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周末讀書:《怪誕行為學》

周末讀書:《怪誕行為學》

周末讀書:《怪誕行為學》

來源:醫學界腫瘤頻道

周末讀書第七期,帶來圖書《怪誕行為學》。生活中我們常有莫名其妙的舉動。你真的會失控?一時衝動就是沒道理可言?錯!所有的現象,背後都有經濟的力量!本書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告訴我們這是為什麼,又該如何改變。

微信關注「醫學直播間」,留言「怪誕行為學」即可閱讀完整版。

周末讀書:《怪誕行為學》

作者簡介

丹·艾瑞里

18歲時的一場爆炸意外,讓艾瑞里全身皮膚70%灼傷,住在燒傷病房達三年之久。身穿治療用黑色彈性緊身衣、頭戴面罩的他,自嘲為「蜘蛛俠」。但恰恰是在這段漫長、無聊,而又痛苦不堪的歲月里,那套奇異的「蜘蛛俠」服裝拉開了他與外界的距離,使他可以以局外人的眼光重新看待身邊的世界,從此有了探索人類行為與經濟關係的興趣。最終,他成為著名行為經濟學家。

丹·艾瑞里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傳媒實驗室艾爾弗雷德·P·斯隆基金會和斯隆管理學院行為經濟學教授、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研究員、普林斯頓高等研究中心研究員。在麻省理工學院期間他寫了這部行為經濟學的重要著作。他的文章一直在重要的學術期刊,以及《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上發表。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研究關於人的非理性行為的圖書。

作者在這本書中,探尋的是被傳統經濟學定義為「理性的人」,是如何在日常行為中變的非理性的。特別是在我們的消費行為中?我們是如何被一點小恩小惠,在書中,舉了以下例子:

一種無人過問的黑珍珠為什麼與其他價格高昂的珠寶放在一起時,身價高出數十倍?

人們為什麼願意接受對自己毫無用處的贈品,甚至為此花很大力氣去瘋搶或者排隊?

為什麼人們對義務幹活幫助他人感到很高興,而幹活掙錢反而不高興?

為什麼我們總是「言而無信」,做不到許多該做或承諾要做的事情?為什麼我們會高估自己?

為什麼面臨多種選擇時,我們反而會迷失主要目標?相同的阿司匹林,為什麼50美分的管用,5美分的就不管用?

內容節選

神秘的安慰療法

如果你生活在20世紀50年代,胸口疼痛,心臟病專家很可能建議你接受一種做叫做胸廓動脈結紮的手術,來治療心絞痛。在這一手術中,醫生給病人全身麻醉,從胸骨處切開胸腔,把胸腔內的動脈結紮起來。這樣一來,問題就解決了!心包膈動脈的壓力增大,心肌血流得到改善,人人皆大歡喜。

很明顯,這種手術很成功,整整流行了20年。但是1955年的一天,西雅圖的心臟病醫生倫納德?科布和幾個同事對此產生了懷疑。這種療法真的有效嗎?真的起作用嗎?科布決定採用一種非常大膽的方法來求證這種療法的有效性:他要對一半病人真的實施手術,對另一半施行假手術。然後他要看一看哪些病人疼痛減輕了,哪些病人的健康狀況真的改善了。換言之,拿病人像切魚片一樣,硬生生一直切了25年,心臟科的醫生們終於要對這種手術做一次科學的、嚴格控制下的檢測,以斷定它的有效程度究竟如何。

為了進行上面所說的這一測試,科布醫生按照傳統的方式給一部分病人實施了手術,對另外一些人則實施了安慰性手術。真正施行手術時,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樣,實施麻醉,切開病人胸腔,結紮胸腔動脈。施行安慰手術的,手術醫生則只是實施麻醉,用手術刀把病人胸部肌肉劃開兩道,然後縫合,留兩道細微的縫合痕迹,僅此而已。

結果令人驚異無比。做過胸腔動脈結紮的和沒有真正做的兩組病人都說疼痛減輕。兩組病人的手術效果都持續了大約三個月——然後又開始抱怨胸口疼痛複發。同時,心電圖顯示,做過真正手術的病人與做過安慰手術的病人的狀況沒有區別。換言之,傳統的手術治療好像起到了短期減輕疼痛的作用——但安慰手術也是這樣。到頭來,兩種手術療法都沒有產生長期療效。

近年來醫生們又對另一種醫療方法做了類似的測試,結果也驚人地相似。早在1993年,J ?B? 莫斯利,一位整形外科醫生,對於某種針對膝部關節痛所實施的關節鏡手術越來越感到懷疑。這種療法真的有效嗎?莫斯利醫生和他的同事們從休斯頓退伍軍人醫院招募了180名關節炎患者,把他們分成三個組。

第一組實施傳統療法:實施麻醉,膝蓋部位切三刀,置入關節鏡,切除軟骨,矯正異常軟組織,用10升鹽水清洗整個膝部。第二組的療法是,麻醉,膝部切三刀,置入關節鏡,用鹽水清洗膝部,但是不切除軟骨。第三組用的是安慰療法,看起來就像前兩組一樣,麻醉、切口等等;手術過程的時間也相同;但是關節內沒有置入關節鏡,換言之,這只是一次模擬手術。

手術後的兩年里,醫生對所有三個組(就像其他安慰療法實驗一樣,其中也包括志願者)都做了跟蹤測試,以確定疼痛是否減輕及減輕的程度,並且檢測了他們恢復正常行走和爬樓梯所需要的時間。效果怎麼樣?實施全套手術和單獨置入關節鏡的兩組非常滿意,紛紛表示要向親戚朋友推薦這種療法。但奇怪的是——出了一條爆炸性消息——實施安慰療法的那個組,也同樣減輕了疼痛,同樣恢復了正常行走,就和真正做過手術的那兩個組一樣。針對這一使人驚詫的結果,莫斯利實驗小組成員之一的內爾達?雷伊醫生寫道:「對於膝部關節炎患者,實施關節鏡置入和軟骨組織清理手術的效力,竟然與安慰療法不相上下。這一事實讓我們質疑,在這種手術上花的10億美元是否應該用到更需要它的地方去。」

如果你能預料這一結果會引發原子彈爆炸般的效果,那你可猜對了。這篇研究報告刊登在2002年7月11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以後,有些醫生就大吵大嚷,聲稱該報告造假,在不同場合利用各種形式對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提出質疑。莫斯利醫生爭辯說,這一研究是經過詳盡安排、嚴格實施的。「作為醫生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操刀技術如何精湛,而是手術後患者的康復情況。那些一年到頭經常實施關節鏡手術的醫生,毫無疑問對安慰療法的效力感到尷尬。你們可以想像得出,他們會動用一切力量,尋找一切理由來否定我們的研究成果。」

不管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這一研究的結果,有一點是清楚的:我們應該給這些特定患者的關節鏡手術打個問號,同時加強對各種醫療手段有效性的證實。

「安慰療法」的英文單詞(Placebo)來自拉丁文——「我會讓你滿意」。這個詞在公元14世紀專指喪禮上雇來在死者靈前號喪的假哭者。1785年它出現在《新醫學詞典》中,指的是「非正規的邊緣醫療方法或藥物」。

安慰療法的效力最早見諸醫學文獻記錄之一是1794年,一個名叫傑爾比的義大利醫生髮現了一樁奇怪的事情:在疼痛的牙齒上抹一種昆蟲的分泌物可以止疼,這種止疼效果能夠持續一年的時間。傑爾比陸續給牙疼病人使用這種昆蟲分泌物,並且對病人的反應做了非常詳盡的記錄。抹過「葯」的病人中有68%對他說,他們的牙一年之內沒有再疼過。我們沒有關於傑爾比醫生和昆蟲分泌物更詳細的資料,但可以相當肯定,他使用的昆蟲分泌物與牙疼治療無關。但問題在於,傑爾比相信它有用,他的多數病人也這樣認為。

當然了,市場上的安慰劑不僅僅是傑爾比醫生的昆蟲分泌物。近代以前,幾乎所有的藥品都是安慰劑。蟾蜍眼睛、蝙蝠翅膀、狐狸肺晒成的干、水銀、礦泉水、可卡因、電擊器:所有這一切都被當做包醫百病的靈丹妙方兜售過。當年林肯躺在福特劇院大街的對面奄奄一息的垂危時刻,據說他的醫生在他的傷口上塗過一種「木乃伊膏」——將埃及木乃伊磨成粉末製成的膏狀體,據說可以治療癲癇、膿瘡、皮疹、骨折、麻痹、偏頭痛、潰瘍,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疾病與創傷。甚至到了1908年,「正宗埃及木乃伊」還被印刷在E? 默克公司的銷售樣本上供人訂購——直到今天,世界上可能某些地方仍然在使用它。

總的來說,有兩種機制能夠形成預期,使安慰療法與安慰劑起作用。其一是信念——我們對某種藥品、手術或有關人員的信賴或信任。有些時候,只要醫生或護士來到我們面前安慰鼓勵一番,就不僅讓我們精神上感覺好一些,還會真的激活我們體內的康復功能。僅僅看到醫生對某一治療方案或手術表現出的熱情,就可能使患者未經治療就產生某種有益的效果。

第二個機制就是條件反射。就像巴甫洛夫有名的條件反射實驗(狗一聽到鈴響就流口水),經過重複的體驗,人們體內就能建立起一種期望。假如你電話預訂了比薩餅,送外賣的一按門鈴,還沒有聞到比薩餅的香味,你的消化液就開始分泌了。或者你正在蜜月中,和你新婚的妻子偎依在沙發里。你眼看著壁爐里噼里啪啦的火苗,耳鬢廝磨的愛欲促使大腦釋放出內啡肽,為你們下一步的親熱做了鋪墊,把你的這種幸福感推向了愛河深處,溫柔鄉里。

關於疼痛,良好的預期能夠釋放荷爾蒙和神經傳遞素,諸如內啡肽和鎮靜素,不僅能抑制疼痛,還能產生強烈的快感(內啡肽激發與可卡因相似的感受體)。例如,我清楚記得當年躺在燒傷病房裡,疼痛難忍,但只要一看到護士走過來,手裡的注射器針尖還在滴著止痛劑,我就會長長地鬆一口氣,止痛劑終於來了!我的大腦里馬上開始分泌抑制疼痛的阿片肽,儘管針頭還沒有扎進我的皮膚。

周末讀書系列

周末讀書第一期:《最好的告別》

周末讀書第二期:《相約星期二》

周末讀書第三期:《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

周末讀書第四期:《白袍:一位哈佛醫學生的歷練》

周末讀書第五期:《阿圖醫生》

周末讀書第六期:《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微信關注「醫學直播間」微信號,留言「最好的告別」、「相約星期二」、「20」、「白袍」「阿圖醫生」「左右」,即可閱讀完整書籍。

聽醫學講座,就上醫學直播間!

如何觀看醫生站網頁版?

直接輸入網址:http://web.yishengzhan.cn,即可進入醫生站網頁版。大屏講座,等你來聽!醫生站網頁版搜索功能已上線,快來圍觀吧~

如何下載醫生站?

按住圖中二維碼3秒鐘,識別二維碼後,按提示步驟下載並安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腫瘤頻道 的精彩文章:

ESMO專家來了!PARP抑制劑在卵巢癌中的現狀和展望
腫瘤科醫生,行醫路上牢記這三個教訓!
砒霜「進攻」最惡白血病,拿下國際大獎!
吸煙「六宗罪」,觸目驚心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讀書筆記:《旅行與讀書》
世界讀書日:《勸學篇》的8大啟示
《學習之道》讀書筆記
《科學》雜誌推薦夏季閱讀書單:從嬉皮士到平行宇宙
周末讀書:《細胞生命的禮讚》
《國學常識》讀書筆記
周末就該讀讀書
周末讀書筆記之三
周末讀書 小記
解放軍醫學圖書館舉辦第21屆「世界讀書日」主題活動
讀書分享《佛學概論》
《醫間道》讀書筆記
青年節:大學精神「網路書香·節日讀書」
悅讀——寫在世界讀書日
周末讀書:相約星期二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讀書筆記:《成實論》的流行
《內在革命》讀書筆記
《讀書的力量》:新時代的「勸學」篇
篆刻經典細讀:沈野《印談》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