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欲成大器,先修「不器」

欲成大器,先修「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器。儒聖憑半生顛簸,終得此經驗之談。不局限於器,不受制於器,方能無往而不利。

欲成大器,先修「不器」

「君子不器」語自《論語·為政》,言簡意賅,而意蘊深邃。有人說,這四個字,道出了儒家栽培頭等良才的奧義。

歷代儒學名家對這四字始終未存定論,卻始終議得起勁,論得熱烈。

這話里,究竟藏著何樣玄機?

欲成大器,先修「不器」

事事涉獵,君子之才不器

理學大家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講:「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同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

這大致是說,作為器物,只要精確,完善地發揮各自的功能,就可以了。但說到君子,則不能滿足於此——須事事涉獵,事事研究,不能上來就覺得自己只能專精於一行,其他的事情就甩手不做。

於公,君子兼通數術,一專多能。既便於與具備其他專長的人交流,促進合作;又能在獨力工作時多儲手段,廣開思路。技不壓身,此之謂也。

於私,君子兼通數藝,博聞多識。華夏自古不缺兼擅他藝的風流人物。在本行之外,多學幾門修身養性的業藝,既能讓人光彩照人,魅力四射,又豐富了內涵,這也是「不器」於今人的一大好處。

欲成大器,先修「不器」

心懷天下,君子之思不器

人人都有自己俯仰生息的人生道場。但因每日棲身之所、勞身之務、投身之志皆千差萬別,各人的視角都難免偏狹。「不器」正是要求人跳出此境。

「跳出偏狹」有兩途——一是對大局勢的敏銳洞察,二是換位思考的「同情」之心。「隆中對」的兩位主人翁正是對「君子不器」兩層意蘊的絕佳詮釋。可二人雖然同為入世,入世的法子可大不相同了。

沒有人比孔明更明白大局著眼的重要。自孔明出山之日起,便日日教玄德兼顧全局,大處著眼。由是,便有了棄中原,入川蜀的戰略部署,也才於式微中成就了三足鼎立的頡頏格局。

玄德的一生則是「不器」的另一種寫照,即「同情」。玄德並非胸無城府之人,但人人道他仁德,人人信賴系之,正是由於他最能體察他人的心思,懂得如何關懷他人,讓人心悅誠服。

欲成大器,先修「不器」

心懷天下,君子之思不器

人人都有自己俯仰生息的人生道場。但因每日棲身之所、勞身之務、投身之志皆千差萬別,各人的視角都難免偏狹。「不器」正是要求人跳出此境。

「跳出偏狹」有兩途——一是對大局勢的敏銳洞察,二是換位思考的「同情」之心。「隆中對」的兩位主人翁正是對「君子不器」兩層意蘊的絕佳詮釋。可二人雖然同為入世,入世的法子可大不相同了。

沒有人比孔明更明白大局著眼的重要。自孔明出山之日起,便日日教玄德兼顧全局,大處著眼。由是,便有了棄中原,入川蜀的戰略部署,也才於式微中成就了三足鼎立的頡頏格局。

玄德的一生則是「不器」的另一種寫照,即「同情」。玄德並非胸無城府之人,但人人道他仁德,人人信賴系之,正是由於他最能體察他人的心思,懂得如何關懷他人,讓人心悅誠服。

欲成大器,先修「不器」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若希望在人生一世俯仰自由,則須於成規中寓機變,自百藝間采眾長,臨末節際窺全局。

鑒於此,老夫子的「不器」之道,正可謂經久不朽的修身之箴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對孔子思想中「時」的認識
周桂鈿:談一談「中庸」
中國古鎖:鎖鎖有故事,鎖鎖有文化
擇善而從,五大傳統禮節教你做「禮儀之邦」人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論語》欲成大器,先修「不器」
欲成大事者先修其身
修心必先修德,養身須先制怒
念佛打瞌睡,要先修懺悔
跑步首先修的是心,然後才是身
修身必先修行,做事必先做人
想要去除紅血絲,先修復肌膚屏障
雖然不能停留在二乘的發心,但是必須先修二乘的法,才能趣入大乘之門十輪經講記217
修道先修心
修道先修心
要想富先修路?錯!要想富得先刷牆
想要有朝一日宏圖展翅,先修鍊自己的底氣吧!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懺悔
有紅血絲的臉蛋太難看,怎麼修復呢?先修復角質層是關鍵
先修己,再渡人
先修鍊皮囊,再來談靈魂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天上沒有不孝的神仙
產後想快速瘦身?你得先修復好這個部位!
欲度眾生,先修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