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元年的風口,三無網劇《微能力者》如何成為國產良心?
從渴望獲得超能力的外賣小哥、職場拼酒成風的惡習到具有強烈網紅心態的安保小哥和瘋狂圍堵的粉絲,《微能力者》主角及周圍群像的行為邏輯、利益抉擇甚至七情六慾,都是切中了當下中國社會中觀眾熟悉又理解的熱點現象。
作者 邵樂樂
中國的科幻元年來了。這是劉慈欣的《三體》和郝景芳的《北京摺疊》相繼拿到雨果獎、積累30多年的科幻文學IP被影視公司瞬間瓜分完後,釋放出的強烈信號。但《三體》等電影的不斷跳票,讓硬科幻電影的問世看起來仍舊困難重重。
萊可傳媒打造的網劇《微能力者》則從軟科幻的角度另闢蹊徑,巧妙地植入懸疑元素,通過好故事和強劇情的設定,關注人的善惡與慾望,助推口碑一路走高。截至目前,被主創笑稱為「無IP、無明星、無名導」的《微能力者》已在騰訊視頻播出6集,單集播放過千萬,豆瓣評分8.0,被網友自動歸為「國產良心劇」系列。
國產科幻劇的本土化樣本
「軟科幻題材在國內暫時比較少,但國外已經很成熟了,所以萊可傳媒想從劇作端出發,試水軟科幻的影視化。」《微能力者》的導演曾慶傑十分看好科幻題材的發展前景。此前,他曾執導了軟科幻題材網劇《天才J》,並在優酷獲得過億點擊量。
《微能力者》由騰訊視頻和萊可傳媒(廣州萊可映相傳媒有限公司)共同出品,講述了四個普通的小人物,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一個惡魔網站並用自己的器官與之交換了微能力。
在已經播出的前六集中,其中的三個人物相繼登場:想要賺更多的錢養活母親的外賣小哥,通過惡魔網站獲得了帶電的體質,通過充電代替睡眠,二十四小時都能工作;職場銷售員換來了代替腎臟功能的手錶,從此喝酒如喝水,征戰商場所向披靡;毫無存在感的電梯安保員為了博取周圍人的關注,換取了一隻可以任意調節存在感的手錶,迅速成為粉絲瘋狂追捧的網紅。
導演曾慶傑(左)+ 編劇&製片人馬遠(右)
國產科幻劇的障礙之一是,如何突破強大的西方科幻體系的影響,做好本土化。《微能力者》最突出的特點是,在人物設定和故事走向上解決了國產科幻影視劇如何更加接地氣的問題,即如何讓故事符合當下中國的經濟狀態,符合中國人的生活經驗。「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命題,我們想做符合時代的劇作。」該劇的製片人兼編劇馬遠說道。
從渴望獲得超能力的外賣小哥、職場拼酒成風的惡習到具有強烈網紅心態的安保小哥和瘋狂圍堵的粉絲,《微能力者》主角及周圍群像的行為邏輯、利益抉擇甚至七情六慾,都是切中了當下中國社會中觀眾熟悉又理解的熱點現象。
「小未來」中的技術與道德悖論
在這個惡魔與平凡人的交易中,《微能力者》建構了一個龐大的世界觀。「它其實是在講一個善與惡的故事,劇里的惡魔並不是實體存在,而是住在我們心裡。惡魔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而無處不在,在某個時期它可能是戰爭,可能是瘟疫,但到了現在它就存在於網路里。現在,所謂的大數據已經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你的慾望在互聯網上清晰呈現,這個就是惡魔很想去捕捉到的,一旦你被慾望所控,它就會慢慢把你引誘到墮落的深淵。這是我們故事的開篇,也是我們故事的本源。」
「《微能力者》觸及的是』小未來』,其中的故事可能就發生在我們有生之年。」馬遠告訴《三聲》,劇中構想的器官交換微能力,指涉現實中曾經炒得很火的換頭手術,「一個人的身體有病,但通過手術把頭切下來換到另外一個健康的身體上,就可以繼續生存。但這個身體從哪裡來?這樣的永生問題涉及到技術與道德的某種悖論,這也是《微能力者》想探討的。」
價值觀之外,《微能力者》還通過分線展開的敘事方式,加上懸疑元素的巧妙植入,做到了強網感和強劇情化。據編劇馬遠的介紹,《微能力者》採取了國產劇少有的劇情架構:開篇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惡魔拼圖時間」,之後前八集四個人物分別出場,並以伏筆形式產生微妙的交叉,「看似每個人都是獨立不交叉的,但我們埋的伏筆已經開始被觀眾慢慢發現了,成為了目前觀眾觀劇的樂趣之一。到最後所有的人物都會串聯到一起,呈現出一個完整的內容。」
網劇+漫畫的雙維互動
這部原創軟科幻IP是萊可傳媒孵化生產的第一個項目。原創IP最大的障礙在於原始粉絲的積累,意識到這個難題的萊可從成立起就建立了多維互動的劇本開發模式。
具體來說,即以IP源頭的創作者為核心,搭建劇本框架,設定人物、故事走向、情感訴求等元素,然後協同外部創作人員進行網劇、漫畫和電影等不同維度的開發。
在這種劇本開發模式下,《微能力者》選擇了網劇、漫畫同步發行的思路。馬遠表示,漫畫和劇本的開發彼此獨立,萊可傳媒想要在同一的劇本框架和故事內核下向讀者展現異曲同工的作品。在這種IP打造思路下,「微能力者」這個IP在網劇和漫畫兩個維度上實現了用戶和口碑的互通。
也因為開發模式和題材的優勢,今年1月份,萊可傳媒還獲得由微影資本領投、海通創意資本跟投的5000萬A輪融資。
在題材的垂直和細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的情況下,《微能力者》成功將科幻類型與懸疑和社會熱點結合起來,無疑契合了視頻網站對網劇的需求,因此,劇本開發階段就與騰訊視頻確立了在投資、宣發、招商的合作意向。
從更大範圍來看,在特效技術仍然是國產科幻作品影視化障礙的情況下,口碑上乘的《微能力者》代表的軟科幻方向成當下可行的開發模式。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兩個李安
※2016年只剩一個月了,科幻電影元年還未到來?聽聽一線工作者怎麼說
※那家打造出《奇異博士》與《阿凡達》的特效公司,被中國收購了
※「弱檔強片」效應:《驢得水》式低成本高話題電影的一招險棋
※烏鎮戲劇節12小時,精緻「烏托邦」的另一面
TAG:三聲 |
※漫改劇成影視新風口,二次元IP能否複製網文曾經的輝煌?
※曾被各國鄙視,嘲笑中國無能,現在成為下一個科幻小說的風口
※對話博世:風口下的人工智慧加速器,如何形成合力讓無人駕駛走得更遠?
※從《不良人》到《鎮魂街》,我們離漫改網劇的風口還有多遠?
※不止「黑科技」,它們隱藏著人類文明的風口
※周杰倫的魔傑電競館、王思聰的網魚網咖,為何成消費新風口?
※搶佔客廳娛樂重心 智能投影將是下一個風口 「視」界風雲變換 智能投影如何陽光明媚?
※科幻網劇的華麗大冒險,新風口來臨三體到底怎麼玩創新?
※無人便利店的成本悖論:業態多元化,風口還是陷阱?
※《明日之子》「異次元」選手荷茲頻遭質疑,但虛擬偶像已是二次元行業新風口
※風口已過,如何逆勢成長——平遙古城見聞隨想(上)
※張者長篇小說《老風口》將拍成電視劇
※順勢而為卻不做風口上的「豬」,以智能交互技術為核心,獲中美兩國「恩寵」
※科幻IP風口,開山之作何時來?鍾麗芳:慢工出細活,打造中國科幻電影標杆!/娛投專訪(上)
※世界最強戰機進風口,美國戰機做工無人能比。極其精細!
※硬紀元AI峰會前瞻:物聯網能否成為下一個風口?
※超凡視幻鄒章輝:「風口」論不適用於腳踏實地的創業者
※風口浪尖的薛之謙還能保持人設不倒嗎?是《明日之子》罷錄事件發酵還是渣男?
※風口浪尖的林心如含淚宣布暫退娛樂圈,背後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