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侯樣祥:「純藝術化」有利有弊 | 中國工藝美術新趨向

侯樣祥:「純藝術化」有利有弊 | 中國工藝美術新趨向

「雙年展」的全稱是「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已經舉辦三屆,前兩屆分別於2012年和2014年舉辦,今年(2016)是第三屆。顯然,國內最頂級的綜合性藝術研究機構能連續為當代中國工藝美術舉辦大型的作品展覽,對促進和提高中國工藝美術的藝術品格和學術地位意義重大。當然,「雙年展」在集中展示當代中國工藝美術的最新創作成果的同時,也成為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創作發展新趨勢的風向標和晴雨表。仔細而全面地分析三屆展會展覽的約2000件參展作品,可以發現許多值得創作界關注、理論界研究的新的藝術現象和學術課題。其中,較為突出的是,中國工藝美術創作呈現出兩大新趨向:「純藝術化」趨向和「貴族化」趨向。如何理性而客觀地面對這些新趨向,是藝術理論界不應也不能迴避的問題。


侯樣祥



侯樣祥:「純藝術化」有利有弊 | 中國工藝美術新趨向

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文化評論家



侯樣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文化學者。1963年生於江西鷹潭。198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系,同年分配到人民出版社工作。從事新聞出版工作20餘年。曾任中國文化報編委,文化藝術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編審。為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委,北京市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研究方向涉及歷史學、科學人文關係學、藝術學、文化發展戰略等。在《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歷史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等報刊發表文章近百篇,其中《儒學與現代化》《圖書館喜憂錄》《「科學與人文對話」學術座談會綜述》等6篇文章被《新華文摘》全文轉摘。策劃、主持、主編有國家「八五」規劃重點圖書「抗日戰爭史叢書」和國家「十五」規劃重點圖書《中國學者心中的科學人文》,前者於1995年榮獲第二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後者於2002年入選第六屆國家圖書獎初選。此外還出版有《中國文化產業學術年鑒》《科學與人文對話》《科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對話》《我的人文觀》《周國楨現代陶藝作品集》等。近年來,在中國美術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等成功策劃大型藝術展覽10餘次。



侯樣祥:「純藝術化」有利有弊 | 中國工藝美術新趨向


何謂工藝美術的「純藝術化」趨向?就是指工藝美術創作有日益遠離日常生活、放棄實用性,靠近諸如「詩書畫印」等文人藝術,進而試圖成為純粹的精神性作品的趨向。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的「純藝術化」趨向,主要表現在作品的「雕塑化」和「繪畫化」兩個方面。綜觀連續三屆「雙年展」約2000件作品,基本上非雕塑即繪畫。


對「純藝術」的追求是工藝美術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讀中國工藝美術史或者中國美術史,都不難發現,工藝美術對「純藝術」的追求,不僅古已有之,而且還是工藝美術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1989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美術全集「(古代部分)60卷證實了這一觀點。


「中國美術全集「(古代部分)是對數千年中國美術經典作品的集大成之作,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學術地位最高的一套美術全集。該書除1冊「目錄」外,在59冊正文中,包括「繪畫編」21冊、「雕塑編」13冊、「工藝美術編」12冊、「建築藝術編」6冊、「書法篆刻編」7冊。其中,「工藝美術編」僅有12冊,只佔全書的五分之一。但是,該書除了「繪畫編」和「書法篆刻編」以外,其他內容如「雕塑編」和「建築藝術編」等,幾乎都是古代手工藝人的創造物或製造物。即使是看起來屬於「純藝術」範疇的「繪畫編」和「書法篆刻編」等,也有不少作品是由古代手工藝人完成或參與完成的。如繪畫中的壁畫、畫像石、畫像磚、石刻線畫等,以及中國古代書法作品由帖向碑的轉換等。

由此可見,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在專門為美化日常生活器具服務的同時,還有與日常生活無直接關聯的純藝術創作。遺憾的是,長期對手工藝和工藝美術的誤讀與貶低,導致人們嚴重忽視了工藝美術的純藝術性創作。歷史事實證明:純藝術性追求,並非文人藝術家的專利和獨享,它同樣是中國古代手工藝人的追求;純藝術性創作,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中,佔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沒有手工藝人的純藝術性追求,中國工藝美術史甚至中國美術史都是不完整的。從這個角度講,在當代工藝美術創作中,呈現的「純藝術化」現象,是有充分歷史依據和歷史延續性的。


因此,需要說明的是,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創作的「純藝術化」趨勢,其積極面是十分明顯的。其一,從藝術創作角度看,它不僅極大豐富、充實了我國雕塑藝術和繪畫藝術等「純藝術」的內涵和外延,而且極大增強了中國工藝美術的藝術性,對提升其在中國藝術史中的地位產生了積極的推動力。其二,從文化產業發展的角度看,藝術作品的高附加值要遠遠高於生活日用品,這是眾所周知和毋庸置疑的,工藝美術創作的「純藝術化」趨勢,對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無疑作用巨大、意義深遠。



侯樣祥:「純藝術化」有利有弊 | 中國工藝美術新趨向



為生活日用服務是工藝美術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當然,切不可忽視和遺忘的是,中國工藝美術在純藝術性追求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追求,那就是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數千年的「工」的追求與宿願。大量歷史事實證明,中國歷史上的「工」,主要是指手工藝。它是近代「工業革命」之前的中國古代社會的「製造業」。在中國古代社會的「士農工商」四大基本主體職業體系中,「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系,幾乎可以說是古代第二產業的全部。在「製造業」即「工」的主導下,中國古代社會的手工藝以生產和製造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為主。至於工藝美術,則是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裝飾」性元素,其藝術附屬性特徵和地位顯而易見。在這部分工藝美術品里,儘管也不同程度地追求著材質美、技法美、造型美、意境美和思想美,甚至有的作品還要勝過一些純藝術性創作,但是其任何藝術追求都必須以不損害或改變產品的生活實用性為前提條件。從藝術創作角度看,這無疑會對創作者形成相當大的局限性和阻礙力,沒有超人的技藝和本領很難「魚和熊掌兼得」。長期以來,工藝美術品之所以被視為「下里巴人」之作,或許與這種注重「形而下」的實用性特徵有著直接的關聯。


然而,必須正視的是,工藝美術這種注重實用性特徵的追求,與民間傳說、鄉間戲劇、傳統民俗一樣,使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大眾,從中得到「生活藝術化」和「藝術平民化」的精神享受。這恰恰是工藝美術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美術都要更加崇高而偉大之所在。尤其是在傳媒十分不發達的古代鄉村社會,其意義與價值更加重要。從這個角度進行思考,近年來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大力提倡的「生產性保護」政策的價值和用意就更容易理解了。一句話,為生活日用服務是工藝美術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侯樣祥:「純藝術化」有利有弊 | 中國工藝美術新趨向


「純藝術化」趨向加重弊端顯現。


綜觀前三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不難發現,在工藝美術創作中,追求「純藝術化」的傾向十分明顯,甚至有越來越嚴重之趨勢。在三屆「雙年展」約2000件展品中,絕大多數都屬於藝術創作範疇,適合生活實用的屈指可數。即使偶爾有之,也因為被極端藝術化而基本散失了生活日用品的實用屬性。至少在展品中,觀眾已經見不到諸如江浙一帶農村普遍使用的雕著圖案的對漆之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作了最佳詮釋的朱漆馬桶之類的展品了。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已經被主辦方和參展方共同推向越來越遠離日常生活、越來越以藝術創作和藝術作品為主的方向。或許中國工藝美術用幾千年時間艱辛塑造的由美化生活和藝術追求兩者共同構成的傳統,就要在新時代被改變了嗎?如何衡量這種改變的利與弊?這是一個當下難以解答的問題。


就目前而言,一些弊端已經顯現。在追求「純藝術化」過程中,工藝美術已經頻現「數典而忘其祖」的傾向。一些創作者由於不曾認真閱讀和深入領會中國幾千年輝煌工藝美術史的緣故,當他們面對來勢兇猛的西方現代藝術的衝擊時,失去了文化自信,將中國工藝美術傳承了數千年的獨特技藝、民族傳統與藝術風格棄之而後快,一切唯「外來者」馬首是瞻,信奉 「凡是西方的便是藝術的」「只有西方的才是當代的」等錯誤觀點。有的人甚至厚顏無恥到將對西方藝術的「模仿」甚至「抄襲」,視作自己所謂的「創新」,結果「糊弄」出一些既失去中國工藝美術之魂,又被西方主流藝術所唾棄的「搞怪物」。這種自掘墳墓式的所謂藝術「創作」或「創新」,不僅是藝品問題,更是人品問題。在當今這個「文化強權」和「文化霸權」的時代,一個民族,尤其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民族,一旦失去了文化自信,是十分悲哀和可怕的事。因此,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已迫在眉睫。為了給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更多地保留些香火和血脈,藝術理論界已經到了必須重新反思和認真清理新時期30餘年來所謂的中國現代藝術的時候了。(文/ 侯樣祥 )


轉自「文創中國周報」微信公眾號(culturalcreative),騰訊文化合作媒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創中國周報 的精彩文章:

TAG:文創中國周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彥宏: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趨向「三位一體」
明中葉風氣大變 女服趨向奢侈
李劍鳴:《「克羅齊命題」的當代迴響:中美兩國美國史研究的趨向》
醫療趨向精準、健康人人獲益——第八屆中美臨床與轉化醫學國際論壇搶先看
藝術品網上交易市場 趨向成熟
養老金管理趨向專業化
國外最新最酷4大農業機器人,未來農業趨向這樣「高、大、上」!
西方醫療社會史研究的新趨向
台媒:中美歐俄探測火星競爭趨向白熱化
左玉河教授:口述歷史 當代史學的新趨向與新變革 講演全文中
NGTC全國首開珍珠課,首批「珍珠鑒定師」正在走進趨向利好的珍珠市場
「互聯網 教育」的本質特點與發展趨向
新媒:中美關係趨向回暖 日本在亞太鬱鬱寡歡
華爾街日報:蘋果無恥!蘋果的中國困境 畢馬威:中國的網購消費者-一場趨向移動端消費的轉型
全面屏風潮來臨 智能終端趨向多種生物識別技術共存
大楷磅礴,小楷工整,名家張仲亭,書作氣息通透趨向於動態的美感
左玉河教授:口述歷史 當代史學的新趨向與新變革 講演全文 上
李學凌:中國的手機支付模式已趨向成熟
左玉河教授:口述歷史 當代史學的新趨向與新變革 全文講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