這就是漸修。在漸修的積累中,如果有機遇,就會有突如其來、意想不到的飛躍與突破,那就是頓見,或者說頓悟,驀然間明白一件事。這是不是悟呢?也是悟。小悟,小覺受。因為這種小的覺受,小的悟,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會經常出現。


這種悟一般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呢?祖師告訴我們,用功夫用到心無二念,真正達到「守一不移」的境界,就會突然出現前念與後念之間脫節的狀態,即所謂「前後際斷」。前念與後念之間出現一個斷層,一個空白。一點妄想也沒有,一個念頭也不起。這個時候,如果遇到因緣,就有可能打破漆桶,親見本來。虛雲老和尚在高旻寺禪堂打七的時候就出現這種境界。當他把茶杯伸出去,功夫還在用,行茶的人不小心把滾燙的茶水濺到他手上,這個時候他碰到一個機遇,杯水掉在地上,啪地一聲,前後際斷,就像虛空粉碎、大地平沉一般,內心產生一種極大的震撼,打破漆桶,親見本來。


我們也經常聽到杯子掉在地上的聲音,聽到叫香的聲音,聽到鍾板響的聲音,有的人聽慣了,沒有什麼感覺;有的人功夫用到純熟的地步,聽到某種聲音,他會有一種吃驚的感覺,有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有一種震撼。但是由於功夫不到家,可能有一點點覺受,但是開不了悟。為什麼呢?那面鏡子上的塵垢太厚了,只是經過短時間的磨洗,塵垢洗除不盡,所以本有的光明顯現不出來。


所以我們在禪堂里打坐,不受外界一切干擾,守一不移地做本參功夫,非常非常重要。否則的話,心隨境轉、妄想紛飛,坐在禪堂里瞎打妄想,連自己的眼睛都守不住,六根都守不住,功夫怎麼成片哪?根本不能成片。要想功夫成片,首先是要收攝六根,把六根先管好,然後再管好自己的意識活動,才能夠慢慢地功夫成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學周刊 的精彩文章:

每日慧語-修行從釋懷開始
無止境的購買只會浪費你的福報
念經是修行,買買買也是一種修行
佛學問答-如何面對成年後的壓力

TAG:佛學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本煥老和尚:開悟之後的境界是什麼樣的?
憨山大師開悟前後的三次夢境
開悟後是什麼境界
開悟後,還要在生活中磨鍊
什麼是開悟?開悟之後的境界是什麼樣的?
抑鬱:心靈的暗夜,開悟的契機
開水濺到手就能開悟,開悟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開悟之後才知道:這念佛法門是最妙的 宣化上人開示
祖師大德開悟都在一瞬間 那一瞬間是怎麼來的?
凈慧長老:讀誦佛經的步驟 都能做到你就開悟了
歷代大德開悟見性後的一句話,看懂當下就成就
開悟的鑰匙在哪裡?
虛雲老和尚:屠夫震怒,禪師開悟
黃磊談對婚姻的理解 看完後對婚姻頓然開悟了!
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
中國歷史上唯一開悟的皇帝
惟覺長老:什麼是開悟?什麼是凈土?
佛教智慧之在你沒開悟之前,都是在做夢
夢參老和尚:開悟的人是什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