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娩的方式思考:向內尋找溫柔而強大的力量
從新聞主播到幼兒園園長,再到全職媽媽,身邊一直有朋友說我怎麼會有那麼大的魄力,在事業最黃金的時間放掉所有的東西。
新聞主播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光環,那些各種比賽的獎項也僅僅只是讓我對自己的專業一次次的認可。說沒有掙扎和糾結那是假的,可我一次次的問過我自己,我最想要的是什麼?我想要相守,想要和他在一起的那個家。
於是,我毅然辭職,拋掉所有社會關係一個人來了廈門。成為園長,我愛我手上帶過的每一個孩子,到今天我依然能想起來她們的笑容,在接手創業之初也確實一步步走得很辛苦,可當我第一次聽到兒子胎心小火車一樣的隆隆聲、第一次感受到肚子里好像小氣泡一樣的滑動,我突然就確定了,我要陪著他長大。
從兒子一個半月起我就一個人帶他,後來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媽媽都適合全職的日子。沒有了社會角色,天天圍著兒子老公轉,我整個人都不好了。現在回想,那應該就是產後抑鬱的狀態。
那時的我一直試著向外尋找,在媽媽群里聊天,做推廣母乳餵養的志願者,參加各種活動,在線上答疑幫助比我更新的新手媽媽。可是我依舊不快樂,最嚴重的那段日子我看著兒子也不覺得開心,一個人站在陽台徹夜無眠,看著天色慢慢變亮。
兒子一周歲的時候,我拖著老公和兒子飛去北京,參加全球順勢生產導樂員培訓工作坊。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一紙國際認證,覺得那會對我們以後的移民計劃有幫助。一直覺得,不就是生個孩子么,哪個女人不生孩子,可在四天的課程結束後我才真正開始意識到分娩本身所蘊含的能量和意義。
我所見證的第一例分娩是一個高齡、有癲癇病史的試管嬰兒的媽媽。在分娩的過程中我了解到,這個媽媽是一個幼兒園老師,她的試管寶寶是一起做試管的幾個媽媽中唯一存活的試管寶寶。
主治醫生進來兩三次,一直和媽媽確定順產意向,並明確告訴她,如果因為承受不了產痛引發癲癇,對媽媽和寶寶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媽媽在充分了解自身情況和順產風險之後,選擇了無痛分娩,最後母子平安。
於我而言,這是第一次看到新生命的降臨,我一點點的看著寶寶從媽媽的產道中緩緩娩出,頭髮、額頭、眉毛、鼻子、嘴巴、肩膀到整個人完全脫離母體發出響亮的哭聲。媽媽說,這個寶寶叫高興。
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也是第一次如此深刻的感受一個母親體內所蘊含的那種堅強和勇敢的力量。
剛剛視頻里是一個沒有受過藥物干預的足月寶寶在分娩後自主尋乳的過程。
生命最初就有這樣的力量,他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尋找讓自己生存的源泉。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總會聽到有人說,小孩子哪裡知道饑飽冷熱。或者是有些孩子越長越大,有的父母會說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其實我們是不是都忽略了生命原本的力量呢?
14年年初回到廈門後我就開始獨立執業,一年的時間裡,我陸續陪伴了四位媽媽。在陪產的過程中,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別對抗宮縮,接受它,深呼吸。
生過的媽媽都知道,在一些醫院裡待產的時候肚子上是會綁上胎心監護的,在胎心不好的時候監護儀會報警。而在我最初執業的那段時間裡,我也發現:
當媽媽開始對抗宮縮的時候,憋氣、喊叫等等行為都會讓寶寶的胎心不穩定。可如果接受宮縮,嘗試調整呼吸,胎心就會變得很平穩,宮縮的過程也會過得很快。
可在實際每一次陪產結束後我都會覺得特別遺憾,因為我所學習到的技巧,在現有的醫療環境中很難甚至完全用不上。
於是在15年年初,我又跑去了成都學習ICEA國際生育教育協會的分娩陪伴和生育教育者的課程,或許是有了實踐,也或許是我對分娩已經有了一些認識,這一次的學習帶給我的已經不再只是分娩陪伴的技巧了。
當我真正開始了解分娩這件事兒的時候,會發現其實分娩並不是只是生孩子這麼簡單,她是一種思考方式,是一種向內尋找力量的過程,而這股力量溫柔而又強大。
這些年,我的職業變換了很多次,每一次的跨度都很大,而當我從成都學習回來重新再看這些經歷的時候,我意外的發現,每一次掙扎的對抗就好像孕媽媽在分娩時面對疼痛的恐懼。當我對抗生活時,就好像宮縮來了,因為疼痛開始掙扎、尖叫或是憋氣,然後寶寶的胎心往下掉。
而當我接受現實,嘗試自己努力做點什麼的時候,就好像我接受了一波又一波海浪一樣的宮縮,伴隨著呼吸,宮頸口像花苞一樣慢慢綻放。
我們生活在一個醫學日益昌明的年代,為了保證母子平安,我們的分娩過程總會被必要或不必要的醫療介入,有時甚至還沒等到寶寶自己決定發動,媽媽就被拖去擇期剖宮產了。在台譯版的《溫柔分娩》一書的序言里曾經提到,昌明的醫學常常忽略了媽媽的本能,和生命原本的力量。
很多分娩過的媽媽會跟我說,原來寶寶自己會動。對,分娩從來就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媽媽和寶寶共同完成的。分娩所包含的生命力量,不僅僅是媽媽,還有寶寶。
不管是我們看到的寶寶自主尋乳視頻,還是受孕的動畫視頻,我們都能看到生命本身的力量帶給我們的震撼。
生命的最初就是一顆小小的精子,從億萬大軍里一路狂奔,靠著自身的力量和一點點幸運,遇到了卵子,然後成為受精卵,進而成為生命。
孕育生命的女性,在懷孕的過程中,身體則會按照大自然設計好的規律,慢慢的發生變化。生命的最初是源於愛,生命的成長也伴隨著愛。
我相信每一個媽媽都會記得第一次聽到胎心隆隆聲的時刻,那應該是我們第一次和肚子里的生命建立內在的鏈接,那個時刻我們的心底慢慢的都是愛。而那個愛,讓我們充滿了能量。
大家常說,為母則剛。那個剛是哪裡來的?我一直覺得那是從心底而生的愛,因為愛他,所以開始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這股力量溫柔而有強大。
嫁人,懷孕,分娩,從女孩兒成為母親,生活、育兒一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或許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回看一下生命最初時的樣子,那些勇敢、堅強、還有愛的能量,回看一下我們自己也擁有過那麼驚人的力量。然後向內尋找,也許你會發現你也有一顆強大的內心,那顆心裡的力量可以讓你足夠支撐面對生活中一波又一波像宮縮一樣的困難。
分娩陪伴這個職業,是要深入到所陪伴媽媽的生活中的,前期多次會面,分娩時不離片刻的陪伴以及在產後和媽媽的及時溝通。她會陪伴媽媽的孕期,看著媽媽一點點的變化,以一種密友甚至於是母親的姿態陪伴著孕媽媽的家庭。
我常常告訴我的媽媽們,女性的身體有多麼的神奇多麼的偉大,她們在分娩中有多麼的勇敢堅強,我看得到她們都伴隨著滿滿的愛意在迎接新生命。同樣,我也被生命最初誕生時的愛、喜悅、勇敢的力量所滋養。我想這就是我熱愛這個職業的原因。
答應幸福力來做分享,其實剛好卡在我的一個媽媽分娩的時間。在陪伴媽媽近20個小時後,又一次重新領悟了分娩陪伴這個職業的含義。陪伴,很多時候就是給到媽媽的一隻手,在她覺得最艱難的時候給到她支持和力量。
回想自己這些年一路走過來,一直沒覺得是多麼特別的事,直到成為分娩陪伴才開始意識到,原來,我一直都是在努力向內尋找愛的能量。
當你擁有愛的力量,也就擁有了給自己幸福的力量。
Q1: 分娩陪伴是否會代替老公的角色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其實分娩陪伴陪伴的不僅僅是孕媽媽。就像我剛才說的,它是在媽媽的整個孕期中,觀察媽媽的變化,用一種閨蜜甚至是一種母親的姿態來陪伴孕媽媽的家庭,它是在陪伴整個家庭。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實際上分娩陪伴,如果爸爸願意去承擔這個角色的話,當然,它能起到的作用會比分娩陪伴本身起到更大更多,那分娩陪伴會在這個過程中給到爸爸一些專業性的建議和支持,並且會在這個過程中給到爸爸們需要的支持。
在我們本身職業的學習與培訓裡面有提到,因為分娩這個事兒其實不是分娩陪伴,分娩這件事兒是屬於孕媽媽的。屬於這個域家庭的,所以,我們做的這個事情就是陪伴。就像我剛才說的給媽媽陪伴、給整個家庭陪伴。
Q2:分娩陪伴與醫院導樂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我想先說一下導樂這個詞兒是怎麼來的。導樂原本是從希臘的英語DOULA這個單詞音譯過來的叫導樂,這個單詞原本的含義是女性的僕人,實際翻譯過來,字典裡面的解釋是陪伴和照顧媽媽在分娩過程中的那個人。有一些導樂,它是會有一個助產士在那邊陪著,當然有一助產士也是有用的,他有他有更多的醫療知識。
但是分娩陪伴,首先分娩陪伴本身是不涉及醫療的。不涉及任何跟醫療相關的任何東西,不會給媽媽量血壓測胎心的。但是會接受基礎的醫療培訓,就是會有自己的一個基礎的判斷這個情況的一個能力,然後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分娩陪伴是會在媽媽分娩的前期以及整個孕程過程當中,就會進入到媽媽的生活裡面去的,所以對這個媽媽本身的了解以及媽媽本身的喜好在前期會面的時候會去做的。
所以分娩陪伴的時間是從媽媽的孕期開始,然後到分娩的這個過程以及在媽媽分娩結束後兩周內或者是一周內,進行一次回訪,跟媽媽聊天。看看她在月子里有沒有一些苦惱的事情或者遺憾的事情。類似於像心理諮詢師的角色來跟疏解一些情緒,所以實際上分娩陪伴可以降低很大一部分的產後抑鬱的比例。
也就是說最直觀的區別,醫院導樂只局限在媽媽分娩的過程當中,而分娩陪伴本身她是會在媽媽的整個孕期以及產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陪伴在身邊。所以分娩陪伴的角色其實是以一個密友或者母親的姿態在陪伴整個家庭的。
Q3:分娩的時候應該怎麼樣呼吸以及我們應該做怎麼樣的準備?
很多人會比較關注分娩過程中的呼吸法,但實際上我想說的是個體差異,每個媽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她習慣了深呼吸,比如有一些播音員可能長時間會用腹式呼吸法,呼吸很深,她可以沉到腹部去,但是有些媽媽的氣息本身就很短,她就是用胸式的呼吸方法,沉不下去。
那如果讓一個長期用胸式呼吸的媽媽在分娩的時候用腹式呼吸,用深呼吸,她會覺得非常不舒服。所以呼吸這個事沒有固定的標準,所以你只要是有呼吸,是放鬆的呼吸,你的呼吸是適合自己的就可以。
關於呼吸的原則就是一個是放鬆,一個是節奏,特彆強調節奏,呼吸的節奏,尤其是媽媽的呼吸節奏,你不一定是深呼吸,可以是淺呼吸,只要是適合你的節奏,就會覺得整個過程沒有那麼難。
那怎麼去找這個呼吸的節奏,媽媽可以嘗試在孕期的時候,比如做胎教的時候,會靜下來,靜下來去聽音樂的時候,看自己最頻繁的呼吸方式,找一種你最放鬆最舒服的呼吸方式,經常去做這種呼吸,那其實我們的身體是有記憶的,在孕期重複的用這樣的呼吸方法,在分娩的過程中,前期還沒有那麼疼的你就很容易找到,那麼在後面越來越疼的時候其實已經形成一種習慣了,那這個時候這種呼吸就會比較順暢。
提到準備方面,這個範圍比較泛,包括待產包以及心理準備,這邊有一些技巧性的東西,建議媽媽可以準備一些音樂,準備自己喜歡的一些舒緩的音樂,甚至自己喜歡的電影或者遊戲,這些可以通過手機帶到待產室里。在宮縮沒有強烈到你沒有辦法忍受的時候,可以嘗試聽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看一些自己喜歡的電影來轉移注意力,來輕宮縮帶來的疼痛。
※實拍懷孕媽媽水下分娩,小寶寶順利出生,全家人慶祝
※大事件:來聽會長王宛男全國首例幸福分娩直播生孩子&公布享受免費幸福分娩陪伴的孕媽媽名單
※母瞪羚大庭廣眾下分娩,前秒被它感動,下秒卻恨透它的行為
※一種瀕臨滅絕的花,是婦女分娩時的良藥
TAG:分娩 |
※比努力更重要的 是走心和思考
※比勤奮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有思想才是你頂級的魅力
※深度思考比努力更重要
※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考速度和思考質量?
※讓自己擁有獨立判斷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別讓你思考的方式,毀了你的優勢
※思考方式的偏執,會引發生活質量的消極
※你所追求的高效,正在扼殺你的深度思考能力
※深入思考的能力,決定你能走多遠
※膏方熱背後的冷思考
※指數型思考:在不變中不斷的變化
※堅強的非洲人,腦袋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用來頂的
※時刻都要思考,我的第三方制衡力量是什麼
※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方式是痛苦的根源
※思考:你的思維模式決定著你的心態
※讓孩子逆向思考,智力翻倍
※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
※即使深陷愛情,也要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種能力決定你的未來,行動力比思考力更重要,看羅胖那些經典的人生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