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趙鼎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

趙鼎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

趙鼎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



本文系2014年9月28日趙鼎新教授在廣東財經大學三水校區發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的演講。

謝謝大家的光臨,我也很高興在這兒分享一些幾十年以來在想的事。麥老師剛才說了,我有兩個博士學位,在70年代末一直到1990年的十幾年,我一直在做生物學,目前二十多年在做社會學。所以一直都在想,我現在新的學科和以前老的學科有什麼區別。還有一個我們叫做社會科學的包括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人類學,它的科學性在什麼地方。我們研究方法的依據是什麼?年紀越大,我越會考慮這些問題。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我今天很高興看到你們年紀還非常輕,大家都是一二年級的學生。記得77年我剛進校的時候,已經25歲了,感到年紀非常大,總想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反而現在四十來年過去了,我又覺得年輕了,反正老了也無所謂了。那時候真是覺得很緊張,現在看你們就想到我將近四十來年前讀書的時候。今天在座的可能大多數都做社會學科各個學科的,我們學定量、學定性、學統計、學訪談、學查歷史材料,但這些研究的依據是什麼?它和自然科學到底哪些區別?這些區別從哪兒形成的?這就是我今天講的議題。


首先講講我說的社會科學指什麼。我在這講的社會科學是指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這些英文稱為Social sciences的學科,而並不講文學、藝術這一類Humanity sciences的學科。因為現在社會科學的好多方法都是從自然科學來的,而自然科學又是從哲學當中來的。哲學家對社會現象、對生物現象、對物理現象、對化學現象都進行各式各樣的猜測。中國有金木水火土,古希臘也認為世界是四個元素組成的,它實際上是對化學做一種猜想。咱們中國有鍊金術,道家的道士其實都是在做化學實驗。但是,到了17世紀以後,歐洲產生了科學革命。科學革命首先從物理學突破,因為力學最簡單。牛頓三大定律的產生給物理學奠定了基礎,它不再是哲學了。例如,牛頓定律推算出哈雷彗星的軌道,就是它哪天走到哪裡,歐洲人能看見。那一天,歐洲好多貴族,都拿瞭望眼鏡什麼的去看。哈雷彗星果然準時地出現了。那對歐洲人震驚非常大!因為歐洲有悠久的宗教傳統,認為天上的東西是上帝控制的。現在人卻能通過自己理性來推算!這就是牛頓物理學的勝利,它可以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對科學的認識。

趙鼎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


*趙鼎新教授


什麼叫科學?我簡單定義一下,科學就一種片面的、系統地看問題的方式。


科學並不是全面的,科學與對錯無關。科學是一種通過控制實驗來找到兩個因子之間一種確定性的互動關係,並將它們上升為理論。所以科學的核心從經驗上來說是Control experiment,即做控制實驗。做控制實驗就必須將別的因子全部控制住,都不動,就讓這個因子動,看這個因子怎麼動。牛頓定律勝利之後,在哲學層面上給科學帶來很大的影響。


第一,就是控制實驗。控制實驗是科學的最高境界。我記得學理科時,老師上課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我們,科學的基本方法就是「控制-對照-比較」、「控制-對照-比較」。老師整天跟我們講這個。慢慢地,時間長了,我們才理解是什麼意思。


第二,系統思想。在物理學,F=ma講的是一個力和加速度之間的關係,也是對經典物理學的一個描述。F=ma既是一個機制,又是一個系統。為什麼呢?基本上整個經典物理學,尤其是流體力學、光學,甚至電子學,全部可以用F=ma來算。如果學電學,有六個定律。這六個定律用牛頓定律來算也是可以的。它是牛頓定律的特別表現形式而已。就算起來難一點。就像我們編計算機程序,任何程序都可以用機器語言來編。但是那太麻煩了,什麼東西都從01開始。有那麼多高級語言,誰還拿機器語言來編?

第三,產生了實證主義,英文叫Positivism。任何東西都可以通過觀察、控制實驗來解決。實證主義思想就產生在物理學。當然,在產生過程中也有波折。例如光到底是波還是粒,搞來搞去,搞不清楚。最後才確認光是波粒兩向性,光既是波,也是粒子。為什麼產生Paradigm(範式)這個概念?因為物理學整個發展,就是觀念上的發展。比如說,光是粒子,它怎麼會有衍射?如果是波的話,它的空間傳遞要有個介質,就像石頭扔到水裡就會通過波紋展開。所以他們在空間里就要找一個介質,像水一樣的東西,造了一個「以太」(Aether)。他們做了各種實驗,就是找不到「以太」這個物質。到最後找到「光的波粒兩向性」這個概念,才發覺它既是粒子也是波,是不需要介質的,在真空中也能傳。所以這樣一來「Aether」這個概念就徹底沒用了,於是Paradigm shift(範式轉移)。後來發現牛頓力學不能解釋幾個問題,一個叫「黑洞效應」,還有一個是紫外災難。因為這些東西,後來才出現了量子力學、相對論等等。所以物理學總是為了解釋新的東西進行範式轉換。他們認為科學的進步就是這樣子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科學都在這個範疇,只有物理學。


當時他們規定,一門科學的最高境界就是控制實驗、系統思想、實證主義。別的學科都想學他們的東西。但是我們人類的研究並不限於物理學的東西。像生物現象,就很難找出一個像f=ma來統劃全部的規律。當然生物學有進化論,但進化論並不能解釋每個人、每個物種的行為,這個我待會兒慢慢解釋。


第一,生物學的複雜性在於其層次非常多。就物理學的話,大的鋼體,一直到小的粒子,它都符合牛頓力學。但是在生物學,從基因層次、細胞層次、器官層次、個體層次、種群層次、群落層次,一直到整個生態系統,每一個層次都有自己的規律。比如在生態系統裡面,水會循環的,氮氣會循環的,二氧化碳會循環的,隨著蒸汽上去,又下雨下來,這是整個循環。但這個循環只不過在生態系統里的規律。再下一層是沒有這個問題的。在基因層面,每個層次都有自己的規律,都有自己的機制。就在細胞層面上,有幾百、幾千個f=ma這樣的規律,而這些規律是互不隸屬的。不像在物理學。物理學裡面好多公式,都是牛頓定律,是隸屬於牛頓定律的一些亞定律而已。但生物學,它互相的關係是互不隸屬的、不相干的,每個層次都有自己的規律。

趙鼎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


*生物系統的等級結構


第二,還原主義不行。在物理學裡面,基本上什麼東西可以還原。什麼叫還原主義?比如,我們人類身體的所有行為,都可以還原成基因行為,是基因的表達。這就是還原主義。但這個(在生物學)肯定是不行的,為什麼呢?有些東西可以還原成基因。比如,生物學的「21-三體」。我們人一共是22對半染色體,有的23對。但第21對染色體經常會出現三體,這種病就叫Down Syndrome(唐氏綜合症)。我前幾年得了一個很重的眼病,那個眼病叫Ciliary body periostitis,就是睫狀體骨膜炎。它就是我基因的某個缺陷導致的。所以某些生物學現象能夠還原成基因現象,但並不是所有的。比如說,馬爾薩斯方程,就是這個公式Nt=Noexp[r(tn-to)]。大家可能知道馬爾薩斯人口論。他在19世紀提出,任何物種如果在沒有外在的影響下,是個intrinsic(內稟的)指數增長。但是這個指數增長方式,只在種群層面起作用,它在基因上不能起作用。又例如,競爭排斥法則。這個機制基本上是在種群關係層面上才起作用。這個法則就是任何兩個物種不可能佔據同一個生態位。如果兩個物種佔據的生態位越近,講的簡單點——它們吃的東西越接近,它們住的地方越近,那它們的競爭越強。而在演化過程中它們往往競爭過程中互相排斥,而這排斥的結局是兩個物種至少在一個緯度上的生態位會徹底不一樣。我原來研究昆蟲,就發覺好多昆蟲吃的東西都一樣,後來再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一個白天吃,一個晚上吃。在時間這個位點上,它們區別開了,它們的生存就區別開了。這個法則只是在種群之間的關係上才起作用的。


我再舉個還原論的例子。比如在解釋性別關係上,為什麼男女不平等?有多人就還原為生物現象。他們舉出很多道理。有一個比較好玩的道理,說這實際上是人站起來的後遺症。因為女人和男人站起來最大的一個後果是骨盆變窄。走路,越鍛煉身體骨盆越窄。你看動物趴著,骨盆很大、鬆鬆的,所以生馬啦、牛啦、羊啦,「撲通」一下,掉下來,就可以走路了。猩猩、猴子的孩子,「吧嗒」一下,就能走。但人生下來是個軟蛋,「嗙噔」一聲下來。什麼用也沒有,就像軟體動物一樣,要一年後才能走路。在這種情況下,母親照顧小孩就很重要。這樣一來,進入文明社會,女的就沒辦法和男的競爭。還原論並不是完全沒道理,但它不能解釋現代的性別平等,為什麼?現在女人的骨盆肯定比古代還小,現代女人要鍛煉身體,要站起來、要跑步,身體活動越大,骨盆也越小。但為什麼現在男女地位平等呢?所以你會發覺,還原論不行。還原到基因、到生物學層面上,它解釋自變數和因變數的距離大了。它的自變數已經是外生變數,不是內生變數,它就解釋不通了。人類好多現象的動態遠遠超過生物學的可能動態。性別地位在不同社會、不同環境變化非常大,顯然不能用骨盆大小來解釋。就必須要從文化層面上,在社會別的層面上來解釋性別關係。這就是還原論的局限。

第三,生物學的複雜性在於每個層次背後都有大量的機制。這些機制在邏輯關係上都必須符合進化論。不符合進化論的機制不可能存在的。因為不進化,它就走進死胡同了。只有人的好多社會機制是可以違反進化論的。實際上,如果人的這個物種還能存在一千年,我估計是危險的。比如說,進化論有一個機制就是任何物種都不會浪費食物。為了不浪費食物,甚至爸爸和兒子吃的不一樣,甚至幼蟲和成蟲吃的不一樣,甚至種群密度過高的會直接自殺。但這個機制,在人身上不存在。人到處浪費食物、大吃大喝、一塌糊塗。為什麼社會機制可以違反進化論法則?這我待會兒會說。生物機制是不會違反進化論的。這樣一來,生物學雖然沒有牛頓定律這種東西,但它有一「陽傘」。這「陽傘」我們把它叫做「覆蓋性法則」。「覆蓋性法則」就是進化論。每個機制可以互不隸屬,但是必須符合進化論。還有,生物機制只在有限的領域和多重的限制下才起作用。它起作用很明顯。所以我把生物科學叫做「課程科學」,非常機械的。比如說,我今天要給你們做報告,我午飯得盡量少吃點,為什麼要盡量少吃?如果我飯吃多了就會打瞌睡。午飯吃多了為什麼會打瞌睡呢?我們的能量從血糖中來,吃東西越多,血糖濃度越高。血糖濃度高到一定程度的話,眼睛會瞎掉,人會死。這就是糖尿病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從基因層面上逐漸演化出一個負反饋機制。就是吃多了,它放出一種酶來。這個酶就是胰島素。吃得越多,血糖可能越高,胰島素就放得越多,於是血糖濃度就降得越低。我身體里有這個機制,所以我一吃多就要打瞌睡。打瞌睡的話,作報告就做不好了。所以我吃得相對比較少,差不多就可以了。這個機制,是在我吃多的時候運作的,平時不用的。就是出了這件事情,它從哪個抽屜、哪個孔,找到文件拿出來用。

趙鼎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



*進化論


生物學雖然那麼複雜,它還有很大的自然科學性質。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


第一,生物行為是由本能決定的。比如說老虎吃羊,它不會吃之前講道德,它餓了就會吃。它的結構和功能是統一的。不像研究社會學,最重要一點要破除結構功能統一論。有結構功能統一論,你就會變保守,會對權威、對現成的東西給予合理性。現成的東西,它總是有合理性。但好多現成的東西,是剝削和強權的結果。生物學裡面現成的東西,基本都是功能和結構是統一的。功能主義理論在社會科學領域是受到大量的批判。在生物學裡面,基本上都是功能主義者。比如說,我們大學像你們一兩年級時就會鑽牛角尖,問怎麼定義動物和植物?有同學說凡是動物都得有嘴巴。因為動物不能光合作用,它得有嘴巴。變形蟲沒有嘴巴,它吃東西呢都是「卟」把東西卷進來,實際上它細胞本身就是一個嘴巴,對吧?當然,這個定義也不是沒問題。草履蟲有嘴巴,能吃東西,又能進行光合作用。怎麼辦?這個結構的背後,肯定有特殊功能。


第二,生物學還是能進行控制實驗的。比如說,馬爾薩斯方程,你在自然界是觀察不到的。自然界具體一個物種的生長,生長到一定程度會碰到像資源不夠一類的問題。種類競爭就厲害了,就會打仗。當這個種群發展得太多,就出現第二個問題——就成為人家的食物。物種多到一定程度,佔據資源就太多,人家資源就少。那人家就和你競爭了。當然,人這種動物很奇怪。誰和人競爭都會輸掉。為什麼我們要保護動物?就是因為好多動物在和人的競爭中大敗而潰,徹底輸掉了。人太厲害了!到最後人都開始有同情心,要去保護保護弱小群體。馬爾薩斯方程在自然現象是觀察不到的。因為沒有物種會指數增長的。到一定程度,別的因子就會把它限制住。但是在實驗室,把大腸桿菌放在培養皿裡面。假設能數的話,數它是怎麼發展的,前半個小時它肯定是指數增長的。等大腸桿菌長滿了,種類競爭就厲害了,它的生長就慢慢緩慢了。生物學的每個機制,自然現實沒有控制實驗,所以都是觀察不到的。但在實驗的條件下,它是能觀察得到。所以控制實驗是有可能的。


現在講社會科學。社會科學更麻煩、更複雜。


首先,它也是多層次的。因為人好多現象是生物基因決定的。比如說,人有講道理的人,有不講道理的人。蕭伯納有個至理名言就是「社會總是由不講道理的人推動的」。像我這樣講道理的人,肯定是永遠推動不了社會。今天我很生氣,這個人怎麼那麼不像話。明天我就會想,算了人家也有難處。講道理的人總是改變自己來適應社會結構。他往往是功能主義者,是保守的。但是不講道理的人,總是改變社會結構來適應自己。他們往往是革命者。所以個體層面不同的人,對社會的推動力量是完全不一樣的。像香港佔領中環鬧事的基本上是不講道理的。不講道理不代表不好,這需要有個性的人來組織一個正常的社會。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層次,現在我們新疆鬧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群體之間的衝突導致的。不同國家組織,國際它也是多層次的。


第二,還原主義更加困難。比如說性別問題,我剛才舉過的,它不可能還原。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還原,社會學的好多現象也是能還原的。比如說,你要解釋古代的人口增長。人口增長的關鍵就在死亡率和生殖率這兩點。現代的人,能主宰人口增長的關鍵是在出生率,死亡率不再是個大因素。但在古代,疾病多,醫療條件差,主宰的主要是死亡率。古代社會的人口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一般社會學家會用社會結構來解釋。比如用性別,性別越平等的地方,出生率應該越低。如果讓女人自己有選擇,她不會選擇超過兩個小孩的。有的用財產,像中國這種國家,每個男性小孩都平分財產,那生的小孩肯定多。而像歐洲,老大拿財產,老二不能繼承財產,所以生小孩肯定不會多。有各式各樣的解釋。有用剩餘的,用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越高,人口越多。有一位學者寫了本關於世界人口的書,他發現在1500年之前整個歐亞大陸人口始終差不多,1500年以後整個歐亞大陸的人口同步提高。如果是這樣子的,那它肯定不是內生原因(也就是性別關係),肯定是外生原因。

趙鼎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



*反映1348年佛羅倫斯的黑死病的畫作


他的解釋很簡單就是病蟲害。不同的族群,帶的病蟲害不一樣。像埃博拉,是非洲病,但它會通過打仗和做生意傳播。比如說,鼠疫(即黑死病)在歐洲爆發的時候,死了近1/3以上的人口。為什麼有的死了,有的沒死?死的人身上沒有帶免疫基因,沒死的人往往身上帶著免疫基因。所以每次大規模的傳染病殺死的,都是沒有免疫基因的人。這樣子有免疫基因的人的基因頻率在整個物種里不就高了?原來是2%的人帶有免疫基因,這病殺死了50%的人,那麼在存活裡面有多少帶免疫基因?是4%。所以通過打仗,把病蟲害傳來傳去,殺來殺去。到15世紀,在歐亞大陸主要流行的病蟲害,已經成為等位的了。以後也有流行病,但流行病不怎麼厲害了。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殺死一半人。當哥倫布等人發現新大陸的時候,當時新大陸有好多帝國像瑪雅、安帕帝國都是非常厲害的,但後來他們人口的95%以上都死掉了。西班牙人沒多少,就600人,怎麼能殺死他們?排隊讓他殺,也來不及殺。就是因為新大陸病少,我們病多。我們把流行病傳給他們。新大陸傳給我們主要就是性病,像梅毒。但在新大陸打仗,還沒打到一半天花就流行了。天花對我們是個老病,好多人生幾天就好了。但對他們完全是個新病,當時沒有檢疫站。老大陸人的病為什麼那麼多呢?實際上就是我們老大陸人養的動物太多了。動物和人傳,每個人基本上和每個養的動物都有密切的性關係,就這樣會不斷導致各種的流行病。而新大陸主要養的只有一種叫Llama(羊駝),就長長的,鹿不像鹿,馬不像馬。所以他們病就少。


第三,基本上不能做控制實驗。也不是完全不能做,現在像美國做控制實驗蠻多的。但這種控制實驗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控制實驗。比如說,美國有人研究種族歧視到底多強,他怎麼做呢?他發出五千份信,信的寫法什麼的都控制住。申請的工作差不多,寫法也差不多,把CV(簡歷)、履歷都做得差不多。但是把名字改掉。通過這個名字,可以看出這是黑人、白人、女性或是男性。然後看回訪的比例。但這樣還是有好多東西沒有控制住。比如他公司內部到底要什麼人,你不知道。公司內部真的需要某種人,或不需要某種人。做控制實驗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是可以做控制實驗的領域是非常少,能解決的議題非常窄。


第四,社會科學跟生物學一樣有多層次,每個層次背後也是由大量的機制在起作用。但它與生物學不同,這些機制不需要符合進化論原則。社會科學領域大量的機制都叫「正負反饋機制」。什麼叫「正反饋」呢?就是你火氣大,我也火氣大;你罵我,我罵得更凶;你揍我一拳,我揍你兩拳把你打翻。就是不穩定的。負反饋機制往往就是你罵我幾句,你突然就說:「算了、算了,都有道理,我們不吵了。」負反饋機制也就是當A和B,A高了,B跟著高,B更高了,信息反饋導致A變低了,然後到B又低了,這就趨於穩定。正反饋是A高了,B更高,B高了反饋到A,A更高了,B更高,就越來越高。我們有多少人學習國際關係的?西方的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新現實主義理論,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正反饋理論。就是說不管什麼意識形態的國家,只要你強大了,你就是我的敵人。一旦相信這個理論,它又有一個「自我預言實現者」機制。也就是說一旦我相信對方是敵人,我就得防備他,製造武器。因為我認為他會打我。這樣子原來實際上不是敵人,但是標誌為敵人,結果真成敵人了。這個理論的正確性,完全在它的錯誤性。你越相信它,它就越正確。我們人類的大量機制都是正負反饋的。比如說經濟學,供需關係是負反饋的。價格高了,生產過多,價值就低。但是價格一低,生產就會變少。但是人類追求生產,對於環境來說,完全正反饋。因為生產能力越來越大,為了把生產的東西賣掉,我們必須搞消費主義,搞廣告什麼的。這樣要想把資本主義運行下去,就必須要讓人浪費,而且拚命浪費。這樣一來,對環境就完全是正反饋的。生產越多,環境影響越大。雖然經濟學內部是負反饋機制,但它和環境卻是正反饋機制。所以價格規律這個機制,是不符合進化論原則的。如果價格規律跟著進化論原則走的話,肯定是沒幾年就要完蛋了。國際關係理論的那個機制,就是誰強大,誰可能就是我敵人——也是不符合進化論原則的。到最後,大家互相扔原子彈那就都完蛋了。

趙鼎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



*電影中虛構的核武器戰爭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社會科學的機制和社會現象的關係非常複雜。生物學裡面機制和現象的關係是一對一的。比如說,我剛才舉的,我吃多了,我胰島素分泌就多,我就會瞌睡。胰島素分泌就在那時候起作用。社會學現象都是多對一的。也就是一個社會學現象,馬上會找到幾個、十幾個,甚至是幾十個機制,都能解釋這一現象。這在政治學家、社會學家的方法論上叫「過度決定」。就是相當多的機制,它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比如說,要解釋毛澤東時代中國工人為什麼不好好乾活。你可以用「搭便車」的理論來解釋。就是說當人都具有工具理性,哪怕是追求共產主義這樣崇高的目標,也不會引起他好好乾。因為他想著你們干,我享受,那多好。也就是「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機制。雖然山上的廟裡每個和尚都要喝水,但是和尚一多,誰都不肯打水。工廠里好多人「磨洋工」的確是有這個問題。但是也可以用別的機制來解釋。有一個機制就是領導沒有Incentive(激勵)。國營企業的領導有兩個Incentive,又紅又專。生產多少和他無關,他專門搞革命,整天唱高調——工廠先進,他才能陞官。領導的政治利益和生產利益相互衝突,他選擇政治利益,選擇紅而不專,這樣工廠肯定搞不好。當時就是一直在搞運動。工廠生產是有它的規律的。我在工廠干過8年。要知道一個車床上面有幾百個零件,每個零件稍微有點誤差,這個車床就會重得要死,聲音還會「擦啦擦啦」響。比如,我們生產牛頭刨這種機車,一年生產120台,有115台左右是支援非洲的。這樣子就把垃圾給人家非洲去了。生產這種牛頭刨的成本是多少呢?是上海的十倍左右,是山東和遼寧一帶的五倍,是西德的三十倍。但是基本上是沒用的。當時我們中國人整天在說,我們支援非洲多少多少錢。實際上是把垃圾扔給人家。按照價值來說,我們的115台牛頭刨是有價值的,但是真是搖不動。所以要解釋給定的社會現象,比如說毛澤東時代計劃經濟下生產為什麼上不去,我能找到好多機制。我還能找更多,一個小時就講怎麼找都可以。我就給你們舉個例子,就是有給定的現象,你可以用好多機制來解釋。這就是社會學的困境。好多書寫得道道地地,裡面邏輯很好,但邏輯和經驗可以完全無關的。為什麼有這些現象呢?因為機制可以不符合進化論原則,機制和社會現象不存在一對一關係。這就是人這種動物惡劣的地方。人是既有本能,又講策略。人是有腦袋的,會運用自己的意識形態,來認證自己行為正確性。這是人可怕的地方。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好人。人是不可能將心比心的,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有道理。和有不同的人談他的道理準則。兩個人吵架,他設定到50%都是非常少的。基本上四六開,就非常講道理。不講道理的就一九開,甚至零十開。這是完全不講道理的。旁邊的人看,會覺得這個人徹底是在胡鬧。可是他自己可以說出一大堆道理,認為自己不在胡鬧。實際上,人講道理或不講道理,就是他能到四六開,就是說能站在六分上來說公正,那這人就是好得不得了的人。這就是社會科學和生物學的唯一區別,就是人的本性。所以做社會科學的難度非常大。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社會科學一般解決就是它碎片化,搞分野,用不同的學科來把它們區分開。怎麼分開呢?第一,有的人用社會結構和社會機制來解釋社會現象。這些人慢慢就變社會學家了。比如說,一個人為什麼讀書讀得好?社會學家就說因為你爸爸媽媽有錢,把你送到好學校。實際上這是用社會結構來解釋你的成功。第二種人會說,讀書很成功主要是因為你在某一個階段碰到一個高人,經過那個高人的指點後,你完全改變人生的意義。這種人就是人類學家。人類學家就是發覺人生的意義。人對事物意義性的理解會改變社會結構,改變歷史。馬克思理論實際是一種對人生、對歷史的意義性的理解,但大多數的人都相信它的時候,那對社會影響就非常大。還有一種呢,比如解釋你今天為什麼很成功,主要是因為你高中時有一門課失敗了。這個失敗導致你認為再也不能這樣混下去了。從今以後,你就變成好學生了,所以成功了。這樣講故事,你會發覺它用的邏輯,既不是演繹,也不是歸納。它用的邏輯是時間序列敘事。比如說,今天我一腳踩下去,踩到水塘裡面。怎麼回事?我在想是不是下大雨了?太陽正大,別的地方也沒事,那肯定不是下大雨。再看,啊!原來那一頭是在澆花。已經發生的事情,通過回溯來找原因,這種邏輯既不是演繹、也不是歸納,叫歸溯。這就是人類的第三種邏輯。這是歷史學家用的關鍵邏輯。搞歷史學的基本功就是造個時間表,通過時間表來找關鍵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是人的行動?是結構?還是偶然性?所以社會學、人類學和歷史學這三個基礎學科,代表了三個基本的敘事方法。當然,真的社會學家,這三種敘事方法都用。這三個敘事邏輯怎麼解決問題?既然都是講故事,為什麼這個故事比那個故事好?這個判斷標準是什麼?


我目前就想通過這樣來解決,把這三個都用,但關鍵的是我提出一大堆問題。用希臘哲學來說,就是一個有力的解釋必須自變數少,因變數大。也就是用最簡單的東西,來解釋的東西越多越好。從這個角度,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很漂亮的理論。在邏輯上,它用生產方式來解釋整個人類歷史。用一根小筋挑動全世界。就像雜技演員,他手上要耍五百個球,在下面還能扔著玩,這當然是很厲害。所以就是必須要想一個好的故事,你的自變數或你要解釋的那個概念,要越小越好,但是你解釋的東西要越多越好。可以說,社會科學實際上就是畫畫。如果畫一個小品很容易。但如果要畫一個壁畫,像米開朗基羅畫的梵蒂岡整個大廳牆上的那一大副畫,上面上千個人物、不同的場景,還能把它畫的逼真,那水平就高了。或者說做社會科學又像是拼圖。一般比較差的學者,他做的東西就是拼20塊拼板而已。但如果你能把5000塊的拼圖拼出3500塊,或拼出4000塊,那就很厲害。在社會科學裡,誰都無法做出真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已知的事實,來構建比人家更好的故事。構建的原則是我以後會寫的第二本書的重要內容。社會科學不能做控制實驗,那它怎麼能夠有個判斷標準?差別就在於我的故事背後的理論很簡單,比你的更簡單,但是我解釋的東西比你的更多。相對來說,這個理論就比其他理論就是一個更好的理論。

趙鼎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



*米開朗基羅所繪《創世紀》穹頂畫和壁畫《最後的審判》


最後我總結一下,物理學、生物學和社會科學的區別。


第一,系統性強度。物理學很強,生物學比較中等,社會學很弱。我們中國好多社會系統、社會工程,但社會不是工程,也不是個系統。所有工程理論、系統理論是徹底錯誤的思想。它就會對社會產生一種管理思想。但是管理往往是管一個問題,出了三個問題;管三個問題,出了九個問題;管九個問題,出了八十一個問題。當然問題越多,好像給當官的管的事情就越多,好像當官就更有效了。但好多問題是被管出來的。為什麼要管?因為他把社會當系統。


第二,結構和功能的關係。基本上物理學和生物學都是很強的,結構背後肯定是有功能的。但在社會科學裡面是可強可弱的。比如說,我們需要國家,國家肯定是有功能,但並不是說國家全是為了強權。國家一旦存在,它的強權可能就大,有時候簡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暴力。我們不是說國家沒有功能,而是說國家的功能是可強可弱的。


第三,方法論的基礎。物理學的是法則(law),比如牛頓定律。生物學只有一個進化論法則,下面有一大堆附屬機制,那些機制都要符合進化論規律。在社會科學裡面只有機制,沒有覆蓋性法則,這些機制各不隸屬、互不相關。所以社會科學的解釋,具有非常大的藝術性。一大堆機制你怎麼用?用錯了,錯得一塌糊塗;用對了,你的解釋就漂亮了。在邏輯上,物理學的演繹和歸納有一個自然的統一。比如牛頓定律,既是歸納的結果,又是演繹的結果。生物學裡面,歸納和演繹能夠在實驗室裡面達到統一,在現實是達不到統一的。在社會科學裡面,歸納和演繹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說搭便車理論是演繹出來的,如果把它用到經驗現象上解釋就有可能出錯。在物理學和生物學裡面,分類和概念都有本體學意義。生物學最基本的基本功,就是對物種分類。分類的原則是什麼?最根本原則就這兩個物種會不會交配;會交配的話,它會不會生產小孩;會生產小孩的話,這個小孩還能繼續正常地生小孩嗎。比如,馬和驢不是一個物種,他們可以交配,還可以生小孩,生出的小孩叫騾。但騾不會生小孩,所以它不是一個物種。這是生物學的分類。它的概念是有本體意義的。但在社會學,概念只有在問題意識下才有意義。我記得有個同事,他寫了一本書不錯,把identity(身份)分成五類。他認為自己是偉大的創新,但沒有人接受他。他很傷心、很窩囊,問我為什麼。我就跟他說,我可以用五十種、一百種方法來分類identity。那完全是根據我自己的意思。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分類。


這些科學怎麼發展的呢?在物理學和生物學裡面基本上都是範式轉移。也就說一旦新的理論出來了,老的東西再不會回來了。「以太」理論不可能回來了。但在社會科學,基本上是多元範式下的範式交替。我記得馬克思主義在90年代倒台的時候,好多人說馬克思主義左派理論是不會回來了。我說:「你等著吧,過兩天就回來了」。文化理論倒台了,還會回來。為什麼呢?某一個理論變強大了,往往是前面的理論變成社會實踐時變錯了,然後新的理論出來了。後的理論往往看見了前面的理論錯誤,但後理論強大了,一旦變社會實踐,也犯別的類似錯誤。自由主義犯自由主義的錯誤,左派犯左派的錯誤,法西斯變法西斯的錯誤。只要理論變強大,變成社會實踐,就會犯和自己理論有關的錯誤。後一代人就會說Oh my god,這理論So wrong。這時候,新的一代就會排斥這個理論。社會科學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懂歷史,就是排斥。在這問題上它又得重新開始把老的理論再重新炒一遍。社會科學是交替轉換的。


最後一點,它的非科學性因素,就是意識形態、智慧和品味變得很重要。比如,像我讀書讀了四十多年,到現在是個成熟學者。你的書我就看幾句話,我大概都能猜到你這個書大概會怎麼寫、邏輯怎麼發展、你這個人品、個性。為什麼呢?——品味。這是我長期讀書讀出來的,用鼻子能聞出這個書的感覺。


就是這些,謝謝!


謝謝閱讀


本文責編


川先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燕南園愛思想 的精彩文章:

中華文化復興的根本
蕭功秦:華夏國家起源新論——從「猴山結構」到中央集權國家
敦煌隨筆
沃格林:極權主義的起源

TAG:燕南園愛思想 |

您可能感興趣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有什麼區別?
李拓:科學認識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使命與文明擔當
李淼:佛學與科學的關係
曾紅葵: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大科學」
科學家故意製造的偽科學
專訪劉嘉麒:科幻是基於科學的幻想 並為科學創新提供靈感
中國古代的科學與社會
日本筑波大學華人科學家張振亞談科研與教學
科學、計算科學與數據科學
「科學+X」論壇:科學家與博物館的互動
錢學森與人體科學:一個科學家的丹道氣功研究
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雀巢健康科學研究院等
慎海雄:擔負起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歷史使命
基礎研究、哲學與科學傳播
科學史與人類學
饒毅:以智力推動科學,以科學貢獻社會
華南師範大學成立腦科學與腦康復行為醫學研究院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朱健課題組博士後招聘
康熙科學精神爭論:愛科學更愛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