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神祇」還是「神祗」?一點之差不能錯

「神祇」還是「神祗」?一點之差不能錯

點擊「廣州純陽觀」可訂閱哦!



語中有些字字形極為近似,人們在使用時常常犯錯,「祇(qí)」和「祗(zhī)」就是這樣一對例子。「祇」表「地神」義,有時也泛指神靈;「祗」表「恭敬」義。關於「祇」最常見的兩個詞是「神祇」、「地祇」,但在書報期刊上也常有寫作「神祗」、「地祗」的。筆者最近在《中國訓詁學報》(商務印書館,2009年第一輯)的一篇文章(王慶元,《〈周禮〉書名、作者和時代疑案辨析二則》——筆者在此純屬就事論事,絕無針對之意)里又看到了「地祗」一詞,隨後特意在中國知網裡搜了一下,在「全文」項輸入「神祗」或「地祗」,僅「哲學與人文科學」類就有九千多條,看來用「神祗」或「地祗」的人確實很多的(筆者也搜了全文中含「神祇」或「地祇」的,結果超過了一千萬條),到底是「神祇」、「地祇」正確還是「神祗」、「地祗」正確,或者兩種寫法皆可?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6年第五版)中,這兩個字的意義都很單純,「祇」表「地神」義,例詞是「神祇」;「祗」表「恭敬」義,例詞是「祗仰」和「祗候光臨」。

「神祇」還是「神祗」?一點之差不能錯



由於《現代漢語詞典》是一部中型的通用常見的詞典,為了得到更多的解釋和更權威的說法,筆者另查閱了幾部大型權威的工具書,其釋義各有差異。


《漢語大字典》(1988年版)對「祗」有六項解釋(凡繁體字筆者都換為相應的簡體字,同時為了論述的集中簡明,其他無關義項皆省去,下同),第項是:用同「祇(qí)」。《正字通·示部》:「祗,與祇通。」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天地神祗,昭布森列。」

《漢語大詞典》(1991年版)對「祗」的解釋有四項,第項是:用同「祇1」。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天地神祗,昭布森列。」


而《漢語大詞典》對「祇1」的解釋有兩項,除了「地神」義還有「大。參見『祇悔』。」 《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的觀點基本相同。《中文大辭典》(1982年版)和《廣漢和辭典》(日本大修圖書館,1982年版)在釋「祗」時也都有義項據《正字通》認為與「祇」通用,遺憾的是都沒有具體釋義和例句,不過如果單就某個義項而言它們應該都是指表「地神」義時通用,如果是完全通用那麼也包括了「地神」義項。上面這四部工具書其觀點基本上都是認為在表「地神」義時,「祗」是可以通用為「祇」的。


《辭源》(1982年版)對「祗」的解釋是「恭敬」,在例句後有一段按語說到「與『祇』、『秖』、『衹』等字形近,古籍中常多混用。」這裡用「混用」而未用「通用」,我們應該是可以把「混用」理解為「誤用」的。《大辭典》(台灣三民書局,1985年版)對「祇」的第一項解釋是:地神。《說文》「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論語·述而》「禱爾於上下神祇。」按:祇,各本誤作祗。


《大辭典》明確表明把「地神」義的「祇」寫作「祗」是錯誤的。《通假字彙釋》(馮其庸、鄧安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在「祇」的第三個通假項解釋是「通『祗』。」釋義是「尊敬、恭敬。」其後有按語「祇、祗二字形近,古籍中多混用。」但因其附在第三項後,我們還是理解為在表「尊敬、恭敬」義時「祇」通「祗」為宜。不過在「祗」的第二個通假項時《通假字彙釋》的解釋是:通「祇」,地神。見《說文》。《墨子·天志中》「不肯事上帝,棄厥先神祗不祀。」神祗,即神祇。按:祗、祇、衹三字音形俱近,古籍中多混用,亦可謂形訛。

「神祇」還是「神祗」?一點之差不能錯


這裡既然說是「混用」、「形訛」,也就相當於說是「誤用」。以上三部工具書的觀點可以說是把「地神」義的「祇」寫作「祗」視為是錯誤的、是一種「誤用」。《辭海》(1989年版)和《王力古漢語字典》(2000年版)都沒有談到在表「地神」義時「祇」、「祗」有什麼關係。雖然前面幾部工具書有些在表其他意義時提到了「祇」、「祗」的通用或誤用關係,但因與本文討論的內容無關所以都省去了。


前面的工具書分成了「通用」派和「誤用」派,那我們到底應該怎樣來理解「通用」和「誤用」,「神祇」和「地祇」在今天又到底可不可以寫成「神祗」和「地祗」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些關於古代漢語通假字的知識。通假字的情況也是很複雜的,不同的學者也有不同的解釋和理解,王力先生說「所謂通假,就是本有其字,但不用那個字,而是用另外一個字,即同音字替代。」(《關於古代漢語的學習和教學》)又說「寫通假字等於寫別字。」這個說法大體不錯,但筆者以為通假字中有少量的字單純而簡單地說成別字是有待商榷的(其實在該文的前部分「誤用通假」里王力先生已基本說清了這個問題),比如「莫——暮」,莫是先出的,在甲骨文中寫作,是個會意字,從日從莽(四個屮chè是莽的本字)表太陽落入草叢裡,本意即表傍晚的意思,後來莫有了其他意義,為了區別才又創造了「暮」來表傍晚的意思,如果說「莫」是「暮」的別字似有喧賓奪主、本末倒置的味道。所以有些學者又分出了古今字(字的分化)和通假字(字的借用),像「莫——暮」、「原——源」等有源出分化關係的字就是古今字,但這類字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都一概被稱為通假字的。

「神祇」還是「神祗」?一點之差不能錯


筆者認為,若我們暫且把古今字歸入通假字,那麼,從形成原因來看,通假可分為正常通假和非正常通假,正常通假是由於時代和地域原因造成的,不能說誰對誰錯,不應看做錯別字。時代原因的通假比如前面所謂的古今字,這類字是因不同的時代寫法不同而造成;地域原因的通假近似於今天的方言差異,特別是先秦時期各國文字有不少差異,秦以後雖然統一的王朝都實行書同文政策但各地還是有很大差異。揚雄《方言》記載「台、胎、陶、鞠,養也。晉、衛、燕、魏曰台,陳、楚、韓、鄭曰鞠,秦或曰陶,汝、穎、梁、宋之間曰胎,或曰艾。」(轉引自周大璞《訓詁學初稿》,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第127頁)像這裡的台和胎是可以看做因地域原因而形成的通假的。至於非正常的通假,就可以說是古人的錯字或別字了,我們要了解其真實意思就必須知道它到底通哪個字,否則意思就講不通。本文所討論的「祇」和「祗」就屬於非正常通假,所以這樣一來前面所謂的「通用」派也便可以歸入到「誤用」派里去了,因為就「地神」義而言,把「祇」寫作「祗」就是寫了錯別字。


所以前面工具書中舉到的例子:韓愈《與孟尚書書》:「天地神祗,昭布森列。」在《唐宋八大家全集·韓愈集》中就是「天地神祇,昭布森列。」(余冠英等主編,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在《韓愈全集校注》(屈守元、常思春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中正文是「天地神衹」注釋卻是「《呂覽·季冬紀》高注云:『天曰神,地曰祗。』」衹和祗兩個都是錯誤的。《墨子·天志中》「不肯事上帝,棄厥先神祗不祀。」在孫詒讓《墨子間詁》(中華書局1996年版)和吳毓江《墨子校注》(中華書局 2006年版)中都是「不肯事上帝,棄厥先神祇不祀。」後面都有注釋說,祇舊本訛祗,今據《道藏》本正。可見這幾位先生也都是認為「祇」對「祗」錯的。筆者開篇提到的那篇文章,其中出現「地祗」的三處都是引文,有兩處內容相同都引自《史記·封禪書》,筆者也曾懷疑是否《史記》原文中就是如此(雖然「祗」是個錯別字,但古書中這類的錯誤是很常見的,很多時候為了保持原貌都不輕易改動而是加註釋說明),但筆者發現無論是中華書局所出的橫排簡體《史記》(無注)還是豎排繁體《史記》(有三家注)都是寫作「地祇」的,豎排繁體的後面也沒有注釋說原是「地祗」今因什麼原因而改為「地祇」的。所以這篇文章中的「祗」無疑也是錯誤的,至於是作者的失誤還是文字輸入編輯人員的失誤就不清楚了。

「神祇」還是「神祗」?一點之差不能錯


在古代,漢字還不是很規範,古人寫了錯別字我們也只有認了,而今天漢字有了統一的規範有了國家標準,再把「神祇」、「地祇」寫成「神祗」、「地祗」繼續錯下去就不對了,凡表「地神」義或泛指神靈意義的都應寫作「祇」而不是「祗」。


摘自國學網


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大家都在看


老子是怎麼看待戰爭的?


道教經文中的「五刑十惡等罪」是什麼


追求成仙有悖孝道嗎?

「神祇」還是「神祗」?一點之差不能錯



奉 · 道 · 守 · 戒 , 弘 · 教 · 利 · 生


獲取更多的服務請使用菜單查詢


新浪微博:@廣州純陽觀


微信公眾號:gzdjcyg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純陽觀 的精彩文章:

報應,是怎麼來的?
隱藏在《道德經》中的風水學
中國年輕人只知道今天是萬聖節,卻忘記今天是本土的寒衣節
要想運勢好,口德很重要
為什麼信道的人很多,成道的人很少

TAG:廣州純陽觀 |

您可能感興趣

我靠,車不錯啊,還是良心價,這是在哪?
能源無論神話還是迷思 重要的是不要迷失
是葯?還是害?我們能不能愉快地喝咖啡!
狗到底能不能吃鹽,是誤導?還是真理?
你覺得這樣的山裡是住著神仙,還是妖怪呢?
萬能的蘆薈膠你竟然不會用?難怪你還是這麼丑
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 這五個景點勸你還是不要去
世界的五大神秘事件,至今還是不能解密,讓人頭疼不已!
這些七彩商場簡直就是不留餘地啊,密集恐懼症者還是別去的好
有一種傷心真能要命!沒事還是多笑笑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你是不是還是選擇無視了!
「虛胖」、「真胖」還是「吃不胖」!你是哪種?
運動了還是不見瘦?你可能忽視了這3點原因
膽固醇,好還是壞?吃還是不吃?
睡很多還是沒有精神,這是怎麼了?
平頭哥竟然敢單獨挑釁群獅,本以為能逃跑,不過結果還是這樣!
晚安心語:什麼是一心一意?沒選擇,是你;有選擇,還是你。選擇了你,便不再選擇,永遠,是你
這些食物,能不碰還是不要碰了,不然真的會後悔
斗破蒼穹畫風雖然不盡人意,但是這三大優點還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