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網路時代,我們的語言變貧乏了嗎

網路時代,我們的語言變貧乏了嗎

摘要到了網路時代,我們使用的工具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言將面臨更大的發展。


近期,網上熱傳的「2016年十大網路流行語」的帖子,再一次引發了人們對網路流行語的關注。有人說,使用網路流行語的一大影響是我們都患上了「語言貧乏症」;也有人說,網路流行語是一種語言上的「病症」,是語言文化的「毒瘤」。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來聽語言學家錢乃榮對此問題的解讀。



網路時代,我們的語言變貧乏了嗎



語言有一個特點,叫做「約定俗成」



解放周一:時近年末,「2016年十大網路流行語」成為熱帖,但很多人覺得其中一些網路流行語有點莫名其妙,比如「藍瘦香菇」,僅僅是因為一位南方口音的小夥子把「難受、想哭」發音成了「藍瘦香菇」而走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錢乃榮:現代社會已經越來越走向多元化,語言也是多元化的。其實過去也是如此。比如,詩歌有詩歌語言,我們平時不可能用詩歌語言來講話。仔細分析詩歌語言,怎麼語法都是不對的?因為它是精鍊的,講究言下之意,這是一種獨特的語體。法律語言則非常嚴謹,非常規範,這也是一種語體。

過去,有些人認為語言只有書面語、口語兩種語體,其實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語體已經有十幾種。網路語體也和廣告語體、詩歌語體、法律語體、新聞語體一樣,是眾多語體中的一種。


為什麼網路出現以前,語言的變化沒有現在大,新詞也不像現在這樣多這樣活躍呢?因為在過去,文體差異比較小,參與寫作、發表文章的人也很少。要出版一本書,要發表一篇文章,都要經過媒體編輯修改,如果其中有的地方寫得不夠規範,會被編輯刪掉。幾乎所有的文章都由媒體編輯「過濾」之後再發表,所以這些文章都呈現出一種統一的格調和樣式。


但是,網路時代徹底改變了以前的格局。每個人都是自媒體,每個人都可以寫作,都可以發表文章,真可謂百花齊放。有的網路作家一年能寫好幾十萬字。而大家寫出來的東西,其實也就是大家平時說的話。而且,一些比較有創造力的人還發明了一些新詞。造出來的新詞經過網路的廣泛傳播,被大家認可了,大家都朗朗上口了,就翻新了語言。


解放周一:看來某些莫名其妙的網路流行語,並不是莫名其妙產生的。


錢乃榮:語言有一個基本特點,叫做「約定俗成」,這是語言學概論中的第一條。


對於粗俗的語言,人們自然會擇優除劣



解放周一:網路語言和其他語體相比有什麼不同?


錢乃榮:網路語言就是一種社會的直接反映,它更接近口語,比較生動風趣、活潑簡潔,人情味濃,個性化強。作家金宇澄的小說《繁花》,裡面都是短句,符合口語真貌,基礎來自於上海話。其實只有書面語是比較長的,可能是受西方語言的影響。漢語口語都很短小,所以網路語言也很短小。


因為有了網路這個平台,共同的創造,平等的參與,網路語體變得更加真實,更直接反映各種人的各種情緒。平時人們嘴裡說的話有的比較粗俗,因此網路語言也有粗俗的一面,但這也是一種真實地反映。一般來說,文明的社會總是會有自我凈化的功能,老百姓自然會擇優除劣,約定俗成本身就是優勝劣汰。


解放周一:那麼網路上那些粗俗的新詞,有一天會自行消失嗎?

錢乃榮:大量的網路創新詞,如果只是少數人用,那麼過一段時間就會消失。如果很多人在用,生命力很強,那麼也有可能保存下來甚至得到發展。


老的詞也是這樣,它們也曾經是新詞,後來使用越來越少。比如《漢語大詞典》里有很多詞語可以說已經「死」了,而且死掉的詞語是不會復活的。語言最像生物體,當大家都不用這個詞的時候,這個詞就「死」了。


但更多的情況是新的詞和老的詞並用。比如,「東西」這個詞也曾是群眾的口語,本來叫做「物」,但後來隨著口語化叫「東西」。現在網路語言叫「東東」,如果以後用的人多了,「東西」也可能會被淘汰,改叫「東東」。語言的變化就是這樣。但目前來說,「東東」和「東西」的意思還是有所不同,前者更幽默輕鬆一些,所以也可能只是多了一個近義詞,誰也不會取代誰。


語言會自我擇優除劣,詞義在群眾的使用中會有各種變化。有些詞原來是貶義詞,但後來成了褒義詞或中性詞。比如上海人開始說「避風頭」,指的是巡捕要抓壞人,他逃到外面躲一躲。原來是黑幫里用的詞,後來大家都用了。這種辭彙的變化叫做「空心外殼化」,它原來的詞義漸漸變空了,而外延變得越來越廣。現在「避風頭」泛指躲避災難。所以,詞義是會在大家的使用中發生變化的。

我們不用一味擔心,對於粗俗的詞,禁止是禁不掉的。語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網路時代更是如此。但是我們應當提倡文明使用語言,不贊成使用粗話。



每一個新詞剛出現的時候,常會伴有反對的聲音



解放周一:曾經在全國「兩會」上有提案指出當前網路語言「泛濫成災」,危及漢語規範化,建議對青少年網路用語加強引導,對此您怎麼看?


錢乃榮:我認為,中小學教學確實應該有一定的規範,寫作文的時候盡量少用網路語言,少用生造詞語,這從教學角度來說是必要的。但是,學校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地方,學習和使用語言本來應該提倡和注重生動活潑和創造性,讓學生選擇活潑的詞語,不應以「規範化」去束縛孩子的心靈。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任何一種開放性的東西都不可能完全規範,語言就是開放性的,它不是生產一件產品,能規定尺寸、大小,它是不斷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的,不斷變化是絕對的,規定性是相對的。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移民的蜂擁而至,大量新鮮的詞語在上海出現,迎來了滬語的大發展。「馬路」、「輪船」、「自來水」,這些都是上海人造出來的新詞。本來的路叫「街」,後來有載人馬車了,就有了「馬路」。剛造出「馬路」這個詞的時候,我想一定也是有人反對的,怎麼會是馬走的路呢?還有「輪船」這個詞,上海剛剛出現輪船的時候,船上有兩個醒目的大齒輪,用火力發動,所以最初叫做「火輪船」。這些都是約定俗成的說法。


其實,每一個新詞剛出現的時候,常會伴有反對的聲音。剛剛出現夾雜有英文字母的漢語時,有人說漢語要被外語侵蝕了,但事實並不是這樣。「X光」、「維生素C」等等,我們不是早就一直在用嗎?


我認為,創新就是要突破規範,除非不要創新。任何一個新詞,總是突破了原來的規範而出現的。只要大家漸漸用這個新詞,喜歡用,經常用,那麼它就「活」了下來。比如上海話新詞「套牢」,本意是指股市裡股票虧損了,但後來大家都在用,被吸收進了修訂的《現代漢語詞典》,它的意思也引申到了各個領域,比如「我的感情被套牢了」「我被孫子套牢了」,意思是被束縛住了。語言就是這樣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這樣才會和社會一起進步、發展。



順其自然地說話,是最健康的語言生態



解放周一:有人說,使用網路流行語對於我們的一大影響是患上了「語言貧乏症」。您認可這種說法嗎?


錢乃榮:2000年網路剛剛流行不久,我當時在大學裡上課,發現有一批80後的年輕人在網路上造了很多新詞,我專門搜集了上海話中的流行語,一共搜了2500條。2005年的時候,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曾經做過統計,每年新增的網路新詞達到幾千條。你說語言是豐富了還是貧乏了?


網路帶來了世界詞語的空前大發展和大交流,使大量產生的詞語更具有世界性和現代性,比如,有一些新詞還直接引用外語,「IT」、「iPad」、「GDP」等等都是如此。


主編《英漢大詞典》的復旦大學陸谷孫教授曾經在一次報告中說道,他有一次去美國,晚上在電視節目中收看當時美國年輕人中最流行的一部美劇,他發現有一半的詞聽不懂,因為其中有很多是美國青年中新流行的方言、俚語和網路語言。


網路新詞大多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造出來的,因為年輕人有兩個最大的特點,一個是愛創新,一個是愛從眾,所以導致網路新詞的傳播非常迅速。有人說網路時代的語言變得貧乏了,可能是因為他們自己看不懂、不熟悉網路語言,不能接受新事物,於是就亂扣帽子。


而且在我看來,網路時代的流行語反而比以前的流行語質量更高了。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上海的流行語大多是從自由市場等地方開始流行起來的,創造流行語的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這些流行語只是從一個小區域誕生,在一個小的社群里使用。而現在網路時代的流行語都是在比較大的範圍里迅速傳播使用,而且使用這些流行語的人文化層次普遍較高,至少都是平時使用電腦的大學生、白領們。網路使流行語從階層性發展到全民性,從口語進入書面語。


解放周一:網路語言在年輕人中傳播特別迅速。


錢乃榮:為什麼我們說網路語言是越來越豐富而不是越來越貧乏?這還和人類使用的工具有關。


最早的甲骨文,因為是刻在龜背獸骨上的,受書寫材質局限,所以文字只能很精短。儘管秦始皇令李斯統一漢字為「小篆」,但是從近年來出土的秦簡中上萬個漢字及再以前的秦國睡虎地竹簡上所寫的漢字,證明當時的漢字已經是在向著隸書進化的字體了,因為書寫工具變成了毛筆。到了宋朝,活字排版的發明又將語言文字推向平民化,大大促進了通俗文學的繁榮,白話文語體形成了,同時簡體字也出現了。語言就是這樣變化的,技術條件提高以後,語言文字的面貌發生了極其深刻的變化。


現在到了網路時代,我們使用的工具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言將面臨更大的發展。人人參與的網路,真實地反映了人們語言的面貌。全民發明傳播新詞的時代來臨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都可以發明出豐富的語言,語言也就具有了更徹底的約定俗成性。


新的時代必須有新鮮的語言與之對應,任何社會上的語言創新、文體變革、符號新生,都是從暫時不習慣發展到習以為常,從看不慣到看得慣。不懂就應該學習、迎頭趕上,而不是保守地指手畫腳。


不同地區、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語言風格,我們要像保護生物多樣性那樣,保護漢語表達方式的多樣性。現代社會因為越來越多元,越來越國際化,所以語言的總體趨勢是越來越豐富。世界上並不存在所謂純潔的語言,讓大家順其自然地說話,這是最健康的語言生態。(文/徐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青花瓷是如何揚名天下的
養生書籍泛濫,能證明中醫文化自信嗎
特朗普入主白宮帶來不確定性 資金恐將流出美國
來吧!讓運動取代飯局 這是溝通感情的重要渠道
英國前首相布朗談美國加息:希望匯率穩定

TAG:解放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嘲笑貧窮的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
時代在變,潮流在變,你的家裝怎麼能不變!
網路她時代,創意她表情,你喜歡嗎
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這樣的愛情都是稀少的
互聯網時代,什麼是我們最稀缺的能力?
網路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互聯網時代的雞是怎樣的?
啊,我的少女時代!會這些,你現在也是少女時代!
網路流俗時代,如何持好〈楞嚴咒
網路時代的「科」與「幻」:人類從什麼時候開始願意相信,未來不一樣了,未來會更好?
網路時代射手座的愛情會怎樣?
邵燕君:網路時代,人們不那麼信奉精英了
遠古時代的他們就已經能活百歲了,為什麼現代人反而不行了
這是時代的苦難,這是瘋子給瞎子引路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治癒你的會是傳奇還是荒誕?
網路時代,你可能才是被監視的那一個
網路時代的遠古意象
時代在變,你的步伐跟上了嗎丨薦號
互聯網+時代,知道這些網賺渠道,下一個賺錢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