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讀黑塞的《悉達多》 感悟修行的意義

讀黑塞的《悉達多》 感悟修行的意義



悉達多(資料圖)

文:無涯鏡

《悉達多》是現代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的一部小說,講的是一個印度青年悉達多曲折反覆的修行故事。黑塞的構思很巧妙,他把釋迦牟尼的名字悉達多喬達摩一分為二,一個是悉達多,一個是喬達摩,悉達多是求道過程中的佛陀,喬達摩是修道成佛後的佛陀。

黑塞畢竟是西方人,對佛學的理解不免失之偏頗,我們也不必把《悉達多》當成佛學的教科書。但這部小說用詩情畫意的語言描述發人深省的哲理,卻是美輪美奐、深刻深邃。有人說,赫爾曼·黑塞被譽為德國浪漫主義的「最後騎士」,也是20世紀最具透視心理和靈性創意的作家。讀過《悉達多》之後,我們會對這個評價有些切身的體會。

囿於佛學知識的缺乏和思維能力的局限,在讀完《悉達多》後,筆者處在一種「茶壺倒餃子」的尷尬和糾結之中,思緒萬千、感慨良多,卻難以找到幾句最精要的詞語予以表達。無奈之下,只好把《悉達多》的諸多精彩篇章摘錄幾處,再附上一些零散的體會,與眾位朋友分享吧。

摘錄一

【之所以我對自我一無所知,之所以悉達多對我來說一直如此陌生與未知,只因為一點,只由於這惟一的原因——我害怕自我,我在逃避自我。】——每個人都是肉體和精神的組合、契合、融合,悉達多苦苦思索的「自我」,就是人的精神本質,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靈魂。潛意識裡,我們都是忽視靈魂的,都是逃避自我的,都是害怕直面真實的自我的,都是在不自覺間裝飾和偽飾了一個虛假的自我。

摘錄二

【肉體固然絕非自我,感官的運作、思想或知性亦非自我,而用以推論或由已知思想來編織新鮮思想的機智仍非自我。不,這思維的國度仍屬於此岸世界。即使一個人使其瞬時自我的全部感覺歸於寂滅並代之以思想和學識,也不會有任何結果。思維和感官同是美好之物,在這兩者的背後隱藏著終極的意義,人應同樣專心地傾聽並習練兩者,從中聆聽最深處的神秘之音,而不應鄙棄或高估任何一方。】——思維和感官,多麼簡單又多麼複雜的一對範疇,多麼協調又多麼對立的一對關係。我們很難界定清楚,自我是思維的還是感官的。我們很難分辨清楚,自我是思維驅使的還是感官驅動的。

摘錄三

【在悉達多的自我之中,一種認知已經逐漸生長並成熟起來,那就是對於智慧的真正涵義以及他所長期追求的目標所達成的理解。在他看來,那隻不過是一種心靈的覺悟,一種在生命的每一瞬間思索、感受和體味萬物圓滿如一境界的能力或稱隱秘的技藝。】——在生命的每一瞬間思索、感受和體味,就是生命的終極本質。活著,而且在思索、感受和體味著,就是生活的永恆樂趣。

摘錄四

【每一真理的反面也同樣真實。比如說,只有片面的真理才能形諸於言辭;事實上,以語言表達或思維的一切都只能是片面的,只是半個真理而已,它們都缺乏完備、圓融與統一;當佛陀世尊宣講關於世界的教義,他不得不把世界分為輪迴與涅槃,虛幻與真如,痛苦與救贖。人別無選擇,對於那些要傳授教義的導師們來說尤其如此。而世界自身則遍於我之內外,從不淪於片面。從未有一人或一事純屬輪迴或者純屬涅槃,從未有一人完全是聖賢或是罪人。世界之所以表面如此是因為我們有一種幻覺,即認為時間是某種真實之物。】——我們總是片面的,我們總是依據自我的坐標方位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價值偏好、利益取向去認知和判斷世間的人和事。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有了無窮無盡的困惑和煩憂、失意和煩惱。

佛家有「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至理。黑塞雖然沒有直接引用這句話,《悉達多》卻是對這句話做了一個生動形象的詮釋,悉達多的求道修行之旅,就是一個從痴迷到質疑再到了悟的過程。

生而為神是傳說,一生痴迷是悲劇,我們不必希冀傳說,但也不可總是上演悲劇。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讀黑塞的《悉達多》,感悟修行的意義
芬蘭行之感悟篇
朝聖感悟——朝聖,是密集型的修行
邦尼感悟賺錢是最好的修行
讀誦《無量壽經》的理由和感悟
修道感悟:丹道修行四篇
幾句關於讀書的箴言,感悟
讀《論語》所帶來的感悟
图说印度苦行僧:在修行中冥想,感悟天地人
感悟孔子的仁義之道
關於靈感和拜師,一個修鍊多年人的感悟!
感悟感情的經典句子
和永華讀蘇放《現代盆景的下一個猜想——超越寫實》的感悟
楞嚴精句 多聞多讀 感悟自來
印度苦行僧的瑜伽生活,在修行中冥想,感悟天地人
關於親情的幽默故事,感悟太深了
感悟的語句
走訪中的感悟和故事
心累傷感的愛情感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