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日本人說:「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


法國人和英國人說:「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歐洲。」


段文傑說:「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要在中國。」

季羨林說:「敦煌在中國,研究在世界。」


1981年鄧小平同志視察莫高窟時說:「敦煌是件事,還是件大事。」


公元前366年東土游僧樂僔開始在莫高窟挖洞造窟,後來的法良禪師鑿了第二洞;敦煌統治者張議潮、曹議金等,望族翟氏、陰氏等也前赴後繼地開始「愚公移山」,使莫高窟的鑿洞工程持續了千年有餘。莫高窟從十六國至元代,492個洞窟的設計者、繪畫者、雕塑者,他們是莫高窟的無名英雄。莫高窟現有2400餘身彩塑,45000平方米壁畫,只有搜索到六七個古代藝術家的人名。20世紀初因蔵經洞的發現,又因英國的斯坦因、法國的伯希和、日本的橘瑞超、俄國的鄂登堡、美國的華爾納等國際大盜的光顧,成了世人關注的焦點。


那麼,請跟著我的步伐,帶你一步步走進莫高窟。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女供養人像


30cm×23cm紙本 榆林窟第16窟 五代

女供養人頭飾上插鮮花,顏面淡紅色微染,曲眉、細眼、紅唇、著交領紅邊綠衣,面部表情流露出少女的天真和秀氣。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生活畫


21cm×14cm紙本 榆林窟第38窟 五代

此畫是《彌勒變》局部之嫁娶圖右下角一品。婦人下蹲,雙手懷抱裸體男嬰撒尿,嬰兒很是頑皮。人物線描清晰,神情表達深刻,賦色黑、綠、紅、白對比強烈。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嫁娶圖局部

19cm×26cm紙本 榆林窟第38窟 五代


此畫是《彌勒變》中之「嫁娶圖」局部的場景。站立者手握羽扇,對面單腳站立的舞者,向台上的新郎新娘舞蹈,側面有一對表示喜慶的奠雁,畫面富有濃郁的民間生活氣息。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嫁娶圖中人物


19cm×11cm紙本 榆林窟第38窟 五代


畫中人物線描清晰有力,色彩搭配對比強烈,畫面立體感強。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法華經變中舞台演出形象圖


100cm×140cm絹本 第61窟五代


圖中院落已四處起火,並有野獸出沒,而院中戲台里的三人全然不知,仍在歌舞作樂。而戲台內無憂無慮與周圍的嚴峻現實強烈對比,富有戲劇效果。有學者考證「敦煌莫高窟第61窟南壁五代壁畫《法華經變》中的戲台」是中國早期的戲劇舞台,也是古代舞台演出形象的寫真。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射手圖


68cm×46cm紙本 第346窟 五代


射手禿頂束紅巾,赤睛高鼻,八字髭鬚穿白色衽缺褲齊漆衫,腰系花草帶,斜插羽尾箭,足穿尖頭長戰靴,胡跪搭箭、拉滿弓弦、即將放矢,肌膚以赭色渲染,典型的胡人形象。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射手圖


68cm×46cm紙本 第53窟 五代


射手是禿頂束紅巾的少數民族,身著黑色束花腰帶,胡跪目送離弦的利箭。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伎樂飛天(彈箜篌)


68cm×68cm紙本 第55窟 西夏


此飛天的畫法沿襲唐代,同時又有明顯的西夏風格,故很獨特。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伎樂飛天(吹笛)


68cm×68cm紙本 第55窟 西夏


飛天披長巾,乘彩雲吹笛奏樂,上方鮮花飄飛,是典型的西夏飛天。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童子持花飛天


32cm×23cm紙本 第97窟 西夏


童子飛天白肌膚,著肚兜,穿紅色軟靴,飄帶向上飛揚。右手持蓮花,左手持花盤,凌空向下緩緩飛行。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雲上飛天


21.5cm×13.5cm紙本 第3窟 元代


飛天裸半身,右手執蓮花,仰面奮力向上飛行,周圍祥雲環繞。構圖奇特,線描蒼勁有力。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千手千眼觀音手姿


23cm×33cm紙本 第3窟 元代


千手千眼觀音像局部,其特點是把各種手姿和鐵線描表現得凌厲盡致,是一幅略施微染的白畫精品。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伎樂菩薩


68cm×46cm紙本 第465窟 元代


窟頂東披這身菩薩,是受蔵傳佛教影響的伎樂供養菩薩。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供養菩薩


68cm×68cm紙本 第465窟 元代


菩薩全身綠肌膚,,項飾重環珠串,斜披瓔珞,手持蓮花,眉棱高廣,下顎突出,色彩艷麗,顯然受到印度、尼泊爾密宗佛教藝術影響。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持蓮供養菩薩


68cm×68cm紙本 第465窟 元代


菩薩全身白肌膚,細眉、細眼、直鼻、紅唇,飾串珠、臂釧、手鐲,斜披瓔珞,手持蓮花,面相莊嚴。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藏經洞引路菩薩中之雲上仕女


42cm×32cm紙本 第17窟 唐代


雲上仕女頭飾高髻,兩鬢抱耳,頭上簪花,發中插梳篦。臉面蛾眉、細眼、直鼻、紅唇,淡紅色暈染,造型豐滿,著紅色大襦,綠色長裙蓋腳,在彩雲中緩步行走。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仿唐人幡畫


232cm×45cm布本 第17窟藏經洞 唐代


文殊師利菩薩幡。幡的三角內有擊鼓飛天一身,菩薩頭頂上有華蓋。菩薩頭戴花蔓冠,雙手執如意手杖,披藍色肩巾,兩腿交叉坐於獅子蓮花座上。菩薩神情莊嚴、沉靜,是智慧代表的象徵。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近事女與比丘尼


65cm×85cm絹本 藏經洞第17窟 晚唐


畫面中右邊為近事女,是侍奉洪辯高僧的侍女,右手握手杖、左手搭巾,著圓領長衫,腰束白帶,左側柳樹上掛一布包。右邊是比丘尼手持紈扇,著紅色交領袈裟,右側柳樹掛一水壺。兩樹枝畫滿綠葉,周圍有飛鳥環繞。畫面用鐵線描、藍葉描等,色彩淡雅富貴。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持瓶飛天


68cm×68cm紙本 第3窟 元代


此飛天是「千手千眼觀音」右上角的持瓶飛天。飛天裸半身,頭飾珠寶冠,扎紅巾結,柳眉、直鼻、紅唇,目視前方,左手握凈瓶,右手靠近瓶底。飄帶向上飛揚,腳踏祥雲,面向觀音虔誠供養。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伎樂飛天(擊鞀鼓)


68cm×68cm紙本 第161窟 晚唐


伎樂飛天手擊鞀鼓和雞婁鼓,在彩雲中自由飛翔。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女供養人


204cm×112cm布本 第98窟 五代


女供養人白肌膚,略施微染,曲眉、兩目平視、鼻直、紅唇、兩鬢包耳,頭飾中卧有金鳳、簪、釵數只,服飾色彩華麗,體態豐滿富貴,神情慈祥平和,莊重地站立於地毯上。

敦煌壁畫復原圖 五代 西夏 元代 藏經洞



水月觀音(送子觀音)


78cm×42cm絹本 藏經洞第17窟 唐代


水月觀音頭戴金冠,飾耳璫、項圈、瓔珞、臂釧、手鐲。右手放胸前握凈瓶,左手執柳枝,坐於自由座的蓮花上。下方水中兩身化童子雙手合十,坐於蓮花上虔心供養菩薩。依據畫面內容,這身水月觀音也可稱送子觀音。


讓敦煌藝術得以傳承和服務人類,讓敦煌學回歸故里,讓敦煌學走向世界,讓敦煌學再度輝煌。在敦煌,有一群賴在山溝里打不走的莫高窟人,他們對敦煌如痴如醉,忠貞不二;他們堅守陣地,奉上一生為此作出研究與貢獻,不得不讓我們由衷敬佩的守藝人。



Thanks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拙拙小賣部 的精彩文章:

TAG:拙拙小賣部 |
您可能感興趣

敦煌壁畫隋代篇
山西曆代壁畫精選
敦煌壁畫北魏 西魏篇
從敦煌壁畫看古代佛教繞佛儀軌
敦煌唐代壁畫中的女性形象
敦煌壁畫北周篇
敦煌壁畫里古代中秋:登「拜月樓」祈願長壽團圓
探索元代壁畫《夫婦6人宴飲圖》的奧秘
敦煌石窟壁畫珍貴手稿
與敦煌齊名的壁畫,近在北京西郊——法海寺探秘
陝西歷史博物館裡的唐代壁畫,全在這兒啦……
芮城永樂宮再添一處 宋代墓葬精美壁畫
山西崇福寺宋代壁畫:祥雲當空,佛居其中
北京一清代龍王廟保護古廟壁畫 首嘗切割揭取
敦煌石窟壁畫珍貴手稿,收藏版!
唐代四絕——建築、雕塑、壁畫、題記 「亞洲佛光」之稱
罕見的明代壁畫:姨母育佛圖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收藏
無一廢筆的稀世瑰寶 法海寺明代壁畫欣賞
山西稷山青龍寺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