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一艘沉船中發掘的亞洲歷史

從一艘沉船中發掘的亞洲歷史

微信ID


EYEONHISTORY


手不釋書十二月十五

好書


Thu.


每一個獨立而豐富的靈魂


都有處可棲

從一艘沉船中發掘的亞洲歷史



中世紀的世界史,就是亞洲的歷史。 你一定聽過玄奘西行取經或者鄭和下西洋的故事,除了傳播佛法和增進貿易,這些旅行還間接促進了亞洲各地的文化交流。


·


你可能認為是歐洲帶來了全球交流,但你可知道中世紀時亞洲才是世界的中心,而歐洲不過是世界邊緣的蠻荒之地?中古亞洲對於當時世界 的影響遠比你想像的要大。

·


無論是壯遊十四年、走遍中亞與印度的玄奘,還是哲學、醫學、數學、管理學無所不通,影響歐洲學術甚深的伊本?西拿,又或是一度失國又復國、立足中亞揮軍印度的莫卧兒開國君主巴布爾……透過細膩的描繪與大量原創研究,本書不僅勾勒了中世紀亞洲獨有的迷人風貌,更讓我們得以明了,在那漫漫千年中,亞洲就是整個世界。

從一艘沉船中發掘的亞洲歷史



在我們歷史課本的教導下,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好像中國就是一個封閉的文明環境,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文本和考古研究發現,中國與亞洲,甚至世界其他國家的聯繫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由密歇根大學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伍德羅?威爾遜獎學金獲得者斯圖亞特?戈登(Stewart Gordon)耗時6年寫的《極簡亞洲千年史》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讀本,本書作者推崇的是一種交流密切而廣泛的整體亞洲史觀點,你可以看到,曾經中國與印度,中國與東南亞都是有著極其頻繁的交往。

在這本著作中,斯圖亞特通過細膩的描繪與大量原創研究,向讀者揭示了一個長期被忽視的歷史真相:當歐洲深陷被稱為「黑暗時代」的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時,同時期的中古亞洲則正處於最輝煌的巔峰,在那漫漫千年中,亞洲才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從一艘沉船中發掘的亞洲歷史



《極簡亞洲千年史》一書所力陳的,是一種交流密切而廣泛的亞洲史觀點。作為一部非傳統的亞洲史,作者斯圖亞特力圖通過諸如使節、軍人、商人、朝聖者或哲學家的雙眼,對中東、中亞、中國與印度所拍攝的一系列街頭攝影。在全書中有好幾個主題一再出現,包括海盜劫掠、奴役、政治聯姻、海上之旅的危險、名譽在信用網路中的重要性,以及王權象徵的共通點,而正是這些共同特色也將中世紀的大亞洲世界與我們這個時代聯繫在一起。

現今世界不再是寡頭中心的時代,文化的多樣性並不會隨著交流融合而消散,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一帶一路」的提出,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重新翻湧起時代的潮流,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平台組織的推動下,亞洲各國從經濟、文化延展到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勢必將再次讓世人側目。


正如作者斯圖亞特所說:「一個國家會擴張、會收縮,有起也有落,但許多跨越宗教、族群認同與語言的紐帶卻始終不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交流網路、相互尊重與共同智慧,是我們能留給未來幾代人最重要的遺產——而這種想法,或許就是能從本書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東西。」

從一艘沉船中發掘的亞洲歷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時代,誕生了王陽明心學
巧克力的甜蜜與「原罪」
一位女人,用二十年開創了大明朝盛世
最讓盜墓賊惦記的三大皇陵
你不可不知的蘇德戰爭真相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山西一地方發現了最早的「中國」發掘墓葬就一千餘座
千年古墓發掘後散發異香,歷史學家說出三個原因,令人恍然大悟
中國有一座千年古塔:曾供奉著隋文帝的聖物,發掘後有個重大發現
唯一媲美兵馬俑的中國遺迹,僅發掘一角,就已轟動考古界
不讀歷史,你以為是個荒坡,從沙路炮台的發掘來看近代廣州城防
世界普遍認為番茄產自南美洲,一座漢墓的發掘,方知中國古已有之
中國有一座千年古塔,曾供奉著隋文帝的聖物,發掘後有個重大發現
奇異8:墨西哥中部發掘出小型人種
米華健談絲綢之路、中亞與新清史:發掘「被遺忘」的人群
科學家發掘出堪比「中國長城」的巨大迷宮型地下蟻巢!
中美助推中東國家發掘貿易潛力
美攝影家潛入深海尋找二戰期間墜落的飛機,發掘沉寂70年的殘骸
一糞池中意外發現一座金代帝陵:發掘時已盜空,墓主身份讓人汗顏
科學家重新發掘最大魚龍化石:2億年前的子宮內還有一個胎兒!
歷史課本中熟悉的「米諾斯王宮」:受發掘特洛伊古城啟發被找到
世界各國苦苦尋找的四大寶藏!其中兩座在中國,一座已被發掘
4天內發掘兩大潛力新星,馬加特成中超楷模,一張圖看出他的偉大
國外農民發現一隱藏石門,發掘出5千年前的村落
一千年古墓在北京發掘,出土的一塊磚,令韓國專家抬不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