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图为1962年,北京的蜂窝煤店。1960年政府为了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将煤炭供应与粮、油一起,纳入统购统销的行列之中,买煤球实行计划供应,北京城每家每户都有购煤本,凭本分片定量供应。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图为制作蜂窝煤的机器。后来,出现了16孔的蜂窝煤,蜂窝煤的生产加工、装卸搬运也都实现了一条龙机械化生产。蜂窝煤的诞生使京城生活用煤供应发生很大的变化。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图为制作煤球的工人。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图为一辆运煤车,正经过天安门广场。上个世纪末,大街上、胡同里,送煤的板车连同做蜂窝煤的煤铺,都曾是北京人熟悉的记忆。那个时候,北京的冬季,天常常是灰蒙蒙的。资料表明,上世纪末,北京居民生活用煤达230万吨以上,冬季环境污染有三分之二来自燃煤所排放的烟尘。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图为一位老人用花盆炉子在烧开水。铸铁的火炉子,能安装烟筒的,老北京人称作「洋炉子」。大概最早是进口货,所以称「洋」。 「洋炉子」有不少样式,家庭用,常见是「花盆炉」。规格不一样,有大中小号。最早的由四个部件组装。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图为简易两用炉。两用炉指 烧煤球、蜂窝煤都行的炉子。烧蜂窝煤的炉子有特制的炉瓦不用繁琐地搪炉子,炉子有火门封火十分方便,需要使用火炉时打开火门,很快能使蜂窝煤旺旺地燃烧起来。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图为日杂商店销售烟筒。每年快入冬时家家得更新损坏的烟筒,日杂土产商店前挤满了手里拿着票儿排队等候的人群。60-70年代买烟筒、拐脖儿得凭本儿,限量供应。家家都不敢不小心使用,每年天暖后,就得把烟筒卸下来,刷洗干净,甚至抹上油,保护起来。
那年月的烟筒分两种,一种是铁皮烟筒,黑乎乎的,另一种是白铁皮的(马口铁、雪花铁的)烟筒儿,白晃晃的上面还带着小花,透着干净。当然价格差不多贵一倍。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京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送煤工人脚蹬三轮车往返奔波的身影。送煤工人汗流浃背将一车车蜂窝煤送到小巷末端、大宅深处,温暖着千家万户人们的心窝。北京人入秋就要为过冬储备蜂窝煤。沿墙摆着的就是蜂窝煤,从墙根一直摆到近两米高。似乎是上一年冬天没有烧完贮存下来,以供来年继续烧。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每年开春,家家都会保存一些煤渣、煤粉舍不得扔掉,有的家就自己攥煤球。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用烧蜂窝煤取暖的时代。伺候炉子是最烦恼的事了:生炉、添煤、封火、倒煤渣,每天占去很多时间。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图为胡同店铺外堆放着售卖的煤球。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图为2013冬天,最后的送煤工在给最后的居民用户送煤。随着人们生活的进步,楼房一幢幢拔地而起,栖楼而居的老百姓通了煤气、用上了天然气。而居住在平房里的人们,随着「煤改电」和「煤改气」,用煤量锐减,城八区的煤铺由原来的四百多家减少到二十几家,煤铺繁忙喧嚣的景象也就风光不再了。

回顾老北京冬天,用燃煤取暖的岁月

图为居民家中的电暖气。今天,北京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早已改变,优质能源占据了主导地位,传统的供应煤球、蜂窝煤的煤铺快速消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万清轩居士 的精彩文章:

城市记忆:民国时期,北京的人力车夫群体影像
1946年,清代八旗最后一位溜冰能手——吴桐轩

TAG:万清轩居士 |

您可能感興趣

北京最後一座燃煤電廠停機
洛陽全面開展燃煤散燒治理工作 8月底前要完成剩餘66台燃煤鍋爐拆改任務
太好了,燃煤燃氣企業又有燃料新選擇了,生物質燃顆粒環保又省錢
製造乙醇:美國巴西用作物 我國獨創用燃煤
答读者质疑:为何治理雾霾要关注秸秆燃烧与取暖燃煤
燃煤旺季即将到来,红寺堡一夫妇却因这个事闹了别扭
全球煤炭消費持續下滑,中美是最大「減煤戶」,然而燃煤仍是發電主力
燃煤發電標杆電價7月上漲;新能源將實現比火電廠更低的運營成本;環渤海動力煤價報收574元
供熱改造開工 烏魯木齊拆並萬餘燃煤鍋爐
哈電的清潔燃煤電廠建到了迪拜!厲害了,WORD哈電!
袋式除尘器的特点及在燃煤电厂的应用分析
燃煤鍋爐煙氣脫硫除塵系統改造
中美燃煤發電競爭:地方政府催生燃煤電廠新建潮
典型燃煤電廠節能降耗措施綜述(2)
典型燃煤電廠節能降耗措施綜述(1)
省電力公司發布2016年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白皮書 清潔能源發電減排867萬噸二氧化碳 今年哈市205台燃煤鍋爐「煤改電」
印尼巴厘島長期缺電,中國就幫他們建了一座燃煤電站
厲害!婦女挾持3子女欲點燃煤氣罐 消防員用水槍擊落打火機
燃煤造成的空氣污染對健康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