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手機閱讀:給得了內容,給不了氣質

手機閱讀:給得了內容,給不了氣質

手機閱讀:給得了內容,給不了氣質



手機閱讀越來越流行,

可以幫助我們利用好碎片時間。


但手機閱讀固有的特點及缺陷,


卻難以吸引我們進行深度閱讀,


改變我們的氣質。

——國館君按


閱讀在於改變氣質


曾國藩給他兒子曾紀澤寫信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不僅曾國藩,歷來聖賢大儒都極力提倡閱讀,並言:閱讀可以改變氣質。甚至是,唯有改變氣質了的閱讀,才算是真正的閱讀。


宋朝大儒程伊川在《近思錄》中談到讀《論語》: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好之者;有讀了後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台灣著名學者哲學家朱高正先生這樣解釋:讀《論語》,還沒有讀《論語》的時候是這麼一個人,讀了《論語》之後就變了另外一個人;如果說你讀了《論語》之後還是原來那個人,表示你沒有把《論語》讀到腦子裡頭。


這也就是說,如果真正讀懂了《論語》,不僅是語句、文法,連同思想、體系、義理、精神內核一併讀懂,與作者血肉互通、骨脈相系。


自然會在為人處世,待事待物上發生顯著的變化,而其風貌、談吐也會不同以往,這即代表氣質發生了變化。


宋代名儒張載也說:「為學大益,在自求變化氣質。」閱讀當然可以獲取信息,獲得知識。但最終達到氣質的變化,這才是閱讀之重。

手機閱讀:給得了內容,給不了氣質


氣質變化的關鍵在於深度閱讀


真正的深度閱讀絕不是停留在文字、語句、信息層面;而是由文字到作者,由思想到靈魂,整個體系攝入,洞悉作者深埋心底的鬼火,和通向光明的門縫。拿文字做鐵楸,深挖人性,由皮肉,至骨髓,酣暢淋漓,如痴如醉。


氣質之變等於性情之變,是脫胎換骨之大變。這樣的變化,一定要深度閱讀才能完成,手與紙觸,眼與文觸,自己與作者對話,靈魂相觸,砥礪琢磨。

錢穆先生在香港蘇浙公學演講時談論讀書,首先強調讀書不能求快,心態要擺好:「讀書時要莊重,靜心凝神,否則走馬觀花,等於白讀。」


其次強調,書要深讀,一遍又一遍地讀:「書要看一流的,一遍又一遍讀。與其十本書讀一遍,不如一本書讀十遍。」


尤其是像《論語》。《孟子》這樣歷經千年依然存有價值的書籍,更是如此:「切不可以為我從前讀過了,現在毋須再讀。正如天天吃飯一樣,不能說今天吃了,明天便不吃。好書也該時時讀。」


只有這樣的深度閱讀,才會真正讓書中的思想,讓作者的靈魂透過文字、透過紙張進入自己的軀體,進入自己的血脈,融為一體,有若新生。如此,才算是氣質之變。

手機閱讀:給得了內容,給不了氣質



紙質閱讀更有助於改變氣質


相比於手機閱讀,紙質閱讀更有助於改變氣質


因為紙質書籍更能讓人進行深度閱讀。


我曾問一個愛看書的朋友:「你買這麼多書,為什麼不用手機閱讀呢?方便而且便宜。」


他說:「我偶爾也會進行手機閱讀,但是當我真正想要看一本書,想要深入了解作者,與之促膝長談時,我會買一本書,專門抽出時間來進行仔細而深入的閱讀。」


我再問:「難道手機就不能進行深入閱讀嗎?」


他笑了笑:「當然可以,但是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呢?」


手機閱讀本質上是碎片化閱讀,用以填滿生活的間隙,利用好碎片化時間,絕大多數人會在等公交、上廁所、坐地鐵的時候拿出手機。所看內容也多是資訊短文。


很少會有人用手機看《理想國》、《論語》之類的名著。而往往,這些歷經千年風塵,依舊舉世公認推崇的書籍才能真正帶來價值,才是真正的思想沃土。


並非手機沒有這種閱讀功能,你分分鐘就能下載一部《理想國》過來看。但是手機閱讀的一些固有特點註定了手機只適合快速閱讀,而不適合精思細讀。


手機里資源無限,誘惑太多,小說、韓劇、娛樂節目、催淚電影、島國工作片應有盡有, 缺心眼啊?用手機去看《理想國》?


就算你在手機里下載了一部《理想國》,當你在手機上看書的時候,你會屏蔽一切信息嗎?如果有微信、QQ、電話資訊過來的時候,你會點開嗎?如果UC、頭條給你發了一條喜歡明星的資訊,你會點開嗎?


當然會,萬一領導有事找我呢,萬一喜歡的男生跟我表白了呢,萬一買的股票突然暴漲了呢,萬一宋仲基又拍新劇了呢。


手機閱讀難以保證閱讀連續性,而且,跟重要的是,手機閱讀無法營造深度閱讀的氛圍和體驗。


閱讀是一件美好的事,古人說,天下樂事莫過於讀書,跟談戀愛一樣美好。


約會時,你會選擇一家安然靜謐的咖啡館,點上兩杯咖啡,香味飄出來,陽光灑進來,兩人坐下來,竊竊私語,情義繾綣。


而手機閱讀常常發生於公交站、地鐵中、甚至於廁所間,這顯然不是個閱讀的好地方。


當然,你也可以專門找一個安靜的場所,拿出手機進行閱讀。


但科學研究表明,具體而形象的器物,往往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在做一件事情時,倘參與器官越多,則體驗會愈加深刻美妙。


也許數千年來,紙質閱讀已經深入我們的生命,書本的墨香、紙張的纖薄、翻頁時的嘩啦碎響已經和人骨脈相連,血肉相系;


也許我們指尖的神經末梢更愛有細微粗糙觸感的紙張,而不是明亮光滑的手機屏幕。


也許我們不僅希望可以看到文字,更希望能夠觸摸、感知;有了溫度,才會有深度。

手機閱讀:給得了內容,給不了氣質



捧起一本書,讀起來吧


錢穆說,書要讀大部頭的,要讀經過歷史檢驗的;


現在也有人說,閱讀要跳出舒適區。那些讀起來讓你有些吃力、有些難懂的書籍才能真正讓你上坡,站到一個更高的平台。


但是人的大腦是美好與邪惡的淵藪,天主教教義中曆數人類七宗罪,其中有貪婪、怠惰、好色。


很多人意志並不那麼堅定,一旦誘惑送到眼前,就會搖擺不定。對於他們來說,給了自由,反而會更沒自由;給了選擇,反而會沒了選擇。


手機閱讀即是如此,面對的誘惑干擾太多了,很多內容即是看過便忘,何談深度閱讀,更遑論改變氣質。


紙質閱讀則相較而言是一種更簡單純粹的閱讀方式,沒那麼多干擾,沒那麼多誘惑。


關上手機,專門抽出一個下午或者晚上,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只有文字,只有你;書攤開,心門打開,透過紙張,是作者的靈魂深處,就這麼無遮無攔地向你敞開。


初讀之後再重讀,重讀之後復重讀,最後,書讀舊了,時間走了,你也變了——變得更好,更優雅,更明理,更達觀。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大抵就是這樣修鍊而成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館 的精彩文章:

別再讓孩子承受填鴨式教育的痛了,兒童啟蒙可以更有趣
企鵝出了一套最美經典系列,讓刺繡手工者都想轉行
別笑,其實他是孫大炮
跨行設計的他花了10年時間,只為給你一個家的歸屬感
孩子越早讀歷史,對其今後的影響越大

TAG:國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國館丨手機閱讀:給得了內容,給不了氣質
別看了,沒內容!
住手!請不要再發布這樣的內容了!
為什麼內容很好,還是引發不了消費者共鳴?
取經成功後,孫悟空給沙僧寫了一封信,看完內容的我驚呆了!
這才是手臂訓練該有的內容,你可能還沒達到要求!
一篇只有轉給爸爸,才能看到內容的微信
有了它,媽媽再也不用擔心電視內容少兒不宜了……
不久的將來,睡覺做夢的內容將不再是隱私
宋茜要是能轉型拍點內容沉鬱的港式文藝片…搞不好就不會被懟演技了!
內容付費不是一個新概念,但閱讀平台的包月做得的確越來越好了
這才是手臂訓練該有的內容,你可能還沒達到要求
你不知道的內容超贊的冷番,拿走不謝
妞妞讀了一封寫在草上的信,內容不是辣么的美好
讀得到的是內容,讀不到的是內幕
如果社保斷繳了,怎麼辦?以下內容你一定要了解,不然虧很大!
可愛男娃被扔路邊,好心人撿到發現紙條,一看內容氣憤不已!
大腦或能補足聽不到的內容
你們被騙了!魚的記憶能力並不差 能記住12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