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川普為什麼當選?這是恐懼的勝利

川普為什麼當選?這是恐懼的勝利

英國退歐之後,本文作者——英國倫敦南岸大學的心理學家Julia Shaw就敏銳地意識到特朗普很可能會當選美國總統,因為一旦被恐懼控制,人們就會忽視證據和專家的意見了。


撰文 Julia Shaw


編譯 丁家琦

2016年11月9日,美國2016年大選落下帷幕,今年70歲的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大多數媒體、華爾街精英和知識分子的反對聲中拿下2XX張選舉人票,擊敗希拉里·柯林頓成為美國新一任總統。此前,在各類民意調查中特朗普均落後,主流媒體更是一邊倒地支持希拉里,最終的投票結果無疑使他們大跌眼鏡。這一幕在2016年全球政治中似曾相識——儘管絕大多數專家意見都表明英國退出歐盟弊大於利,但在6月24日舉行的全英公投中,52%的英國人選擇了讓英國退出歐盟,最終推動了這一改變歷史的決定。本文寫於今年6月英國公投退歐之後,當時作者就警告大家:如果英國的退歐派通過恐懼得到民眾的支持,美國的特朗普也同樣很可能用這種方法贏得大選。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無視了專家的意見呢?政治家、退歐支持者Michael Gove說:「這個國家已經擁有太多的專家了。

川普為什麼當選?這是恐懼的勝利


圖片來源:Pixabay


在52%的選民投票決定退歐之後,一切都如專家預測中的一樣發展:英鎊立刻貶值,蘇格蘭分裂的可能性進一步升高,有很多人感覺被自己的祖國背叛了,而很多人投了退歐之後又馬上後悔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而特朗普的競選綱領,與退歐倡導者的觀點不謀而合。退歐倡導者不僅宣揚政治主權的宣揚,還通過編織謊言、謾罵難民來煽動民眾的恐懼,聲稱要「make Britain great again」。當然,也不是說留歐派就完全沒有利用大家對退歐後經濟滑坡的恐懼來宣傳,但顯然退歐派使用的技巧在情緒上更有煽動性。


如果這些技巧在英國取得勝利,那麼它們在美國也很可能取得勝利。英國退歐也讓我愈加擔心,特朗普完全有可能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當年奧巴馬的競選策略是描繪出一幅未來的美好藍圖,但我覺得在2016年的政治氣候中,這樣的正面策略不會再取得成功了。


訴諸恐懼的論證

特朗普和退歐派所用的政治宣傳手段被稱為「訴諸恐懼」(argumentum ad metum),這是一種站不住腳的論證手段。比如,它試圖通過以下方式論證命題P是真的:


P和Q中只有一個命題是真的。


Q很嚇人。


所以P是真的。


儘管這是一段無效論證,在邏輯上毫無意義,但從表面看,它很可能看起來很有道理,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恐懼在記憶和決策過程中,是個影響重大的因素。

為什麼恐懼會勝出呢?


情緒和記憶的關係是很複雜的。不過研究表明,從總體上來看,如果一項陳述非常情緒化,我們會更容易記住它。


這是因為,如果在一個觀點中加入情緒,我們就要同時在記憶中存儲兩樣東西:這個觀點本身,以及它所帶來的情緒,這讓大腦儲存它們的過程變得更加複雜,也就產生了更大的記憶網路,更容易在之後被喚起。


此外,情緒,尤其是恐懼,對決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如果我們處於恐懼狀態,或者被迫專註於基於恐懼的論證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就會進入一種被稱為「外圍處理」(peripheral processing)的狀態。

外圍處理是指我們基於一項事物的外圍性質,如情緒、演講者的長得好不好看等因素來做決策,而這些都依賴於信息傳達的方式,而非信息本身。


這就是為什麼像「歐盟在欺負英國」呀,還有「美國可能有ISIS間諜」呀這些言論一出,很多人都不再依據客觀證據來做決策。


為什麼「普通大眾」不信任專家?


外圍處理也會讓人無視專家的建議。他們專註於自己的情緒,以及其他的外圍因素,這些都會把注意力從論證本身的邏輯上移開。


外圍處理的反義詞是「中央處理」(central processing)。如果我們根據證據和論證邏輯來得出結論,這就叫做中央處理,專家使用的幾乎都是這種處理方式。


外圍處理和中央處理都是心理學「詳儘可能性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簡稱ELM)的一部分,該模型表明,我們不會同時採用兩種決策方式,因此,一旦我們在處理決策信息時被引入了浮於表面的外圍處理模式,我們就不能採用深度的中央處理模式了。


當某些政治家嚷嚷著「我們不需要專家!」的時候,他們就在試圖讓我們從中央處理狀態進入外圍處理狀態,拒絕邏輯,轉而聽命於情緒,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被恐懼控制住,我們就很難再依賴邏輯行事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像川普和退歐派這樣的政治家總喜歡說自己代表了「普通大眾」的利益。顯然,所謂的「普通大眾」並不存在,哪怕他們真的存在,也不可能以一個億萬富翁的形象出現。這麼說的人,只是想假象出一個對手(比方說,與「普通大眾」相對應的「精英」),並讓人們對這個對手產生負面情緒,從而無視證據與邏輯。


我想說的是,基於情緒的競選口號可能會有極大的吸引力,它們會嚴重地侵害我們的記憶和決策系統。希望美國不要重蹈英國留歐派的覆轍(編者:然而作者的希望落空了),它們大大高估了專家和證據對普通民眾的影響力。如果你想競選總統,也要注意在呼籲人們支持自己的時候,除了邏輯和證據以外,千萬不要小看情緒的作用。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川普為何取勝?一一美國大選現出的自由曙光
川普為什麼能贏?因為他征服了美國這個原始部落
川普為何讓美國人討厭他?原來是因為這件事!
川普為何成了光桿司令?原來是因為這一件事
說沈馬——川普為什麼「欽點」《愛樂之城》贏奧斯卡
川普為何擁茂密金髮?私人醫生大爆料:吃柔沛刺激生長
川普為倫敦新市長打了自己的臉,人家卻並不領情
星盤揭秘川普為何是天降偉人
川普為啥拼錯單詞?可能對「president」執念太深了吧……
霸氣!美國電視傳奇拒接受川普為他頒發終生成就獎
川普為何當上總統?這個11歲美國女孩一語道出真相...
川普為擴軍爆砍美國科研預算,美帝科技恐崩盤!中國:我要趁機實現小目標
小川普為何公布通俄郵件?
川普為把iPhone生產從中國搬回美國,煞費苦心
漫威《蜘蛛格溫》引進新版反派 以川普為原型
川普為七國禁令辯護 指責法院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