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古文明從北傳到南,還是由南傳向北?
[摘要]當上個世紀中期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掘後,學術界將它界定為夏代至商代早期的都邑遺址。
擺在我面前的這部50餘萬字的著作《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內容並沒有書名那麼浪漫,通篇幾乎是近幾十年考古學簡報的彙集,但全書的體系、觀點和結論卻具有極大的爆炸性和震撼性,我不能具體預測此書出版後,其主要觀點會有多少學者反對或支持,但它毫無疑問將引起學術界的巨大反響和震蕩。
中國上古文明是首先發源於江漢淮流域,然後由南向北傳播;還是首先發源於黃河流域,然後由北向南傳播?此書的觀點認為是前者,這與傳統的觀點大相徑庭,但卻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據的。
清以前的學者對於中國西周以前的上古史研究,基本上是以漢代司馬遷《史記》等少數傳世文獻為基礎的。《史記》以《五帝本紀》開篇,五帝者,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次為《夏本紀》,首述大禹;次為《殷本紀》。堯、舜和夏、商的政治活動中心通常被認為在今山西、河南一帶。由於百餘年來甲骨文的發現和研究,學術界已經對殷商史有了信實的認識,但對於夏代史,由於沒有相應時代的文字證物,學界對之尚一片茫然。
當上個世紀中期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掘後,學術界將它界定為夏代至商代早期的都邑遺址。這樣的上古史研究背景,使學者理所當然地認為中國的上古文明的傳播路徑是從北方傳播向南方的。後來發現的長江流域類似二里頭文化的遺址,即被學者解讀為夏、商文化向南方的傳播。此書引據喬玉先生的見解,提出不同的看法:二里頭周圍的人口和土地利用率研究顯示,此地人口、聚落密度一直很稀薄,土地利用率也很低,二里頭屬於農耕文化,在農田和居住地足夠的情況下,農耕社會缺乏向外擴展的動力;二里頭遺址出現的兵器並不多,也未見有以戰爭為生的族群存在,他們如何將自己的影響力向外擴展呢?
湖北屈家嶺、石家河等古城遺址被發現後,一個漢水流域古代聯合城邦國家的雛形已經顯現出來。也就是說,江漢平原在青銅器時期之前,就已形成了完整的國家文明。所謂「二里頭文化」實為漢水文明在青銅時期所產生的文化面貌,並影響到鄭洛地區,其主要源自南方。考古證明,中國上古時期文明並非從北傳到南,而是由南傳向北。
堯、舜、大禹等傳說中的聖王和英雄,是不同傳統來源的神話被合并的結果。舜和禹原本並非北方出生的英雄,例如舜在《楚辭》里被稱為「湘君」,兩位夫人被稱為「湘夫人」,都被視為湘江之神,而湘江正是屈家嶺文化範圍的南部。《史記》說楚之先祖出自顓頊,而《竹書紀年》紀錄聖王家譜說:「顓頊產伯鯀。」鯀就是大禹的父親,這樣說來,大禹原本是楚人的先祖和英雄。《淮南子·本經》說:「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闕,導廛澗,平通溝陸,流注東海。」「三江五湖」並不是北方的風景。反觀北方,渭、汾流域洪水的風險很低,黃河中游氣候相當乾燥,且在夏的時代北方明顯可見有乾燥化的趨勢,因此,渭汾或鄭洛地區都很難創造治水的神話。作者認為,夏朝的政治活動中心應該是在南方,具體而言,最有可能在湖北的夏水(見於《水經注》,今名為長夏河,據《水經注》漢水下游都稱為「夏水」),位於江漢平原,不少屈家嶺、石家河古城都傍夏水而立,此地在古代因地形之故常有水患,非常需要治水,且屈家嶺先民確實早已發明治水的工程系統,既然如此,吾人何以不將鄧家灣或荊南寺等城址視為大禹治水的夏國呢?
作者還提出,在殷商之前的文明中,存在過一個先楚文明,它的規模、傳統及國家化的程度,可能是當時所有古文明族群中最高、最為輝煌的。這就是說,楚國文化傳統應當比其他諸國更加古老,尤其早於從北方南下的商周統治者傳統。那麼,為什麼現今我們所看到的歷史不是這樣的?而原本的歷史不見了呢?作者認為,流傳於世的歷史,往往是由勝利者所撰寫的,這就必然摻雜了立足於勝利者觀點的意識形態,甚至因此而掩蓋原先歷史的真相。這些傳世文獻撰寫的時代始於周,且使用殷、周文明的文字作記錄,則必然代表殷周貴族出身的北方族群立場。從中國各個文化發展進程來看,北方族群的發展較晚,其歷史相對較年輕,從殷、周時代起才逐步將廣大城邦促為一統政權,而成為所謂歷史的「勝利者」,他們也因此掌握了歷史的表述權,能夠撰寫推揚自己勢力與「德性」的歷史,並將之傳世。他們借用原來南方族群古來自有的神話,將舜、禹視為自己族群的聖王。但即使如此,在以北方為中央的正統史里,還是有蛛絲馬跡,可以讓我們發現其實古代南方的文明化比北方還要早。換言之,今日我們普遍認知的神話,雖然乍看之下似乎是一條一元發展的歷史,但其實內中每一段神話故事、神聖英雄,其原始的來源,恐怕也是許多不同族群之神聖歷史交相合并、融合而成的結果。
以上是這部書中的主線和主旨,雖然這些觀點大膽而驚人,但並不是異想天開之論,而是由一部在我看來嚴肅而又嚴謹的學術著作提出來的。此書出版後,難免會受到批評或責難,甚至也可能會被批得「遍體鱗傷」,但我相信此書必將成為一部不朽的歷史名著。在近百年的中國歷史研究中,我們的學術界一直缺乏這種以綿密的資料與大思維方法相結合來撰寫的歷史研究著作。其意義主要不在於,書中的結論是否完全符合歷史的真實,而在於在那些沒有文字記載的遺址文物面前,我們不能僅將有限的傳世文獻作為解讀它的參照系,而應憑著歷史學家的辛勤努力,為其創造新的有助於作可能性分析的新參照系。
※隴上古剎南郭寺
※上古時期西南古國:巴國
※曉曉南楊承辦《上古情歌》南京見面會 現場盛況空前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6種龍與上古傳說中的神獸!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哪些上古之神
※東方衛視《上古情歌》翟天臨沈泰林靜空降南京,翟天臨:邊拍戲邊讀博士,很享受
※上古薦書︱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
※《上古捲軸:傳奇》加入《上古捲軸5:天際》內容 龍裔奧杜因來襲
※中華上古傳說中的諸神
※山海經中的上古怪獸,原來是它,雪域之神,高山上的霸主
※為何黑吉遼三省走出的人,統一被稱為東北人?追溯到上古舜帝時期
※上古撈麵雲南麗江店蓄勢待發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6種龍與上古傳說中的神獸!|精編版
※中國上古傳說中的神獸你知道幾個(1)
※揭秘上古四大神獸來歷,「青龍非龍」鎮守東方
※當《上古情歌》遇上《楚喬傳》,四大美女熒屏對打
※民間故事:上古時代,麗江古國的神秘傳說!託夢老者和白鹿化石!
※民間故事:上古時代,三界大戰,共抗龍族,北斗村的當地傳說!
※《上古情歌》曝上古歸來全陣容版海報,黃曉明殺馬特髮型辣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