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蓮師與曼達拉哇關於生死涅槃的對話

蓮師與曼達拉哇關於生死涅槃的對話

有一天,在沙河爾王宮中著名的預言宮裡,曼達拉哇公主向蓮華生大士獻上最珍貴的曼陀羅,並致以最恭敬的禮拜,然後雙手合十,一心祈請蓮華生大士道:「具足一切智慧的佛子——蓮華生大士!請您賜予我,佛法的甚深抉擇,讓我能總持了悟一切佛法的要義。」


蓮華生大士十分歡喜地說:「公主!我是具足一切法的法主,你有任何教法的疑義,請你啟問吧!我會給你最圓滿的答覆。」


於是曼達拉哇公主就雙手合十地請問道:「在一切乘的佛法當中,我們如何分別顯宗和密宗?」

「顯密二宗的差別,就宛如陶器所形成的器物一般,它們的體質是完全相同的。但一個是已燒制完成的陶器,立即可以盛裝清水;而另一個則是要依正確的知見,慢慢地尋找正確的陶泥,來塑成陶器,然後燒製成陶而已。所以說兩者的分別,最主要的是一個為因乘;一個為果乘,顯宗是因乘,而密宗則是果乘,這是二者最主要的差別。在顯教中,有的人是從發心修行解脫,最後成就了解脫道的小乘;而有些人則是發起無上的菩提心,修學菩薩道的大乘,這些都是從因位次第,慢慢的修行,到最後的圓滿成佛。而密乘卻是以如來果地的成就,直接方便加持,使密乘行人在迅速之間,能夠得到圓滿的成就,甚至在當生即能成證佛果。」


「那如何是了義、不了義,及了不了義呢?在佛法中,其間的差別又在何處呢?」


「了義與不了義的差別,最主要是如來教化眾生的時候,所應用的方便不同而已。因為有些眾生髮心不大、根器較鈍,沒有辦法直接趨入甚深的佛法,所以佛陀要『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先施以種種世間方便,使他趣入佛法,而後再引導解脫,這就是不了義的佛法。所以由於眾生的根基有差別的緣故,佛法的頓漸方便也有所不同,他們的發心不等的緣故,所以接受的解脫因緣也不同。諸佛方便攝教,隨機來示導眾生,因此對於根基淺薄的眾生,先授以五乘的佛法,就是從人天乘當中,漸次的導引。然後對解脫根緣成熟的眾生,示以聲聞緣覺二乘,使他們安住於解脫的教法當中,這只是一種方便的示化,是不了義的幻化之城的小乘教法。


「而對於能夠修行成就的眾生,則令他們發起廣大心,如同諸佛一般,發起甚深大願而修證成佛,那麼這就是示以了義的大乘教法。如果發心不定所成就的則是了不了義。」

「那麼在佛法中,俗諦與真諦到底有何差異?」


「俗諦是世間的無常眾相,是在生滅當中,不斷地輪迴流轉,所以到最後,總是會無常毀壞的。而究竟真諦是無生無滅的,它不受生,所以亦即不滅,能夠在法界之中現前如實,是永不隨因緣毀壞的實相真諦;這兩者的差別就在這裡。」


「如何區分方便與般若的差別?」


「所謂的方便與般若,其實就宛如真空與妙有一般,在根本上沒有任何的差別,但在緣起的示化上卻有所不同。我們現前的存有即是真空的實相,但由於眾生不能了知,就隨境而轉,跟著眾緣受到了染污輪迴;而一個修證成就的聖者,現觀法界的一切,即是不變的法性,而隨緣教化。這兩者在體性上並無不同,只是眾生無智,所以不能夠了悟;而一個修行的聖者,能以般若為體,方便為用,救度一切眾生;而眾生卻將二者分別,妄執眾相,不能了悟般若現空的實相。」


「什麼是生死與涅槃,這兩者之間有何不同?」

「生死與涅槃這二者,其實根本沒有任何不同,但是對眾生而言,卻是截然相異的兩件事情。而其間的差別,就在於你是一個覺悟者或是無明的眾生。對於一個覺悟者而言,他現見生死涅槃等同如一,不厭生死,不棄涅槃;而菩薩行者卻是為一切眾生故,不入涅槃。但一切眾生,不能了解生死即涅槃的真義,所以反而在輪迴當中,不能夠成證實相涅槃的境界。所以依此而言,生死即無明,涅槃即覺悟,但體性卻是一如的。」


公主這時有一點靦腆地問道:「請問上師,我過去的宿命為何?而我到底已經經過了多少次的生死輪迴?」


蓮華生大士就笑著說:「公主啊!所有的生生死死都是經由無量無邊輪轉不息而來的,這些生死的境界如果用白骨來計算的話,我們以一次生死算一堆的白骨,那麼自我們生死輪迴以來,這白骨早已填滿了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說,生死輪迴的次數是說也說不清,數也數不完的!你應當安住在現前的境界當中,努力修行才是最重要的。」


公主聽完之後,感覺十分的羞赧,但是仍然忍不住地又問道:「那我父王的過去又是如何呢?」

蓮師與曼達拉哇關於生死涅槃的對話


蓮華生大士雙眼安祥地注視著公主,嘆了一口氣,然後回答說:「眾生總是十分好奇,很希望了解這些事情的,雖然不一定有特別的利益,我還是滿你的願吧!公主!你父王的過去世,是在蘇拉柏國嘎林嘎城中,他出生為一位婆羅門的王子。當時,他到婆羅捺耶佛陀的僧團中出家,成為一位比丘。」


「那父王當時能夠安心的修行嗎?」


「啊!可惜沒有,因為當時,有一位外道婆羅門星友,變亂盜國,擁兵自立都於華氏城,自稱為星友王(Pusyamitra)。

「星友王希望自身功業能與無憂王同樣的在歷史上永垂不滅,但他自知威德不及無憂王,因為無憂王曾造八萬四千塔,並布施傾國的財物供養三寶而留盛名。於是星友王在外道佞臣的唆使之下,他便決心相反地毀塔滅法,大作惡事,殘害佛教僧眾弟子來留盛名。於是,對於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不問少長,集體屠殺,血流成川。並壞寺塔八百餘所;清凈信士,也遭囚擊鞭罰。那時迦濕彌羅國有五百羅漢登南山而逸,才能得倖免於劫。


「所以在當時,從印度中部摩揭陀國至北印度闍爛達羅(Jalandhara)遍地烽火,大部分的寺院多遭焚毀,連摩揭陀國中的雞園寺(Kurkutarama),都遭外道軍隊圍困。」


「雞園寺是一座什麼樣的寺院?」


「雞園寺(Kurkutarama)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華氏城的東南,又稱為雞林精舍、雞雀精舍或雞寺。該寺自古即已存在,而在無憂王時代,曾將舊寺加以修茸裝飾,並召集千位僧人居此,成為朝廷保護的大寺。


「無憂王晚年曾發誓願,擬贈與雞園寺十萬億金。然而臨終之時,仍未足數但是已無財可施。這時大王不得已,只能布施半顆阿摩勒果而卒。其後,由王子補贈四億,始得圓滿無憂王的誓願。此寺之後建有阿摩落迦大塔,其中仍藏有無憂王最後供養之半顆阿摩勒果的果核,就是紀念這個因緣。」


「這座寺院有多重要呢?」


「當時這座寺院極為廣大,可說是佛法的中心。有五十棟的精舍,常住有一百零八位大學者班智達。中央是大佛殿,其側有一百零八座聖廟,共有百八座的佛殿。其中央有二門,而寺院周圍則有四座大門。這時外道的軍隊,派了守衛,隨時巡邏這四座大門,使寺中的僧伽不能夠逃出。」


「那父王怎麼辦呢?」


「有一天,你父王的前身,就偷偷地用網罩套住了外道的士兵,希望能夠逃出寺院。但是,這位外道的士兵卻掙扎逃脫了。於是這位出家為僧的婆羅門王子就追出寺門,手持著大刀和長矛,趁著黑夜,殺死了外道士兵。婆羅門王子僧人在當時,為了保衛寺院,所以累積了功德;但是他因為殺死外道士兵的緣故,卻又造了罪孽。而他的功德與罪業,兩者如影隨形一般,經常糾纏在一起。」


「此世之後,他又是如何呢?」


「此後他又在生死大海中輪迴了許多次,而他的前一世與我極為有緣,是出生在印度嘎吾先的地方。當時該國的國王阿爾達王的愛妃死去後,發願以天葬來供養眾生。由於她的發心與因緣的關係,我就化身為天葬剖屍者在天葬場上為她剖開屍體,將一片一片的身肉布施給食屍的鷲鳥。當時她已懷孕時滿,屍身裡面有一個活嬰,我救度了這個嬰兒,而當因緣時至,這個嬰兒又轉生為你的父親。其實所有因緣果報的現象,我們都不應執著的。許多人聽聞一些宿世因緣之後就十分執著,反而害了此生,而產生極為不好的因緣;生死是如幻如化的,連現前這個肉身都是虛幻的,何況過去世乃至未來世,都沒有任何值得驕傲與悔恨的理由啊! 所以這件事情你了解就好,不要執著也不必讓人知道。」


曼達拉哇公主了解了父親的前世之後,十分地憐憫同情,立即痛哭失聲,她是那麼深切地關心她的父王,所以又急切地向蓮華生大士問道:「那我的父王,以後是要轉生到哪裡去呢?他到底還要再轉生輪迴多少次呢?」


蓮華生大士寂靜地回答說:「他將來要投胎到雪域之中,到那傳說為觀世音菩薩與猴子所傳衍後裔的吐蕃西藏地區去了,他將來的名字叫做阿嘎爾馬德舍拉。之後,他又會在烏達拉國,出生為烏達拉王若瑕日巴之女,即是曼德桑姆公主。而後,他又會往生阿修羅界,在蓮花勝利的剎土聽聞佛法;隨後又投生在尼泊爾國,成為兩個修道人的兒子,名叫阿嘎爾贊禮;隨即再前往普陀山之中,聽聞觀世音菩薩宣講佛法。


「從此之後,他已能夠飛行自在,前往諸佛國土,隨學、供養於諸佛。之後,他又到邊遠的地方轉世,出生為貴族種姓,由於佛法的信心不退,所以又成為佛子拉吉。再過了二十世之後,會再轉生到沙河爾國,由於宿緣所致,所以他有時會投胎入於畜生道中,有時又會成為高貴的國王,有時又會出生為智慧的大學者,當然更會示現為普通人,而這些因緣你都了知,我告訴你這些事情,是要讓你了知因果的眾相,使你一心的修行,並非要你知曉你父王的轉生現象而已;希望你能體悟,不要隨便對人宣說。」


曼達拉哇公主聽了之後,心中驚悟,並十分驚嘆地說:「大士啊!那我父親的生生世世,豈不是宛如六道輪迴的真實表徵一般,隨生於六道之中嗎?那麼請問大士,他何時不再輪迴呢?」


蓮華生大士就笑著對曼達拉哇公主說:「公主啊!你不要以為你的父親的轉生,是像無明的眾生一般,輪迴轉世不得自主啊!當他修行成就之後,又在眾生界當中投胎轉世,完全是因為大悲菩提的緣故。他為了教化眾生,所以要隨緣受生,以修習成就大菩提道。所以你的父王不斷地投胎轉世,是為了使輪迴的眾生能夠圓滿成佛,所以才不斷地投胎受生的,千萬不可誤解。


「其實一切的諸佛,隨順因緣恆常化生於法界的一切處所,以廣度一切眾生。而依據你父王所發的大願來說,他必須等到一切眾生都圓滿成佛之後,他才不會再轉生。或許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吧!你父親所發的大願,宛如要等沙子能夠榨出油來的時候,河水變成了火焰,他就不再轉世了,這真是偉大的願力啊!


「為了使一切眾生得到圓滿的解脫,你的父親當然要不斷地轉世投胎來教化有緣眾生。一個真正的大乘佛教徒,一個真正的菩薩行者,絕不是在外貌上裝著像一位菩薩的樣子,說要發心發願,但是實際上卻拋棄所有的眾生,不再去投胎救度他們。眾生在黑暗當中,永遠需要指路的明燈,而你的父王,發起了大願,正需要去降伏這些眾生,要去救度這些眾生,才能圓滿菩提。所以他會不斷地再轉世投胎,公主啊!你要記住,千萬不可以成為他的障礙,阻礙他的大願啊!


「愚昧的眾生界,正缺少導引依怙之主,所以一位實踐大菩提道的修行人,應該當仁不讓地來導引眾生成就圓滿。而你父王在六道中的轉世,就是為了要度盡一切眾生的勝行。所以千萬記住,絕對不要成為他的障礙,障礙了大乘佛教的實踐啊!」


聽到蓮華生大士嚴正的指示,公主雙手合十,十分敬畏地說道:「大士!我永遠不會成為佛法的障礙者,我要發願護持我的父王。但是,大士!我還是有所疑問,我的父王會不斷在六道中轉世,是不是還是宛如在輪迴當中不能得到解脫?這樣的修行是不是不夠圓滿呢?」


蓮華生大士微笑地回答說:「公主啊!你不要有這種邪見啊!一個具足菩提行的菩薩,哪裡能夠將投胎乃至輪迴轉生之事視作惡事,而將在法界中不斷的轉生度眾的事業拋棄掉呢!


「成就者的體性是如如不動自在隨緣的,所以對於生死涅槃都是平等齊視,圓同一如。因此他當然不會有棄絕轉生、輪迴而趨入涅槃的戲論啊!」


「一個真正的菩提道行者,他不就輪迴、不棄涅槃,亦不就涅槃、不棄輪迴。他根本不會將轉生、輪迴當作惡事,也不會將涅槃寂靜當作善事;他只是不斷的以性空如幻的正見,安住在大悲中救度眾生,而沒有救度眾生的執著。這就是『如是滅度一切眾生,而實無一眾生得滅度』的至理。一個拋棄掉輪迴救度眾生而不再轉世示現的人,能夠安然成佛嗎?這是沒有道理的。所以你的心,也應該安住在寂靜的法性之中,發起大悲菩提,不變隨緣地救度眾生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營天寧寺 的精彩文章:

清凈法師:象牙筷子
你的信心如何而來?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小心魔王:貪嗔痴
不管發生什麼,不要把它當真!

TAG:東營天寧寺 |

您可能感興趣

梅西和迪巴拉一山難容二虎,阿根廷生死戰迪巴拉又被放在替補席上
伊拉克北部成為伊斯蘭國侵略目標:庫爾德人迎來生死存亡關鍵時機
摩爾曼斯克關係蘇聯的生死存亡,為何德國一直沒有拿下
阿根廷生死戰首發曝光 迪巴拉伊卡爾迪仍被棄用
迎生死戰,阿根廷將與黑馬死拼,梅西、迪巴拉將成勝負手
伊拉克軍方空襲「伊斯蘭國」 巴格達迪生死未卜
傷停資訊:貝爾無緣生死戰,阿爾達·圖蘭缺席榮譽戰
生死界限: 弗蘭肯斯坦
足球真的能關乎生死!阿根廷迎來世預賽生死戰 梅西被持槍特警保護
謝爾曼坦克「對決」虎式坦克,五位帥氣美國大兵的生死情誼!
生死關頭的袁世凱
破除生死的「嘎巴拉鼓」
菩提人生,生死涅磐
奧巴馬演講力挺希拉里 稱世界已到生死存亡關頭
紀念奧利弗·薩克斯:關於生死之間7個最感人的信息
生死關頭,騎士除了詹姆斯還要靠他的神奇發揮!
聖杯——古埃及的生死歡歌
佛說生死和涅槃不過是黃葉止小兒 佛為什麼說涅槃?
生死之戰,阿帕斯神鷹將飛向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