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太平天國九位封王的軍事將領及其歸宿
1、楊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楊嗣龍,祖籍廣東嘉應州的客家人,出生在廣西桂平市紫荊山平隘新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以耕山燒炭為業。1846年加入拜上帝會,1851年參與發動金田起義,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為東王,稱九千歲,是太平天國重要領袖之一。
自1853年建都天京後,楊秀清頻繁使用代天父傳旨的特權,其中大多是為了處理內部矛盾,排擠異己。1856年8月,在指揮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楊秀清以此大功為由,假借代天父傳旨,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歲"加封為"萬歲"。以此事為引,內官統領陳承瑢向洪秀全告密,說楊秀清要謀朝篡位。洪秀全得知後立刻派出密詔,讓領兵在外的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等人返回天京誅殺楊秀清。
1856年9月2日,天京事變爆發,韋昌輝乘夜率三千兵眾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屬、部眾幾乎盡遭屠戮。
2、蕭朝貴(約1820-1852),壯族。生於清嘉慶末年,廣西武宣羅淥垌人。金田起義的核心領導人之一,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重要領袖,官封西王。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楊秀清之下,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之上。
1852年,太平軍陷桂林,克興安,攻全州,北進湖南,蕭朝貴統帥前軍進入湖南後,"所攻必克",節節勝利,連克道州、桂陽、安仁、攸縣、醴陵、江華、郴州、永明、永興、茶陵,直抵長沙城下。8月,蕭朝貴率部誘敵作戰,強攻湖南長沙,連破清軍營盤多座;乘勝挺進七、八里,殺死總兵福誠以下清將數十人,清兵2000餘人,繳獲彈藥4000餘擔,擊潰清軍在長沙城外的防線。蕭朝貴指揮天兵猛攻南門,彈片橫飛,火光衝天。12月,蕭朝貴親臨前線,在南門外妙高峰執旗督戰,指揮炮兵轟擊,不幸被敵軍炮彈擊中胸部,回營後傷勢太重,雖經多方醫救,仍未能治癒,逝世,年僅32歲。
3、馮雲山(約公元1815年-公元1852年),又名乙龍,號紹光。廣東花縣(今屬廣州市)禾落地村人。漢族客家人,原籍廣東龍川縣石灰窯村。自幼喜讀經史、天文、地理,曾參加科舉考試,後在村中設館授徒,以塾師為業。是拜上帝會的始創人之一,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重要領袖之一。1852年6月太平軍路經蓑衣渡時,馮被埋伏於此的清軍江忠源部炮火命中,傷重身亡。官封南王,七千歲。
馮雲山不僅是拜上帝教的奠基者,而且在太平天國起義的鬥爭中,協助洪秀全、楊秀清指揮戰鬥。他親臨前線,出生入死,充分顯示了他「善於用兵」的軍事才能。這一點連敵人也不得不承認馮雲山具有多方面的貢獻。謝介鶴在《金陵甲癸紀事略》中曾稱馮雲山為「奇才」,太平天國初期的文書上諭「悉出主裁」,初期的革命文書《太平軍目》、《太平禮制》、《天父詔書》皆出其手。太平天國革命文獻《醒世文》說他:「南翼軍師為輔佐,前導開國扶聖君,克取省郡如反掌,開疆拓土功勞深。」
1852年4月,太平軍從永安突圍。6月3日攻克全州。在全州戰役中,南王馮雲山不幸中炮負傷。不久,死於蓑衣渡。
4、韋昌輝,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又名韋正,廣西桂平人。壯族。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會,不久成為中堅,與洪秀全、馮雲山結為兄弟,稱天父第五子。金田起義後任後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封北王,稱六千歲,地位僅次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對楊秀清素懷不滿,但表面裝作順從。咸豐六年(1856)督師江西時,洪、楊矛盾爆發,他接到天王密詔(一說無密詔)後率兵3000星夜回天京誅殺楊秀清及其家眷,有意擴大事態,株連殺戮楊部屬二萬餘人,史稱天京之變。後欲加害石達開,石達開逃離天京,起兵安徽,要求洪秀全殺韋昌輝「以謝天下」。十月初五,洪秀全下詔討韋,處死韋昌輝,削其封號,貶為「死孽」。
5、石達開(1831年-1863年),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今貴港)客家人,太平天國名將,近代中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名家,初封「左軍主將翼王」,天京事變曾封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翼王」,軍民尊為「義王」(本人謙辭不受)。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歲「被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二十歲封王,英勇就義時年僅三十二歲,有關他的民間傳說遍布他生前轉戰過的大半個中國,表現出他當年深得各地民眾愛戴。作有《白龍洞詩刻》、《五言告示》、《駐軍大定與苗胞歡宴即席賦詩》。1857年6月2日(清咸豐七年五月十一日),石達開逃離天京,率部離京遠走。途中張貼布告,鼓勵軍民「或隨本主將,亦足標元勛」。
6、 陳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廣西藤縣人,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驍勇善戰,被封英王。原名陳丕成,洪秀全賜名玉成。他兩眼下有痣,遠望如四眼。1862年為太平天國叛徒奏王苗沛霖誘騙中計,解送清營。在敵人面前大義凜然,堅貞不屈,慷慨就義,年僅25歲。
安慶失陷後,陳玉成退守廬州,「請命自守」,並派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等遠征豫陝,「廣招兵馬,早復皖省」。陳玉成打算分兵掃北,「由汴梁直取燕京,共歸一統」。但這時他的處境十分困難,外有敵軍多隆阿部進逼,內有天王洪秀全的革職處分。
1862年5月,多隆阿圍攻廬州,陳玉成決定棄城北走,同遠征的西北軍會合。正在此時,盤踞在壽州已暗投清軍的苗沛霖誘勸陳玉成前往壽州,並許以幫助陳玉成攻取河南。陳玉成不聽部下的再三勸阻,決意出走壽州,結果中計遭擒,被送往清帥勝保營中。陳玉成在敵人面前表現出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據<被擄紀略>載:苗將英王陳玉成上來。英王上去,左右叫跪。陳玉成大罵道「爾勝小孩,在妖朝第一誤國庸臣。本總裁在天朝是開國元勛,本總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爾見仗即跑。在白雲山踏爾二十五營,全軍覆滅,爾帶十餘匹馬抱頭而竄,我叫饒你一條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的物件!」勝保想以榮華富貴來誘降,陳玉成喝道:「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1862年6月4日,陳玉成就義於河南延津,時年二十五歲。
7、李秀成(1823~1864年),初名李以文,廣西藤縣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國著名將領,近代中國軍事家、政治家。出身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尋食度日",生活十分艱難。參加太平軍後,他作戰機智勇敢,很快從一名普通的士兵晉陞為青年將領。天京變亂後,他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力撐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並建立蘇福省、天浙省,中興了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萬古忠義"。1864年,天京陷落後,李秀成被俘遇害。
8、李開芳,廣西鬱林州人,與林鳳祥齊名,壯族。太平天國辛開元年八月,授戊監軍。明年七月,升金一總制,帶右一軍。從西王蕭朝貴攻長沙,連下桂陽、嘉禾、攸縣等地。九月,在長沙擢金官正將軍。十一月克岳州,升殿右二指揮,率勁旅攻克漢陽,升殿右二檢黠。十二月克武昌,升地官正丞相。
太平天國乙榮五年五月初五日(夏曆四月二十七日),李開芳等七人在北京就義。敵人正綁黃懿端上身時,懿端飛腳把敵人踢死兩個,踢傷兩個,把敵人嚇倒。到刑場時,觀眾萬頭攢擁,懿端高聲對觀眾說:「自出天京,所向無敵,清妖不堪一擊,滅亡就在眼前。當敵人把開芳和懿端用寸磔酷刑凌遲處死時,他們都昂首揚眉,怒目四顧,表示蔑視敵人,英雄不屈的氣概。
9、秦日綱(1821-1856)本名秦日昌,因避北王韋昌輝諱而改名日綱。漢族,客家人,1821年出生於廣西貴縣。太平天國將領,官封燕王。在1856年的"天京事變"中,秦日綱參與北王誅殺東王楊秀清的行動,後來被天王洪秀全處死。二弟畏王秦日南、三弟報王秦日源 、四弟慶王秦日慶、五弟賀王秦日來。
秦日綱和他的貴縣同鄉石達開矛盾很深。金田起義時,貴縣的最高上帝會領導人本來是石達開,但秦日綱卻直屬 洪秀全,頗有「摻沙子」的意思;等定都天京後,石達開出鎮安徽,政績卓著,深得民心,楊秀清頗為忌憚,就派秦日綱去接任;田家鎮、半壁山之戰,秦日綱弄出 個大大的爛攤子,迫使石達開費盡心力才轉危為安;等到天京事變,雖然拿大主意的是韋昌輝,但直接殺人的卻是秦日綱帶領的親兵,家破人亡的石達開對秦日綱的 仇恨可想而知,而且秦殺了那麼多無辜,論他死罪,原本理所當然。問題是,秦日綱只不過是一個工具,一顆棋子。
※百戰百勝的將領,他一死,是漢民族的大幸,更是朱元璋的絕對大幸
※元末明初各路諸侯及其結局
※前五百年、後五百載,只此一人,民族的驕傲
TAG:歷史騎兵 |
※太平天國所有的封王
※太平天國的八國志願軍:英國大校統領五洲洋兄弟,炮戰清兵救天王
※太平天國集體降清的八個王——最後和兩萬部眾一起被李鴻章處決
※擊斃太平天國的賴文光,卻被稱為「逃跑將軍」的淮軍名將
※太平天國五虎大將,天國內部唯一的武狀元,逼死湘軍悍將江忠源
※太平天國滅國之時,八個王爺集體降清,最終一塊被處決
※震動太平天國領導層的密告:東王欲殺洪奪位
※曾國藩滅了太平天國,半個中國湘軍控制,為何數十萬湘軍自動消失
※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及其歷史教訓
※太平天國最奢華的王府,藏著昔日鎮國之寶
※堪稱八國聯軍的太平天國外籍軍人 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的英國上校
※堪稱八國聯軍的天平天國外籍軍人 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的英國上校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在被俘後用七個字說出了太平天國覆滅的原因!
※名將系列之太平天國十大名將!
※評論太平天國主要將領軍事能力排名
※湘軍悍將,生擒太平天國林啟榮,滅了天國最後的希望
※太平天國飛將軍,竟讓曾國藩寢食難安?最後戰敵身亡
※太平天國的三大敗筆
※太平天國後期優秀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