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修史春秋:黃庭堅修史遭貶,葉惠仲修史遭殺

修史春秋:黃庭堅修史遭貶,葉惠仲修史遭殺

修史春秋:黃庭堅修史遭貶,葉惠仲修史遭殺

修史春秋:黃庭堅修史遭貶,葉惠仲修史遭殺

自戰國以降,君王對待不合聖意,直筆寫史的史官和他們所寫的史書,處理的辦法比較簡單,即貶殺與焚燒。這種做法,雖然可以達到泄憤和毀書的目的,但記載君王功績的部分也隨之蕩然無存,這種做法顯然很愚蠢。於是,從唐朝中晚期開始,皇帝變聰明了,他們一改以往愚蠢野蠻的做法,開始按照自己的意圖和標準,對史官己經修成的史書進行篡改。

大文學家韓愈在唐憲宗朝任過史官,在編撰《順宗實錄》時,由於對宮禁中事,直筆實錄,被叱之為「繁簡不當,敘事拙於取捨」,尤其受到宦官的攻擊,並向皇帝告狀說,《順宗實錄》不實。憲宗聽說史書有問題,大為不悅,即令人刪改。直至唐文宗上台,仍下詔,令宰相路隨修改,理由是「《實錄》中所書德宗、順實朝禁中事,尋訪根柢,蓋起謬傳,諒非信史,宜令史官詳正刊去。」(《舊唐書.路隨傳》。其實,宦官所謂的不實,正是史官秉筆直錄了宦官們為禍朝廷的劣跡;皇帝所謂的信史,正是要史官對皇帝掩惡揚功,讓後人只知他們的英明偉大,而不知他們的過失惡行。這就叫做為尊者諱。由此可見,史官修史之難。

韓愈雖然因修史遭受攻擊非議,畢竟還未因此惹禍。到宋朝就不同了,宋哲宗紹聖年間,文豪黃庭堅執筆撰修《神宗實錄》,因「誣謗不實」而獲罪,被貶為涪州別駕。主編呂大防與參預修史的范祖禹、趙彥若等人,也被牽連獲罪。所謂「誣訪不實」,其實是黃庭堅在《實錄》中直書神宗朝推行新政的某些失誤之處。可見「實」與「不實」的標準,是皇帝決定的。

在唐宋時期,史官修史不合聖意,還只是史官遭貶謫,史書被重修,而到了明代,情勢更是大不一樣了。

明朝篡改歷史的最大手筆是明成祖朱棣,此人在奪取帝位三個月後,為了抹去他起兵奪權的記錄,下詔重修《太祖實錄》。《太祖實錄》是建文帝朱允文(朱元璋之孫,朱棣之侄)即位後,下詔由方孝孺為監修編纂的,始於朱棣起兵發難之前,終於其即將奪取帝位之時,歷時三年。史官們站在正統的立場上,對朱棣的記述多有貶斥。朱棣豈能讓自己起兵篡位的記錄流傳於後世?於是,他下令革除建文年號,改當年為洪武三十五年,命李景隆(三朝勛臣,後降朱棣)、茹常(降臣)為監修,翰林學士解縉為總裁,重修《太祖實錄》。並令解縉等人對建文朝的全部章疏進行清理,凡涉及「靖難」者,統統燒掉。李景隆、茹常都是建文朝的變節者,當然不可能秉持修史的原則操守。他們組織一班文史官員,大刪大改,搗鼓了八個月,便完事大吉,原來建文一朝的事實,都變成了附錄。書成之後,原來的《太祖實錄》即行焚毀。不過,在這一批修史的官員中,也有具史家風骨的人。譬如,臨海人葉惠仲,他原任某地知縣,因有文名,在建文朝被徵召入京,參與編修《太祖實錄》,書成後升任南昌知府。這次因重修《實錄》,再次被召。他本著史家的良知和修史原則,如實記載「靖難」之役,結果觸怒了朱棣,被滿門抄斬。後來,李景隆、茹常、解縉也分別因事獲罪,遭貶或下獄。生性多疑的朱棣,說由他們監修的《太祖實錄》「非信史」,便於永樂九年再次下詔修改。這次重修,耗時五年,刪除了一切對朱棣不利的記述,又增加了不少由他認定的所謂「史實」。書成獻上,朱棣「披閱良久,嘉獎再四」。一部由皇帝老爺認定的「信史」,就這樣流傳於世了。

帝王們帶頭篡改歷史,如此一來,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哪些屬於信史,哪些屬於偽史,有時還真是真假難辨。(本篇完)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人才得失:弱曹操為何能在官渡之戰中戰勝強袁紹
玉皇大帝是個什麼樣的神仙?
古代是什麼人記錄皇帝的一切言論行為?
奇聞:一個善於創新的開國皇帝

TAG:蕭家老大 |

您可能感興趣

清初貳臣與修史
為國家修史書,流芳千古,為何歐陽修不願署名?
中國官方修史的組織:唐朝至明朝正史編修的原則和方法
宋朝歐陽修書法作品——修史二帖、與端明帖、與元珍帖
皇太極逼殉繼母,他修史偽飾,忠誠廉正卻被以黨附多爾袞論斬
清初私家修史舉例
中國古代因何熱衷於為前朝修史:新朝合法性表現
明朝其實沒有昏君,或許都是清朝人修史故意醜化的?
他76歲被康熙處凌遲而死,且昭告天下,清廷修史卻稱其5歲夭折
土豪斥資上億裝修史上最豪華網吧,一小時只需10元還有美女陪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