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忠賢對明朝的貢獻,是不是讓你吃驚了!

魏忠賢對明朝的貢獻,是不是讓你吃驚了!

魏忠賢對明朝的貢獻,是不是讓你吃驚了!



魏忠賢掌權時,明朝政府抵禦遼東後金的侵略仍是對比給力的,大有光復遼東之勢。有以下幾點看出來:

前期可以認識到遼東與京師唇亡齒寒的聯絡,否定龜縮山海關的選擇,活潑支持孫承宗的推進戰略


後期任由袁崇煥督師遼東,不敢說他多器重袁崇煥,但從交遊信件看,袁與魏的聯絡至少是調和的,袁最牛掰的幾回戰功全在魏掌權時誕生。


當時明軍的狀況是:關寧鐵騎不用裁人,軍餉仍可足夠正常發。皮島戎行不用精簡,收入來歷也是安穩的。僑居海島的毛文龍進行黑市買賣、搶掠朝鮮邊民商旅,本著不偏不倚,根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毛文龍也算幹吏,活潑進步,開闢了旅順-義州一線的東江軍鎮,不斷打擾後金盛京以東的城池;授毛文龍「欽差平遼便宜行事總兵官征虜前將軍左軍都督」和尚方寶劍,人心撮合肯定到位,搞得毛文龍熱血沸騰,誓死鞏衛皮島、朝鮮本鄉。盛京的西面,從寧遠至錦州,正本荒涼敗落了十年的城池一座座從頭修葺一新、再次拔地而起;明軍的火銃、戰車、地雷、炸彈裝備徹底;紅衣大炮這種奢侈品也都搬上了寧遠、錦州的城頭。


魏當九千歲的幾年幾乎與關外捷報頻傳的時刻同步,寧遠大捷大炮轟傷努爾哈赤。寧錦大捷明軍屢次重創皇太極。丁卯之役,毛文龍在朝鮮拼盡血本擊潰阿敏數萬八旗軍,阻撓了阿敏當朝鮮王的希望。皇太極東奔西突累到吐血沒撈著啥優點,只能龜縮在盛京。

關外的戰爭形勢一片大好的反面正本仍是錢在起作用,魏最大的才調之一是收稅。明末,全國金銀、盡聚三吳,魏忠賢關於工商業、對外買賣興隆的江南地區,從頭設立了萬曆末年被東林黨拋棄的工商稅、海稅;但他沒有給農民加賦,身世社會底層的魏忠賢在河南遭災時,還能清除賦稅,從內庫撥款賑災;閹黨在放火燒了東林書院後,幾十年未曾修過的黃河水道,初步修補;而且專門找東林黨人出資的「獨佔公司」收刮。齊楚浙黨與魏打的火熱,閹黨稅官送錢的踏破魏府門檻,有錢好就事,而魏就事才調沒的說,一定給你辦成。浙江巡撫感觸國內咸平,農民不用被折騰都安心勞作,魏幾乎太給力了,提議修生祠,所以全國掀起修生祠的高潮,遼東的官兵將士修的又好又用心,袁崇煥稱頌魏忠賢「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賞宜也!」由於魏給了關寧軍豐盛安穩的收入。


在魏忠賢上台的前後,明末的朝堂上有這樣一群官員,他們大多身世於南京江南貢院,他們彼此視為「校友」,逐步構成黨派,以無錫東林書院為精力聖地,他們清高,他們理想主義;表面上看,他們好像是正義的化身,閃爍著人道的光輝。但從根本上考究一下的話,沒觸摸過底層社會的他們大都是江南鄉紳巨賈晚輩,花不計其數的銀子買個科舉名次,甚至不乏中舉後持續買官者,錯綜複雜的黨同伐異,逐步成為朝堂上掌握話語權的中堅力量,架空的齊浙楚、閩等小黨派實力時,所用方法不比閹黨差勁多少,這便是明末歷史上牛掰哄哄的的東林黨。

魏忠賢對明朝的貢獻,是不是讓你吃驚了!



對比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別的朋黨,東林黨很多人好像更適合生活在現代的美國政壇。但掌權的東林黨偏偏生活在明末內憂外患的時刻,恰恰成了帝國式微的催化劑。魏忠賢死後,從頭掌權的東林黨馬上再次拋棄切身利益有關的工商稅、海稅。對中西部的旱災置之度外;富庶東南的稅收拋棄,卻派戎行到貧亂交集的西北旱災區加賦、納稅;對後金理想化的主和,不理解關外將士的疾苦~打勝了說你浪費國家錢~打敗了咔嚓你;對農民起義得過且過,無限招安,致使農民軍不能徹底消滅;由於明朝官員俸祿很低,除了極個別清官,貪腐幾乎是一定的,但頂著東林的名頭,錢貪往後不敢招認且一丁點都不肯吐出來

有了錢才調給戎行發工資;才調造各種軍備武器,除了紅衣大炮:還有地雷、火銃、火棘莉、炸彈等等火器;才調築城修牆養馬。戎行裝備牛掰才調內平賊寇,外御強敵。而以上古代軍事工業恰是推進經濟發展、堅持工作的好辦法。


魏的功業在於保證了帝國稅收體系的穩健工作;增強帝國凝聚力、控制力,南到廣西、北至錦州盡為掌握;可以用精確給力的人並給予支持(炸傷努爾哈赤的紅衣大炮可是用真金白銀買的),扳回遼東戰場的頹勢,撫平北方農民因災造反的危機;跟老一輩王振之流比起來,不得不說魏的才調確實高出了一大截;即便跟一般的內閣大臣比起來正本也有出色的當地;拋開黨同伐異這些朝堂政治不可避免的「差錯」不講;魏至少是個功率極高的重視實用主義的幹練能人。


魏死後,遼東的形勢再次退化到了萬曆末年的水平並持續惡化,財政艱難的一起,崇禎皇帝疑心重,且在議和主站的定見基地搖擺不定,先是丟掉孫承宗,然後將袁崇煥凌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沒了給力的將軍,部屬官兵們只能幹瞪眼,遼東的關寧防線由強轉弱、節節敗退的局勢再難解救。


袁崇煥督師遼東時,活潑研討關外地形民意、八旗軍作戰技倆,選拔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滿桂(蒙古族)等勇將。勤於操練,屢次整治軍紀,與兵士同甘共苦。努爾哈赤兵敗寧遠,為袁崇煥大炮所傷,旋即不愈而死;寧錦之戰,為父報仇的皇太極小手法用盡,卻一點便宜沒撈著,在袁崇煥跟前吃足了苦頭,看過關寧鐵騎的軍容後忌憚三分,戰術上皇太極用兵狡詐,袁崇煥卻比皇太極更老辣。惋惜的是,這位屢次打敗後金戎行的功臣良將,在成功保衛北京後居然立即被崇禎羅織罪名坐牢,終身從無敗績的大明薊遼督師被凌遲處死。袁崇煥剛剛提出的「五年復遼」計劃成了空想。袁死後,他選拔的人中除祖大壽無法屈從後金(屈從時改稱滿清)外,余者皆相繼戰死。精心培養的關寧鐵騎死的死,降的降,畢竟只剩了少部分軍力保存在山海關的吳三桂手中。


袁崇煥死後,皇太極認識到人數劣勢和裝備劣勢,所以廣幕各族勇士,創建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並委任毛文龍的得力手下孔有德製作大炮。東亞第一勁旅的名號畢竟歸屬於長於吸納各族高手的八旗軍了。英國東亞研討者稱17世紀初的東北亞通古斯戎做法東亞最強勁旅,皇太極帶領的八旗軍作戰勇猛,戰術靈敏,向西驅兵千里打敗風頭正勁的蒙古林丹汗,朝鮮的保護神毛文龍死後,得力部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接連叛逃後金,東江軍鎮名存實亡。皇太極稱帝,後金改稱滿清,清軍侵犯朝鮮勢不可當,打敗各路集結的八萬朝鮮戎行如輕而易舉,八旗軍幾乎沒死人輕鬆佔有漢城,把朝鮮國王李倧攆到江華島上,強逼朝鮮簽定屈從之盟。假設沒有戚繼光做薊州總兵時整修精巧的長城,明帝國效果又如何?

魏忠賢對明朝的貢獻,是不是讓你吃驚了!



反過來看北京城的金鑾殿上,令人可笑的是,東林黨居然提議裁掉佔用開支很小的驛站,陝西米脂的李自成作為驛站員工的鐵飯碗工作霎時間丟了,沒飯吃咋辦?造反算了!所以跟了闖王高迎祥,高迎祥為陝西總督孫傳庭、三邊總督洪承疇合謀拘捕。崇禎說:斬!李自成成為了闖王,孫傳庭打的他帶著18騎逃遁荒山。旋即孫傳庭因直言諫阻「秦軍」北上薊遼,開脫崇禎以恃驕之罪被開除坐牢,而討崇禎喜愛的洪承疇升任任薊遼督師。被坐牢的孫傳庭以死報國!寵愛的洪承疇畢竟卻成了二臣!


再看關外,李自成入關中後,取長安,北上簡單擊破太原、大對等軍事重鎮,直到百萬民軍圍困北京時,李自成仍然承諾要三百萬銀子,封個王就退兵,並容許幫崇禎消滅滿清!可此時滿朝官員仍然沒一個情願出錢的,崇禎總算理解了,他怒了,國家居然毀在這群「小氣」官員之手!崇禎以「驚人的愚笨」對議和條款加以回絕!1644年三月十九日,城破,崇禎弔死煤山(現景山)。臨死前崇禎哀嘆「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噴出了「雖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也!」之類的話,竊以為無非找個託辭洗刷自己的差錯與無能,想想此前的幾年裡,為了找替罪羊的,平寇無力時,殺了多少兵部尚書?稅收捉襟見肘,換了多少內閣首輔?

正本在李自成霸佔北京近郊時,崇禎先是聽宦官曹化淳評價:「忠賢若在,時必然不至此」,然後又想到十七年前兄長天啟的臨終囑託:「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現已有所悔悟,所以隱秘收葬魏忠賢遺骸,專門祭拜之。只惋惜大廈將傾,悔過已晚。


當然,從當今傍觀回想者的視角來看,明末政府遇到的畢竟是此前的秦漢、隋唐、宋元1800多年來任何當朝政府都沒遇到過的奇難境地:史上最強外敵和洶洶滔天的農民軍內患,再有國庫空無的落井下石。換了任何一位明君擱到當時的環境下都很難說能挽大廈於將傾。


中國歷史上一輪又一輪的一致政權,要麼死於外敵,要麼亡於內患,財政不給力一般是堤堰腐朽的開端之蟻穴,所謂周期率大概如此。明代的財政危機早早的從嘉靖朝發端,萬曆朝擴展,到了天啟末、崇禎初現已爛到根子里了!把全部罪行嫁禍於一個姓魏的宦官頭上,不過是一種掩耳盜鈴的水到渠成算了!


備註:文章部分資料來源網路,禁止轉載抄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天下 的精彩文章:

這段歷史我們中國人不應忘記
民國時期香煙上的廣告居然這麼大尺度
錢幣收藏 哪些人民幣升值空間大
挖出價值數十萬古董 上交國家獲八百元獎勵

TAG:藝術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魏忠賢對明朝的功勞,看的吃驚了!
魏忠賢是忠是奸,他到底在大明王朝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又為大明王朝做了些什麼呢?
為什麼說,魏忠賢若不死,明朝不亡,這是為何?
魏忠賢不死 大明是不是亡不了?
明朝最厲害的太監不是魏忠賢,而是他?
為啥說魏忠賢不死,大明朝不滅呢?
魏忠賢不死大明朝不滅是真的嗎?
精彩一貼:明朝太監魏忠賢是忠還是奸,為何崇禎殺死他後明朝更不堪一擊了
如果魏忠賢不死,崇禎是不是就不會自殺,明朝是否也不會覆滅?
忍你不是一兩天,看崇禎是如何端掉魏忠賢的?還有相好的客氏
崇禎殺掉魏忠賢,到底是坑了明朝還是救了明朝?看了這個就會明白
看看歷史:魏忠賢不死大明朝不滅是真的嗎?
魏忠賢:你們誤會我了,我才是明朝最大的冤案!
為什麼說大奸臣魏忠賢不死,大明朝不滅?這是為何?
魏忠賢該不該殺?為啥他死了,明朝還是滅亡了
「古代第一宦官」,不是魏忠賢,不是李蓮英,那是誰?
明末最大的忠臣竟然是魏忠賢,看完就知道為什麼了!
一代木匠明熹宗卻對張皇后很是愛惜,使得客氏和魏忠賢不能下手
我為魏忠賢帶鹽,若他不死,明朝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