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什麼是功德?為什麼要積陰德呢?

什麼是功德?為什麼要積陰德呢?


什麼是功德?為什麼要積陰德呢?



功為善行,德為善心。心行合一,名為功德。

努力行善,通過行善累積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


功德不等同於利益。


比如很多善信誤以為功德等同於金錢,誦多少卷經文,做多少件好事,積累到來世可以換取相應的福報,這種善功名為福德,不是功德。


功德是通過修行而獲取的經驗,福德等於金錢,金錢能用完,而經驗不會消失。

有大功德的修道人,是更容易得道成真的,所以道教提倡積功累德,《道德經》上講:「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越是不計回報的付出,得到的回報就越是大,而不執著於回報,始終持守內心中的那份清靜,就是功德。


俗話說:「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報」。


所謂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積德。人積德越多,福報也就越大。


陰德與陽德

關於積德,德有陽德與陰德之分。如果你作事,有某種動機,或許想讓別人知道,即使你作的事再好,這也叫陽德。作陽德的事,容易作,但關健是人要多積陰德。


什麼是陰德呢?


陰德是人要為善,而別人卻不知,作好事而不宣揚,默默無聞地去作,則為陰德。


積陰德方能留得住


積陽德別人知道了,善德不如陰德積得住和留得住。

如果修心、修行不夠,或造點小惡,隨修隨報,到後來好的善果就沒有了。


所以只有多積陰德,德才能積得住,也留得住。


什麼是陽德與陰德?


陽德與陰德有什麼區別?講完了。我的體會是:無論你做多少善事,都不想讓別人知道,這才是真正地積陰德呢。

把陰德善果積在那裡,而又不求現報,這就叫積善。


《周易》有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名言。


其意思是說,積累善德的這個家族或人就會有享不盡的福,如果積善之人今世享受不到,本人來生必有正報。


其意義告訴世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為人父母者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其實都是為子女著想。


但是如何為子女著想呢?自己如何做人之父母呢?


如果將來老了能給子孫留下些什麼呢?面對這些問題,也許答案多種。


我還是引用古人名言吧:「積金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


積書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此萬世傳家之寶訓也」。


許多聖賢先人告訴人們,如果人積陰德、積善果,那永遠都是你的,別人是偷不去、搶不走的。你陰德積得久,積得多了,後面的福報也大,甚至還會福澤你的子孫。


所以我們做些好事,最好不要宣揚自已,故意讓別人知道自已的道理就在這裡。


對於普天下的父母,應把金錢財富少留給自已的子女,應更多地把精神財富留給自己的子女。願以此文,獻給普天下的為人父母者!


勸人積陰德之書《文昌帝君陰騭文》


《陰騭文》是道教勸善書之一種,以通俗的形式勸人行善積陰德,久久必將得到神靈賜福。


「陰騭」一詞,其源蓋出於《尚書·洪範》:「惟天陰騭下民」,意謂冥冥之天在暗中保定人們,這是古代比較簡單的天命論思想。在《陰騭文》中,「陰騭」


具有天人感應的含義,要求人們自已多積陰德陰功,就是說行善做好事不要到處張揚,只是陰悄悄的去做。


即使個人獨處而別人不知曉的情況下,也不做壞事,以此為條件,洞察一切的文昌帝君就會暗暗保佑你,賜給你福祿壽。


此書成於《太上感應篇》之後,有各種手抄本、刊刻本,清代道士將其收入《道藏輯要》集,另外《昭代叢書別集》、《三益集》均有收錄。


「陰騭」原指「陰德」.文昌帝君雖然是被列入道家神仙系統裡面的一位神明,可是他並不是傳播道術的,他主要就是勸導世間人廣行陰騭,陰騭就是陰德,做善事。


所以這篇《陰騭文》通篇都是教我們止惡修善,不僅是在行為上要斷惡修善,更要在我們心地上,在暗室屋漏當中要懂得規範自己,不可以產生惡的念頭。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魚腥草是天然抗生素,但好多人不知道吃後會這樣!
小洋蔥,大用處!每天吃一顆,清血管降血糖
道醫學堂道教鬼脈珍法
諸葛亮拜師與修道的故事
一道菜祛除體內濕氣!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什麼是功德?為什麼要積陰德?
我們為什麼要積陰德?
人為什麼要積陰德,積德雖無人見,善惡自有天知!
做人,要積八德!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積累福報?
做人,要積八德,必讀!
平時的飲食注意外,還需要積極治療。那麼,胃脹吃什麼好呢?
●做人,要積八德
做人,要積八德
梁老闆的故事:有了錢財要積德行善
做人,要積八德(必讀!)
做人,要積八德(寫的真好)
做人,要積八德(必讀)
做人,要積八德(一定要讀)
切赫:不能沉湎於失望情緒,要積極備戰曼城
要想美麗健康就要積極減肥
說「不」,是需要積澱的
做人,要積「八德」,學會了終身受用!(值得珍藏)
不要生氣要爭氣,不要拖延要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