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熱文推薦:歷史上最觸犯皇權,而不被滅族銷姓的姓氏——王姓


圖文/倪熊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作者簡介】倪熊,曾為電視台記者,現為自由媒體人。


【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還真得是要感謝海哥,如果不是因為他過去一直喜歡開車四處周遊,生生把自己從一個搞圖書管理出版發行銷售的變成一名職業司機;如果不是因為他前些年一直把自己泡在西北,滿世界瞎轉悠,弄得像個活地圖似的,我們的西北之行是無論如何不會走到統萬城去的。姑且不說我們本來就不太清楚這段歷史,即使知道了也不一定會去,即使想去也不一定找得著道,即使問到了路也不一定最後能找到那。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這,就是個因緣際會,就是個冥冥之中。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一個飽讀萬卷書、常行萬里路的人當我們的司機,當然一路行程中我們就不僅有耳聞目睹、道聽途說,還有海哥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的知識體系補充。如果說這也還算是正常範圍的話,那麼因為方向盤是交付給了他的,而我們的目的拍攝點一旦完成之後,行程的線路和落腳點是由他來掌控的,有他這樣的一個司機兼嚮導兼導遊,一定是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所謂驚喜,決絕不是一個情人節在外面花天酒地玩了夜半三更回家晚了,讓老婆猜猜猜猜半天空拳一放說什麼也沒有的花無缺韋小寶似的搗糨糊遊戲,也不是浮皮潦草嘮嘮叨叨、喋喋不休耍耍嘴皮子的嘻嘻哈哈。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什麼是驚喜?忒么的什麼忒么的叫驚喜?

記得電影《讓子彈飛》里姜文讓葛優解釋,裡應外合、心有靈犀、心照不宣兩個人配合默契演雙簧調戲周潤發,周潤發忍無可忍跳將出來認賬180萬中招的一幕經典。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海哥給我們帶來的統萬城就是這樣的一個驚喜。


車過榆林的時候就說起了三邊。在陝北,有文出兩川,武出三邊之說;兩川指的是延川和宜川了,三邊就是指靖邊、定邊和安邊。三邊地區原來都算是陝北的「邊疆」了,貓兒不拉屎的地方。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海哥一連串的no、no、no之後,說三邊的靖邊那有一處名為統萬城的匈奴遺址,好像還是現存於世的一個唯一,多少年來幾乎還沒有動過什麼手腳,也沒有大規模的保護了什麼,還比較原汁原味原生態,外國人來得比較多,幾年他曾經呼朋喚友的來過,很有看點,畢竟是1600多年前中國北方最著名的都城。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說走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哇……」歌是這麼唱的,我們也是說走就起腿走了的。可我們一直猶猶豫豫的心裡直打嘀咕:我們不是去那個什麼名聲顯赫的地方么,怎麼一路上儘是高高低低坑坑窪窪坎坷不平曲里彎拐的羊腸小道,就不像主道大路,靠譜么?海哥不言聲,也似乎有點兒吃不大准了。


……昏昏沉沉的,一座山坡擋在眼前,橫斜著的一條坡道終於讓海哥喚醒了記憶。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這就是傳說中的統萬城。中國古代最為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中記載:「赫連龍升七年,於奢延水之北,黑水之南,遣將作大匠梁公叱干阿利改築大城,名曰統萬城。」統萬城位於鄂爾多斯草原南部的薩拉烏蘇河畔的沙漠之中,一派荒蕪蒼涼之下,古城遺址氣勢浩大。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公元407年,匈奴鐵弗部首領赫連勃勃反叛後秦建立大夏。鐵弗部是匈奴南遷與鮮卑混血產生的雜胡,世居晉北,因與拓跋鮮卑交戰失利向西渡過黃河。赫連勃勃,本名劉勃勃,是匈奴右賢王去卑的後代,身高八尺五寸,腰帶十圍,生性善辯聰慧,風度儀錶很美。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早年後秦皇帝姚興見到他,非常驚奇,對他深表敬重,任命他為驍騎將軍,安北將軍、五原公,把三交五部鮮卑以及雜族共二萬多部落配給他,鎮守朔方。義熙三年(407年),赫連勃勃叛秦自立,自稱天王、大單于,赦免境內罪犯,赫連勃勃認為匈奴是夏後氏的後代,故國號大夏。新政權的建立使得那一年的中國出現了十國並立的混亂局面。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十一年後,經過多年征戰的赫連勃勃在長安正式稱帝。為防止北魏的覬覦,赫連勃勃只留下了太子鎮守長安城,自己仍坐鎮統萬城。赫連勃勃對這座都城頗下功夫,任用叱干阿利兼領將作大匠,徵發嶺北十萬胡人、漢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修築都城,名曰統萬城。赫連勃勃自己說道:「朕正要統一天下,統治萬邦,可以用統萬作名稱。」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叱干阿利生性特別工巧,然而殘忍刻暴,竟以塵土修築城牆,如果錐子能插入一寸,就殺修築的工匠一併築入牆中。赫連勃勃把叱干阿利看作是忠誠,所以把修建都城的任務交給他。又製造五兵器械,更是極為精銳。做成以後呈送上來,一定有送命的工匠:弓箭射不進鍾甲的,就殺死做弓的人;如果射進去,就殺死製造鏜甲的匠人。赫連勃勃生性凶暴,嗜好殺人,沒有常規。常常站在城頭上,把弓劍放在身旁,凡是覺得嫌惡憎恨的人,就親自殺死,大臣們有面對面看他的,就戳瞎眼睛,有敢發笑的,就割掉嘴唇,把進諫的人說成是誹謗,先割下其舌頭,然後殺死。


胡人、漢人都躁動不安,民不聊生。元嘉二年(425年),赫連勃勃在永安殿去世。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2年後統萬城被攻克,攻克它的是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燾,他是一位天才戰神,也是北魏歷史中影響最大的一代帝王。


早在他十二歲那年,拓跋燾便遠赴河套保衛長城抗擊柔然的入侵,把邊塞軍務整頓的有聲有色,十四歲被封為泰平王,五月便奉詔總攝國政。北魏就此拉開了對柔然的戰略大反攻的序幕。此後拓跋燾13次親自率軍進攻柔然。始光四年(427年),拓跋燾指揮北魏軍騎兵進攻夏都統萬城。


騎兵攻城?拓跋燾開了個曠古戰例,他將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騎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誘固守之夏軍脫離堅城,當夏軍出城追逐時,又採納崔浩分兵潛出襲其後之計,遂大獲全勝。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拓跋燾本人在生活中樸素節儉,剛毅自律,直爽坦率,在率軍攻破大夏國首都統萬城之後,拓跋燾見夏國皇宮富麗堂皇,不由感慨:「豎子之國,竟敢如此濫用民力!怎能不滅亡!」


從此設置為統萬軍鎮。


統萬城城址由東向西依次由外廓城和東西內城組成。外廊城平面呈長方形,周長約4700米。東西城中間由一道牆分開,兩城周長都為2500米左右,四隅都有突出城外的平面呈長方形或正方形墩台,皆高於城垣,西南隅墩台高達40餘米,仍存城垣高出地面約1-10米。也就是說,1600年來肆虐的風沙堆積了有20—30米高,幾乎是把它活埋了,只是頭和肩膀還露在那,高昂著不屈的靈魂,頗有點「孤臣可棄,絕不折節」的意味。


這可以說是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唯一早期北方少數民族王國都城遺址,白色的牆體,林立的馬面,高聳的角樓,獨特的祟台秘室結構和雄偉的宮殿樓觀遺址,清晰地勾引出這座以「一統天下,君臨萬邦」之意而命名的大夏國都城的輪廓和規模。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部分城垣、城門、馬面及角樓遺存清晰可辨,全部為夯土建築遺存,城市的基本格局仍舊保留,城內主要建築、道路均已無存,僅遺留下高大的夯土台基。東南角的墩台高約7米,西北角的墩台又高又大,約20米了,久經風雨剝蝕,形狀已不規則,但板築仍很清楚,每層厚0.16米,自下至上,有椽孔成方形,大小不一。每孔平行距離約2米,上下每隔板築2l層,板築每隔十層至十八層不等即有平列椽孔一排,上下共有椽孔十層,椽孔中間有木椽頭尚未全朽,似乎就是記載中所指的「飛檐八層,插椽孔穴,層層可數。」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僅就城牆構築的堅實和繞城墩台的眾多,可以想見當時的防禦設備是很好的。從角墩向北不遠,黃沙像海浪一樣漫過牆址。西門遺址被發掘前已被掩埋在9米多深的沙層下。


《晉書》記載統萬城四面設有四門:招魏門、朝宋門、服涼門、平朔門。服涼門就是西門。西門通向西北角墩的道路被灌木遮蔽得時隱時現,人蹤罕至,此處雖遠不及西南角墩高大,但因面朝毛烏素沙地,反而別有一絲懷古幽情。每每讀到唐人詩句「茫茫沙漠廣,漸遠赫連城」,想到的往往都是這裡。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城的東南面下半段有豎形槽兩道,似為建築嵌柱之用。這一土墩的周圍,多堆瓦礫,時有花方磚、大瓦、銅幣等古物發現,似為當時宮殿的建築中心。撥開高及肩頭的芨芨草沿小徑繞到角墩北側,這是唯一可近距離觸碰這座高大廢墟的地方。角墩以東是南城牆,這裡完整地保存了一系列馬面,城內一座巨大的夯土被稱作永安台。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統萬城自北宋初年下詔被毀,逐漸廢棄。一千餘年間,遺存的破壞主要體現在自然的破壞、惡劣的自然環境所造成的風雨流沙侵蝕、地震造成的裂隙斷裂,以及村民在城牆上挖鑿窯洞、取土,在城內開墾農田、放養牲畜,還有遊人及當地居民隨意攀登、踩踏城牆等方面。


它的建築形式比較獨特,築城使用的是由石英、碳酸鈣和粘土混合而成的三合土,夯土塊彼此呈「井」字形咬合,中間築入木樁加固。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1600年過去,木樁大多腐爛,留下一窩窩孔洞,而夯土縫隙間很少有青草長出。用三合土築城並修築馬面,高大的多層懸挑式角樓,利用馬面空間作戰備倉庫,在建築築城史上具有重大價值;它也是沙漠歷史地理考察的典型例證,其興衰反映了當地人地關係的變化和生態環境的變遷,說明人類活動對脆弱生態環境的巨大影響,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是城址周圍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作為研究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尤其是匈奴民族)、古代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城市、建築藝術以及生態環境變遷等方面的基地,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這其實就是一座歷史文化紀念碑,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蘊,它可以讓人們體味它歷史的輝煌與現實的悲涼。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雖然被千百年的風沙掩埋了城牆,但是城樓城堡依然還在。還能看出極具氣象,巍峨壯觀。匈奴,這個曾深刻地動搖了東方農耕文明根基和西方基督教文明根基,差點兒重寫世界進程的古老游牧民族,已然退出了人類歷史舞台,這個歷史遺址,也是匈奴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最早、最著名的都城。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現在這裡地屬陝西榆林靖邊縣城北58公里處的紅墩界鄉白城子村,因其城牆為白色,當地人稱白城子。又因系赫連勃勃所建,故又稱為赫連城。它雖不見當年的刀光劍影,也不聞羌笛胡笙,但歷經千年風雨的城牆,支離破碎的瓦礫,仍然訴說著當年的輝煌。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登高望遠,收滄桑於眼底,可以發發思古之幽情,可以體會獨滄然而涕下,頗有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已經忘了不知是張明敏還是費玉清抑或高勝美唱的什麼歌了,卻清楚的記得有幾句:「……攀登高峰望故鄉/黃沙萬里長/何處傳來駝鈴聲/聲聲敲心坎/盼望踏上思念路/飛縱千里山/天邊歸雁披殘霞/鄉關在何方/風沙揮不去印在/歷史的血痕/風沙揮不去蒼白/海棠血淚/黃沙吹老了歲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經多少個今夜/夢回秦關……」



匈奴最後的遺址:廢都統萬城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洪與、姚小紅


編輯:鄒舟、於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最觸犯皇權,而不被滅族銷姓的姓氏——王姓
不可複製的帝國之二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迷失了千年的都城遺址,在貝氏美學手中,南京瞬間成了金陵
我國史前面積最大的古城遺址
大營城,坐落於固原的古城遺址,訴說著千年的風雨滄桑
世界上最難解的自然之謎:三千年古城一夜毀滅,遺址現場令人驚嘆
在中山古城遺址
河北考古現古人類遺址群,萬年前有用火痕迹,還出土遼金宋元遺址
全世界最著名的古城遺址,第一個最美,第三個最壯觀
那些被納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古代遺址
金鄉村落:走進緡城崮堆遺址
美國淘金熱遺址:昔日礦鎮慘變「鬼城」
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元上都遺址,元朝的開國首都
三星堆遺址:中國最神秘的遠古文明,上千件稀世之寶
中國現存的文天祥紀念遺址,有一個叫「鬼城牆」!
哭牆:既古老而又凄涼,還是第二聖殿護牆的僅存遺址!
「通天洞」遺址附近驚現4萬年前的「房子」
中國人祖先黃帝就是匈奴:在蒙古一個遺址隱藏著中國歷史最大秘密
榆陽古遺址之開光城遺址 隋、唐
歷史上神秘消失的五大古國,中國就佔了三個,有個遺址竟然在海底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是研究北京城址變遷的重要實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