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說話有「三愆」,不可不知

說話有「三愆」,不可不知

說話,是人類的本能,是人際交流與溝通的主要方式。誰都會說話,但說不說,怎麼說,以及什麼時候說等,效果卻大不同。

說話有「三愆」,不可不知

侍於君子有「三愆」

《論語?季氏》中,孔子說:「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所謂「三愆」,也就是與地位較高者談話時最容易犯的三個錯誤。

「三愆」的學問是很實用的談話修養。不僅適合跟君子談話,幾乎所有的談話都適用。

說話有「三愆」,不可不知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

沒輪到你講話時,你搶著說,這就犯了「躁」的毛病,這種情況在談話時最常見。

三國時期孫權手下有一名叫虞翻的騎都尉,心高氣傲,說話不分場合。有一次,降官于禁被孫權放出後和孫權騎馬並行,孫權本人並不介意,而虞翻卻大罵並用馬鞭抽打于禁,孫權心想:即使于禁無禮,我還沒說你亦不該大呼小叫,眼裡還有我孫權嗎?後來,孫權在船上宴請眾人,于禁聽到音樂後,失聲淚下,虞翻又插嘴:「你不要假裝傷心,好讓我們放了你,痴心妄想!」孫權對此極為不滿。孫權讓于禁與他並行,並在宴會上露面,自有孫權的道理,哪裡容虞翻插話。還有一次,孫權和張昭談論神仙,興趣正濃,虞翻又插了一句:「談什麼神仙呀?他們都是死掉的人,世上哪裡有神仙?」這等於批評孫權、張昭無知,至此,孫權積怒再難平,於是把虞翻流放交州。

孔子一直強調「敏於行而慎於言」,遇事要機敏,雷厲風行。可講話最忌「搶」,一定要思慮清楚,等時機恰當,再慢條斯理地說出來。

急著發話,本就易失之慎重。即便話本身沒什麼毛病,若說話的時機不成熟,好話也多半成了壞話。時機未到,急於言語,是為第一愆。

「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

須說話時,就該大大方方地講清楚。藏著掖著,反倒不好。

齊威王的謀士鄒忌相貌過人。一天,他分別問妻、妾和訪客:「我和美男徐公哪個更帥?」三人不約而同地說他更帥,可後來他一見徐公,當即自愧弗如。鄒忌思來想去,妻愛他,妾怕她,客人有求於他,當然會向著他說話。他尚且如此,威王身為一國之君,位高權重,想聽真話,自然也就更難。於是次日,鄒忌便覲見威王,用這個故事婉言勸諫。威王心領神會,廣開言路,齊國大治。鄒忌的名聲也傳至今日而不衰。

若鄒忌不言,則又如何?一來,他將坐失良機,錯過了眼前的賞賜與信任;二來,久久無人敢勸諫齊王,國勢日下,對他這個權相又有何好處?

員工該說話時不說,領導會怎麼看?要麼,別人說得透了,你無話可說,無能;要麼,上下級彼此疏遠,你或礙於情面,或藏著心眼,不肯跟我說真話,虛偽。於是乎,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反而見疑。自作聰明,語帶隱瞞,是第二愆。

說話有「三愆」,不可不知

「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孔子有訓:「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通達之人,必然具備揣摩他人言語,觀察他人臉色的本事。不注意看情勢說話的人,說好聽些叫做昏聵,講直白點,即睜眼瞎一個。

曹操的主簿官楊修,雖聰明伶俐,頗有文采,但卻不注意看情勢說話,最終惹禍上身。曹操在視察丞相府擴建時,用筆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當時誰也猜不透這個「活」字是什麼意思,而楊修則叫人把門改小,並解釋道:「『門』中加了『活』字,是個『闊』字?魏王嫌門太寬闊了。」有一次,曹操吃了幾口糕點,在糕點盒上寫了一個「合」字,誰也猜不透這個「合」字的玄機,而楊修則打開糕點盒吃了一口點心,並且告訴大家:「魏王要大夥一人一口。」原來「合」字是由「人」、「一」、「口」組成,不就是「一人一口」的意思嗎?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進攻漢中,曹操雖打算棄守,但還在猶豫之中,尚未最後決定,於是向部屬發出「雞肋」的口令。這是什麼意思?無人通曉。唯有楊修打裝行李,準備回家。有人問他何以知道是撤軍?答曰:「雞肋」這東西,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魏王用它來比喻漢中,這明擺著要撤軍。於是,曹營將士紛紛收拾行裝。曹操得知這一軍情後大怒,以「惑亂軍心」的罪名把楊修殺了。曹操本是疑心很重的人,而楊修卻能屢次猜中他的心機,並往往不假思索地說出來。楊修雖然很聰明,但他不懂得收斂,不懂觀色而「慎言」。

懂得察言觀色的人,往往很少為說錯話而吃虧。反之,若對談話氣氛視若罔聞,一味自說自話,輕則說不到點子上,重則說錯了話,遭人怪罪,這就得不償失。不察人情,兀自亂語,是第三愆。

說話有「三愆」,不可不知

謹記「三愆」之道

說話要謹記「三愆」之道,既不能早,也不能晚,既不能多講,也不能不講。即要恰到好處,拿捏好分寸,也要把握好火候,做到既不躁又不隱也不瞽。古今言談雖有別,但說錯了話便會得罪人,這道理從來未變。牢記 「三愆」,既利於我們在交際中避免失言,亦讓人學會審時度勢,在最恰當的時間點說話,讓小言談獲大成效。

本文由【大道知行】編撰整理,轉載請註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人生需要七碗茶
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
原來蘇軾貢獻了這麼多成語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靜」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孔子:說話有「三愆」,不可不知
孔子:高情商說話有「三忌」,不可不知
有時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時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讀誦佛經,有三件事不可不知,你知道嗎?
紫蘇竟然這麼好,你不可不知啊
孕期不能做的三件事,不可不知
不是我不夠珍惜,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痔瘡,你不可不知的那些事
修心堂:講話三忌,不可不知
脫髮不可怕,不知真會「禿」
何為孝道,你不可不知
有時候不努力一把,你都不知道什麼叫絕望
不知道就不要說話,傻就不假裝聰明
虐腹良方舉腿可是不二選擇,不要說你還不知道!
枕邊有一物放不得!不可不知道
別的你可不知,但這你不得不知道:親子溝通萬能鑰匙
为何佛经不可不读?这五大好处 不可不知!
清明將至,「鬼節」這些禁忌千萬不要去做,不可不知!
您不可不知的「宮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