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6000萬的《行書七古詩卷》里閱盡唐伯虎晚年的蕭索與無奈

從6000萬的《行書七古詩卷》里閱盡唐伯虎晚年的蕭索與無奈

從6000萬的《行書七古詩卷》里閱盡唐伯虎晚年的蕭索與無奈

唐寅 行書七古詩卷

書法 30×262cm,後跋 30×40cm

5180萬元落槌,成交價5957萬元

11月13日,中國嘉德2016秋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古代」在北京國際飯店舉槌,拍品總數54件,其中,唐寅《行書七古詩卷》以4000萬元起拍,5180萬元落槌,最終成交價5957萬元(拍前估價:RMB 5000萬-6000萬)。

這幅拍品之前沒有作過火的宣傳,並未為外界所廣知,拍賣結果卻出人意料,成為嘉德2016秋拍大觀古代書畫夜場中的一匹黑馬。

從6000萬的《行書七古詩卷》里閱盡唐伯虎晚年的蕭索與無奈

唐寅 行書七古詩卷(大圖)

*請將手機橫置查看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這是周星馳主演的《唐伯虎點秋香》中的經典台詞。在這部電影里,唐伯虎是那麼風光無限,美貌與智慧並存,還是英雄與俠義的化身,最後也抱得美人歸,真可謂人生處處得意。

然而「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唐伯虎,其真實境況卻是被排擠在體制之外,懷才不遇、窮困潦倒。這首千古流傳的「桃花庵歌」實際上是落寞才子的消遣之作,應該是唐伯虎內心極度愁苦而又極力想逃避痛苦的心境吧。

從6000萬的《行書七古詩卷》里閱盡唐伯虎晚年的蕭索與無奈

唐寅 行書七古詩卷(局部)

桃花庵的生活愜意自在,然唐伯虎不甘老死於書畫典籍之間。正德九年,寧王朱宸濠到處重金聘請文人,文徵明斷然拒絕邀請,而唐伯虎欣然去往南昌,期望有所作為。後來唐伯虎漸漸地發現寧王的種種謀反行徑,為了逃脫險境,保住性命,唐伯虎自毀形象,裝瘋賣傻,才得以成功脫身回到蘇州。

回家後的唐伯虎,一方面靠好友借錢度日,一方面四處賣字賣畫為生,他的後半生,一直在孤獨、困頓、落寞和悲傷中度過。

唐寅 行書七古詩卷(局部)

花前人是去年人,去年身比今年老。

明日花開又一枝,明日來看又是誰?

明年今日花開否?今日明年誰得知?

面面前斟酒未寒,面未變時心已變。

區區已作老村莊,英雄才彥不敢當。

但恨人心不如古,高歌伐木天滄浪。

感君稱我為奇士,又言天下無相似。

庸庸碌碌我何奇,但願盍各言其志。

我之所志無所奇,有酒與君斟酌之。

君今既許我為友,對酒彼此相箴規。

倘不相規惟飲酒,此 □ □ 友今之友。

願學今人與古人,在君一言之可否?

這件唐伯虎作於晚年的《行書七古詩卷》手卷,書自作詩,盡顯唐伯虎對其一生的總結和無奈。

從6000萬的《行書七古詩卷》里閱盡唐伯虎晚年的蕭索與無奈

唐寅 行書七古詩卷(局部)

「無論今天或明天是怎麼樣的,將來都是無法預料的。」一種看破紅塵的樣子,其內容充滿了淡泊名利、看破人生、心灰意冷,借酒澆愁的感慨和思緒。

從6000萬的《行書七古詩卷》里閱盡唐伯虎晚年的蕭索與無奈

逃禪仙吏《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唐寅》58印

從6000萬的《行書七古詩卷》里閱盡唐伯虎晚年的蕭索與無奈

南京解元《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唐寅》60印

該書法長卷上所書「逃禪仙吏」印,是唐伯虎從南昌寧王處脫身回家後所刻,經歷這一生死逃亡,他進一步看透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為也更加頹廢,全部心思都用在藝術創作上,這一時期的書法反而變得更加率意自如。

此卷共33行178字,洋洋洒洒,一氣呵成,三首詩連綴下來,連分割都不顧及。「下筆如飛,不假思索,接連出現了錯字、重字、漏字和改字。」也極其符合唐伯虎狂傲的性格。

?

編輯| 沛然

圖片及文字來源

雅昌藝術 | 嘉德拍賣

轉載自《美術報》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陸儼少畫論|論用墨
《第二類書寫——陳勝武書翰展》將在溫州書畫院展出

TAG:中國書法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拍得8000萬:文徵明行書巨跡《雜詠詩卷》
文徵明65歲大字行書詩卷《游虎丘》
說臨談創——王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臨習指要(一):筆法談(2017年第25期
文徵明65歲仿黃山谷墨法,行書《游虎丘詩卷》(圖)
唐寅書法欣賞《伯虎遺翰行書21首詩卷》
每天古書畫:宋 米芾《吳江舟中詩卷》
趙孟堅56歲所書《行書自書詩卷》,縱橫雄逸、氣韻淳古
唐寅生命最後一息的萃集之作《伯虎遺翰-行書21首詩卷》
「吳門三家」——王寵25歲所作《自書詩卷》,古拙典雅、婉綽疏逸
明代米萬鍾草書《壽景孟詩卷》賞析
沈尹默六十六歲行書精品《金磷叟詩卷》
宋克草書《唐宋人詩卷》
徐渭行書《天瓦庵詩卷》
《〈吳江舟中詩卷〉年月考》補記
趙孟頫行書《蘇軾古詩卷》
明代書法家祝允明46歲所書《草書懷知詩卷》
人書俱老丨陸放翁80歲自書詩卷,老辣有味
王鐸草書《詩卷香河縣等四首》
王鐸隸書《三潭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