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西之間:一位英國雕塑家的中國情緣

中西之間:一位英國雕塑家的中國情緣

中西之間:一位英國雕塑家的中國情緣



《中國情緣之五》 水彩

中西之間:一位英國雕塑家的中國情緣



《世界的堂·吉訶德》 油畫

中西之間:一位英國雕塑家的中國情緣


司徒安 《黃賓虹》 鑄銅雕塑


南都訊 記者黃茜 發自北京作為中國美術館國際美術作品捐贈與收藏系列展之一,「中西之間———司徒安(AnthonyStones)雕塑繪畫藝術展」日前於中國美術館啟幕。二百餘件司徒安不同階段的代表性雕塑和繪畫,勾勒出這位剛剛離世不久的英國雕塑家動人的中國情緣。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司徒安作為英國皇家雕塑家協會和皇家藝術學會的院士,「他從一位西方學者和藝術家的角度用心研究中國,探究中國哲學和畫論,尤著力於石濤的『一畫論』。」此次展覽旨在展示一位既承繼了深厚的西方傳統,又對中國文化有極大熱情的藝術家所創造的成果。


50歲辭職成職業雕塑家

司徒安1934年出生於英國,擁有英國、紐西蘭和愛爾蘭三國國籍。1984年,50歲的司徒安從優越的工作中辭職,返回出生地英國,在牛津城安身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做一名職業的雕塑藝術家。


本次展覽的作品,分為中西名賢、戲劇神話、勞動群像、古國風情、戲劇人生、中國情緣和宗教建築七個部分。司徒安的雕塑作品多為名人像,從愛因斯坦、貝多芬、李約瑟,到齊白石、黃賓虹……中西古今鴻儒被刻畫得精彩傳神。他也以希臘神話、莎翁戲劇以及西方古典文學裡的人物為題材。


戲劇人生部分的作品,是藝術家以繪畫的形式不斷進行的自我釋放與自我拷問。司徒安在畫作里以兩個人物自況:一個是洞穿人性美醜的莎士比亞,另一個是在現實面前尷尬無奈的堂·吉訶德。


中國是他的「第三故鄉」


司徒安曾回憶他和中國的情緣:「我曾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歡呼,我哪裡會想到60歲後我會有一個優秀的中國妻子,哪裡會想到這個神秘的國家成了我的第三故鄉。」

1984年,司徒安受路易·艾黎先生邀請首次來到中國,被80年代的街景、工人的灰藍色制服和樸實的面貌所吸引,畫出一批生動的富有時代氣息的作品。本次展覽展出的司徒安創作於中國的繪畫作品,多以普通勞動者和日常生活場景為對象,顯示出地道的「中國范兒」。


司徒安在中央美院、清華美術學院等國內多所美術院校擔任客座教授和榮譽教授,並在瀋陽師範大學創立司徒安國際雕塑學院。在華生活十幾年,司徒安廣泛採集中國傳統和民間智慧精華,化用於藝術創作之中。


辦展前數月突然離世


展覽開幕式上,司徒安的妻子馮莉莉回憶,去年8月,司徒安接到中國美術館請他辦展的邀請,感到非常榮幸。幾個月來,老先生一直愉快地忙於整理和完善展覽的雕塑作品和繪畫文稿,從自己70多年堆積如山的作品中挑選最優秀者海運至中國。

然而,辦展前數月,82歲的司徒安突然離世,未能看到個展在中國開幕,成為他此生最大的遺憾。


「我們相伴了16年,我陪伴他創作了近百件作品。在創作中我領略到他的非凡多彩的才華。在生活中他也讓我領略了什麼是中國紳士和英國貴族的精神。」馮莉莉說。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一個年逾七十的西方藝術家在接觸到中國文化時竟晚年變法,試圖遠離客觀形體結構的科學塑造的母語,直追形而上的東方造型之美。他在中國人的骨骼和表情中,在中國傳統藝術的形式和表現中感知著一個禮儀之邦的脈脈溫情。這也是中國美術館之所以為他辦展的初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空曠寂寥的宇宙之美:一周太空攝影回顧
曹萍最新個展杭州揭幕:萬物生長的詩意與生機
在太空的鏡頭下,看遍地球的每個角落
守望「家園」——趙寶平
85歲沈鵬草書新作《張九齡感遇詩四首》新書發布會引關注

TAG:雅昌藝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攝影師眼中的水墨中國!
中國一個神秘之地,被英國植物家稱為人類的「伊甸園」
英國人眼中的中國第一美女竟是她?
一個住在美國的韓國人在英國建一棟畸形的中國式建築
美媒:中國與日本或將成英國脫歐後亞洲最大贏家
孤獨與榮耀!他放棄英國國籍,一個人為中國而戰
中國前女主播英國創業:把英國戲劇帶回中國
一位影響中國歷史的英國傳教士
英媒:英國退歐 中國買家對英國地產「興趣大增」
漫話英倫:一個英國農民的四千萬鎊中國瓷器
一個英國人去了趟中國,驚嘆:"中國人太幸福了
英國和沙俄一場密謀,中國一個民族分居四國飽受貧窮、犯罪之苦
緬甸中英美日四國軍人墓地,英國照料很好,美國將烈士遺骸迎回國
和我一起看世界:雨中的英國鄉村
英媒:英國暗示支持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他為了代表中國參賽放棄英國國籍,一個人,一匹馬,撐起整個國家的榮耀
駐英大使:中國鋼鐵出口與英國鋼鐵業困境沒關係
三叉戟:美國和英國唯一的海基核武器
各國大媽最愛的運動:英國的最高大上,中國的已享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