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剁手節」可不止「雙11」

古代的「剁手節」可不止「雙11」


  中國古代也有類似「雙十一」式的促銷,但既不是光棍節,也非購物節,而是叫「重日節」,時間是一月一(元旦)、二月二(春耕節)、三月三(上巳節)、四月四(夏鳳節)、五月五(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九月九(重陽節)等。古代使用類似「雙十一」式的促銷手段來集中兜售商品叫「集期」,在集期日購物叫「趕集」,吆喝叫賣商品叫「吟叫」、推銷商品搞「關撲」……


  「集期」——


  先秦時期已出現「節令生意」

  《周易》:「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


  「雙十一」說到底就是利用特殊的日子兜售商品,其實這也是古人擅長的商品推銷手法之一。古代每個節日幾乎都被商人利用過,這叫做「節令生意」。除常規節令之外,還有「集期」交易模式,即選日子進行商品交易。


  如今不少地方仍流行的「趕集」、「趕場」風俗,就恰恰是這種古代商品交易模式遺俗,近年來興起的「雙十一 」不過是這種遺俗的變化來的「網上趕集」。集期,有的地方也稱「場期」,與「日日期」相對應,傳說開先河者是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的神農氏,他最早提出了「日中為市」的商品交易模式。《周易·繫辭下》記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如今一些邊遠地區仍流行的「半日集」,正是源自這種原始的「日中為市」。


  集期與日日期的常市不同,有定期和不定期之分。不定期是「聚期無常」、「不以集拘」,僅有一個大致的時間,具體日子每年每月都可能有變化。定期則有固定的交易日子,每月一集,半月一集、十日一集、三五日一集等都可以,最長的是每年一集——一年只有一天。集期在約定交易日的同時,還得指定交易場所,「市」、「集」、「墟」、「場」、「街」等都是集期的產物,是性質相同的商品交易場所。如果放到現代的互聯網上,就叫「平台」了。

  隨著商品交易的發展,古代還出現了「早市」、「鬼市」、「夜市」、「夕市」、「窮漢市」、「廟會」等特殊集市。其中的「窮漢市」系一種二手貨、便宜貨交易市場,消費對象大多是經濟條件不太好的草根。


  集期對生意人和消費者來說都是難得的日子,如果錯過集期再來,俗稱「趕背集」,也叫「趕冷場」。清道光《辰谿縣誌·風俗》中有這樣的記載:「邑中地場。每值場期,遠近商販搬運糧食、衣布、牲畜、雜物,俱於日中輳集該處交易,謂之『趕場』;其場分較大者,於場期次日尚有買賣,謂之『趕冷場』。」


  類似辰谿縣這樣的「趕場」風俗在全國各地都有,趕集者的人不論是商販還是購物者,都會「趕早集」,路遠者半夜就要起來。這與現代喜歡趕「網上大集」、為買到心儀商品半夜仍盯在網上守候的「剁手族」頗有幾分相似。


  「吆喝」——


  古代商家最普遍的叫賣手段

  《燕京雜記》:「呼賣物者,高唱入雲」


  現代商家搞促銷要「打廣告」,古代商家的「炒作」手法也有很多,如掛「幌子」、散發「小廣告」等。早在先秦時期,已出現了敲鑼、打鼓、搖鈴等用器物聲響叫賣的「聲響廣告」。屈原《天問》中便有「師望在肆」,「鼓刀揚聲」的說法。但最簡單最普遍的方式是「吆喝」,通稱「叫賣」,又叫「市聲」、「貨聲」。今天在商品市場上仍能聽到的:「看一看,瞧一瞧」、「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就屬於市聲。


  宋元時稱市聲為「吟叫」。宋朝商人最善於推銷商品,故叫賣聲十分有特點。宋高承《事物紀原·博弈嬉戲》「吟叫」條稱:「京師凡賣一物,必有聲韻,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聲調,閑以詞章,以為戲樂也。今盛行於世,又謂之吟叫也。」


  宋朝市場經濟發達,在北宋都城汴京,每天五更(相當於凌晨3點到5點),便有人打鐵牌子或木魚報曉。據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天曉諸人入市」條:「諸趨朝入市之人,聞此而起。」為了吸引顧客,商販便要吆喝叫賣:「御街州橋至南內前趂朝賣葯及飲食者,吟叫百端。」所謂「吟叫百端」,就是什麼樣的叫賣聲都有。北宋這種商業性叫賣聲,到南宋和元朝時,已蔚然成風。南宋末文人趙文《揚州后土廟瓊花香如蓮》詩稱:「唐昌游女再歸來,城中只賣瓊花露。江南俘客吟如叫,想像裁詞不成調……」


  宋代的賣花者最會吆喝。元黃澄《賣花聲·詞品卷六》稱:「聽新腔、一聲催起。吟紅叫白,報道蜂兒知未。」由於特色鮮明,當時人們很喜歡模仿,《事物紀原》中稱模仿吟叫聲「以為戲樂也」。到了元代,叫賣聲更成一景,元吳渭《月泉吟社詩·戴東老》詩稱:「誰家子女群喧笑,競學賣花吟叫聲。」元熊夢祥《析津志·歲紀》記載:七月七,「市人又多以小扛車上街沿叫賣」;九月九,「亦於闤闠中笟筴蘆席棚叫賣」。一般來說,叫賣多是攤主自己吆喝,但也有花錢僱人「代叫」的。但古人講究叫賣要得當,叫聲要好聽,因為如果叫賣用語不簡潔明了,宣傳效果並不好:「有發語數十字,而不知其賣何物。」

  這種「吟叫」到明清時已是一種通俗的商品宣傳方式。如在清末的北京街頭,叫賣聲被稱為「京叫」。清佚名《燕京雜記》記載:「京師荷擔賣物者,每曼聲婉轉,動人聽聞。」而且分貝很高:「呼賣物者,高唱入雲。」清閑園鞠農還專門將各種市聲輯撰於《燕市貨聲》一書,如耍耗子的「鳴鑼或吹嗩吶」;磨刀磨剪子的則「分數種,有吹喇叭者,有打鐵鏈者」。


  「關撲」——


  古代商家最熱衷的促銷手段


  《史記》:「貪賈三之,廉賈五之」

  除了叫賣,古代商家的促銷手段同樣五花八門。僅對消費者而言,就有「賒銷」(先貨後款)、「撒暫」(先嘗後買)、「送力」(送貨上門)、「關撲」(博彩銷售)、「紅票」(贈券)、「削價」(讓利銷售)等。其中,「撒暫」和「關撲」是宋朝最流行的商品促銷方式。


  撒暫是飲食行業里的慣見手段,讓人先消費,可以吃了再給錢。南宋吳自牧《夢梁錄》卷十六「分茶酒店」條記載:「有賣食葯香葯果子等物,不問要與不要,散與坐客,名之『撒暫』。」


  而「關撲」則是以待售商品為賭注(彩頭),約定方式,如拋擲銅錢猜正反面,消費者猜對了可免費或打折拿走商品。什麼樣的商品都可以「關撲」,《夢梁錄》卷十三「夜市」條稱,在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大街關撲,如糖蜜糕、灌藕、時新果子、像生花果、魚鮮豬羊蹄肉,及細畫絹扇……諸般果子及四時景物,預行撲賣,以為賞心樂事之需耳。」


  這種關撲的促銷方式抓住了人們喜歡碰運氣、討便宜的心理,令消費者執迷不悟。據《夢梁錄》卷一「正月」條:「街坊以食物、動使、冠梳、領抹、緞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門歌叫關撲,不論貧富,遊玩琳宮梵宇,竟日不絕。」這種商品促銷方式有明顯的賭博性質,故又稱「關賭」,後世的抽籤、摸獎,其實都是關撲手段的變種。由於有賭博性質,關撲促銷受到宋朝政府限制,並不是天天都可以,只有在「元旦」、「寒食」、「冬至」三天,方允許使用。


  「削價」又叫「降價」,就是打折,薄利多銷,行之有效。古代「商業之父」范蠡深諳此道,提出了「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他主張:貨貴時要加強推銷,趕緊出手。《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秦漢商人早已意識到「貪賈三之,廉賈五之」,大概意思是,貪圖厚利的只能賺30%,而薄利多銷可以賺50%。「雙十一」商品優惠、打折信息滿天飛,正是在充分利用消費者「愛便宜」的心理「大甩貨」,活學活用了古人「貪三廉五」的經營之道。可是,對消費者來說,買到的東西看似便宜,可到手後往往又後悔得要「剁手」!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雙11「剁手節」將至,單日億件的快遞行業,要如何不負光榮使命?
雙十一剁手節:4 款產品告訴你,「剁手」也要有節操
這不是西方萬聖節,也不是剁手節,這是荷蘭版的溫情雙11……
德國二戰初期為何能打得對手節節敗退?一假裝備功不可沒
剁手節來臨:幫你選冬裝的11條小貼士
網易考拉618剁手節,最划算的購買清單都在這了!
雙十一潮流小助手:假如在剁手節那天我變成了一個DJ……
雙十一剁手節將至,提前埋伏這些股票,把血拚的錢賺回來!
找不到出手節奏?6招讓你的假動作+投籃更連貫!
雙11「剁手節」臨近,中通、韻達快遞相繼宣布快遞費上漲!
英國一年一度的剁手節-黑五來啦!不買會損失一個億哦!
今天不止是光棍節剁手節還是他們的生日和結婚紀念日
圍觀了中國雙11瘋狂剁手節後,日本人民崩潰了!
Oculus夏季剁手節:30多款遊戲折扣過半
七夕:那些把情人節過成「分手節」的人都做了些什麼?
爐石傳說的剁手節也來了,千萬別手癢!這樣才會大賺!
這個不要臉的分手節目,比薛之謙八卦更精彩
花錢如流水!3大生肖男剁手節管不住手,瘋狂買買買
雙十一剁手節來啦,詳細攻略教你怎麼刷才能最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