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心理學如何解釋「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心理學如何解釋「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這是你在這個宇宙里,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

心理學如何解釋「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Berit Brogaard


譯:Cherrychess丨壹心理翻譯


這篇文章不僅針對追求男性的女性,對直男和雙性戀也不乏意義。


這個例子,相信許多人都不會陌生:Mr. Nice風流倜儻,機敏博學,還幽默風趣,而且他還是單身!更完美的話,就是那麼巧,他也覺得你會是個不錯的女友人選——那麼唯一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你好像不是很喜歡他。奇了怪了,那個Mr. Bad倒是佔據了你心神的三分之一。

和Mr. Nice先生一樣,Mr. Bad也有不少優點,但他現在不想談戀愛,或者,他只是不想和你談戀愛——因為他就是沒那麼喜歡你。他一遍又一遍地拒絕你,態度乾脆,而你竟然好像沒法忘掉他。他拒絕你越多,越明確表示他不想和你在一起,你好像就更喜歡他。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壞習慣,去苦苦等待我們無法觸及的東西呢?為什麼我們就是要費盡心力,追尋我們得不到的人?


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有「求而不得」的事情,但我們的偏好似乎能提供解答。假設你曾經想要成為一名好萊塢巨星,並為此日夜心馳神往;但是後來你慢慢發現這不現實,你做不到,於是你選擇讓這個夢想成為過去式。那麼同樣是求而不得,回到愛情之中,為什麼我們無法忘記一直拒絕我們的人呢?


根據Helen Fisher和她同事的研究,我們對拒絕我們的人戀戀不忘、魂牽夢縈的原因,是因為拒絕這件事本身激活了我們大腦與動機、獎賞、沉迷和渴望相關的區域。


運用大腦掃描手段,她們對15個大學生(有男有女)進行了研究。這些大學生最近都被喜歡的人拒絕了,但是也都認為自己仍「沉浸在愛情里」。

在實驗中,Helen Fisher和同事要求參與實驗大學生注視拒絕自己的人的照片,同時對他們的大腦進行掃描;接著,他們要完成一道數學題,比如從4529開始每隔7個數倒數。這個任務是為了讓他們從前面的戀愛回憶中暫時抽離。最後,大學生們要再看一張照片,照片里的人是熟人,和他們沒有戀愛關係。


Helen Fisher和同事發現,如果大學生們看的照片上是拒絕他們的人,那麼與另外的熟人照片相比,他們與大腦與動機、獎賞、沉迷、渴望、身體疼痛和壓力相關的腦區都變得更加活躍。


這篇2010年發布在《神經生理學》期刊的研究顯示,被愛慕對象拒絕人就像是患上了藥物成癮,而這裡的「藥物」就是那個不喜歡我們、拒絕我們的人。他們讓我們的愛得不到回報,只有源源不斷的單向付出。


但是這個結果並不能回答上文的問題:為什麼我們面對愛情中的拒絕會產生這樣的反應?我們怎樣形成了這樣困擾自己的習慣,總是去等待等不到的人?


或許在你看來,這種愛情的「藥物成癮」是心碎和悲傷的結果。但這無法解釋問題的全部,因為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根本沒失去任何東西,因為我們就未曾得到——又何來為失去而哀嘆呢?我們可能會為不喜歡我們的他/她痴迷癲狂,心疼落淚,而且這種疼痛和分手之後的痛甚至可以相提並論。但是你要看清,我們未曾真切地擁有過那個拒絕我們的人。

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提出過這樣的觀點:當付出的愛石沉大海,我們可能自動對社會情境中的拒絕產生排斥,進而無法放棄;這種排斥與我們體內的社會圖式相關,這類圖式涉及分手或離婚。但是這也不能完全解釋我們的問題。


另一個可能的解釋與我們眼中對方的價值有關。如果他/她不喜歡我,或者沒法和我談戀愛,那麼他/她對我來說就沒什麼意義。但是如果我們「買不起」他們,他們好像就變得更「昂貴」了。


從進化的角度來說,和有價值的伴侶一起繁衍後代確實是很好的選擇。因而,當我們眼中的對方變得更有價值,我們就更加痴迷於對方,這似乎也是有意義的。


還有的答案來自於我們沉迷性的人格特質。上文Fisher的研究表明,被喜歡的人拒絕的心碎之感是另一種形式的成癮。那剩下的問題在於,被拒絕的我們究竟是沉迷於什麼東西,以致無法自拔?

在一段已經過去的戀情之中,我們沉迷的東西可能是和地方一起度過的時光,可能是甜蜜的短訊,可能是親密無間的陪伴,也可能是滾床單的熾烈愛欲。但是在我們的愛被拒絕之時,戀愛並未開始,我們的大腦卻產生了類似分手的反應,這種沉迷之情又從何而來?


可能之一是我們本身就迷戀一些「本來可能存在」的東西——但實際永遠不存在。一旦我們被這些幻想束縛手腳,無法自拔,再被喜歡的人拒絕後,這種幻想將會愈演愈烈,最後落得沉迷其中,無從脫身。這就像某種成癮了——或者說是對幻覺的成癮


依戀類型可能也會影響你。焦慮依戀型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就學會的東西,就是去找能消除他們痛苦的人。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他們在一雙情感上拒絕自己的父母下長大。對他們而言,被愛慕的人拒絕與被父母否定的感覺是相似的。因為我們總是會採取自己熟悉的行為方式。


因而,如果我們過去總是被拒絕,被疏遠,那麼我們就可能去追尋那些讓自己一直被拒絕的人。我們的大腦認為這種拒絕是正常的——即使我們自己知道,追求這種帶來苦痛的拒絕並不符合常理。


當然,還有一種解釋,即我們期待「不同的結果」,尋求被接受的那一天:若過去總是被拒絕——比如被父母——我們可能會潛意識地去找類似的場景,但是我們心存希冀,我們依然去表達愛,並希望這一次的結果有所不同。但僅僅重複肯定是不夠的。記住愛因斯坦的話吧——精神錯亂的定義就是「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一件事情,卻期待不同的結果。」


作者:Berit Brogaard


翻譯:cherrychess丨華中科技大學,願望是世界和平——心理學讓世界更美好!

心理學如何解釋「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點擊播放 GIF/285K



既然你已經發現了刺蝟之島,


是時候上岸了。


這是全宇宙中,唯一一個以刺相連的島嶼。


我們身上都有刺,在心的探求面前,我們無需害怕。


#刺蝟之島島民集結ING#

心理學如何解釋「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心理精選 的精彩文章:

緣分其實是嫁給「爸」,娶回「媽」
什麼樣的人值得你去愛?
99%的人都不知道的學心理10大理由
我真的很喜歡你
如何才能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

TAG:壹心理精選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解釋「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解釋永遠都是多餘,理解你的人不需要
科學能解釋「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嗎?
心亂了一切都亂了,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理解的人不配你解釋
為什麼有些夢醒來後會記不住?心理學的解釋是……
懂你的不必解釋,不懂你的何必解釋
永遠不要向任何人解釋你自己!
戰鬥民族永遠有我們意想不到的動作,彪悍的俄羅斯不需要解釋
懂你的、不用解釋,不懂你的,解釋也沒用
永遠不要向任何人解釋你自己
心理學解釋:噩夢到底在對你說什麼?
故宮靈異事件你還記得嗎!科學解釋不了卻不得不信!
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理解你的人,不配你解釋
不解釋,不抱怨,靜默如初
懂你的人,不必解釋 不懂你的人 何必解釋
假如你不懂我,那錯的永遠是我,不必驚訝,連解釋都是多餘
永遠不要向任何人解釋你自己,因為喜歡你的人不需要
懂我的人,不必解釋。不懂我的人,何必解釋
不得不說幾件確實存在卻又無法用科學解釋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