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Nature展望再生醫學:復活吧,我的勇士

Nature展望再生醫學:復活吧,我的勇士

作者:解螺旋.大廚


導語


身體損傷、組織變薄或者被撕裂、器官失去功能、細胞丟失生物學功能以及外傷引起的一系列問題等等,都會導致疾病的產生或者殘疾,而這似乎就是我們人類的宿命。(回復「1212」可下載文獻)

再生醫學是一門集合多種科學技術的學科,其最終的目的在於修復物理損傷,從而使組織或器官恢復原有的功能。其最早可溯源至古代,但直至近年才展現其應有的魅力,如3D列印構建組織或器官。


中樞神經系統一直以來都被認為幾乎不可自我修復,因此,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利用幹細胞技術,修復諸如脊髓損傷導致的運動失能。此外,利用細胞治療慢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進展。


再生醫學的研究者們也在嘗試從動物世界中獲得些許蛛絲馬跡,如具有四肢再生能力的蠑螈,研究和解析它們再生能力背後的細胞學機制,有可能推進人類肢體再生研究的發展。事實上,有些科學家爭辯道,除了以上這些,研究者們更需要依賴於自然界的仿生系統。


一系列的進展也帶來了一堆問題,比如如何管理這類治療。臨床上已經出現了針對惡性疾病的幹細胞治療,然而這類治療效果尚不明朗,因此,需要政策決策者們儘快制定出合理和合規的法律法規,維護患者權益的同時促進細胞治療的健康發展。

原文:


1、Regenerative medicine,Herb Brody,Nature 540, S49 (08 December 2016) doi:10.1038/540S49a


2、Timeline: Regrowing the body,Cassandra Willyard,Nature 540, S50–S51 (08 December 2016) doi:10.1038/540S50a


附:再生醫學的發展史


多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迷戀於自然界中的再生現象,然而,經過了漫長的研究,修復或再生人類組織或器官的嘗試,一直舉步維艱。因此,利用前沿科技重新審視器官形成這一古老命題,或許可以提供新的有用的線索。

Nature展望再生醫學:復活吧,我的勇士



~公元前600年


印度外科醫生Su?ruta開始嘗試植皮技術

Nature展望再生醫學:復活吧,我的勇士


古代1740年


被譽為生物學之父的瑞典自然學家Abraham trembley發現水螅(九頭蛇)具有再生能力。


1901年發現遺傳學

美國科學家Thomas Hunt Morgan在研究果蠅染色體遺傳的同時寫了一本書《再生》。


1907年開始生物工程學


美國生物學家Ross Granville Harrison嘗試體外培養青蛙胚胎細胞。

Nature展望再生醫學:復活吧,我的勇士



1952年核移植技術


美國科學家Robert Briggs和Thomas King報道了第一例核移植實驗。


1963年幹細胞理論的出現


加拿大科學家James Till和Ernest McCulloch發現小鼠骨髓中的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為血細胞能力。


1981年小鼠胚胎幹細胞


英國科學家Martin Evans和Matthew Kaufman第一次成功分離小鼠胚胎幹細胞。


1981年換皮實驗


生物學家Eugene Bell利用患者自己的細胞,獲得人造皮膚,並對患者的傷口處進行移植治療;此外,Bell還發現了器官形成。


1997年人造耳廓


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者Joseph Vacanti成功在小鼠背部種植出了人的外耳廓,該小鼠被稱為Vacanti Mouse。

Nature展望再生醫學:復活吧,我的勇士



1998年人胚胎幹細胞


美國James Thomson第一次成功分離人胚胎幹細胞。


2001年發布法案


美國總統布希宣布禁止利用聯邦基金開展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然而,同年,英國開始對這類研究進行鬆綁。

Nature展望再生醫學:復活吧,我的勇士



2006年iPS的橫空出世


日本學者Shinya Yamanaka發明了誘導多能幹細胞(iPS)技術。

Nature展望再生醫學:復活吧,我的勇士



2006年體外構建人類器官


美國外科醫生Anthony Atala成功將人造膀胱移植到7位具有先天性缺陷的兒童和青少年中。

Nature展望再生醫學:復活吧,我的勇士



2009年政策反轉年


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對人胚胎幹細胞研究進行解禁。

Nature展望再生醫學:復活吧,我的勇士



2010年更大規模的成功


首位脊髓損傷患者(Kristopher Boesen)接受了胚胎幹細胞分化得到的細胞的治療。同年,更大規模的研究表明,健康人來源的角膜組織可以在體外培養,並進一步移植到病人受損部位,可恢復視力。

Nature展望再生醫學:復活吧,我的勇士



2013年 第一珠人類桿細胞株


波蘭Shoukhrat Mitalipov利用核移植技術建立了第一株具有治療意義的人類幹細胞株。


2014年驚喜與失望的一年


日本學者發現酸處理可以誘導細胞進入多潛能狀態,從而產生所謂STAP細胞,為幹細胞治療和研究帶來無限遐想,然而,緊隨其後的研究表明STAP並不存在。

Nature展望再生醫學:復活吧,我的勇士



2015年細胞治療開始走向市場


歐洲委員會准許利用Holoclar治療具有嚴重角膜損傷的病人,這是第一個被准入進入市場的幹細胞治療產品。

Nature展望再生醫學:復活吧,我的勇士


Nature展望再生醫學:復活吧,我的勇士



精彩內容回顧(回復左邊數字查看):


61:非編碼RNA類型及功能匯總,吐血推薦!


62:一文讀懂 與自噬相關的mTOR信號通號


63:乾貨 Oligo設計引物,就是這麼簡單


64:跟著13分文章學作圖,等著收穫SCI吧(origin8教程)


65:乾貨 磷酸化抗體使用必殺技


66:Discussion寫作模板:從3分、5分到10分


67:一文包會:Web of science資料庫應用寶典


68:讀圖 qPCR那些奇奇怪怪的曲線都代表啥?


69:MicroRNA,如何實現從零基礎到10分的跨越


70:ELISA實驗操作中值得關注的細節大盤點


回復SCI、國自然、信號通路、CNS、實驗工具、統計查看相應專欄文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螺旋 的精彩文章:

《Neuron》上的中國腦計劃,引入中醫特色
CAPP-Seq:液體活檢領域正在升起的一顆新星
韓春雨找出實驗難重複的原因?何必糾結NgAgo,CRISPR月內獲3大突破
CNS近期看點全掌握:腸道菌群、腫瘤幹細胞、阿爾茨海默病…
這些基因突變可能是被冤枉的

TAG:解螺旋 |

您可能感興趣

Nature特刊:再生醫學如何讓你滿血復活
Nature:最好的醫學院
法醫學和手工藝意想不到的結合,Frances Glessner Lee的故事
專訪澳大利亞皇家醫學院院士Tarun Weeramanthri:因罕見而珍貴,因合作而共贏
蘋果前CEO、FDA前局長參與的再生醫學新秀Celularity
Agena Bioscience與Intermountain Healthcare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精準醫學
腫瘤精準醫學新進展 志諾維思發布iGenomeCloud
Zebra Medical Vision首次大規模部署人工智慧,以改善20個發展中國家的醫學影像學診斷
JIM文章速遞——漢方醫學Goshajinkigan有望用於預防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
Science發表再生醫學重要發現
西班牙語-醫學檢查 Pruebas médicas
Google DeepMind 首次涉足醫學研究,想要治癒人類的「心靈之窗」
深訪哈佛醫學院,我們與遺傳學泰斗George Church聊了聊人類基因、倫理與商機
Nat Commun:性別「盲點」如何誤導醫學研究?
諾獎實驗室Sami Djoulah博士——HLA抗原系統助力醫學應用
美國高壓氧醫學博士Dr.Paul Harch和MACY-PAN的故事
Doctor Li 澳洲李醫生研究所探索無創醫學美容
Chad A.Mirkin化學生物學與納米醫學研究所招生簡介
中國醫學科學院Cancer Cell獲白血病研究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