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三步告訴你冬季該如何進補

中醫三步告訴你冬季該如何進補



【摘要】俗語「冬季進補,上山打虎」,但是也不能「盲補」。如何進補?


中醫三步告訴你冬季該如何進補

  少吃咸,多吃苦,平平安安來進補!


  從立冬開始,寒冷的天氣正式登上季節的舞台。中醫認為此時可以進補,不過飲食應「少咸、多苦」。

  從五行理論來說,咸勝苦、腎水克心火。若冬季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就應該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禦過亢的腎水了。「事實上,現在大家都很注意飲食上的『少咸』,過咸無益,不過,在這個季節吃點苦味的食物倒也不錯。」推薦苦瓜、芹菜、萵筍、生菜等蔬菜,除了按照中醫的理論,可以養心外,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功效。


  說起「養心」,除了飲食上多吃苦,從情志養生上來調節養心,因為養心貴在養性。


  中醫常說,「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可是我們如何才能做到神補呢?王雪梅提到,雖說我們現在不能像古人那樣「早睡晚起」,不過也可以在這個季節里藉助讀書來養性,或者練練瑜伽、太極、站樁這類東方式的靜功。


  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立冬進「補」,也要因人而異。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中醫養生原則,應該是: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也就是說,少年陽氣正盛,其實可以不補,或者小補;而中年人就要根據最近的身體狀況作出相應的調理了,比如最近很勞累,身體損耗太大,就要補一補;現在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種慢性疾病,更應多重視保護。比如立冬時節,氣溫變化大,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更應注意保暖,規律用藥,減少出汗等體力活動;頸患有椎病、腰椎病的患者,應注意局部的保暖,多做一些柔和的鍛煉,如練太極拳、八段錦等養生操,這些都體現了「老年重保」的理念。王雪梅進一步介紹,進補還要找中醫師進行辨證,不能清補、溫補、大補、小補,不分輕重緩急一起上,那樣不但達不到進補的目的,甚至還會因小失大,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中醫三步告訴你冬季該如何進補

  事實上,在臨床上,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些人以清為補、有些人以通為補、有些人以化痰除濕為補等,不是只有補氣養血、滋陰溫陽才算是補,還是要根據具體年齡來看。

  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


  進補還要注重區域之分。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很大,雖說都是立冬時節了,在北方的人已經看到了飛雪,穿起了厚棉襖,而在南方的人還穿著單層夾衣。其實,中醫里的立冬進補也有個地域原則: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


  具體來說就是,北方地區的冬季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然已入冬,但氣溫較北方地區要溫暖得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為主,比如雞、鴨、魚類。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如台灣立冬街頭的「薑母鴨」,就是不錯的選擇。而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為宜,比如做一道冰糖燉雪梨就是不錯的膳食。


  「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這句口訣說的是大環境的一個原則,另外還要注意我們生活的小環境。比如現在北方普遍都通了暖氣,很多人長期待在有暖氣的室內,所面對的環境不一定就是寒,也有可能是熱;而南方一些家庭,冬季也會開空調取暖,所以環境里還夾雜了些燥,這樣進補的同時還得潤燥。如果個人再有個什麼基礎疾病,這樣一來,我們面對的環境複雜了,體質也複雜了,進補就不是簡單的跟著戶外環境來了。所以在遵循地域環境進補時,最好還是到醫院找中醫師辨證一下,以便更好地進補。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春季怎麼補虛?老中醫來告訴你
中醫如何調理夏季手腳出汗
中醫告訴您:冬季潤肺吃什麼好
得了「苦夏」怎麼辦?中醫告訴你該這樣做
男性冬季如何補陽氣 看看中醫怎麼說
冬季嘴唇乾燥起皮 中醫秘方教你如何應對它
中醫專家告訴你夏季祛濕秘訣
中醫告訴您:夏天吃什麼補氣
中醫解說:為何冬季補腎最好?
夏季腳乾裂,中醫教你該怎麼辦?
中醫告訴你陽虛是如何形成
北京老中醫告訴你如何預防白內障
冬季免費補腎法 堪稱中醫補腎之王
中醫告訴您:身體虛弱的人如何進補
中醫教你該如何祛濕
中醫告訴您:哪些中草藥可以當菜吃
立春,中醫教你如何喝湯
中醫告訴您:秋季咳嗽可按摩合谷穴
中醫教您冬季補氣血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