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佛陀當偶像來崇拜,近乎迷信
我們修行人依靠的就是自己的發心,所以我們要發大心,發大願。如果我們在沒有因緣的情況下,還能夠發心,這樣修行就是可以得到一個結果的。
佛法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心,這個心首先是決心,我們要決心做什麼呢?去追求生命的自由和解脫。這件事非常難,所以我們需要具備很強的心力。我們作為一個生來孤獨的個體,要想在這個世間生存,必須要有很強的心力,所以我們是必須堅強,而不是需要堅強。當我們的心做好準備的時候,一切正法都會從心裡湧現出來。
共修只是我們的助緣,在末法時期,如果我們沒有共修的話,就會缺一些緣分,那麼修行這條路走起來就會比較困難。
人類是情感動物,有七情六慾,人和人的聚合有很多種因緣,第一個就是為了尋找情感的依靠。這是人的本性,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我們佛弟子的相遇是為了獲得佛法的利益,而佛法的利益很難獲得,所以我們要做好準備,要有充分的認知,這樣才能和佛法相應。
真正在佛陀在世時以及佛陀涅槃之後有所成就的人,都下了很大的決心,對生命做出了艱難的抉擇。當我們對生命有所了解的時候,就會知道生命中充滿了生老病死等考驗,我們之所以沒有認知到,是因為我們還沒覺醒,還在生老病死中無奈地感受著,卻沒有從內心去正確地認知,沒有生出覺照,而是在逃避。
一個逃避的人是沒有辦法去修行的,感性的人也沒有辦法去修行。就好像上了一列開往成都的火車,可是你突然發現中途的風景很好,不自覺就下了車,卻忘了你的目的地。
從根本上來講,學佛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事情。我們為什麼要學佛?是因為我們缺乏福報、缺乏智慧,我們一直在尋求福報和智慧,而佛法就是可以讓福報和智慧快速圓滿的方法。
沒有佛法,我們也可以得到福報,但是在智慧上不圓滿。換句話來講,現在我們辦素食餐廳,也是在服務眾生、積累福報,你只要發善心,這個不難做到,難的是很多人一起發善心,它就不是一個簡單的福報了,而是世間難得的福報。
我們需要從種種的考驗、困惑中,不斷地付出,不斷地提升我們的認知。我們的付出是建立在認知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我們覺得這種付出是有意義的,我們就會去做,在沒有想通的時候就去做,這就是勉強,勉強的事情一定長久不了。所以,世間的事為什麼總是很難呢?就是因為世間很多事情都是很勉強的,都是在無明中盲行,都是沒有道理的。你能在家裡講道理嗎?能在社會上講道理嗎?這個世界很矛盾,人類始終在矛盾中發展,沒有什麼可以真正讓我們安心。怎麼辦呢?福報好求,智慧難求。
智慧是什麼?智慧是對生命究竟的看法。一個成熟的人,覺悟到生老病死的現象,有了目標,再藉助佛陀所說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這個工具去解讀我們的人生,這才算是入了佛法。
僅僅停留在信仰層面的佛法是很勉強的,把佛陀當作偶像來崇拜也是很勉強的,說明你還不能說服自己,這近乎迷信。佛教裡面是反對偶像崇拜的,立一個偶像是方便,是為了接引眾生回皈自己的自由本性,挖掘自有的佛性。我們拜佛、禮佛是為了修恭敬心,我們在生活中待人接物都要像對佛陀這樣恭敬。
※若能自信,即證菩提
※學會放鬆,是禪修一個很重要的目標
※付出無所求,有染即凡心
※生命是如此的細微
※皈依,不是皈依哪一個人,而是皈依三寶
TAG:如孝法師 |
※有一種迷信,是對佛陀的迷信
※佛陀知道你現在的苦難,請繼續相信阿彌陀佛
※古往今來,人們崇尚佛陀菩薩,青岩寺正是為人們提供了這樣的場所
※他曾是佛陀的啟蒙老師——恭迎燃燈佛聖誕
※佛、佛陀、佛祖、如來佛,這些「佛」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因佛陀的舍利之光召喚而來
※佛陀經典如何使人相信 佛經句首「如是我聞」的由來
※佛魔對話 佛陀流淚?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佛陀的大弟子們都是什麼來歷
※我們所接受到的佛法,到底是佛教的文化還是佛陀的真理呢?
※你沒有見過佛陀,怎麼知道佛陀存在?
※今天,佛弟子別忘記頂禮佛陀!
※他曾是佛陀的啟蒙老師——恭逢燃燈佛聖誕!祈願消除一切災難違緣,隨喜轉發,點亮心燈 照盡一切黑暗無餘
※佛陀的經典是指引我們去好好實踐
※恭喜,您已收到佛陀的邀請函,有緣的師兄請進來確認,佛陀在等你!
※當喵星人遇見佛陀,除了迷之萌點,還有你想不到的…
※從佛陀的鬍子說起 佛像應該有鬍子嗎?
※佛陀:當知輪迴,愛為根本
※靜波法師:皈依,讓我們回到佛陀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