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風濕性關節炎的秘招,太棒了!
小編導讀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不注意保養,稍微一上年紀就百病出,比如風濕性關節炎,剛開始不嚴重的時候,一般人都不當回事,能忍就忍了,覺得疼就加個護膝,頂多再穿厚一點就行了,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有的就拖成遷延難愈的慢性病了,風濕性關節炎到底該如何治療?且聽黃元御五代傳人解析!
風濕性關節炎系因風寒濕邪,傷於筋骨肌肉使然。
【脈證機理】
平人正氣充旺,氣血調暢,衛固於外,營守於內,表裡調和,風寒濕邪無由侵入,故風濕性關節炎弗作。
由於勞傷中氣,脾濕增而胃氣滯,納食減而運化遲,化源不足,氣血虛弱,腠理空疏,衛外不固。一旦汗出當風,或居處寒冷,或淋雨入水,則風寒濕邪乘虛而入。膝踝者,眾水之?壑,諸筋之會聚,風寒濕邪入侵,則遊走筋骨之間,痹著於諸節肌肉,致使痹痛遍歷筋骨諸節肌肉,是病風濕性關節炎。《素問·痹論》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即系指此。足之三陰經起於足下,內循踝膝,而上胸中。肝腎之升,賴乎脾土之升。勞傷中氣,脾濕不運,肝腎亦郁而不升。癸水不升,則腎家寒,不生乙木,肝木郁動而風作。脾主肉,腎主骨,肝主筋,濕淫則傷肉,寒淫則傷骨,風淫則傷筋。風寒濕邪合傷於三陰之經,故症見筋骨痹痛,遍歷諸節,肌肉疼痛,甚則小關節腫脹變形。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寒濕乃地下之濁邪,所傷在下,故痹痛多在腰股膝踝,痹著不移,痛楚難耐,《素問·痹論》所謂「寒氣盛者為痛痹,濕氣盛者為著痹」是也。風為陽邪,善行走竄,故而全身疼痛,遊走不定,手、足、腕、踝、肘、肩、膝、髂諸節尤劇,《素問·痹論》所謂「風氣盛者為行痹」是也。脾腎濕寒,肝木郁陷,膽胃必逆,故症見心慌氣短,納差消瘦,午後身熱,或見自汗。脾濕腎寒,肝木郁遏,故脈現細濡,稍澀,或稍弦緊,關寸大,或關尺大。濕盛則脈偏濡澀,寒盛則脈偏沉緊,風盛則脈偏弦數,舌苔白膩。
【治則】
健脾疏肝,暖腎行瘀,活血通絡,化瘀止痛。
【方葯】
土茯苓15g,澤瀉9g,炒杭芍9g,粉丹皮9g,全當歸9g,廣橘紅9g,炒杏仁9g,法半夏9g,炒杜仲12g,丹參15g雞血藤12g,路路通12g,青浮萍9g,補骨脂9g。水煎溫服。
【方解】
土茯苓、澤瀉培脾滲濕,強筋壯骨;炒杭芍、粉丹皮、全當歸疏肝行瘀,活血止痛;炒杜仲、補骨脂溫陽補腎,壯腰止痛;廣橘紅、炒杏仁、法半夏清降肺胃;丹參、雞血藤、路路通活血通經,化瘀止痛;青浮萍疏通經絡,利濕消腫。
【加減】
疼痛重者,加炙米殼5g,暖下止痛。脈現關尺大、稍弦者,去法半夏,加桂枝6~9g,疏肝升陷。脈現濡澀、下肢腫痛重者,加漢防己9g,或加懷牛膝6~9g,利濕消腫,行瘀止痛。風濕熱、四肢不腫、關節疼痛、時而發熱汗出、脈沉緊者,加生黃芪30~60g,補氣止痛。坐骨神經痛者,去丹參,加炒乳香9g,通經止痛。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脈現細濡、關尺大者,去粉丹皮、全當歸、法半夏,加桂枝9g,川芎9g,疏肝升陷,通經止痛,或徑用「桂芍知母湯」加全當歸9g,丹參15g治之。
【忌宜】
居處忌潮濕,宜溫暖;忌房勞;宜食營養性高之飲食。
【按語】
風濕性關節炎(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中醫學「歷節」範疇,《內經》名「痹」,以疼痛遍歷諸節為特徵。風濕性關節炎(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之作,內因正氣之虛,外因風寒濕邪乘虛而入。正氣之虛,系因肝、脾、腎三臟虛寒,外邪之入,舍於筋骨肌肉,故治療首當溫暖中下,培補正氣,實表以絕邪氣入侵之門徑,通經活血,以止疼痛。
新媒體編輯:王丹
版權聲明:本文選自《麻瑞亭治驗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孫洽熙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膝蓋受冷會得關節炎?那日本關節炎發病率為何這麼低
※幾乎天天吃,用它泡腳好處多,竟可以補腎、治關節炎
※警示!學瑜伽,別跟風,當心惹上頸肩腰腿疼、關節炎
※骨關節炎高發,預防需趁早!
※嬰兒也會得關節炎?一個治療及時沒事,一個終生殘疾
TAG:關節炎 |
※治風濕性關節炎的秘招,收起來!
※不起眼的野草,治風濕性關節炎特別好
※蜂毒治癒了我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都是什麼樣的
※中醫是如何看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的?
※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關節炎有這麼多,你知道嗎?
※類風濕關節炎治不好?
※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都是什麼
※沒想到,幾塊錢的野草,治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痛效果好
※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真的是不死的癌症嗎?
※類風濕關節炎,真的是不死的癌症嗎?
※風濕性關節炎都有哪些醫治的手段
※風濕性關節炎,天氣不好就難受,有毒的中藥是關節炎的剋星!
※「風濕性關節炎」總在犯,該喝些什麼?「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煩人請喝這三湯!
※類風濕關節炎和風濕性關節炎的區別是什麼?如何加強營養?
※得了風濕性關節炎?找到這種藥材輕鬆治癒
※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都是什麼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遺傳嗎?