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每天,與您分享美好而易學的手作資訊,從刺繡、編織、串珠、布藝、紙藝、粘土軟陶到木作皮藝……彙集成暖心人文、中華傳承,舒適家居、親子遊戲等各類圖文資訊。這裡是美好手作生活的靈感空間!


| 手作·美·樂趣·家 |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行走在沱江邊,


總會看到有姑娘戴苗銀扮苗女凹造型。

但在虹橋邊卻有一位姑娘,


和其它的「苗女」打扮得不太一樣。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一身素雅青衣,

一頂布條高帽,


靜坐在馬扎之上。


手上銅梭綵線飛舞,


腳下織機吱吱作響。


她是苗族花帶藝人龍玉門,

江湖人「沱江織女」、「鳳凰西施」,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每天上午9點,

她背著竹背簍出門。


穿過鳳凰古城熙來攘往的虹橋,


在沱江邊找一塊空地卸下背簍。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掀開蓋在背簍上的花蓋頭,


把蓋在背簍上的竹曬框一字排開:


苗綉荷包,手工土布,織錦手鏈……


她是魔術師,


變出了消失已久的苗家集市。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有遊客對這彩帶來了興趣,


拿起來詢問價格,


聽到苗女的報價後搖了搖頭。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扮個苗女就來賣花帶了,


機織的還賣這麼貴,


關鍵是扮苗女還這麼不專業!」


遊客開始詆毀,


她們提高嗓門試圖觀察苗女的反應。


苗女臉如湖水波瀾不驚,


腳踩織機,手穿梭線。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我仔細觀察了花帶的花紋,


這是苗族最傳統的龍紋。


花帶上還織出的「龍」字標記。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你織的是最正宗的苗家花帶,


穿的也是最地道的湘西苗裝,


而那些穿紅衣戴牛角拍照的姑娘,


卻是貴州苗家的裝扮,


你為什麼不反駁?」


苗女這才在我的請求下,


放下手上的梭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龍玉門出生在武陵山脈腹地,


一個名叫岜人寨的苗寨。


岜人寨是一個閉塞的村莊,


閉塞得不與漢人交通,


甚至和苗族也少有來往。


因為閉塞岜人寨苗人的風俗,


甚至和其它苗族支系都不一樣。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但對於苗人來說,


所有的苗族支系,


苗男苗女們有兩件事情都是一樣的:


男人打苗銀,女人織花帶。


苗族男人打苗銀的傳統,


已隨精美的苗族銀飾為世人所熟悉,


苗族女人織花帶的傳統卻鮮有人知。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龍玉門的命運,


就是被這一根當成腰帶的花帶改變的。


二十年前的一天,


一位從鳳凰縣城來的客人來到了岜人寨做客。


那時龍玉門閑來無事,


正和寨里的姐妹一起織花帶。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客人在寨子里閑來無事四處閑逛,


被龍玉門和她織的花帶吸引,


以研究花帶之名伺機接近。


客人向龍玉門討了一條花帶做紀念。


花帶哪是隨便就能向姑娘討的,


花帶對於苗人來說,是定情信物。


在苗寨,如果哪位姑娘有了鐘意的男子,


就會以花帶相送。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如果男子接受了花帶,


把它纏在腰間,還露出花帶頭,


就表示自己也對女孩心有所屬。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第二年,客人又上山來了,


這一次他帶來了聘禮。


龍玉門穿上苗銀頭飾、


纏上花帶嫁到了鳳凰。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小時候織花帶時覺得特別無聊,


希望長大後能走出大山,


就不用織了。


但是真的走到山外面後,


想家的時候就不由自主地織!」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在岜人寨,


織花帶是所有女人的基本素養。


幼時,織花帶是人生必修課,


母女傳承,姐妹相授;


情竇初開,有了心上人,


將親手所織花帶贈之,


花帶就變成了愛情信物;


為人母后,


花帶就變成了背孩子的背帶……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對於苗女來說,


每一條花帶都是有靈性的,


它會隨著苗女的成長而蛻變,


見證苗女們的美麗與哀愁。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龍玉門說,


雖然鳳凰縣城距離自己成長的苗寨,


只有一百多里遠,


但是山高路遠。


自己一年也回不了兩趟。


還好,有花帶相伴。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勞累了一天,


沒賣出一條花帶,


龍玉門早早收了攤。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原本只有六七十公分高的背簍,


加上四五個曬框後變成了一米多高。


所有曬框都放好後,


龍玉門在上面蒙上一張帶紅雙喜的床單,


一隻手拿了馬扎,


背起裝滿貨物的竹背簍往家走。


她得回去給老公孩子做飯。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家住在古城一條僻靜的小巷。


到家後,龍玉門把背簍放好後,


兩隻手一手拎著一隻椅子,


把兩隻椅子側放在門前的空地上,


開始整理織花帶的經緯線。


花帶棉線做經絲線做緯


——織花帶雖不起眼,


卻是經天緯地的學問。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在傳統苗寨中,


固定經緯線需要特製的木架。


但龍玉門嫁到鳳凰後,


縣城織花帶的人少,


沒有特製的工具,


就只能用椅子代替了。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龍玉門取出一根如西瓜刀一般的銅片,


這銅片名為帶鐮子,


作用是在織花帶時,


用來挑數緯線並來回編織打牢。


每一條花帶上千變萬化的圖案,


就是用一條細細的帶鐮子一經一維數出來。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打花帶的帶架與帶鐮子,


對我們苗家人來說,


就象吃飯的鍋與鍋鏟。


有錢人家的帶鐮子會用銀子、牛骨來做,


而窮人家的帶鐮子只能用竹片!


我這把帶鐮子是我外婆年輕時用黃銅打的。


外婆在我母親出嫁時把這帶鐮子傳給了他,


我母親又在我出嫁時把帶鐮子傳給了我!」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嫁到鳳凰已經有二十年,


但是只要一織起花帶,


她的心緒就會立馬飛回大山深處的苗寨。


這道由花帶組成的「彩虹牆」,


便是龍玉門流逝的韶華時光。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一條花帶,


短則一星期,長則一個月。


你說我這花帶牆織了多久?」


我驚嘆於花帶牆的美麗,


問龍玉門為何要織這麼多叫好不叫座的花帶,


龍玉門嫣然一笑,


然後又低頭開始織她的花帶。

20年,她用外婆的梭,織了面彩虹牆,留住愛情與故鄉的味道



如今,花帶這昔日苗女的愛情證物,


卻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讓「沱江西施」見證苗族歷史,


責任太重大。


就讓她安靜的織花帶吧。


「彩虹牆」是關於愛情、故鄉最本真的念想,


也是苗女流逝的韶華時光。


訂閱 | ID:Mydiyclub 感謝關注


回顧 | 公眾號下回復關鍵字搜索!



社群 |教程、交流登錄手工愛好者客戶端


投稿 |2839401882@qq.com


來信標題請註明:「手愛粉投稿| (之後為正文標題)」



入群 |手愛君微信:mydiyclub717919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工愛好者網站 的精彩文章:

大長今變農婦,40歲的她婚姻美滿,兒女雙全,全家遷居山林
「日子」一天天過,我們會慢慢長大
美國亞馬遜4.6星好評!KidKraft 兒童閱讀書架,獨家僅170個!
天了嚕!花園弄成這樣,以為走進夢裡!
不用鉤針,這位老人的「編織」仍穿越時空,驚艷世界!

TAG:手工愛好者網站 |

您可能感興趣

巨蟹的故鄉是深海,你的故鄉是哪裡?
「從此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 1000多個人的家鄉,哪裡才是你的故鄉?
再見,親愛的故鄉,從此以後,絕不返鄉
環遊世界都撩不走她,甘願做個小城姑娘,用落滿日光的三間房,把每個人的他鄉變成故鄉
他辭職去看世界,只為把世間最美的床搬進故鄉的風景里,看雲從門前飄過
一碗鄉愁外加一碗面,這就是故鄉的味道!
每個人的記憶中,故鄉都會有一個小木屋的存在!
有你的地方,才是故鄉。
留戀故鄉的千萬種理由之一,這裡有中秋最傳統的味道和習俗
一個以鹽命名的城市,它是丹頂鶴的家園,麋鹿的故鄉!
中秋小感:故鄉的月亮,就是我們心中的明燈
因為一段傷人的感情,她從城市回到故鄉,卻讓我們看到了最美的芬蘭
這裡有世界上最性感的沙灘,也是《老人與海》的故鄉,黛安娜在此度過蜜月時光!
美麗的故鄉,故鄉的河
中秋將至,你的月餅準備好了嗎?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
一組老油畫,勾起無數人童年與故鄉的回憶!
一夜之間,他的故鄉沉入水底。而這個81歲老人,用13年時間和無數支鋼筆,復原了一整座古城
久居鬧市的心最孤獨?他回到「故鄉」,在1000年前景德鎮的古街上許了自己一方庭院,從此風花雪月,詩意生活
回不去的是故鄉,《畫之謎》讓我看到了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