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懲「校園霸凌」後,怎麼養出「非暴力」的孩子?
先做個調查:你小時候有過校園暴力的經歷嗎?(如果你曾施暴或者被施暴,請在留言中寫出你的經歷。)
校園暴力一直都存在,微博上也常常看到一些女孩被扒光拍照、或是狂扇耳光的視頻,有些孩子甚至不幸被施暴致死。
@人民網/微博 一群人在圍毆一個女孩,最讓人驚心的是:她們都在笑。
最近的「中關村二小霸凌事件」,終於將校園暴力這一不再新鮮的話題推向了全民關注高潮,呼籲立法,呼籲應嚴懲校園霸凌,譴責老師學校不作為的聲音越來越多了。
微在君十分贊成校園暴力立法,學校、社會也當然責無旁貸,但你有沒有想過,從提議到立法,學校轉變態度,還有那麼長的路要走,我們成年人除了在孩子遭遇暴力問題時不「善罷甘休」,還能怎麼做?
如果說「一切犯罪的根源都是施暴者」,那麼,有沒有可能通過家長及時的疏導,去減少犯罪的根源——「未成年施暴者」的形成呢?
很多時候,真正需要教育的是那些「施暴者」的父母們。所以,今天我們想從家庭角度談談如何養育一個「非暴力」的孩子。
1. 是什麼讓孩子變得暴力,真的是電視節目嗎?
很多人認為造成孩子們暴力的是電視和網路中的暴力元素,像是那些拿著刀槍棍棒的英雄、恐怖片里的廝殺場面、拳擊比賽、以及那些被鼓勵殺死對手的電腦遊戲,甚至一些兒童玩具(槍、劍)之類。
但是,心理學家們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這些暴力元素是我們嬰幼兒期都會接觸到的,但只有少部分人變得暴力,而大部分並沒有。
也就是說,我們小時候都看過古惑仔,但把自己也變成古惑仔的並沒有幾個。
兒童心理學家 Aletha Solter 認為:「一個傷害別人的孩子通常也是一個被傷害的孩子。一個常常被打、被虐待或者被威脅的孩子,很有可能成為施暴者。性侵、情感忽視、每天輕微的虐待、挫折的積累都會導致暴力行為的發生。」
「讓孩子變成施暴者的第二個原因是不被理解。當我們遭遇不幸時,我們需要通過與一個富有同情心的聽眾分享。孩子需要被允許哭,當他們受到傷害、打擊、害怕、懲罰時。如果這些負面情緒沒有被釋放,就會在他內心變成一顆定時炸彈。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對自己或對他人的暴力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Aletha Solter 說。
「暴力是一種扭曲的表達,當孩子對所處環境感到憤怒、恐懼或不安時。」
2. 那麼,父母們該如何避免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暴力?
1)父母應該學會懷著同情心積極的傾聽,而不是阻止孩子表達情緒。
當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個大哭的孩子和一個大聲斥責他的媽媽時,你心裡是什麼感覺?
「孩子們需要認真對待他們的感情,並被允許表達悲傷、憤怒、尷尬、羞愧、恐懼、失望和所有其他感覺,知道自己將被聽到和理解。當這些感覺被給予表達空間時,孩子們是隨時被治癒的。」心理學家 Abraham le Roux 說。
很多父母喜歡在孩子表達哭的時候這樣說:「不許哭,不然我就生氣了/揍你/把你扔了...」,或者想辦法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但這樣孩子得到的信息會是:「我不能表達我的憤怒,媽媽不喜歡它」。孩子們會本能地取悅大人,這種未得到發泄的情緒有可能會在某一事件之後集中爆發,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轉換成對較弱孩子的暴力。
Abraham le Roux 和 Aletha Solter 一致認為,如果孩子被允許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們不容易有暴力傾向,儘管他們成長在一個充滿暴力的社會。輕鬆、快樂和無衝突的孩子,不容易反叛,他們往往會被健康的活動吸引,與其他非暴力的孩子交朋友,並能夠抵抗同伴的壓力。
點擊播放 GIF/640K
2)適當的促進孩子發脾氣,而非馴服他們。
「在需要的時候鼓勵孩子大哭,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們只需要一個安全的、不會傷害到自己的地方發泄自己。這時候他們需要的是傾聽,而不是教導。當孩子們情緒發泄的目的達到之後,會變得輕鬆,會安靜下來,或許需要一個擁抱。這時候,才是爸爸媽媽們講道理的好時機。
3)「我打你是為了你好!」——不。
那些說「打孩子是為了他好」的家長,並不真正的了解孩子。當我們打孩子的時候,同時也是在告訴他們「暴力」是一種可接受的、解決爭端的方式。他們還會有這樣的意識:年齡大的人對年齡小的人動手是理所當然的,年齡小的人是不能還手的。這會教他們成為受害者,也會讓他們模仿大人的行為成為施暴者。
被打的孩子,會感到羞辱和憤怒。為了重建自尊,他們會找比自己小的人,欺負他們。校園霸凌就是這樣被創造的。
有些家長和老師們會說:「小孩子打打鬧鬧很正常,只是開玩笑而已。」悲劇的是,這句話正好與孩子內心「打弱者合理」的想法相符,從而加劇了校園施暴者的行為。
4)每次去超市,孩子都大聲吵鬧怎麼辦?
很多家長的煩躁,是從孩子在超市裡吵鬧開始的。超市裡充滿了對孩子有誘惑的東西,糖果和一些玩具又往往心機的放在結賬的地方,在你排隊結賬時,孩子可能會要求你買更多的巧克力,如果你不買,他們常常會大哭起來,甚至去搶巧克力。
父母們為了避免尷尬和發脾氣,總是被迫滿足孩子。但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有時候,我們需要為孩子樹立一些「規矩」。但是,限制孩子的行為,不代表要限制他們情緒的表達。要知道,他們大哭並不是「脅迫」你,而是不成熟的大腦在釋放不安以獲得情緒的平衡。
所以,當孩子在公眾場合哭鬧,也許旁邊的人會投來不滿的目光,但比起在眾人面前尷尬,孩子的心理健康更為重要。
點擊播放 GIF/532K
5)學會處理我們自己的情緒。
孩子悲傷、憤怒的情緒對於父母們來說,是非常傷腦筋的。特別是下班後,身心俱疲,度過了糟糕一天的他們很難有精力去照料一個孩子的情緒。有時候,父母們自己的憤怒可能會被孩子認為是在懲罰自己。讓孩子們不再重複我們的「童年陰影」是有難度的,而如果你發現自己對孩子常常反映過火,不妨問自己一些問題:
為什麼我自己可以發脾氣,我的孩子卻不可以?
這種情形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經歷嗎?
當我表達這種情緒時,得到了怎樣的對待?
我對父母的處理方式有什麼反應?
我能做什麼讓孩子不再和我一樣?
孩子是幫助我們彌補童年創傷最好的禮物。你可以糾正父母對我們所犯的錯誤,並從不愉快的回憶中解放出來。不管你曾經是校園霸凌,還是被霸凌的人,從現在起,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個世界如此糟糕,我們可以左右的事情少之又少,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父母的可能。但願所有的大人都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校園霸凌」和受害的孩子就會更少一些。
參考文獻:1. Naomi Aldort , Raising our Children: Raising Ourselves, Book Publishers Network, 20062. Aletha J. Solter, Helping Young Children Flourish, Shining Star Press, 19893. Aletha J. Solter, Tears and Tantrums, Shining Star Press, 19984. Pam Leo, Connection Parenting, Wyatt MacKenzie, 20055. Alice Miller, For Your Own Good: The Roots of Violence in Childrearing, Virago, 19876. Pat T?rngren, Raising non-violent children, 2004
※顫抖吧人類!世界霸主才不是你們這群愚蠢的傢伙!
※網友智慧大無邊,一句話堵得你找不到北!
※幾種常見的電話詐騙,你也被惡勢力欺騙過嗎?
※尿素漫畫:F×CK
TAG:微在趣聞社 |
※校園霸凌——不要低估惡孩子的惡,別讓孩子單打獨鬥
※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做才能不讓噩夢伴隨終生?
※怎樣的孩子,會被霸凌和性侵?
※當你孩子在學校被人踢頭狠踹,校園霸凌你該怎麼做?
※性侵、霸凌,這部校園暴力電影看得我好扎心
※面對校園霸凌,二寶爸想說:哭有什麼用?自己的尊嚴,自己去捍衛!
※學校霸凌!我們能怎麼保護我們的孩子?
※被霸凌者三大特徵,你家孩子中招了沒,如何破?
※還在告訴孩子沉默是金,寬容是德嗎?你可知道校園霸凌背後的真相
※不是開玩笑,校園霸凌打痛了誰?
※我兒子不就是和你開玩笑嗎,哪兒霸凌你了?
※那是校園暴力,是霸凌,不是什麼「開個小玩笑」!
※去他的熊孩子吧!|我遭受的校園霸凌
※從群毆脫衣到喝尿吃屎,面對校園霸凌我們該怎麼辦?
※除了校園霸凌,孩子可能受到的傷害還很多
※辣媽手記丨從群毆脫衣到喝尿吃屎,面對校園霸凌我們該怎麼辦?
※她神似可兒讓傻臉娜苦等6年,卻被校園霸凌到自殺?
※關於校園霸凌和性侵,這片看的大快人心!
※除了懟回去,面對校園霸凌,你還有什麼招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