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古拙和苔痕 流行受哲學思想影響
19世紀下半葉,法國商貿團中一位叫萊納德(M.Renard)的學者在廣州見到中國的盆景,他對這種從未見過的盆栽植物很驚異,他將其稱為「可憐的植物」。在他的眼中,這些盆景只有幾英寸高,一副病怏怏的樣子,很可憐,樹皮被剝去,枝幹被盤得扭來扭去,沒有生氣的樹上只有幾片黃黃的葉子———要命的是,中國人竟然認為沒有樹葉的樹反而更美,它們的形象與美的原則完全相反,他真不明白中國人怎麼會喜歡這樣的東西。初見盆景的西人有這樣的觀點倒不奇怪,但直至今天,在中國,仍然有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美學是一種病態的美學,像中國山水畫的枯山瘦水,園林的假山等,都是一種病態的不健康的形式。有的學者將中國盆景的審美標準概括為枯、老、曲、病,認為它奉行的是一種追求丑的病態的美學觀。
這樣的觀點是很難成立的。中國盆景藝術所追求的不是病態,而是生機勃勃的活意,其中包含中國人深沉的生命感受。我們可以從盆景的尚古拙、愛青苔兩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中國盆景自宋代發展至今,歷經變化,但有一個根本的追求不變,就是對古拙的追求。
中國盆景尚古拙的傳統是在兩宋之際就確立的。兩宋時流行的古松、古梅、石菖蒲等,無不崇尚古拙。明人屠隆說:「盆景以几案可置者為佳,最古雅者,如天目之松,高可盈尺,本大如臂,針毛短簇……令人六月忘暑。」他認為古松有一種古淡幽雅的美。配盆等也要追求古雅,好的盆樹「更須古雅之盆、奇峭之石為佐」。明文震亨說:「古梅蒼蘚,鱗皴苔須垂滿,含花吐葉,歷久不敗者矣,亦古。」松要古淡,梅也要奇古,古梅蒼蘚,大有拙意。清人金農有詩詠古梅道:「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樓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滿把,始知明月是前身。」這位晚年極愛畫古梅的畫家最愛梅花古拙蒼莽的韻味。
唐代以來,文人有養石菖蒲的風習。石菖蒲是菖蒲和石相依偎的藝術,一盆案間的石菖蒲,微波淡淡,綠意盈盈,真是清泉碧缶,古趣盎然。蘇軾說:「石菖蒲並石取之,濯去泥土,漬以清水,置盆中,可數十年不枯。雖不甚茂,而節葉堅瘦,根須連絡,蒼然於几案間,久而益可喜也。」張耒描寫他案頭的石菖蒲說:「爰有瓦缶,置水斗許,間以小石,有草郁然,俯窺其根,與石相結絡沒,其生意暢遂,顏色茂好。」人們愛石菖蒲,愛它在古趣中透出的生機。
中國盆景藝術在發展中形成很多流派,如揚派、蘇派、嶺南派、徽派、閔派等,流派紛呈,但有一個共同點,都表現出對古拙風格的摯愛。如蘇州的樹樁盆景很有特色,樹榦多枯拙,小枝必虯曲,枝葉參差,頗見嶙峋之態。蘇派利用榔榆所做的盆景,也多體現出拙態。揚派的盆景多選怪石老木,追求枯潤之美。徽派的古梅頗著名,追求古傲蒼勁的風韻。福建盛產榕樹,所以閩派盆景也多在榕樹上做文章,氣根叢錯,干根一體,樹榦搖曳多姿,風格古淡。
中國盆景追求古拙之趣,不是病態,它通過古拙要表現世界的真實。宋人戴盆梅詩中有「剝盡皮毛真實在」的詩句,剝鑿梅枝,剝去的是一個表面上華麗的喧囂的表相,它不是世界的本相。盆景藝術是要刊落浮華,直擊本相,由幻及真。不是盆景藝術家獨愛老根,在盆景藝術的形成期,藝術家就深知,要從本根上反映世界的秘密,在幾乎死寂的形式中說新生,說一個生生世界的真實相。竹冷秋窗凈,石瘦盆池清,盤曲古梅影,悠然扣我心。好的盆景給人心靈的寧定,一縷案頭的清芬,可以斥退外在的滾滾風煙。其實我們在現代盆景藝術家周瘦鵑的盆景中,就能感受到這種凜凜清氣。
南宋蕭東之《古梅》詩云:「百千年蘚著枯樹,一兩點春供老枝。」正像本文前面所舉的那位法國學者所說的,中國盆景常常是幾片嫩綠鵝黃的葉,與蒼老虯曲的古枝形成強烈的對比。枝愈枯愈好,葉愈嫩愈佳。幾片葉是當下的鮮嫩,枯朽枝是百千年的老枝,古淡和秀潤就這樣結合到一起,將當下的鮮活揉進了歷史的幽深中,從而寄寓人們獨特的歷史感、宇宙感和人生感。體現了中國人對生命的認識。
中國哲學有一陽來複的觀念,無往不復,循環不已,這就是「天地之心」———宇宙生命的核心精神。程頤說:「生意闖然,具此全美。」所謂「闖」,就是枯楊生華,於沉寂中的躍起,體現強烈的生命力,洵為宇宙中至美之物。中國藝術於枯拙中追求新生的觀念,正受到這種哲學思想的影響。
中國人欣賞古拙,並非是欣賞反常的美。在中國美學看來,體現出生生之意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就盆景來說,我們可以想像,紫色的鈞窯瓷盆里有湖石几許,一枝古梅盤旋,展現其婉轉而流麗的身姿,虯曲的枝頭,但見得幾朵粉白色的梅花淺斟慢酌,散發出淡淡的幽香,這香氣如同一團輕霧在葉間徘徊,又像是在你的心中輕輕地打開一幀畫卷。難道這樣的景緻和氣象就只能以「丑」來概括,什麼是美,美難道就必須如牡丹一樣艷綽、芍藥一樣芊綿?
其次是關於苔痕的問題。青苔是中國盆景的重要元素,古代盆景藝術家說:盆景無青苔,如人未穿衣。盆景製作要選根、置盆,培土,栽種之後又要鋪苔、置石、綴草等。青苔是盆景中不可缺少的。陳子《花鏡》說:「凡盆花拳石上,最宜苔蘚。」甚至有人說,沒有苔痕,何以稱盆景?
中國盆景理論也對苔痕給予特別的注意。陳子《花鏡》說:「須邑極細棕絲縛吊,歲久性定,自饒古致意矣。凡盆花拳石上,最宜苔蘚,若一時不可得,以角泥、馬糞和勻,塗濕潤及枝椏間,不久即生,儼若古木華林。」明末清初藝術家巢鳴盛《老圃良言》說:「仍將大枝截去,以蜜塗之,蟲巢其上,自饒古意。復以馬糞和泥,掩其潤處,或用魚腥水澆之,便生苔蘚,尤助野趣。」明人呂泰初也說:「老乾婆娑,疏花掩映,綠苔錯綴,怪石玲瓏。」如此,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盆景藝術。
盆景中的苔痕,是美得叫人心碎的點綴。蒼苔對於盆景來說,至少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靜謐幽深,一是時間的超越。就前者而言,青苔歷歷是人跡罕至的結果。王維對青苔有特別的注意,他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詩,寫青苔在微光下閃爍著夢幻般的影,突出境界的靜謐和幽深。而「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遙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寫得更神秘,真是苔痕夢影,一個細雨中的上午,詩人在闃寂的小院里,望著深幽的院落,忽然感到青苔的綠意向他襲來,簡直要將他席捲而去。其實,中國盆景藝術家就想創造這種深幽寂寥的境界。
一段枯木、一拳頑石,著些許苔痕,如同從上古而來的青銅器上布滿了斑斑銹跡,使人油然而生一種時間的感嘆。盆景界有「苔封」的說法,所謂「盆池清淺薄苔封,弱竹叢叢個影重」,「苔封」一如「塵封」一樣,點綴在枯枝和頑石間,如同護持一段遙遠的過去,古趣盎然。斑斑苔痕在小小的盆景中蔓延,似乎從人的心裡爬過,給人一種似幻非真的感覺,這真是夢一般的苔痕。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滿布苔痕的盆景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流行,其實有佛教的色空思想因素在,這也是東亞文化的共同基因之一。盆景的流行顯然受到刊落表相、直透本真的哲學思想影響。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不真實的,艷麗蔥翠原非長物,即使是鋪天蓋地的芭蕉,頃刻間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大美不言,真水無香,無一物者無盡藏。中國人要到水落石出處求真實,到生命的最低處尋意義。如花美眷,也會隨似水流年去,而這帶著苔痕夢影的幻境,使人的性靈得到超脫。
(來源:中國政協 作者:北京大學教授,圖文無關)
※廣州花都瑞嶺松林園藝
※高手在民間 潛龍在草野
※聊聊北方盆景
※專家教你如何鑒賞盆景?
※給盆景初入門者幾點建議
TAG:嶺南盆景 |
※落花流水!唯美的宋代流行怎樣的古琴?
※農村的一株漂亮野草,是治流行性感冒的良藥,卻讓農民陷入了擔心
※遺失在歷史中的古代流行色
※如何讓你的思想、產品、變得流行?
※被流行文化感染的筆
※時尚流行的「M」形唇 宋慧喬也在畫
※流行音樂之王的夢幻莊園,即使慢慢被荒廢我也很想要
※廣播操漸遠,意味著政治流行風的變遷
※地區影響流行發色,紐約和洛杉磯都在流行什麼色調呢?
※談性色變,能遏制艾滋病流行嗎?
※方臉女生適合的流行髮型 氣質甜美又好看
※感冒影響胎兒嗎?治療孕婦流行性感冒的方法
※流行與復古兼備的男生流行髮型
※大熱的霧霾藍色手袋依舊流行!
※跟美國流行歌手學習時髦的街頭運動風
※亞洲最大的流行文化活動誕生
※當水波紋遇上流行的漸變色
※潮流范 | 流行色與闊腿褲的結合厲害了,「流行疊加」穿出街絕對穩贏!
※流行書風與流行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