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熱文推薦:千古奇蹟:隱沒在梓潼鄉間的南鄭侯


文/陳邦林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作者簡介】陳邦林,四川省散文學會、遊仙區作家協會會員,喜歡文字,小說、散文、詩歌等作品散見多種媒體,有散文、詩歌作品獲獎。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去郪江古鎮,我想說說《吹笛》這幅壁畫:它位於墓室後室右壁上層壁板中部,高50、寬31厘米。圖中一人側身,雙腿著地,一腿彎曲向前,身體蹲坐在另一腿上。雙手執長笛放於口邊,呈吹奏狀。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郪江漢墓壁畫吹笛人)


一、壁畫《吹笛》和《狗咬耗子》均與耗子有關


這就是一個栩栩如生的吹笛人畫面。而另一幅經典壁畫《狗咬耗子》是這樣的:它位於墓室前室右壁後端下部,高76、寬64厘米。立耳,長吻,尖牙,四肢肌肉發達,前肢直立,後肢彎曲呈蹲坐狀,雙眼炯炯有神,得意地叼著一隻長尾老鼠,形象栩栩如生,十分逼真。

人們不禁要問了:這兩幅壁畫風馬牛不及,筆者為何要湊於一起呢?說它們有著一定的關係呢?其實,看看下面這些文字你就略知一二了。


原來,據說我國三國以前沒有貓,它是後來才從波斯傳入中原的,而西漢到三國的這段時期,狗才是我們祖先捕鼠的主力。


另外,我國傳統相術里講究「五行相剋」。從五行上看,因為狗屬土,老鼠屬水,以水克土,狗把老鼠咬了,就能確保主人不受老鼠的侵擾,因此在當時狗咬耗子絕非多事。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那麼,吹笛又與耗子有什麼關係呢?有這樣一個傳說:過去,小鎮突然出現了很多老鼠,鼠患日盛。不久,在一個月夜,小鎮來了一個穿著奇怪衣服的人,他服裝的花色古怪、腰上插著笛子,他說能清除老鼠。被老鼠擾怕了的居民聽後十分高興。


只見吹笛人拿出笛子,吹起輕柔的曲調,所有老鼠紛紛從溝里、房裡櫃下、床底涌了出來。他一邊吹著笛子,一邊往鎮外走,而老鼠們便排成長陣跟在他的後面。吹笛人走到河邊,一直吹著笛子,老鼠一批接著一批地跳進河裡,全部被河水沖走了。


哈哈,事情就這樣既簡單又神奇,狗咬耗子並非奇事,狗也並非多管了閑事;神秘的吹笛用悠揚的韻律滅鼠,這當然是民間神話傳說了,道出了人類戰勝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古郪絕非世外桃源,悠久的歷史,尋常巷陌的瓜田俚事,便鐫刻進了古鎮人的壁畫之中。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二、神秘的郪地風俗——歌舞昇平,笛聲吹縐郪江春


古郪國遺址位於四川郪江流域。據傳春秋時期,郪江兩岸林竹繁茂,壩地肥沃。這裡集聚著多民族部落,他們農耕生息。後來,民間出一頭領,他和諧紛爭,引領農桑,社會繁盛,隧以此域立國,對內管束,對外禮交。那時,豪強割據,王候分封,偏地自治,一域,一城,一堡,一寨,一族地皆可為王國,類似於地方自治。當時的王朝實行中央集權,郡縣制是秦漢以後的事,早在西漢時期,位於郪江流域的郪國便逐漸形成,至東漢,郪國已空前繁榮。現在的郪江古鎮即為春秋時期的諸侯國——郪國王城所在。


古郪國王城,山環水繞,林茂草豐水美,虎踞龍盤,物產充盈,五穀糧豐。


相傳古郪國有四寶:美女,美酒,壯牛肥羊和錦繡。國人皆知川中出美女,卻未必清楚美女出郪國,郪國山水有韻,風光秀麗,美女出眾,而且皆會吹笛,笙歌曼舞。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郪江古鎮)


古郪國君曾以此四寶歲貢上邦,以保小國安定富庶,臣民安居樂業。如今古國再現,示以四寶,或為四美(美女,美酒,美食,美錦)當在情理之中。可以想見「笛聲里,萬民樂」,百姓是何等的幸福。


事實確也如此:郪江兩岸多竹,郪人取之為笛。他們「耕種養殖,打魚狩獵」勞作之餘,音樂舞蹈,說唱雜耍,既繼承了祖先對「神」的崇拜,又對生活充滿了美好憧憬。他們面水而居,依山而葬,在進入「天國」前都要為自己營造墓室。從墓室的簡陋與豪華,便可以證明其主人的身份。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郪人的這一隨葬習俗,使今天的郪江流域留存下數以萬計漢墓,它講的是漢代漢民族老百姓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故事,反映了我們漢族人2000多年前的生活起居方式和日常行為習慣。整個郪江漢墓群可謂是一幅幅活生生的漢人生活長卷。


古郪國漢墓壁畫「吹笛人」就這樣流傳下來,它意蘊深遠,體現出了古郪國人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對社會的獨特理解。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這條路通往古墓)


三、探秘國人好笛的民間風俗


郪人好笛,那麼,推而廣之,再來看看我們的祖先好笛的習俗吧。


笛子,是古老的中國樂器,古代稱為「篴」。黃帝時期,即距今大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生長著大量竹子,人們開始選竹為材料制笛。《史記》記載:「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


秦漢時期,民間出現七孔竹笛,並發明了兩頭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製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到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記載。


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後傳入橫笛,亦稱「橫吹」。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兩支竹笛,都屬橫吹類的笛樂器。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北齊書》記載:北周武帝宇文邕在雲陽地方盛宴被滅亡的齊國的君臣們,武帝親自彈奏胡地琵琶,同時命孝珩吹奏起笛子。孝珩辭謝說:「亡國的笛音,是不值得一聽的。」武帝一定要孝珩吹奏,孝珩將笛子剛放到嘴邊就淚如雨下,嗚咽聲聲,這時武帝才准於停止。


《樂府雜錄.安公子》記載:隋焬帝東遊江都時,有樂工用笛子吹奏起《安公子》的曲子。笛工的父親年老無用了,在卧室里聽到這曲子,問道:「哪來這支曲子?」


笛工回答說:「是皇宮裡新翻制的。」


他父親就對他兒子說:「宮就是君,商就是臣,這個曲子屬於宮聲,往而不返,當今皇帝東巡,肯定回不了皇宮了。你可以推託有病而不隨駕。」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太真外傳》:唐玄宗曾夢見十來個仙女駕著祥瑞的彩雲飄然而下,各人手執樂器凌空吹打彈奏,曲調清越,真是仙府的音樂。有位仙人說:「這樂曲是神仙們演奏的《紫雲回》,現在傳授給陛下你,作為『正始』的音樂。」皇上高興地接受了。一覺夢醒,餘音仍然縈繞在耳際。天亮後就拿起玉笛試著吹奏,全能按《紫雲回》的節拍吹奏出來。


明代《巫山縣誌》:「琵琶峰下女子,皆善笛。女嫁時,群女子治具吹笛,唱《竹枝詞》送之。」這講的便是三峽地區的一些風俗,說明當時民間普通女子吹笛子是很常見的。


古代女子田貴妃吹笛絕妙,人們贊曰:「一自薰風絕好音,青溪只解說幽深。」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九龍橋,攝影/秦明東)


古代文人墨客描寫吹笛的詩句非常多。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寫過「笛里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唯美之至。後人也有用「載酒江湖,人比黃花瘦;校碑欄檻,夢隨玉笛俱飛」這樣的詞句來紀念這位婉約派詞人。


總之,笛子是古代運用比較廣泛的樂器,從民間女子,到教坊歌妓,到宮廷貴婦,大都擅長吹笛。因此,那些說「古代笛子是低俗之物」「古代女子吹笛不雅」之類的言論純屬無稽之談。相反,吹笛是很高雅的樂事,正如陽春白雪一般。


從秦漢到三國,古郪作為一個小小的郡國,一切早一融於華夏之整體,何況好笛、愛笛之習俗?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古鎮一景,攝影/秦明東)


四、揭秘漢墓神秘的吹笛人——蛟龍吹笛


關於郪江漢墓壁畫《吹笛》圖中的吹笛人有多種說法,有人說是墓室主人的樂工,有人說是古郪的音樂大家,更有人說是前文的那個吹笛收鼠人。當然,民間說法更多。這裡,再來看看蛟龍吹笛的傳說故事吧。


九龍橋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當時郪江由於水妖作怪,常年河水泛濫,人民來往兩岸很不方便,天庭知道了這事,便派下九條祥龍降服這妖怪。


臨行時,菩薩密授九龍道:「此妖雖很兇悍,但受郪地民俗影響——嗜好笛音。可以笛攻之,妖必伏。」


原來,江邊住著一個吹笛少年,每當妖魔興風作浪時,他便吹笛,美妙的弦律使妖魔迷醉,兩岸的百姓則免遭苦難。但少年哪裡敵得過狡猾得妖魔?時間一久,妖魔仍然禍害鄉里。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郪王故里風光,攝影/鍾洋)


為了助小伙一臂之力,九龍相繼化身為郪江邊打漁為生的小伙蛟龍,與吹笛少年一起計議如何降伏妖魔。


一天,他們正在郪江邊巡遊,突然,一根長期被煙熏火燎的老竹竿出現在他們的眼前,那竹似有靈異之力,一縷縷美妙的韻律伴隨晨曦幽幽散發。他們終於找到了能助一臂之力的神竹。在郪地笛工的指導下,他們精心製作了一支笛子:笛身光滑細膩,其上刻龍繪鳳,斑斕生輝。


當晚,二人依計而行,泛舟郪江之上。月白風清,蛟龍盡情一展吹笛技藝,笛聲非同凡響,嘹亮清越,婉轉悠揚。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郪王故里風光,攝影/鍾洋)


他沉醉其中,妖魔哪裡抵擋得了笛聲的誘惑,它化作一個旅者在岸邊招手,請求搭船,想藉機吃掉他們,大飽口福。來人上船之後說:「我聽見你們吹奏出如此的妙韻神音,不免心中發癢,讓我也吹吹吧。」


蛟龍遞上寶笛,來客也不謙讓,只見他運氣搭指,暗中強使妖法,笛音颯然破空而至,與風聲、江流聲相激蕩,兩岸的巨石好象都快被那強大的聲波震裂。妖魔法力失控,哪裡還能左右?二人正目瞪口呆,音樂進入高潮,氣流盤繞,一聲暴響,寶笛在妖魔手中一下子粉碎了。瞬間,妖魔被炸得無影無蹤。他們拍手稱快:「妖魔被降伏了!」


從此郪河平靜,人民安居樂業,為了紀念這九條龍,人們便修建了這座橋,並把他們的永遠刻在了這座橋上,九龍橋便由此得名。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如今,九龍橋橋尚在,這個美麗的故事也將永遠流傳吧。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郪王故里杜甫雕像,攝影/鍾洋)


五、騷人好笛,笛聲悠揚千載情


數千年來,笛已成為歷代文學藝術家進行文學藝術創作的重要題材之一。詩人們常以聞笛後的感受、感慨而作詩,留下樂無數名篇絕唱。


李白《聽胡人吹笛》:「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


劉長卿《聽笛歌》:「橫笛能令孤客愁,綠波淡淡如不流。商聲寥亮羽聲苦,江天寂歷江楓秋。」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人夜思歸切,笛聲清更哀。愁人不願聽,自到枕前來。」


杜甫的《秋笛》:「清商欲盡奏,奏苦血沾衣。」其另一首《吹笛》:「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郪王故里風光,攝影/鍾洋)


在宋詞中,笛常作為場景的描繪裝點入詞人們的作品中。


潘閬《酒泉子》云:「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人水雲寒。」


蘇軾的《中秋》云:「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黃庭堅的《念奴嬌》吟道:「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笛,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廖世美的《好事近》更絕:「短棹弄長笛。驚起一雙飛去,聽波聲拍拍。」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郪王故里風光,攝影/鍾洋)


我國的笛子,它從古至今流動出的樂波,曾把千千萬萬庶民百姓的耳朵,規範在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社會審美習慣之內。它從原始時代就開始吹響,一直吹到了今天,它其中蒼涼的音調,永遠在促使每一個中國人客觀而清醒地認識自身。


今天,郪江古鎮在歷史的長河裡靜默,那些漢墓壁畫詮釋著兩漢遺韻,那一位壁畫中的吹笛人,似乎一直吹著千載音韻,和著時代的旋律跳動。



古墓里的吹笛人:探秘笛聲悠悠千載情



(郪王故里風光,攝影/鍾洋)


歡迎光臨企鵝號《閱讀悅讀》,你的足跡和聲音就是《閱讀悅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周瑜:若他不早亡,孫權難掌三軍 之三
千古奇蹟:隱沒在梓潼鄉間的南鄭侯
李清照:這樣一位千古第一才女,我遠遠地望著便好
「樂妓」出身的唐朝女詩人薛濤 之二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吹笛子的貓精
太乙仙魔錄之靈飛紀:背叛者浮出水面 吹笛人神秘現身
民間故事:吹笛人與狐女!少女半夜聽笛子,被砍掉尾巴後和人結合
許斐剛老濕帶好頭 《搞怪吹笛手》作者為追星去拍戲
《搞怪吹笛手》作者為追星去拍戲
民間故事:媳婦的尾巴!他半夜吹笛子,引來漂亮女人,醉酒現原形
浪子燕青和名妓李師師!捏下巴、裸背、吹笛、挑逗
周杰倫舊照曝光笑翻!「拿紅蘿蔔吹笛子」嘟嘴瞪眼
這些古裝女明星吹笛子大比拼照,誰最有氣質!
影視劇中吹笛子的女星,誰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記錄的黑白民國南京,最難忘城牆下的吹笛人
吹笛最帥的古裝男子,古天樂第五,胡歌第二,沈曉海第一實至名歸
這是我見過最牛的吹笛子大師,小小年紀演奏《揚鞭催馬運糧忙》
搞趣網:陰陽師逢魔之時逢魔密信答案 以下角色中誰不會吹笛子
世界村與您分享:初學吹笛的人為何吹久了會感到頭暈?
晚上吹笛子會引來孤魂野鬼!千萬不要去嘗試,好奇心害死貓!
最生猛的粉絲,女演奏家海中吹笛引來座頭鯨躍到面前致意
《吹笛人》:無能力的執罰者,才選擇原諒
陰陽師:玉藻前真女裝大佬 心悅吹笛女還生了雙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