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古一帝,少數民族中的翹楚,其功績不亞於任何開國帝王

千古一帝,少數民族中的翹楚,其功績不亞於任何開國帝王

在中國數千年歷史上,一共產生了五百五十九個皇帝,在他們中間,按作家柏楊的說法,有資格被稱為大帝的只有五人,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前秦王苻堅、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這其中,苻堅的名氣最小,負面評價最多,也少有史料對其進行專門研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認識的深入,我們逐步發現歷史上真實的苻堅被醜化了。

苻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氐族,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苻堅年幼時既有神童美譽,長大後顯示出非同一般的才幹。公元357年,推翻其堂兄苻生的殘暴統治,成為前秦君主,於公元357年-385年在位。在位期間,重視儒學,勵精圖治,任賢選能,特別是賞識重用王猛,對王猛幾乎言聽計從,重演了三國時劉備和諸葛亮之間如魚得水的故事,推行了一系列政策,興修關中水利,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前秦強盛,在當時中國北方眾多政權中脫穎而出,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北方的非漢族政權。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但淝水之戰的失敗,昔日榮光全失,將苻堅和他的前秦推向了國破身死的深淵。

中國古代歷史更多是王侯將相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作為非漢族統一天下失敗者的苻堅的歷史形象之所以被醜化也就情有可原,除去這個原因之外,以下幾個原因也很重要:

一、身為外族,攻擊華夏正溯。與苻堅將相和的王猛在公元375年病逝時,曾苦勸苻堅,東晉雖弱,但代表漢族根本,非到合適時機,不要冒然進攻。但八年之後被一系列勝利沖昏頭腦的苻堅終於按捺不住統一天下的巨大榮光,進行了對東晉的討伐。

二、對待敵對國家亡國君臣過於寬宏。在這點上,苻堅的智商近乎於零。對被滅國家或敵對國家的亡國君臣,非但一個不殺,反而都整族遷移到長安,給予優厚待遇,推心置腹,派往各地擔任實職,仍然帶領舊部。王猛為此擔憂不已,苦勸苻堅,即使不殺,也要安置於偏遠之地,分解舊部,不授予兵權,以便加以控制。但在其他方面都對王猛言聽計從的苻堅,卻在這個方面不聽規勸。在淝水戰敗後,這些曾經的亡國君臣對苻堅進行兇猛的反噬。苻堅的這個缺點,被後來者借鑒並放大,導致被滅國家皇族幾乎無一例外的都被斬草除根。

三、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輝煌戰役的背景板。淝水之戰,幾乎是中國軍事史上不可複製的奇蹟,區區東晉八萬北府軍隊打敗了前秦八十三萬大軍,而曾經戰無不勝的苻堅,在這場戰役中輸的有點莫名其妙,成了此次戰役的背景板,也衍生出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反面成語,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苻堅,也恰恰是通過這兩個成語。

站在歷史的今天,我們對苻堅應更多理性評價,既認可其對當時統一北方,恢復生產力的貢獻,也對其淝水戰役的失敗加以同情和惋惜,當王猛病逝時,苻堅痛哭流涕,稱天不願其統一天下。一語成讖,手拿一手好牌的苻堅最終未能掃平天下。天不假時,如果王猛多活十年,可能苻堅真正會成為一個千古一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騎兵 的精彩文章:

明初將領,有勇有謀,勇冠三軍,戰功赫赫,死的最為蹊蹺。

TAG:歷史騎兵 |

您可能感興趣

史上唯一厚待功臣的開國皇帝,被認為是暴君,卻是千古第一帝
史上唯一厚待功臣的開國皇帝,常被認為是暴君,卻是千古第一帝
秦朝留下的另一偉大工程,和長城相媲美,秦始皇不愧為千古一帝
秦皇宋祖六大開國君主誰能稱得上千古一帝,先看誰對功臣最仁慈
歷史上有資格成為千古一帝的帝王,幾乎都是開國皇帝
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四位皇帝,都稱千古一帝,到底誰才是真正的?
四大文明古國,中國有秦皇漢武,其他三國有哪些千古一帝?
此皇帝專門劫富濟貧,成功解決貧富差距,尊為千古一帝,民族之魂
康熙的大智慧,不愧稱為「千古一帝」
歷史上四大最完美的皇帝排行榜,第一真乃「千古一帝」?
第廿六期:漢武帝究竟是雄才偉略的千古一帝,還是好大喜功的暴君?
冉閔根本不是什麼民族英雄,千古一帝
古代唯一解決貧富差距皇帝,專門劫富濟貧,尊為千古一帝民族之魂
這二位帝王好大喜功、濫用民力,為何還能被稱為千古一帝?
中國史上最淫亂的六大皇帝,有一帝得花柳而死
康熙為何能稱為『千古一帝』,是自行誇大,還是功績震古爍今?
歷史小故事 千古一帝中漢武帝其貌不揚,康熙儀錶堂堂,而秦始皇長的這麼丑
千古一帝眼中的秦國「一姐」
中國歷史上最配稱千古一帝的六大帝王,劉邦朱元璋乾隆全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