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的院線併購潮已經開始,它會把電影產業帶向何方?

中國的院線併購潮已經開始,它會把電影產業帶向何方?



當行業陷入低谷的時候,也是整合開始的時候。

如今來看,中國電影票房火熱的增長勢頭幾乎不可能延續下來,不過另一個趨勢已經抬頭:院線合并。




八月份,阿里影業宣布控股影院運營商杭州星際,並計劃在未來投資至少 10 億繼續推進星際影院的業務發展;不久之後,完美世界收購了今典旗下的 217 家影院;十月中旬,中影控股大連華臣;隨後博納與新華聯簽署協議,新華聯出資 1.5 億,雙方在影視院線方面展開積極合作。


完美世界 CEO 蕭泓表示,在影院領域,合并是不可避免的。

併購潮已經出現,這說明曾經分散的中國院線,開始整合。考慮到院線一度是拉動票房增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這甚至可能說明,整個中國電影產業,在這個蕭瑟的秋季,已經開始了新一輪調整。


票房的蕭瑟,是這一輪調整的導火索。自從第二季度以來,電影票房已經有多個月同比去年下降,曾經的 600 億目標已經落空,如今甚至有人擔心年度總票房會不會不如去年。


對電影院來說,票房降低也讓影院運營出現了困難。《北京日報》走訪了幾家電影院,影院經理普遍表示,今年業績應該是完不成了。甚至連「世界第一院線」萬達也無法保證影院的收入。在將美國 AMC、澳洲 Hoyts 這樣的院線都納入統計之後,萬達院線 4 月的票房為 5.4 億元,依舊比去年同期下滑了 9.5%。作為傳統黃金檔期的 7 月也比去年同期下滑了 4.4%。而且在七月份,萬達院線單銀幕票房下降了 42.5%。


根據凡影提供的數據,新建影院帶來的票房越來越低。建於 2011 年以前的電影院,2015 年平均票房為 790 萬元,而建於 2014 年的影院,平均票房只有 528 萬元。因為新建影院大多向三四線下沉,人口密度低,因而帶來的票房增長十分有限。經濟學博士陳沁根據經濟學研究模型,指出在不考慮成本增建影院,人口城鎮化遷徙速度不變的情況下,測算出市場還潛在的票房增幅只有 26%。


面對這些變化,電影院有些束手無策。在過去幾年裡,他們做順風生意太久了,只需要跟著市場一起擴張就好。

票房高速增長與影院跑馬圈地相互促進。當電影市場高速增長時,電影院是個不錯的生意,這激勵電影院不斷規劃著富有雄心的電影院擴張計劃。電影院似乎成了整個行業中最賺錢的環節——這是萬達院線當初近千億估值的基礎,也是萬達進入電影生意最大的依仗。



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在六月份依然認為,如今談泡沫還太早了,「未來中國銀幕總體的數量超過 7 萬塊以後,中國電影院的高速發展會走下坡路。」然而,在如今的市場情況下,新增影院難以獲得足夠的票房來維持經營,這些擴張計劃反而成了拖累。也許,過去幾年的中國銀幕增長多少也蘊含了盲目的成分,即使相比起曾茂軍預測的 7 萬塊銀幕,中國目前的 3.1 萬塊電影屏幕看上去還只是一個小數字,但是當 UME 院線總裁吳思遠在 2001 年開始做院線生意時,這個數字不過是 2000 多。


對於盲目擴張的院線市場,吳思遠直觀地說出了自己的感受:「電影院應該根據人口布局來發展,我常說好的發展到中國人這裡都成了壞事,以前大家炒股票,現在電影好了,大家都來搞電影院,洗腳店的老闆也要來搞電影院,沒有準入門檻,所以偷票房與灌水都出現了,這是全世界都沒有的現象。」


「洗腳店的老闆」建設的電影院,甚至可能損害整個行業。吳思遠舉了一個例子:「我在重慶有電影院,我們競爭不過他們,他們 15 塊錢就一張票,連打票機都不打出來,我們按照規矩做出來,付稅金與租金。」

互聯網帶來的衝擊則讓院線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互聯網迅速改造了電影市場,但對影院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


視頻網站也不斷壓縮著一部電影在影院里的生命周期。正常來看,一部電影在電影里上映時間為一個月的時間,之後再過幾個月會出現在音像市場以及流媒體。不過,現在視頻網站在電影行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窗口期越來越短,往往一部電影下線之後不到一個月,便能在視頻網站觀看。甚至一些電影,已經開始了院線和網站同步上映。在美國,Netflix 已經和某些院線簽約,要同步上映一些電影。而在中國,樂視等公司也開始了類似嘗試。雖然這些嘗試並不總是成功,但視頻網站和電影院之間的話語權對比正在發生變化。


院線幾乎從沒歡迎過售票軟體,雖然它可能讓電影院賣出了更多的電影票。不過,用戶在軟體上買票,在電影院消費,影院成了一個單純的消費終端,這不但割裂了它與消費者的聯繫,消費者的相關數據都被售票軟體獲取,而且消費者在電影院的停留時間也相應變短。


而且,售票軟體其實破壞了影院傳統的會員體系。電影院的會員享受低價和訂座兩樣特權,在團購時代,雖然團購價格可能低於會員價格,但並不享受訂座等類似的特權。然而,售票軟體幾乎讓任何消費者都可以享受 VIP 待遇,這也讓影院自家的會員顯得無關緊要,影院的忠實消費者也越來越少了。



不過,曾經售票軟體為了搶佔市場所採用的「票補」策略,的確給不少小影院帶來了生意。他們並不在乎會員,也不在乎數據,在乎的只是賣票收入和爆米花收入。用戶不在自己手上,宣傳在雲端進行,甚至票款都等著電商統一打給自己。這種被動的方式,在市場大好的時候並沒什麼問題,但一旦市場出現問題,其他環節資金不足,小影院的命運便徹底掌握在其他人手裡。


根據《壹娛觀察》報道,今年六月份,江西省內 50 余家不同院線的中小影院聯合發起了一個名為「蜂火影聯」的行業聯盟,並公開發布了「蜂火影聯倡議書」,裡面曆數了小影院在市場低潮時候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電商的過於低價,致使我們影院會員體系崩潰;還是因為電商,使得我們的會員預收款變成了對電商的應收款!而且還要經歷漫長的對賬、催款過程,甚至還得忍氣呑聲;電商,影院投資人又愛又恨的電商!我們掏出自已積累多年的本錢投資了 1 到 2 家影城,可面對強大的萬達、星美、大地……才發現很多上遊資源,距離我們那麼遙遠,他們有發行公司、電商額外給的各種宣傳補貼,而我們什麼都沒有;連供應商都欺負我們,小賣原料、各種水、飲料、氙燈、眼鏡……總是嫌我們的進貨量不夠,價格就是不肯下調。」


小影院遇到危機,也正是大院線出手收購的時候。曾茂軍在接受《好奇心日報》等媒體採訪時候直言不諱:「今年票房收入的放緩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和收購估價。隨著市場從前三年的大熱中冷卻,以及一些短期流動資金的流失,我們會變得更強大。」


在中國,3.16 萬塊屏幕分屬 48 家院線,其中前十大院線市場佔有率在 66% 左右,前 4 大院線市場佔有率 40% 左右。相比北美前四大院線佔比 60%,韓國前三佔比 96%,澳洲前二佔比 50% 的成熟市場,國內影院整合空間巨大。


核心城市的商業地產已經趨於飽和,新建影院空間越來越小。電影市場已經不再處於超高速增長階段,電影院的溢價空間遭到擠壓。而且,從去年開始,中影、上影、幸福藍海陸續首發申請過會,金逸、大地、時代努力靠攏資本市場,萬達、阿里更是一向出手闊綽。於是,在票房的寒冬,院線大規模併購潮到來了。


2016 年國內院線併購案例



2 月 萬達院線收購大連奧納影城


2 月 萬達院線收購廣東厚品和赤峰北斗星


5 月 阿里影業投資大地影業,持股 4.76%


5 月 當代東方收購華彩天地 51% 股權,獲得後者控股的上海弘歌院線


8 月 阿里投資杭州星際,持股 80%


9 月 完美世界收購今典院線


10 月 中影收購收購大連華臣影業 70% 股份


大院線併購小院線,能夠減少資源浪費。正如倡議書中所說,大院線能夠獲得更多的上遊資源,同時採購成本更低,與片方和供應商談判時也更有底氣。而且,大公司能夠帶來更為嚴格、高效的經營策略,進而削減成本。


這些好處對於有野心的院線來說,只是小利而已。他們真正的目標,在於建立起貫穿電影上下游的巨無霸公司。


在電影行業里,離錢最近的環節是發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博納都是中國最大的發行公司。然而,在 2010 年,上市的華誼兄弟藉助資本的力量,超過博納,成為民營發行老大。此後光線、樂視強勢入局,而萬達主導的五洲發行成為行業霸主。


五洲發行的崛起,與萬達院線的強勢密切相關。萬達院線如今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電影院,在中國更是常年居於首位。藉助院線終端優勢,五洲發行在地面宣傳、排片等方面,都擁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這有些像七十年前的好萊塢。那時候,大片廠壟斷了電影生產的所有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收益。1947 年每部電影的平均成本僅為 73.2 萬美元,而凈收益則因此提高到了 160 萬美元。他們因此過了很多年的好日子,直到 1948 年派拉蒙被判反壟斷,此後的好萊塢製片廠再也不允許涉足影院業務。雖然如今這一條款開始鬆動,不少電影公司與院線達成了合作,但好萊塢再也沒能出現類似的巨無霸公司。


但中國沒有《派拉蒙法案》的限制,有野心的公司紛紛開始向著巨無霸方向發展。如今,萬達已經覆蓋了投資、製片、發行、放映的各個環節,而阿里也不甘落後。位於上海、浙江、重慶等地的多家區域影院運營方已和阿里影業展開洽談,涉及到資本注入、技術場景對接等。而且,阿里還與大地等院線簽署了合作協議,並控股影院運營商杭州星際。或許電影院不會是阿里影業未來發展的重點,但顯然是阿里影業不會錯過的一個環節。


行業資源越來越集中,這必然會給中國電影行業帶來深刻的變化。


或許我們不會看到像七十年前派拉蒙一樣壟斷一切的電影公司,但萬達這樣的巨頭已經在用自己的力量影響著市場。在今年七月份,《陸垚知馬俐》與《快手槍手快槍手》展開了一場對決。彼此的武器並不是電影質量,而是背後公司掌握的院線資源。在萬達影城,《快手槍手快槍手》的排片為 32.57%,但《陸垚知馬俐》排片僅為 5.24%。在北京的萬達影城,《陸垚知馬俐》每天只有三場排片。


當院線資源進一步整合之後,類似的「對決」我們可能會見到更多。而且,院線甚至可以向其他力量發起挑戰,比如它們的「敵人」售票軟體。《魔獸》上映時候,萬達的零點場 IMAX 廳沒有開放給電商平台,只能在萬達自己的平台上購買,曾茂軍發現結果非常好,「我們的 IMAX 廳一開,基本上有個別電影院秒光,十分鐘左右全國各地的 IMAX 零點場幾乎都賣完了,很快我們就開了 2 點半的場次,我們又開了 4 點半的場次,基本上也光了。」曾茂軍甚至放言:「不排除下一步我們把全國各地所有 IMAX 都不開放。」


資源集中也為分線發行提供了可能。分線發行,簡單來說,就是一部電影並不在全國範圍內上映,而是在某幾個地區,或者某幾條院線上映。如今的點映,其實是分線發行的一種變體。在美國,並非每一部電影都會在全國所有電影院上映,有的只在個別地區、個別場次上映,以避免宣傳、發行的浪費。


不過在院線弱勢的情況下,電影院無法掌握分線發行的主控權,具體的策略依然由片方制定。大地影院總經理方斌說:「一部影片來了我只對非會員放,或者我只在這個廳放,不在那個廳放,發行方、製片方就來找你了——我的排片為什麼排少了,為什麼要給我剋扣?」


但倘若院線掌握了足夠的話語權,甚至院線背後的公司本身就掌握著電影製作和發行的權力,提供差異化內容便成為可能。在不久前的長春電影節,中國第一個藝術院線聯盟成立,全國百家影廳首批加盟,這也是分線發行的一種嘗試。


大公司也有了足夠的資本去提升技術與服務等細節問題。同樣的電影,在不同的影院觀看,獲得的體驗截然不同。現在多數大片都有 3D 版本,但很多電影院亮度不達標,3D 播放設備也比較落後,影響最終的電影效果。但無論建設 IMAX 影廳,還是調亮燈泡,都會伴隨著成本的增加。按照吳思遠的說法,中國總共有 48 條院線,其中最小的收入只有幾百萬,不及 UME 院線一個影院收入。這樣的院線,顯然無法負擔起技術升級的成本。而如今隨著資本的進入,這些都有了改善的可能。而在這一輪升級中,IMAX、杜比等一系列高端影院放映的品牌可能會找到新的機會。


一個火熱甚至野蠻增長的市場,帶來的力量與信心會遮蔽住所有的問題,帶來了衝動和盲目。現在熱情正逐漸冷卻,急流下的問題也越發明顯,不少玩家紛紛退場,巨頭開始收割。也只有在冷清的時候,才會有公司沉下心來思索一些問題,比如提供差異化服務,比如如何塑造院線品牌。


從這個角度來說,電影市場的寒冬,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製圖:吳羚瑋)



對於阿迪達斯來說,明星Kanye West到底意味著什麼?|2016 大公司數字化④





這個法國人在上海待了 12 年,上海最美馬路上的 6 家「網紅店」都是他的





今年還有 48 天,沒完成年度目標的話,我們幫你想了些辦法 | Hack Your Life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情色向的電影,還是島國人民會玩
科幻電影中的購物方式,已經快要實現了
中國電影走向國際市場,有了一種新的方式
《攻殼機動隊》,為何說它是最接近現實的科幻電影?
蔣經國愛勤儉,家裡不能隨便開空調,生前非常喜歡看一部電影
不打情懷牌的話,美國的藝術電影會如何做發行?
直擊朝鮮電影業,影院一直免費開放
美國院線的危機:越來越少的人願意走進電影院!
夢想里的電影情節,正在被技術搬到現實!
世界上最適合情侶去的電影院,大床沙發,讓你居家看電影!
不再是電影中的場景!美國「天網」系統已開始組建
實拍朝鮮電影學院,破舊不堪,為他們的電影事業擔憂
希望從這部電影開始,國產片能進入拼智力的階段
都已經國慶節了,為什麼我們的電影院里還是沒好電影可以看?
李安聊了新片,他說自己並非炫技,而是真的想把觀眾帶回電影院
這部被其它國家禁播的電影,為什麼能讓我們在影院看到!
真正經典的電影,電影院里都沒有
改變國家的電影,我們也能看了
久石讓和他們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