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心理諮詢,做比說更重要

心理諮詢,做比說更重要

心理諮詢,做比說更重要



很多心理諮詢技術的初學者和心理諮詢的求助者,對心理學和心理諮詢經常有著各式各樣的誤解。這些誤解會引領他們步入一個錯誤的方向,影響了自己的深造,或者不能尋訪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諮詢師,給自己的時間、機會和金錢造成損失。

筆者是一位從業多年的心理諮詢師,曾親歷這段歷程。在此把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一下,談一談心理諮詢都有哪些認知誤區。


一、認為高學歷的心理學專家心理諮詢技術一定過硬


心理學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學科,心理諮詢技術僅是心理學中的一個很小的部分。高校心理系學習的是心理學理論方面的內容。大多數心理學教授、博士,包括從歐美留學回來的心理學碩士博士,很多對心理諮詢技術接觸甚少。他們長於研究學術問題,並不做心理諮詢,心理諮詢技術過硬的寥寥無幾。


如果心理求助者找到這些專家教授,估計得不到什麼有效幫助,因為人家本來就不幹這個。我認識一位海歸心理學博士,他說這麼多年主要工作都是看小白鼠的腦電圖,並未專門學習過心理諮詢,當然談不上熟練運用。

二、 認為只要是心理諮詢專家就一定能夠幫到自己


心理諮詢行業中,「隔行如隔山」是普遍現象。大量心理諮詢專家是流派專家,熟諳精神分析、認知領悟、家庭治療、沙盤、繪畫、意象對話的理論。他們搞培訓沒問題,但是否擅長解決某一類型的心理問題,就看其是否熟悉這一領域了。


還有很多專家是心理作家,擅長從心理角度分析各種社會現象,但不擅長解決問題。難怪很多外人感到奇怪:怎麼講得挺有道理的,解決問題就不靈呢?


精神分析理論中有個說法:怕蜘蛛的人是因為有個苛刻的母親,對孩子的管控非常嚴厲。很多人聽了,一拍大腿說:「確實如此啊!說到我們的心裡去了!」但知道歸知道,怕蜘蛛還是怕。只有用行為療法去脫敏,才能真正免除對蜘蛛的恐懼。不過執行行為療法,跟知道恐懼的原因沒什麼關係。


柬埔寨貧困兒童缺乏食物,營養匱乏,經常成群結隊去田地挖狼蛛吃,補充營養。狼蛛是劇毒的,叮咬一口甚至能致死,但他們從小即接觸蜘蛛,早已習慣脫敏,根本沒有任何恐懼。

三、認為諮詢治療是「大道無形」,不關注技術細節


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規律;針對不同的規律,肯定得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但為什麼很多諮詢師都認為「大道無形」?他們是用一個技術去接待所有的來訪者。最常見的是和來訪者聊天,不用任何技術,只是陪伴接納。很多來訪者聊著聊著,困惑解除了,癥狀緩解了,他們便認為自己的治療技術是「大道無形」。


這個所謂的不用任何技術,也是用了技術,這就是羅傑斯的人本技術。只要與來訪者建立好信任關係,給來訪者一個安全溫暖的環境,讓來訪者能夠傾訴宣洩,給他支持鼓勵,讓他人心理能量實現自由流動,他的思維就會逐步清晰,偏差的認知會有所改變,一部分心理癥狀的強度也會緩解。


建立安全感,解除或緩解來訪者的焦慮,是心理諮詢治療的第一步。這是基礎步驟,而不是「大道無形」。


這個方法,對於有輕度心理問題的來訪者有幫助;狀態偏重的、棘手的,就難有效果。對於強迫症、軀體化障礙、習得性失眠,這種單一的傾訴交流作用不大。對於已經形成的各種不良習慣,嗜好,煙癮酒癮賭博,也沒什麼作用。

被狗、蛇咬過,遭遇過車禍,恐懼汽車,等等,這種單一恐懼症,傾訴交流也沒什麼用。有人說,可以找到煙酒賭博的幕後動力,但找到歸找到,距離解決問題還是兩回事。


還有人認為,心理諮詢「大道無形」,「至簡至易」,是人格因素。西方稱之為人格魅力,東方人稱之為氣場。因此,應該輕技術,重人格修養。的確,大師級別的人物,他們的氣場確實很強,有時候他們搞講座,還沒等開口說話,有的人坐在他們身邊,就感覺生理的心理的癥狀都在緩解。


但這種人格魅力不是誰都能修鍊出來的,大師畢竟是極少數。並且,一旦離開大師的氣場,求助者的癥狀照樣還原。所以諮詢技術還是最基礎的東西,不能忽視。


最早的心理諮詢來自宗教。很多人有了困惑,都去教堂寺廟傾訴、祈禱。牧師、寺廟主持等人也是讓求助者傾訴宣洩,並不提供心理解決技術。

四、把心理流派的理念當真理,把諮詢治療過程當成破案


這也是新手容易犯的錯誤。或是因為他在某一個單一流派中待的時間較長,思維不夠開闊。


很多流派對心理問題有許多假定。精神分析認為,心理問題是潛意識衝突,幼年遭遇創傷,尤其是性傷害;認知行為流派認為是認知偏差;家庭治療認為是家庭問題……等等,這些假定可以做為一個指導建議來參考,但不能把它們當真理,更不能成為「有罪推定」的方式。


心理學的現象有時候像個小姑娘,怎麼打扮都可以,從哪個角度去解讀分析都很有道理。但有道理和有效果,完全不一樣。


有位來訪者對我說,她先前求助於某名氣很大的諮詢師,硬說她的問題來自「幼年創傷」,每次都要她回憶幼年遭遇過什麼什麼。他實在想不起發生了什麼,諮詢師就說她「阻抗」、「防禦」,抗拒回憶。她希望諮詢師改變方式,但對方堅決不改。無奈何她只能選擇脫離,後悔砸了一筆昂貴的冤枉錢。


五、認為心理諮詢應該治本,輕視治標


有的流派認為,對於來訪者應該徹底治本,有的流派認為治標就可以了。這是治療的目標的爭論,沒有對錯一說.


從精神醫療、心理衛生的標準角度看,只要痛苦、疾病癥狀去除了,人的生活穩定了,能很好的適應社會,治療即結束了;但一些心理流派把目標定得更高:解除各種不良習慣、改變認知偏差、撫平童年創傷、調整潛意識衝突、進行更深入的自我探索和整合、探索自己的未來之路、在人格上得以整合和成熟,等等。這就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了。


其實,從心理疾病的輕重緩急看,若求助者非常痛苦,癥狀很重,有自殺傾向,甚至多次自殺未遂,肯定得先治標,並且以藥物治療為主;如果癥狀不重,來訪者又對心理學很感興趣,有足夠的經費和時間,自然可以慢慢來做人格成長。


若是諮詢師將這兩個方向搞錯了,來訪者嚴重失眠,軀體化疼痛,抑鬱強迫焦慮得非常難受,諮詢師還說要慢慢調整,結果一定是來訪者的脫離,這個諮詢師被認為是騙子。


心理疾病到底能否徹底治好,永不複發?早期的一些心理學教授認為,心病從心中來,得心藥醫,只要持續不斷心理治療,一定能夠完全痊癒,不再複發。可是隨著現代醫療技術,尤其是腦影像技術、神經生化技術的發展,發現很多心理疾病都有明顯的腦器質病變狀態,這麼看來,許多心理疾病是沒法徹底治好的,都只能把癥狀消除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這也被稱為「易感人格」。


在壓力刺激的交互作用下,這類群體更容易罹患、複發某種心理疾病。即使經過藥物或心理治療,可以穩定在更好的一個狀態,也無法和抗壓能力很強的群體比肩。普通人再怎麼鍛煉,也不能和奧運冠軍的體能抗衡的。當然,不同個體的免疫力差異非常大,也不能一概而論。


寫了這麼多,最終目的是希望幫助來訪者找到合適的諮詢師,故提出一個具體建議:要區分專業領域。


婚戀問題、人際關係問題、抑鬱焦慮強迫問題,要找熟悉各自領域的諮詢師。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規律,都需要諮詢師有長時間的經驗累積,誰也不能包打天下。


有的求助者情況較為複雜,可能還得多方聯合協作。諮詢師熟悉多少技術流派是他自己的事,關鍵是,他們要能針對具體問題,把這些技術整合用好。什麼都熟悉、都經驗豐富的專家不存在。


掃描關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渡過 的精彩文章: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
抑鬱十二年,絕望塑造了我
對何日輝醫生質疑的回復
抑鬱者最不想聽到的一句話

TAG:渡過 |

您可能感興趣

心理諮詢中,誰說了算比較重要!
你需要心理諮詢嗎?
心理諮詢那麼貴,我還要不要勸你接受長程的諮詢啊?
心理諮詢師說:離婚還是挽留,要這麼看
關於心理諮詢,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去做心理諮詢,一定代表心理「有病」嗎?
得了高血壓是病,為什麼要做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師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你退縮了嗎
改善社交焦慮,看看心理諮詢師怎麼做?
報名心理諮詢師之後,看書看不下去!做題也不會!要崩潰了!
心理諮詢: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來訪者,心理諮詢師並不是真的愛你
好的心理諮詢師,都是講故事的高手
閱讀心理書籍是否可以解決心理問題?心理諮詢的作用是什麼?
想當心理諮詢師,請認真思考這些問題
心理諮詢師不是什麼,而是什麼?
如果你失戀了,就借心理諮詢師的肩膀好好哭一場吧
看明白這幾點,你做心理諮詢就不會花冤枉錢
什麼是心理諮詢,最掏心窩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