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以德報怨是一種心態

以德報怨是一種心態

以德報怨是一種心態



具體行事上要有智慧與方法,絕不等於對於惡業聽之任之,縱容鼓勵。

沒有長遠的人生觀、深層的價值觀根本談不到以德報怨,更難說用智慧去利他了。


要先懂得什麼叫「好人」,什麼叫「好報」,什麼叫「以德報怨」,為什麼要這麼做。一切基礎都沒有,怎麼能做到呢?

以德報怨是一種心態


調伏自己的煩惱並不是想想就可以的。要有長期正知見的熏習,才能有強大而柔軟的內心。要不斷培養內心正念的力量才有辦法。


自己在意、計較,就會感覺「吃虧」;若不那麼精明,寬厚一點、少算計一點,心裡沒有「吃虧」的想法,反而憨憨地積下許多福德。業決定一切,哪有真正的便宜可占,又何嘗有憑空的損失呢?


以德報怨,內心的凈化和升華,足以報德。以德報怨是內心的磊落,行為並不止於此,究竟的目的是以善來喚醒善,以是來糾正非,而不是以惡來回應惡。


菩薩之所以能夠以德報怨,是把每一個境界都當做修行的資糧,而非對自己的傷害,忘了「我」、放下「我」。

以德報怨是一種心態


編者註:


業:佛教辭彙。俱舍光記十三曰:"造作,名業。""業"的涵義十分深奧而廣泛,如果翻譯成現代語言,"業"相當於"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在當時或過後產生的相應的慣性力量和對這些行為產生的自動記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仁愛慈善 的精彩文章:

因為內心缺乏愛 才渴望得到愛
所謂感情 本質就是執著
脾氣不是去壓抑的 而是要去化解
學誠法師:放下對結果的強烈執著

TAG:仁愛慈善 |

您可能感興趣

承受是一種擔當,釋懷是一種心態
幸福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能力
幸福是我們的一種感覺,一種心態
幸福感只是一種心態
我師父說,放下是一種心態, 不是一種行為
年輕是一種心態
可愛不止是一種外表,更是一種心態——論養肉的正確心態,你有嗎?
完美只是一種渴望、一種想像、一種心態
放下是一種心態,一種智慧
這一切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兩種心態
心情說說:快樂是一種心情,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放下,是一種心態
放下是一種心態 而非行為
網戀的人是一種什麼心態?
心底是灰暗的,心態一定要是搞笑的
隨和,是一種智慧,一種文化,一種心態
保持一種平和知足的心態
愛情里,不能以卑微的心態去愛一個人
挽回愛情:女人應該擁有一種什麼樣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