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日不落的光輝歲月‖第二次英荷戰爭

日不落的光輝歲月‖第二次英荷戰爭

英荷之間的第二次交手在開始階段幾乎是第一次戰爭的翻版,英國海軍扼守英吉利海峽和北海,迫使對手展開毫無勝算的決戰。在1665年6月13日爆發的洛斯托夫特海戰中,英國海軍成功地重創對手。但是查理二世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先是解除了不肯追殺殘敵的弟弟詹姆士的指揮權,隨後又命令英國艦隊沖入中立國的港口攻擊荷蘭商船。此舉隨即引發了丹麥與英國的敵對,路易十四也趁勢向英國發難。至1666年1月,英荷戰爭已經演變成了三大西歐強國對英國的圍攻,儘管英國海軍在戰場上仍保持著進攻姿態,但國內蔓延的「黑死病」和1666年9月的倫敦大火卻令查理二世不得不與荷蘭展開和談。


應該說,英國和荷蘭此時都已經意識到,這場戰爭再繼續下去只能是令法國這個「漁翁」從中得利。但是在和平條約商洽期間,荷蘭海軍卻於1667年6月19日夜晚漲潮之時闖入了泰晤士河。荷蘭軍艦的炮聲隨著泰晤士河的波浪傳到倫敦,隆隆作響,震耳欲聾,令整個大不列顛為之震動。荷蘭海軍展開此次奇襲是為了報復「霍爾姆斯篝火」事件:1666年8月8日,英國海軍縱火燒毀了停泊於弗利蘭島的150多艘荷蘭商船。荷蘭人雖出了一口惡氣,卻也令英國上下無不懷恨在心。英荷於1667年7月31日簽訂的《布雷達條約》墨跡未乾,查理二世便開始為一舉摧垮荷蘭而進行備戰。


事實證明,查理二世不是一個可以在戰場上披堅執銳的統帥,卻是工於心計的君王。第二次英荷戰爭剛剛結束,查理二世便以共同防禦法國為名組建了英國、荷蘭和瑞典三方同盟。之所以拉上瑞典,是因為此時的瑞典為爭奪北歐霸權與丹麥勢同水火,三方同盟的締結無疑是將英國作為一個楔子打入了荷蘭與其傳統盟國丹麥之間。事實上,查理二世根本無心將這個同盟長久地維繫下去,他所有的外交動作無非是在法國人面前自抬身價。一心想要稱霸歐陸的路易十四果然坐不住了。這位親政不久的少年君主一邊與西班牙媾和,一邊向查理二世暗送秋波。1670年,堪比《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英法《多佛條約》簽訂,和蘇德瓜分波蘭一樣,英法將矛頭對準了共同的敵人——荷蘭。

日不落的光輝歲月‖第二次英荷戰爭



第二次英荷戰爭中的洛斯托夫特海戰


「三方同盟」無疑是查理二世手中最大的籌碼。為了收買英國和自己站在同一戰壕,路易十四不僅開出了200萬利佛爾的軍費以補助英國海軍,同時還為查理二世奢靡的宮廷生活埋單——每年向英國王室提供16.6萬英鎊的贊助。當然路易十四也並非全無索求,作為天主教勢力的新生代旗手,路易十四要求查理二世「在對他的王國無害的時候加入天主教」。

1672年3月,法國向荷蘭宣戰,在路易十四的親自指揮之下,12萬法國陸軍浩浩蕩蕩地越過萊茵河,而此時的荷蘭僅有2.7萬常備陸軍。查理二世隨後跟進,秉承著他「同他們(荷蘭)決裂,然後把責任推到他們身上」的旨意,英國海軍在英吉利海峽公然向荷蘭艦隊挑釁。第三次英荷戰爭隨即拉開了序幕。


面對兵力雄厚的法國陸軍,荷蘭人在地面戰中且戰且退。但是在海戰中,荷蘭海軍卻秉承著先發制人的宗旨,直接將戰艦駛入了英法聯合艦隊的錨地——索萊灣。面對眾志成城的荷蘭海軍,英法兩國同床異夢的弱點顯露無餘。坐擁35艘戰艦的法國海軍借口風向不利倉皇避戰,丟下由約克公爵詹姆士挂帥的英國海軍獨自承受荷蘭人的火船衝擊和炮火。


據說身為王弟的詹姆士在海戰中兩易旗艦,但最終堅持到了英國海軍的援軍抵達,逼迫荷蘭人退出了戰場。索萊灣海戰儘管從戰術層面來說可以算是平手,但卻為荷蘭贏得難得的喘息之機。在荷蘭海軍將英法聯合艦隊阻擊於英吉利海峽的同時,昔日「荷蘭國父」威廉一世的曾孫威廉三世(查理一世是其外公)被公推為荷蘭「最高行政長官」。這位22歲的年輕人上台伊始便效法先祖在1574年對抗西班牙人的手段,掘開了保護荷蘭免受海侵的穆伊登堤壩,洶湧的海水不僅吞沒了眾多不及躲避的法國士兵,更令萊茵河兩岸成為一片澤國。路易十四通過「閃電戰」鯨吞荷蘭的計劃至此徹底破產。隨著時間的推移,法國的反對勢力也開始行動起來。以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威廉為首的德意志聯軍開始跨越萊茵河中游威脅法國本土,西班牙人則在法國控制的義大利地區四處「點火」。此時英國國內反對與法國結盟入侵荷蘭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日不落的光輝歲月‖第二次英荷戰爭


第三次英荷戰爭中的索萊灣海戰


1673年5月,在又一次撤換了自己的弟弟詹姆士之後,查理二世委任自己的表哥——魯珀特親王為海軍司令。英法聯合艦隊開始嘗試著奪取制海權,並將法國陸軍直接運送到阿姆斯特丹附近登陸,但是荷蘭海軍在戰場上的優異表現卻令這一計劃一再流產。魯珀特親王事後稱:「法國艦隊對這次失敗應負全責。」但英國史學家坎?貝爾卻中肯地表示:「荷蘭,因其艦隊司令精明強幹,他們在這次戰鬥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們使完全被封鎖的港口重新開放,並戰勝了一次可能的入侵,使敵人放棄了所有入侵的思想。」


英國海軍在戰場的失利加速了國內的政治分歧。英國商賈們不滿頻繁的征戰導致進出口衰退,他們攻擊國王為路易十四的走狗,清教徒們則指責《多佛條約》出賣了不列顛的自由和信仰。無奈之下,查理二世只得於1674年與荷蘭單獨媾和。根據雙方簽署的《威斯敏斯特和約》,荷蘭以80萬克倫(荷蘭盾)的戰爭賠款買來英國的中立。對此,疲於和德意志、西班牙交戰的路易十四自然怒不可遏。他隨即向歐洲披露了《多佛條約》的秘密條款,一時間英國國內反對「天主教復辟」的聲浪空前高漲。由於長期沒有子嗣,查理二世只能將詹姆士之女瑪麗嫁給荷蘭執政威廉三世,以暫時緩解民間對於其弟詹姆士繼位的擔憂。詹姆士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英國民間甚至流傳著其第二任妻子——義大利城邦摩德納的公主瑪麗亞是教皇安插在英國的姦細。

日不落的光輝歲月‖第二次英荷戰爭


詹姆士著軍官制服像


英國社會對詹姆士的不信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酵,查理二世嘗試過解散國會,將自己的弟弟流放,但結果卻並不令人滿意。畢竟自王政復辟以來,英國國內便始終處於一種微妙的政治平衡之下,關於詹姆士是否應成為王儲的問題不過是各派政治勢力的一場博弈而已。有趣的是,由於內戰的血腥記憶並不遙遠,敵對雙方都不為自己命名,而是給對方貼上標籤。反對詹姆士的清教徒和蘇格蘭長老派被稱為「輝格黨」(意為馬賊),而支持詹姆士的一派則被譏諷為「托利黨」(意為土匪)。在各種陰謀和持續的動蕩之下,查理二世的生命逐漸走向了盡頭。在英國人看來,查理二世並非是一個無能的君主,少年時代的顛沛流離和登基後的內憂外患使得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堪稱老成持重。儘管他的光芒被路易十四無情地掩蓋了,英格蘭似乎也不復昔日伊麗莎白和克倫威爾統治時期的強盛。但是恰恰在查理二世統治時期,英國在印度洋沿岸、非洲沿海打下了一系列堅實的基礎,並將領土擴展到遙遠的北美。恰如《神聖的不列顛》一書中所說:「那裡陽光灼熱,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部分,它得到迅速發展,將比本土擁有更加雄厚的力量。」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023》

日不落的光輝歲月‖第二次英荷戰爭


★歷史上的英國與歐陸各主要強國始終若即若離,並見縫插針地抓住機會發展自己,成就日不落帝國。


★日本戰國時期九州名將立花道雪一生頗具傳奇色彩,然而傳說與歷史畢竟是兩回事。


★火門槍究竟是除了嚇人沒太大作用的武器,還是劃時代的武器?


★突襲紅鹽池,建功威寧海——文官名將王越的精彩人生。


★據《木蘭辭》所透露出來的「歷史密碼」,探究木蘭的真實身份以及她所生活的時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事實證明1940年西線戰場上的莫德爾元帥充滿遠見卓識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日桂南會戰之崑崙關大捷
炸彈已安放在A區!解析C4塑膠炸彈
耀世榮光,現代意義上的功勛勳章的形成
我的飛彈會拐彎,解析戰斧巡航導彈

TAG:戰爭事典 |

您可能感興趣

第二次英荷海戰的導火索:所謂的報復其實都是為了錢!
明末二場海戰,打的英荷跪地求饒,保了大清200年海疆安全
中國葡萄酒第一人,著名愛國商人,死後新加坡、英荷降半旗致哀
一個贏得第一次英荷戰爭的原因,在於它獲得了足夠的資金
英荷對決催生的17世紀海戰最重要的進步:分割艦隊戰術的萌芽
美英荷澳聯合艦隊無力阻擋日軍入侵步伐
聯合利華宣布重組 將剝離食品業務 或結束英荷雙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