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聖嚴法師:心經講記

聖嚴法師:心經講記

聖嚴法師:心經講記



心經講記

一、緒言


《心經》是大乘佛法的心要,也可以視為一部很好的佛學概論。不過要把它解說得深入而淺出,卻是很不容易的事。今晚,諸位專程到農禪寺來聽經,求法的心意非常可喜,即使到時聽不清楚或聽不懂,相信也會耐心地聽完,而我也會盡量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解說。


首先我們看這部經的結構。它可分成三個段落︰


第一段是「序分」,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序言」或「序論」,一共有四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二段是「正宗分」,一般稱為「本文」或「本論」,即本經的主要內容,它分述五個觀點︰


人類觀︰指出人的五蘊──色、受、想、行、識──是空的,因此,人的本身就是解脫自在。共七句︰「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宇宙觀︰包括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講的是人在宇宙之中就是解脫自在。共十一句︰「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人的三世因果觀︰解釋人在生來死去之中就是解脫自在。共六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菩薩的境界︰這是解脫自在最好的範例。共八句︰「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佛道︰這是菩薩的理想和目的,也就是解脫自在的終極圓滿。共三句︰「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最後一段是「流通分」,即一般所稱的「結論」。共十四句︰「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心經》在所有的佛經之中,是文字最精簡,組織最嚴密,內容最豐富的一部經,我們既可以因它而理解佛法,深造自得;也可以把它當成修行的法門來用功;更可以為求感應而虔心持誦。原因是這部經主在開顯大乘的「空」義,深廣而微妙,我們可以由此而理解深究佛法;而我們自己若能了解「空」義,信受奉行,也可離卻煩惱;更且持誦本經,使鬼神了知「空」的道理,又能度鬼神得解脫,所以,持誦《心經》可以自利利他,冥陽兩利。


下面我簡單介紹《心經》的來歷。根據印順老法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說︰「此經本是《般若波羅蜜多經》中的心要,在六百卷的《大般若經》里,有〈學觀品〉,此品有與本經幾乎完全相同的文句,不過不是觀自在菩薩說的,而是佛直接向舍利子說的。此經應該是《大般若經》里的精要部分,古德為了易於受持,特地摘出來單行流通,所以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東初老人著的《般若心經思想史》也說︰「《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精要,也是《大般若》的結晶體。《心經》雖不攝於《大般若經》內,但在《大般若》第二會第二分〈觀照品〉第三之二,其異譯為《大品般若。習應》第三的一段,頗與《心經》類似。有說這段原文該為《心經》的原型,或說《心經》是根據這段文而組成獨立的經典。於此不特可觀見《大般若經》的精要,亦可窺見《心經》組織的來源。」

歷來《心經》的譯本很多,自姚秦鳩摩羅什翻譯之後,一直到宋朝的施護為止,可以查考的,一共經過十一次的漢譯工作,前後經過的時間約六百年。現在我們一般講誦流通的是由唐朝玄奘大師所譯的《心經》,全部為二百六十個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佛學 的精彩文章:

佛教對生老病死的看法
正慈法師: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心
星雲大師:奇妙的好事
嘎瑪仁波切:佛法妙藥從未讓人們失望過
學佛是生命的又一次綻放

TAG:新浪佛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聖嚴法師《金剛經講記》
日常法師《孝經講記》
宏圓法師《地藏經》講記 第九講
宏圓法師《地藏經》講記 第二講
日常法師《孝經講記》(二)
日常法師《孝經講記》(八)
日常法師《孝經講記》(九)
日常法師《孝經講記》(六)
日常法師《孝經講記》(四)
大虛法師:《指月真髓》——《維摩詰經》講記:文殊菩薩去探病
大虛法師:《指月真髓》——《維摩詰經》講記:超越自我 超越疾病(上)
《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記·於經行時 凈修其心
夢參法師教我們如何讀誦大乘經典?十輪經講記121
《親友書》講記:依止上師的必要
大虛法師:《指月真髓》——《維摩詰經》講記:佛身 法身 真身
《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記·五蓋及順障法
大虛法師:《指月真髓》——《維摩詰經》講記:羅睺羅出家(下)
大虛法師:《指月真髓》——《維摩詰經》講記:羅睺羅出家(上)
大虛法師:《指月真髓》——《維摩詰經》講記:大迦葉乞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