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翰墨詩書之家,扶貧濟困之人,為何一夜之間被逼瘋了?

翰墨詩書之家,扶貧濟困之人,為何一夜之間被逼瘋了?

翰墨詩書之家,扶貧濟困之人,為何一夜之間被逼瘋了?

文/晏建懷

翰墨詩書之家,扶貧濟困之人,為何一夜之間被逼瘋了?

電影《失孤》中,劉德華飾演的主人公雷澤寬,兩歲的兒子被拐,在近處尋找和報警均無所獲的情況下,他騎著摩托車,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尋子之路。看完電影,人們既為這位父親的愛子之情和執著精神而感動,更會對人販子這種毫無人性的灰色群體生出切骨之恨來。

人販子是指以施詐,誘拐,販賣人口為業的人,中國古代一些時期,人口買賣現象比較普遍,某些歷史時期,甚至還曾經合法化,因此,對於人口買賣還有一些專業術語,有「和賣」「略賣」「掠賣」之分,「和賣」曾合法,而「略賣」「掠賣」則近似於今天的「拐賣」,是非法活動。

歷代關於人販子的記載很多,《史記?外戚世家》記載,漢景帝之母竇太后的弟弟竇廣國就曾被人拐賣,朱自清的散文和曹禺的戲劇中,都寫到過人販子,而《紅樓夢》中甄士隱,他的女兒英蓮也在四歲時被人販子拐賣,他與雷澤寬不同的是,雷澤寬從此踏上了尋子路,而甄士隱沒有去尋子,而是因為遭遇一連串的變故,萬念俱灰,一夜之間被逼瘋了,隨著一個跛足道人飄飄而去,不知所蹤。

翰墨詩書之家,扶貧濟困之人,為何一夜之間被逼瘋了?

當然,甄士隱是不是真瘋,不同的人有不同之解。他在打擊下巧遇瘋道人,一番交流,瞬間頓悟,遂看破紅塵,出世而去。在高士看來,這是得道了,在我輩俗人看來,則是瘋了。所以對他是否瘋的看法,不求苟同。

甄士隱是那個時代最典型的紳士,飽讀詩書,稟性恬淡,與人為善,品格高尚,雖非大富大貴,然衣食不愁,德行又高,經常接貧濟困,像對賈雨村這樣貧困的讀書人,他慷慨解囊,助其科考,所以在當地,他名聲不錯,口碑很好。妻子封氏,賢惠通達,深明禮義,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膝下三歲獨女英蓮,聰明可愛,夫妻視為掌上明珠。這樣一家人,居住於蘇州城外閶門大街的仁清巷,也算幸福、和諧而溫馨。若無變數,夫妻二人,一邊讀書持家,一邊撫養教育女兒,日子想必其樂融融。

甄士隱到知命之年才得一女,夫妻二人對英蓮可謂百般疼愛,視為命根。但令人沒想到的是,英蓮四歲那年的元宵節,甄士隱安排家人霍啟帶著英蓮到大街上去看社火花燈,霍啟因為小解而讓英蓮在一家門檻上坐等,結果回來之時,英蓮卻不見了蹤影,霍啟自怕擔責,逃之夭夭。甄士隱夫婦見家人和女兒一夜不歸,知道出事了,到處尋找,均無所獲,夫妻半百得女,就此丟了,禁不住呼天搶地,幾度尋死覓活。

翰墨詩書之家,扶貧濟困之人,為何一夜之間被逼瘋了?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夫妻還在失女的刻骨痛時,當年的陽春三月,自家宅子邊上的葫蘆廟炸供(油炸供神用的食品),炸供的和尚不小心,讓油鍋里著了火,然後燒著了窗紙、燒著了廟宇、燒著了鄰屋,把一條街的房子都燒著了。甄家恰好在隔壁,最後燒得只剩下孤苦伶仃的瓦礫,夫妻二人急得直跺腳。這裡是沒法住了,幸好家裡還有田莊,他們便搬到田莊上去住,但又水旱不收,盜賊蜂起,生命都有危險,如何安身?沒法,甄士隱只好賤價賣掉田莊,攜妻子和丫環投奔岳父家。只是,岳父見女婿如此狼狽,家底又越來越薄,對這個背時女婿便不怎麼待見。他對女婿的銀子連哄帶騙折騰得快完了後,就開始當面埋怨他們好吃懶做起來,想將他們掃地出門。

甄士隱的岳父封肅與《儒林外史》中范進的岳父胡屠戶,在對待落魄女婿的態度上,何其相似乃爾!封肅抱怨甄士隱「不善過活」「好吃懶做」,與胡屠戶罵范進為「現世寶」「沒用的人」簡直如出一轍。女婿也是家人,對家人都這麼無情,這世上還有什麼感情值得相信的呢?這無情的俗世又有什麼值得眷戀呢?恰巧遇到一個瘋和尚,對著他念了一首《好了歌》。

聽完瘋和尚的《好了歌》,甄士隱突然覺得醍醐灌頂,竟隨口和了一首《好了歌解》。他聽懂了,也想通了。於是,他跟著瘋和尚出家了,去了那個無牽無掛、無憂無慮的世界。

到底是誰逼瘋了甄士隱?我想,或就是那個利欲熏心、唯利是圖、見利忘義、人情勢利的社會。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帝國的臉譜 的精彩文章:

這樣一個英勇善戰、果敢決絕的英雄,為什麼只能稱王而無法稱帝?
史上第一個建立「人才庫」的宰相,只問才幹不論親疏
從能吏到貪官,他是怎樣登上北宋奸臣排行榜的?

TAG:帝國的臉譜 |

您可能感興趣

今夜,我姓段名譽,飽讀詩書,精通琴棋,沒有心機
他踏遍了古六山,終尋得一味「飽讀詩書」的好茶
一卷詩書,幾許閑情!
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人間詞話·貳伍
差點成為皇帝的他,卻成為中國文人畫最後一位大師,唯一詩書畫三絕的近代牛人
閑情:攜一卷詩書入世,享幾多閑逸出塵
一卷詩書入畫來,幾多閑情山水間
家有乖乖女,腹有詩書畫,有女兒的人都會有一種意猶不盡的情愫
暑期到,讓孩子「背著」古詩文去旅遊吧! | 禮樂詩書
什麼樣的家庭,能熏陶出腹有詩書的孩子?
古琴悠悠:任詩書之氣瀰漫……
兩大才子跨越兩個世紀後在西湖相遇,給人間留下了最美的詩書雙絕
一些富有哲理的圖文 當你飽讀詩書時,也會有人來閱讀你
從小飽讀詩書的人,到底贏在哪裡?
詩書畫印四全,有「瘦金第一人」之譽,書法得啟功大師稱讚
一捧香茗,一卷詩書
有趣的古詩詞填空,你當年背的詩詞,都還給語文老師了嗎?| 禮樂詩書
禮失求諸野:去哪裡尋找丟失了的詩書畫傳統?
揭陽詩書畫界聯手再現本地古八景,哪一個最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