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除了火星,我們還可以移民海洋

除了火星,我們還可以移民海洋

除了火星,我們還可以移民海洋



一座巍然聳立在海平面上的鑽井平台,正在緊張工作之中,突然起火爆炸,平台隨即沉入海中。接著,鑽井隔水導管和鑽探管開始漏油,蔚藍的海洋上一朵一朵的油花在擴散,漸漸變成油河,向遠方流淌……

這是真實發生在墨西哥灣的原油泄漏事故,事故現場卻像是科幻小說中才有的場景。一個有趣的事實是,海洋與太空,都是人類渴望征服的空間。然而,科幻文學和影視作品,似乎更偏愛太空,而冷落了海洋。


海洋科幻,熟悉而又陌生之地的想像


與數量眾多的太空科幻作品相比,關於海洋的作品真是不多,這其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儒勒?凡爾納的小說《海底兩萬里》。


這本寫作於1869年的小說描述「鸚鵡螺號」潛艇在海底旅行的故事。潛艇從太平洋經印度洋,再走紅海、地中海到大西洋,一路見到許多罕見的動植物和奇異景象。這可謂是一部出色的「海底旅行手記」。「鸚鵡螺」號因此聲名大振,美國甚至將它的第一艘也是世界上第一艘的核潛艇命名為「鸚鵡螺」號。《海底兩萬里》成書的年代,正值第一次工業革命,科學技術第一次顯示出改天換地的巨大威力,人類對征服自然充滿信心。因此,儒勒?凡爾納在小說中表現了人類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謳歌人類意志的堅韌和勇敢。

然而,當人類的腳步走遍了七大洲,甚至開始勇敢地向太空進軍時,人類在海洋中的深入卻並沒有想像中的輕鬆。我們的潛水艇最深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的底部大約10975米,距離溝底還有將近1000米。但這條最深海溝的溝底並不是海洋的全部。對於佔據地球表面積71%,平均水深約3795米的海洋,我們了解得還是太少。


我們對星空也了解得很少,但抬頭就能看到,它雖然遙遠卻彷彿可以伸手觸摸,容納我們無窮無盡的幻想。但海洋對內陸的人來說太過遙遠,無法想像有如此浩瀚的水體存在;而那些生活在海邊的人,海洋又太過具體,帶來的經常是災難和恐懼,綺麗的幻想很難生存,更何況基於科學事實所產生的科學幻想了。


海洋文明,到底是何方「神聖」


關於海洋最多的科幻,是對海洋深處是否有智慧文明的猜想。如果有,那麼這種智慧來自外星球,還是地球本土的進化產物?


美國科幻作家林肯?奇爾德的《深海風暴》就探究這個問題。故事中主人公要對海底的遠古遺址是否包含了亞特蘭蒂斯文明的信息進行解析。在林肯之前,暢銷小說作家邁克爾?克萊頓就深海文明的問題寫過一部小說《神秘之球》(有部同名電影,國內翻譯為《深海圓疑》)。這部小說中,幾位科學家勘測海底外星人的太空船,卻發現那其實是300年後的美國太空船,虛驚一場。船體內部還有一個巨大而怪異的球狀體,擁有著洞悉每個人的內心世界的強大魔力,它似乎能控制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更糟的是,一個不明海底生物也向實驗艇發起了攻擊。

近年來的海洋研究,證明即便是在沒有陽光、高壓、寒冷的深海,生命仍然頑強地存在著,但其形態和生活方式都與我們熟悉的海洋生物迥然不同。深海與異星世界的隔閡,也許只有薄薄的一層紙。


因此,波蘭作家史坦尼斯勞?萊姆筆下的《索拉里斯星》,即是異星球又是我們的本星球,稠狀的大洋將兩個不同的世界在思想上融為一體。海洋的神秘體現出智慧的光芒,物化人類頭腦中的隱私和邪念。


海洋孕育出地球上最龐大的生物,但也有極其微小的微生物,種群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比陸地上更為繁多。如果,史坦尼斯勞?萊姆真的猜對了,如果索拉里斯星的海洋是地球上的某塊海域――地球上的海洋是相同的,一處發展出了智力,其他地區一定會被燎原的智慧火焰點燃,那會出現什麼?德國作家弗蘭克?施茨廷用真正的科學家當顧問,耗時2年的作品《群》中,大海有了智慧後的第一個念頭竟是殺人。龍蝦、鯨群、水母向人類發起攻擊,布置在深海中的電纜被扯斷……當海洋成為人類的敵人,人類的命運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海底之國,未來人類棲息之地?


但海洋如此寬廣,地球誕生不久便漸漸演化而生,曾經一度容忍了人類在其中的演化,怎麼就不能成為人類未來的棲息地?

中國作家韓松就有探討這種話題的一部作品《紅色海洋》。在未來,核戰爭使陸地生態系統全部毀滅。殘存的人類用基因工程把自己改造成如同魚兒一樣的水棲人,同時把藍色海洋改造成紅色海洋,使之適應人類下海生存……《紅色海洋》採用倒敘的手法,截取不同的歷史片斷,描寫了人類下海生活前後的經歷,展示了一幅複雜詭異、慘烈恢宏、令人扼腕嘆息的未來人類尋求新生的命運全圖。韓松的文章總是冷峻而悲觀的,這一部長篇也不例外,種種奇特的想像中隱藏著對人類未來的憂思。


人類由於自身的生理構造無法深入海洋,儘管人類可以製造進入海洋的裝置,但始終無法像進入太空那樣自在。大多數人類熟悉的海洋生物都在淺海和中層海域,海洋的大部分地區,它們也像人類一樣,既無法進入,也無法觀察,是一個封閉幽深的奇特空間,充滿種種未知帶來的恐懼。


因而,一個海洋星球雖然能夠吸引作家的興趣,但他終究無法去完全描述海洋,他最終也只能描述這片海洋中生活的人類,這是他最熟悉也是讀者最熟悉的生物,可以產生共鳴。而海洋,冰冷海水中的異星生物,如果和人類沒什麼關係的話,誰會去關心呢。《入海之門》,美國作家瓊?絲隆采烏斯基的作品,講述在一顆海洋之星上生活的女人怎樣對抗來自異星球的侵入者。海洋在這裡,就是作為背景的存在。


2040年前,世界人口將達到80億。陸地對我們來說,是有一點擁擠了。和移民太空相比,還是走入海洋更容易操作一些。對海洋的關注勢必會增加。那麼,也許海洋科幻題材的文學作品也會多起來呢,我們期待著。

迪士尼曾計劃重拍《海底兩萬里》電影,配圖為該影片當時公布的宣傳海報。


原標題:原標題:除了火星,我們還可以移民海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海網 的精彩文章:

走出地震陰霾的尼泊爾博達哈大佛塔
民調:近六成日本人對未來日美關係表示擔憂
中國女留學生日本遇害 室友首度透露遇害案細節
藍葉子助植物在陰暗環境下生長
神奇的微笑!英胎兒4D孕檢中展露笑容

TAG:南海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移民火星,我們能吃什麼?
移民火星你是等不到了,但可以去青海火星村體驗一下外星生活
星際移民:除了地球,我們還能在哪兒安家?
火星移民?先看我們可能死在火星上的5種可能
如果要移民到火星,我們的房子會長什麼樣子?
你們都移民了,但我回國了,因為我離不開中文
都說移民去火星,其實火星不適合移民,它有個「硬傷」
知道了太空旅行的這些危險,你還想去火星移民嗎?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如果要移民到火星,我們的房子會長什麼樣子?—《太空的故事》
星際移民大暢想:永久殖民火星,未來火星上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移民友好」國家?就沖這點,也可以加入你的移民國家列表了!
你們老說移民西班牙吧,可我到底該怎麼移?
寶寶不哭,馬蓉帶著孩子移民澳洲,你不同意她還真移不了
為了火星移民,美國又開始向火星地下進軍
火星表面或有劇毒,移民火星不太可能!
在去火星移民前,你們可能需要先聽聽這個故事
他是現實中的「鋼鐵俠」,除了有顏有錢,還能帶你移民火星!
宇宙那麼大,我們為什麼選擇移民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