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聊聊《周易參同契》(一)

聊聊《周易參同契》(一)

聊聊《周易參同契》(一)



大凡一個人做能到被世人稱個「子」字,基本上就算成就了,因為這意味著即使是反對者,批判他之前,首先都會先承認這個人的能力。

好比老喬那樣,無論是你想指責他的智商不高,生了病竟然不老實看醫生,還是說他黑透了良心,把一個其實隨處可見的工具賣到了天價,然而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認他有讓全世界的人買他的工具的魅力。


不過,幾百年後,可能他便會完全埋沒在歷史裡,即使再度提來,最多說喬布斯是一個曾經很厲害的商業傳奇人物,然後寥寥幾筆便會帶過,也可能壓根不會再提起。


這便是曇花一現。


然而朱子不一樣,現在已經過了近一千年,如果再過一千年的話,大凡只要提到宋代,就不得不提到影響到整個朝代的程朱理學,而提到程朱理學,就得提到朱子。

來說說朱子,首先他是一個很認真的人,不然學問也做不了那麼大,他對道家,佛家都很不待見,平日間也沒有少說兩家的壞話,雖然不乏毫無論據的平白構陷,然而人人都知道站在他的立場上,自然得說那樣的話。


氣在中國古代是一種充滿智慧的哲學觀念,它不同的古希臘的風火土水那樣物質化,它更是一種高度的抽象的概念產物,並認為萬物皆一氣而來。


然而朱子覺得,這是不對的,所謂先天,便是未有天地之先,那麼既然這樣,就是一個道理,既然是一個道理,它必然就是在氣之先,所以說理在氣之先。


他總結說:「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有理,便有氣流行,發育萬物。」


不過,他又覺得氣這個概念實在玄妙,始終擺脫不了,於是又說理與氣是相存的,所謂的理,其實便是存在氣里。

所以他又說:「所謂理與氣,此決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則二物渾淪,不可分開,各在一處,然不害二物之各為一物也。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說到儒家的理,很容易稀里胡塗,不知道在說什麼,實際上是,儒家的這個理,便是道家道德之「德」,所謂道,不可方物,即是強名,自然是難以盡述。


然而德便明顯了,它的一個表現便是規則,在萬物之先,大凡萬物的產生,也是因為先有了規則。


所以規則必然是在萬物之前便是有的。


於是便可以明白,水有水德,火有火德,非火而成德,時謂之火之炎上,是性不是德,所以並非所有炎上的都是火,然而如果有火德的,那便一定是火了。

萬物皆有其德。


儒家的天理,便是理自天來,但是人總是會有違於天的,比如說天心自運,無論再怎麼樣的天花亂墜,日月仍是那樣悠悠周遊,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所以改變不了天,而天人合一又是客觀需要,所以便存天理,滅人慾,這樣也是異曲同工,這便是儒家修行的方式,理學家如此認為。


朱子學說是很妙的,然而他自己未必沒有疑惑,從他廢寢忘食地研究《周易參同契》便能看出。

他認為《周易參同契》實在太高妙了,卻又始終難得其中至奧,在遺憾之餘,化名為空同道人,取於空自羨慕《參同契》旨歸之意,並對《周易參同契》作了注。


「魏伯陽《參同契》,恐希夷之學有些自其源流。」他評價說,「然沒有真師指授,故於下手處,不甚了了,蓋貫通其文需明師之傳訣也。」


朱子會產生這樣的矛盾,是可想而之的,理在氣之前,其實從無常有常的難來看,便是有常之論。


因為有常,故而必循其常,人天之合一,不過以心合物,這是理學的儒家。


站在另一個對立面的,便是佛家,佛家認為一切是無常的,所謂」剎那無常「,世間事物時時在變,這是一種運動而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不得不說是很優秀的。


相比之下,宋代理學儒家的看法是,即使是遇到了無常,那麼讓你有常,你就得有常,實在是要無常,你也得給老夫憋著表現得是有常的。


顯然,這是不自然的。


以致於宋代出現的三綱五常越發僵化,各種強迫症傾向的規矩,例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類的理念應運而生了。


如果進一步探索的話,如說萬物有常,卻為何充滿如此多意外,如果說萬物無常,那麼既然一切皆是無常,此豈非又不是一種有常。


無論說是儒家的有常,還是佛家的無常,都有它的道理,不能說是錯的,卻是是片面的。


道家一直堅持氣論,氣是變化莫測的,它對應著無常,然而氣整體又是可把握的,它對應著有常,有常還是無常,它們是共一體的。


舉個現實點的例子說,分子是時時在運動的,這跟佛家說的」剎那無常「是非常貼近的,然而宋代理學儒家對於這種情況,只能強行不承認,然後唯心地認為它就是有常來解決,這也是為什麼朱子的理學會被划到唯心主義的原因之一。


在道家則不同,因為使用氣論,所以雖然同樣認同無常,但卻不認為整個上不可把握。


這如同構成一雙筷子的分子都是在不斷在運動著的,然而並不影響你在宏觀上仍然可以用筷子去夾菜吃飯。


當然筷子可能會突然斷了,這便又成了無常,然而如果你精通了易理,它什麼時候斷,完全在人的預料之中,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從依據易理去控制它,比如讓它在吃完飯後再斷,所以它仍然是有常的。


如果深悉這種道理,那麼便可以更加推而廣,明白爭議什麼有沒有的事,其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順便說一下,比較有趣的是,曾經遇到一些人質疑說,看你寫的文章,你是不是不信鬼神,是無神論呀?


這裡要澄清一下,在下首先絕不是鬼神論者。


什麼是鬼神論者?


便是那些大事小事不管什麼事都管鬼神身上扯,滿口因果業力前世欠債之說,而且大多還說就說吧,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最終無非是矇騙錢財。


這種鬼神論者,不過以荒唐為高妙,在下自然劃清界限。


至於說信不信鬼神?


無論是鬼神之說,還是物理化學,或是數學,它們都是學問,都是一種研究世界方式,同時也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它們無非是一種視角,在固定的視角下解決相應的問題會更容易。


明此則明大半矣,"人知其神之所以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這篇文章看明白了,下篇文章便會開正題了,智達之士,想來已看得出趣處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家陰符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宋代道教雷法興起與邪巫的瘋狂殺人祭鬼
召雷破廟-雷霆箭法相關問題解釋
多年前天師府轉悠的見聞
談談鬼門十三針及內外七龍法治附體
談談蠱

TAG:道家陰符文化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聊聊周易參同契(四):朱子尋河洛
聊聊周易參同契:補談
聊聊周易參同契(五):追尋先天圖
聊聊參同契(三):京房體系
聊聊周易參同契:子午數合三,戊己號稱五
聊聊周易參同契:動靜有常,奉其繩墨
聊聊周易參同契第廿九:河上奼女,靈而最神
聊聊周易參同契: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聊聊周易參同契:二八應一斤,易道正不傾
聊聊周易參同契第三十一:剛柔迭興,更歷分布
聊聊參同契(二):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
聊聊周易參同契:文字鄭重說,世人不孰思
聊聊周易參同契第三十:坎男為月,離女為日
聊聊周易參同契:建木通天地,妙道由靈根
聊聊周易參同契:耳目口三寶,閉門無發通
聊聊周易參同契:世人好小術,不審道深淺
聊聊周易參同契:玄冥難測,不可畫圖
與兒子聊聊(二)
聊聊周易參同契:知白守黑,神明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